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厦门大学论文集

2023-12-10 18: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厦门大学论文集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

【举例2】[2]许竞。我国学历教育分化的证书制度溯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22-29。

二、专著类[M]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三、报纸类[N]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1]葛剑雄,陈鹏。地名、历史和文化[N]。光明日报,2015-09-24(011)。

四、论文集[C]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五、学位论文[D]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郝桂莲。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14。

六、研究报告[R]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

七、其他[N]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厦门大学学报的自然版

报道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 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所刊载的论文分三大类型:(1)“快讯”:报道具有原创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或阶段性研究成果。(2)“研究论文”:刊载理工科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3)“研究简报”:刊载内容新颖、实用(或阶段性)的成果。获奖1994年以来,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均居全国综合类高校前列,先后被国内外多家核心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为刊源,多次被评为全国、华东地区、福建省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中国期刊方阵”;2003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科技期刊百种重点期刊奖”;2006年、2008年蝉联国家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08年荣获“首届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三优”评比中被评为“编辑质量优秀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中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被评为“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2011-2012)中 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宗旨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宗旨. 1 投稿要求与注意事项1.1 来稿须提交“论文出版转让合同”。作者在投稿前须认真阅读本投稿约定,明确知识产权隶属关系、作者署名、技术保密及无一稿多投等问题. 凡投到本编辑部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投稿约定.“论文版权转让合同”可在作者园地中下载填写.1.2 论文为首发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文稿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 并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E-mail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和项目编号.1.3 研究论文篇幅(含图、表)一般为8 000字;研究简报、快讯为6 000字左右.1.4 论文题目应力求简明扼要,表达论文主题, 中英文题目应一致, 一般为20字以内,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符号等.1.5 论文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 应写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的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 也可以写得略详细些, 并附中英文关键词.1.6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 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和必要的中文图注. 图不宜超过6幅,集成图版不宜超过2版. 制图要求: 半栏图宽≤7 cm,通栏图宽≤16 cm; 图中曲线粗细应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竖画, 坐标线的粗细相当于5号宋体字的横画; 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标目用小五号字; 标目采用国家标准的物理量(英文斜体)和单位符号(英文正体)的比表示. 如c/(mol·L-1). 表格采用“三横线表”, 表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的内容重复.1.7 正文和数学式中, 外文文种、字体、大小写、上下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并用铅笔作出标注. 数学式的序号仅取主要的或下文有引用的,其余的不宜编号. 编号一律用(1)、(2)……, 置式后, 右顶格.1.8 参考文献的标引采用顺序编码制. 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勿引用未发表的资料).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作者.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  (3)论文集: 作者. 论文题名[C]// 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作者. 题名[D].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5)专利文献: 专利所有者. 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6)电子文献: 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引用日期] . 电子文献网址.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 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 后加“等”(英文加“et al”).2.1 主要刊登我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也兼刊登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论文。2.2 校内作者投稿时,首先要注册登录系统,在线投稿上传稿件的同时,需将全体作者亲笔签名的论文版权转让合同的扫描或照片版及文中图表以附件形式一同上传系统。2.3 校外作者投稿时,除与校内作者要求相同外,自投稿之日起15天之内未接到受理通知的,视为退稿,可自行处理;其余条件达到本刊投稿要求后(视为收稿日期)方进入审稿程序。2.4 在此期间(3个月内),请校内、外作者不要另投他刊。2.5 凡刊用的稿件,将同时编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建院20多年来,台湾研究院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促进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为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台湾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学、法律、文化教育以及两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截至2003年底,全院共出版有关台湾研究的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122部,发表学术论文1800多篇。1988年以来,在国家以及教育部、省、市社会科学成果的各项评比中,本院撰写的著作、论文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奖103项。本院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1983年创刊),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专门研究台湾问题的学术季刊,被海内外学术界誉为在台湾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权威刊物,已先后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目前《台湾研究集刊》在影响因子方面,排在港澳台问题类刊物的第一位。台湾研究院在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开展现实问题的研究,不仅承担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的大量科研课题,还完成了各级对台工作部门委托的大量调研课题。

厦门大学的论文如何下载

中国知网一、登陆到中国知网官方网站 首先打开浏览器,搜索“中国知网”,点击进入中国知网官方网站,注册账号设置好密码登陆中国知网官方网站。 二、搜索论文 登陆到官网之后,在主页面的搜索框中输入你所需要的相关论文标题,单击【检索】,然后根据弹出来的页面上显示的红色内容字体去一篇一篇查阅,找到与你要写的论文相似度最高的。 三、下载论文 找到需要下载的论文之后,点击论文题录或者是论文题目最右边的绿色下载图标,点击之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需要我们去审阅,选择【打开方式】的CAJ格式,然后将下面的【保存文件】选项勾选起来,最后点击对话框最下面的【确定】按键。

胡凡的发表论文和著作

论文已发表论文近90篇,多有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及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者,在台湾和日本均发表过论文,近年来有代表性的论文如下:1.《关东文化特点刍议》,《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史学版;2.《历史研究层次结构探赜》,《光明日报》2006年1月6日史学版;3.《明代洪武永乐时期北边军镇建置考》,《文史》2006年4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4.《论关东历史地名内涵之演变》,《东北史地》2007年第四期;5.《论关东文化之特点》,《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群言出版社2006年10月;6.《文化新诠》,《新视野》2005年第6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有论点摘编;7.《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8.《清代官员的学术风气与清代文化的发展》,《清史论丛》2007年号;9.《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学习与探索》1997年1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10.《论满族形成时期的文化结构》,《清史研究》1997年1期,该文获辽宁省第七届社会科学评奖论文一等奖;11.《论清圣祖倡导学术及其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2期;12.《儒教与明初宫廷祭祀礼制》,《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13.《中国文化史分期问题管窥》,《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7期收录;14.《二十年来乾嘉学派形成原因与学术分野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2期;15.《明代的宫廷火灾》,《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16.《论明世宗对蒙“绝贡”政策与嘉靖年间的农牧文化冲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该文为2005年《中国学术年鉴》选为边疆史学科优秀论文;17.《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西南师大学报》2002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5期有论点摘编;18.《论明穆宗时期实现“俺答封贡”的历史条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该文为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6期收录;19.《论明英宗时期蒙古瓦剌部与明廷的朝贡贸易》,《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20.《论明世宗的对蒙“绝贡”政策》,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21.《论明代蒙古族之入据河套》,田澍、李清凌主编《西北史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22.《论明代成化年间的“搜套”之举》,《大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23.《论明代成化时期对河套蒙古的防御措施》,《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期;24.《论明代洪武时期的北部边防建设》,《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4期;25.《论明代永乐时期北边形势的变化》, 《第七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9年7月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26.《论明穆宗对北部边防的整顿》,《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2期;27.《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5日理论版;28.《明代东宫臣僚集团与明代政治》,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1期,1994年12月出版;29.《八十年代明代宗藩研究述评》,日本明代史研究会机关刊物《明代史研究》第20号,1992年3月出版;著作已出版著作12部,近年来的代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探研》,2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嘉靖传》,34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清史》,合作史著(撰写文化部分16万字),上海人民出版社断代史系列,2002年12月出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