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英国文学论文集

2023-12-09 22: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国文学论文集

  是王佐良先生翻译的

  培根的《论读书》英汉对照

  培根的《论读书》老成炼达,王佐良的译文信达雅兼备,水天同的译文流畅可读。

  Bacon On Studies
  王佐良译《论读书》
  水天同《论学问》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For expert men can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ro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oy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

  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

  Reading make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末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es.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踢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类。

  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

  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的证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s.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的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

  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 cases.
  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的案卷。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

求文档: hoe to grow old 王佐良译文赏析

how to grow old 译文赏析

虽然有这样一个标题,这篇文章真正要谈的却是怎样才能不老。在我这个年纪,这实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忠告是,要仔细选择你的祖先。尽管我的双亲皆属早逝,但是考虑到我的其他祖先,我的选择还是很不错的。是的,我的外祖父六十七岁时去世,正值盛年,可是另外三位祖父辈的亲人都活到八十岁以上。至于稍远些的亲戚,我只发现一位没能长寿的,他死于一种现已罕见的病症:被杀头。我的一位曾祖母是吉本的朋友,她活到九十二岁高龄,一直到死,她始终是让子孙们全都感到敬畏的人。我的外祖母,一辈子生了十个孩子,活了九个,还有一个早年夭折,此外还有过多次流产。可是守寡以后,她马上就致力于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她是格顿学院的创办人之一,力图使妇女进入医疗行业。她总好讲起她在意大利遇到过的一位面容悲哀的老年绅士。她询问他忧郁的缘故,他说他刚刚同两个孙儿女分手。“天哪!”她叫道,“我有七十二个孙儿孙女,如果我每次分手就要悲伤不已,那我早就没法活了!”“奇怪的母亲。”他回答说。但是,作为她的七十二个孙儿孙女的一员,我却要说我更喜欢她的见地。上了八十岁,她开始感到有些难以入睡,她便经常在午夜时分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里阅读科普方面的书籍。我想她根本就没有功夫去留意她在衰老。我认为,这就是保持年轻的最佳方法。如果你的兴趣和活动既广泛又浓烈,而且你又能从中感到自己仍然精力旺盛,那么你就不必去考虑你已经活了多少年这种纯粹的统计学情况,更不必去考虑你那也许不很长久的未来。

至于健康,由于我这一生几乎从未患过病,也就没有什么有益的忠告。我吃喝均随心所欲,醒不了的时候就睡觉。我做事情从不以它是否有益健康为依据,尽管实际上我喜欢做的事情通常都是有益健康的。

从心理角度讲,老年需防止两种危险。一是过分沉湎于往事。人不能生活在回忆当中,不能生活在对美好往昔的怀念或对去世的友人的哀念之中。一个人应当把心思放在未来,放到需要自己去做点什么的事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往事的影响总是在不断增加。人们总好认为自己过去的情感要比现在强烈得多,头脑也比现在敏锐。假如真的如此,就该忘掉它;而如果可以忘掉它,那你自以为是的情况就可能并不是真的。

另一件应当避免的事是依恋年轻人,期望从他们的勃勃生气中获取力量。子女们长大成人以后,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想象她们年幼时那样关心他们,你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她们是异常迟钝的人。我不是说不应该关心子女,而是说这种关心应该是含蓄的,假如可能的话,还应是宽厚的,而不应该过分地感情用事。动物的幼子一旦自立,大动物就不再关心它们了。人类则因其幼年时期较长而难于做到这一点。

我认为,对于那些具有强烈的爱好,其活动又都恰当适宜、并且不受个人情感影响的人们,成功地度过老年决非难事。只有在这个范围里,长寿才真正有益;只有在这个范围里,源于经验的智慧才能得到运用而不令人感到压抑。告诫已经成人的孩子别犯错误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二来错误原本就是教育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但是,如果你是那种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人,你就会感到,不把心思都放在子女和孙儿女身上,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假如事实确是如此,那么你必须明白,虽然你还能为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比如支援他们一笔钱或者为他们编织毛线外套的时候,决不要期望他们会因为你的陪伴而感到快乐。

有些老人因害怕死亡而苦恼。年轻人害怕死亡是可以理解的。有些年轻人担心他们会在战斗中丧身。一想到会失去生活能够给予他们的种种美好事务,他们就感到痛苦。这种担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对于一位经历了人世的悲欢、履行了个人职责的老人,害怕死亡就有些可怜且可耻了。克服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是----至少我是这样看的----逐渐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并使其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直至包围自我的围墙一点一点地离开你,而你的生活则越来越融合于大家的生活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象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老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退,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知道他人将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之所能而感到安慰。

现代诗库王佐良诗选

王佐良诗选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讲师。1947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外国文学》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之一

让我们扯乱头发,用冰冷的颊

证明我们的瘦削,你的梳双辫的日子

远了。让我们说:从前的眼睛,

从前的腰身曾经是怎样的细。

但是时间的把戏却使我们快乐:

应该是流泪却换来秘密的欣喜。

你,你是黄昏里太白的衣角,

嬉笑着,却又有异样的缄默。

我们已无需在树旁等候,

无需有不寐的街角的分别,

我们并合,我们看各自眼里的笑。

或者窘迫,我们上菜市去

任受同样的欺凌。我们回来

又同样地胜利——因为我们已经超越。

之二

今夜这野地惊吓了我。唯有

爱情象它一样的奇美,一样的

野蛮和原始。我要找着你,

让你的身子温暖了我的。

我们都不曾有太多的教养,

修建得如那私家的草地,给围墙

安全地拦住了。我们是河水,

在长林茂草,在乱石里回旋。

因此而我更痴心,你的眼睛更黑,

你的,也是我的,泪水更多更快乐。

我们任性而又骄傲,扬着头

走过这些拘束的羊群人群。

然而我们的单纯却已受染,

你看你的衣衫,我的尘土。

之三

我爱灭掉电灯,看烛光下

你脸上的平静和寂寞,还有

你的手势。那样要强,却又

异样地羞。这是你的真实。

我曾在所有的图书里看见你。

幻觉更纯净,加了你胸膛的热,

在我冷冷的饥饿里,安慰了

我在尘土里失去的一切。

但是我们都不愿走进这车马,

看那些粗脖子的母亲们,争吵

在菜市,或者高兴于多偷的洋芋。

我们想要唱歌,但是所有的老成

和眼镜喝止了你,让我规矩,并且

灰了心。你于是成了我的宗教。

之四

我们同要踏出这座门,

但同时踌躇。顾虑如蛇。

你抱了孩子无言地退回,

而我逡巡在陈腐的比喻里。

你的身体要粗要胖,而我

也要带上眼睛,贴近了火炉,

伤风又发脾气,在长长的下午

拉住客人,逼他温我五十次的过去。

但昨天我们还说海行和高山,

和青草地上的漫步和并坐,

还说在所有的行人里,没有一个

痴如我,或有美好的眉眼如你。

存在只是一个假日,来的还远,

去的.却触目惊心地近。

之五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却有

伤感的恋恋,自古就是懦弱,

忧郁却是一种颜色,你的

唇红,我的粗俗的领带和谎。

你看这些广告,灿烂而丰富,

那些白漆的船和灯下的躺椅,

还加上那妩媚的笑。于是我们

听着黑人的音乐而起舞。

烦腻是过分的敏感,那等于

都市将一切的商品和太太的脸,

用灯光照在大的窗里,让乞丐瞧。

而我们坠入了陷阱。我们却又拍手,

因为这片土地还是触鼻地臭,

我们要过去,而这依附却永在。

之六

你以变化惊讶了我。你笑,

你哭,你有转身的衣群曳地,

你又穿了我的长裤在马头前

拆着鞭子,或者系上围腰下厨房。

但我的格式却只有一个。我永远分心

在你和你的影子之间,因为你的

影子便是愚蠢的我。

批评家,你读进了你自己!

说红白的格子不衬出你的脸,

说你的笑声不在灯下格外甜,

说你的朋友们不叫我妒忌,

说你要说的。我站起来,

抚摸了丝样的黑发,将一朵

想象的红花燃在你的鬓边。

之七

我的三分虚假完成了你的爱娇,

完成了你的胜利。你却在

生长和春秋的回旋里,

张着痛苦的惊惧的眼。

所有的给予和损失都过去了,

而你恢复了痴情的笑。

五月的睡眠和九月的长天和水,

你转身,你的眉宇何其清朗!

所以最后的征服是我。我摔脱

尘土,但我仍有暗夜的心跳;

因为我喜欢拉开衣服,露出

白白的胸膛,让旷野的雨淋湿,

淋成病或死亡。但我们又贪图

这份新鲜,这无尽的欢欣。

之八

我们的爱情决不纯洁。天和地,

草木和雨露,在迷人的抒情过后,

就是那泥土的根。你如水的眼睛,

我却是鱼,流入了你生物学的课本。

但孩子并不算是惩罚。一种胜利,

我们在感官的哭泣里忽然亮了闪了。

过去的,要求的,交会在产床上,

但拒绝了不朽,我们拥抱在烦腻里。

为什么用手遮住脸,为什么不看

我那皱眉的忧郁,我那踌躇?

你的腰身拯救了我,我的无神的心。

然而你做着山山水水的梦!

让我们坐上马车,走出东郭的门,

看无尽无尽的绿草,而流下眼泪。

之久

他有智慧的眼睛,正直的鼻子,

会说几种语言,也善于茶桌上的絮谈,

一慷慨,他会向你坦白他信仰什么,在半夜忏悔什么,

可是,街坊们,你们认识他么?

十八世纪的文雅与节制,

女人与性,人与兽,时间与石雕,蜘蛛网,

派别与原子,全分裂了,只剩下跑马厅的报告与地缘政治的社论。

可是,街坊们,你们认识他么?

在他的抽屉里藏着什么?

他暗中是吻还是打他的老婆?

在他那关了的门背后

有什么地图,什么山水的速写?

突然间他停住了,惯做姿势的手悬在半空,抓住了空洞的回声……

他看着你又越过你,一个未完成的笑凝固在嘴上。

诱人的城市,千万个明亮的窗子,一下子全黑了。

失去了安全,他听见撕裂的声音,

剥光、刺透、燃烧的声音,

震垮、压平、倒毁的声音,放弃和死亡的声音,

所有时代和所有恐惧的声音,在斗室之内,

他听到了所有的人和他自己的呼吸。

巴黎码头边

是这种桥头的凝神,

面对着烟雾里的白水,

听任身边千车万车过去,

沉默地注视桥下的流水,

是这种永恒的姿势

给了萨特快乐和绝望?

走路的个个是可敬的市民,

各自盼望着开胃酒和打盹的下午。

有一天凝神的眼睛忽然放了光:

她矮小而苍白,他不断抽着烟,

不说话,缓缓地走向码头边,

苦难使他们慷慨地温柔。

于是准备去做小妇人,

投降给菜市和杂货店,

开始有笑声,开始想锁门,

买了桌灯和窗帘布,

他却死在轮下。没有眼泪,

只有孩子和肺病在身体里生长。

也许得了救,她变成老驼背,

头上包一块黑巾,去服侍一个交际花,

看她在黑礼服上露出白胸膛,

又随手挂上钻石的项链。

你认为她看见了自己,或者

猛然迎面了三十年前的他?

她却只偎着小火炉,

打盹如无记忆的猫。

尸骨早已化泥,孩子长成了水手,

肺上的洞也结了壳,

只有这通往水边小小港尽头,

又看见别人在桥头凝神。

长夜行

他想望的不过是一个水彩盒,

想画出寒江上的寂寞,

然而让想象一渲染,

又涂上了热烈的红绿。

喜欢听教堂里管风琴的呜咽,

想追寻那幽暗的高穹下

彩玻璃的灿烂和甜蜜,

却涌起了都市的烦腻。

烦腻有动人的侧影,

那样懒散,轻轻地一转,

却像时装上的长裙,

拖曳着诱惑的灰色

沉重的是半夜雾里的脚步,

走不到天明,垂着头,

坐下在潮湿的台阶,

想起曾经有过的春天。

春天,哎,春天已不是大野的疾风,

或者黑发下红白的人脸。

四月的咳嗽最为痛苦,

五月只带来绞刑似的忌妒。

高热下,眼睛忽然可怕地明亮,

像是一切在燃烧,

像是一切在消耗,

像是世界已经衰老。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文学艺术关乎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外化的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文学方面的 毕业 论文优秀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1、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模糊性

  模糊性是大多数语言所具有的内在属性,模糊语言在我们的语言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罗素在1923年写的一篇有名的论文《论模糊性》中指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汪培庄为伍铁平所著《模糊语言学》所做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模糊性是非人工语言的本质属性,因而是语言学所不能回避的对象。”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形象性。基本上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在脑海里的再造想象欣赏文学作品的,这种再造想象的特征之一就是模糊语言。也正是这种模糊语言的使用,极大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想象空间,也彰显了文字的魅力。典型的一段如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中一句“to be,or not to be”短短几个词引起了读者无限的遐想和解读,同时也让这句话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

  2、英美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式

  翻译就好像婚姻一样,它是一种互相妥协的文字艺术。同样的语言翻译也是拥有不同语言以及不同 文化 背景的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手段。优秀的语言翻译带来的是成功的交流,而劣质的翻译也会导致误解。在这样重要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显得异常重要,面对不同的语言,翻译者就需要采取恰如其分的翻译方式,以实现不同语言的信息成功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的文学翻译也是对原著作者精神的模糊转达。

  2.1、符合原文精神

   文章 翻译的首要 方法 就是以对应的形式再现原文的模糊语言美感。比如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卷首引诗:Let me live out my years in heat of blood/ Let me lie drunken with the dreamer’s wine/ Let me not see this soul-house built of mud/ Go toppling to the dust a vacant shrine! (让我在热血沸腾中度此一生! /让我在醇酒般的梦幻里醉沉!/莫使我眼见这 泥塑 的肉身,/终以空虚的躯壳毁于泥尘!) 译文里面的语言就是诗歌创作中形象与模糊思维互相交感的出品,翻译可谓是恰如其分,不但精确化,还模糊化,文章美感仍在。如此译文更激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语言具有活力。

  2.2、模糊描述,再现意象美

  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充分运用模糊描述,再现原作中人物意象模糊所创造的美感。比如在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丹·布朗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语言,目的就是为了形容兰登的模样。对原文作者来说,这些人物的外形描述的内涵隽永而且意味深长,也是作者布朗对小说主角兰登形象刻画的一种表达,所以这些模糊语言描述也具有了象征意味,相对读者来说,这些形象描述之外的意义能否转化为读者的意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在中文译本中,翻译者就对此进行了有利的铺垫,比如“锐利的眼睛”、“一片暗色的胡碴”等等,就无形中为下文的“书卷气吸引力 ”进行了较为有利的铺垫也是成功地保留了原文的意象美感。

  2.3、模糊单词的翻译

  各种语言都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单词在一种语言中的概念是模糊的,那么在另一种语言中也会同样存在模糊的概念。所以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

  译原则翻译。比如在王佐良所译Thoughts on Various Subjects 中的有一句,如下:“Complaint is the largest Tribute Heaven rec Eives, and the sincerest Part of our Devotion.”翻译为“怨言是上天 得自我们的最大贡物,也是我们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在这里翻译者将文中的模糊单词“largest”和“sincerest” 翻译成 “最大”和“最真诚”大概是最合时宜的翻译了。一般来说,在模糊 语言的翻译中,运用“模糊对模糊”的原则是最常见得,也是最省力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由于模糊词与其邻词之间的清晰度不明显,导致在翻译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就要运用某些目 标语 中的表达来翻译原来语言中的模糊词。

  比如:Stood up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on the calm summer night through which I was journeying, noting the pale reminiscence of day that still lingered in the northern sky. (A. G. Gardiner: A Fellow-Traveler) 站起来眺望旅途窗外那沉寂的夏季的傍晚,注视着那白日的暗淡余晖仍逗留在北方的天空。从客观上来说,“night”可以翻译成“傍晚”和“晚上”,这是两个边界不很清晰的模糊词汇。之所以把“night”翻译成“傍晚”一来这样翻译忠于原文、也通顺的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来使读者容易理解,也便于接受。

  由于模糊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有些时候翻译者也会根据具体的语境,翻译时采用更为精确的语言,使的翻译文章更加出彩。由此也可以看到翻译者的巧妙地翻译方式。

  3、结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学语言的 艺术是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还增强了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所以,文学翻译显得尤为重要。而文学翻译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好翻译策略将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好。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翻译意识,要尽可能把握原作的精华。同时,翻译者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现原作的模糊意蕴。
  英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论西方 典故 与英美文学 教育

  摘 要:英美文学教学的困难之一是学生面对西方典故的困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 英美文学西方典故;《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

  在目前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 英语学习 的目的日趋功利,对口语大力提倡,对等级考试和各类水平测试给予极大的关注,英美文学等人文学科教育的作用似乎渐渐被人遗忘。而中西文化传统存在的巨大差异在中西文学传统中都突出地表现出来,使得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在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践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英美文学课遇到的重重障碍的表现之一就是英语典故的运用。

  典故(allusions)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更透彻地说明事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更有力地抒发感情,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炼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强化艺术效果。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圣经》、希腊罗马神话、世界名著和西方历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西方典故的敏感度和熟悉度,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他们提高对英语的欣赏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 《圣经》与英美文学

  《圣经》是__的一部经典,由于它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英语民族文学艺术史上,有不少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都采用《圣经》中的 故事 和 传说 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只言片语则进入英语日常用语,成为广泛使用的《圣经》典故。

  英美作家引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如Shakespeare所著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当Portia假装肯定Shylock 这一磅肉(a pound of flesh)合同时,Shylock高兴地喊道:“A Daniel come to judgment! Yea, a Daniel!--- O wise young judge, how I do honour thee!”Daniel是《圣经》中希伯来预言家,他聪颖过人,公允无私,执法如山。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把Portia比作智慧而又刚直不阿的法官。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强烈的。

  二、 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英美文学

  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英美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在整个西方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以这些 神话故事 为背景或主题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

  以希腊神话为第一来源的《荷马史诗》可谓开西方文学之先河,深受西方人的熟悉和喜爱。中世纪伟大诗人但丁的力作《神曲》,虽然写的是__道德主题,里面却用了不少希腊神话故事。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的悲剧中,大量采用希腊神话故事。弥尔顿的《失乐园》虽以《圣经》故事为主题,但诗句中却随处可见希腊神话的典故。在拜伦的《哀希腊》(The Isles of Greece)一诗中,出自希腊神话的典故更是比比皆是,而这些典故均为英语民族所熟悉。又如现代作家D.H.劳伦斯名作《儿子与情人》所表现的“恋母情结”的主题,就是源自希腊神话俄狄蒲斯(Oedipus),通过隐喻与象征的手法使得这篇名作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三、世界名著、民间传说、 寓言故事 与英美文学

  一些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都为英语语言文学提供了许许多多富有表现力的典故。莎士比亚戏剧(Shakespeare’s plays),《一千零一夜》(Arabian Nights),《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安徒生 童话故事 》(Andersen’s Fairy Tales And Stories)等等,都为英语民族所喜闻乐见。因此,它们入典成为英美文学的组成部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莎剧《哈姆莱特》(Hamlet)中的哈姆莱特是为父复仇的丹麦王子,由于他生性犹豫不决,致使复仇计划一再延误。现在Hamlet便用来比喻忧郁不满而又优柔寡断的人。《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寓言诗人的创作源泉,经常为后代作家所引用,成为寄托教训,说明事理的典故。

  酸葡萄(sour grapes),是指《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因够不着葡萄而把它称为“酸葡萄”,来聊以自慰。披着羊皮的狼(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则指装扮成正人君子的敌人,而“cry wolf”(喊狼来了)则用来指发虚假警报。又如《一千零一夜》中的《芝麻开门》(Open Sesame),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Cinderella),德国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浮士德》(Faust)等等,早已在英美文学中屡被运用。

  由于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背景不一样,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典故。引用典故,已成为世界文学传统的修辞艺术。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强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往往能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英美文学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和英语素质不可或缺的课程。因此,在英美文学课程中增加典故的教学内容,不仅符合英美文学教学大纲要求,还体现了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趣味性和活泼性。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感受真实的客观的、原汁原昧的英语语言,体验经典精邃的文学语言的表达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娜. 中西文化导入与英美文学教学[J].文教资料,2005,(26).

  [2] 郭慧. 英美文学与英语学习[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

  [3] 赵亦倩.英美文学课堂中的文化渗透[J]. 考试周刊,2008,(30).

  [4] 胡文仲.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