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随手拿起了几本读物,《STORY100》 &《 STORY101》。它们曾是我高中、乃至大学几年时光积累下来的宝贝珍藏。在紧张的三年高中生涯中,它们是我闲暇时的调剂品,到了丰富多彩的大学,依然还是我的业余消遣。
记得刚上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漫友》杂志中,看到了《STORY100》即将刊登首发号,于是从那天起,每月都盼着它出版的日子。每月一刊,高中从没中断过,到了大学,又出了它的姐妹刊——《STORY101》,除了偶尔一两期在所读的大学因缺货而没有及时买到以外,基本上我都完整地收集了这两本杂志的全部发刊。
杂志主打的是青春文学,每月有不同的主题开篇,汇聚知名写手、知名画家的创作历程,然后正文部分是精选的短篇美文,文风各异,既有校园文学的美好与感伤,也有民国时期可歌可泣的惆怅,既有温文典雅的古风,也有科幻灵异的另类神秘,文末附带我们当时很流行的每月星座运情、心理测验占卜、小篇幅的动漫连载。整书读下来,意犹未尽,益发期待下一期的精彩呈现。
全书采用全彩铜版纸印刷,图文并茂,售价合理,每期只需8.8元,还附赠各种小礼品,现已满满地积攒了一个纸箱,姐妹刊也一样,因此收获了不少的忠实读者。
由于当时学业紧,每买到新一期的《STORY100》,我都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把精彩的小说部分全部看完,也从那时候起,我就养成了摘抄句子的习惯,从而延伸到以后的阅读,但凡看到能引起我共鸣的佳句,我都要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地抄下来,唯有这样才能让它们真正走入我的内心。至于小说外的部分,时间关系,都是随便翻翻,并没有兴趣多看。赠送的各种小礼品 ,很是欢喜,有同学看到了,要追着我问能不能送给她,可我怎么会轻易答应呢?
借由这些杂志,我逐渐知晓了一些写手作家、插画家,像落落、顾天蓝、坏蓝眼睛、语笑嫣然、消失宾妮、李书轶、寂地、CHRY、唐卡、只要在目录看到这些名字,我的期待感都是满满的,他们的作品,从没让我失望。
我的青春时光就在这些杂志的陪伴下,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蜕变,当这些杂志,连同这些写手、画家联合出版的作品集全都读完后,我也开始参加工作了,自此再没有翻开过,但是从没有在每一年的大扫除中,将它们打包塞进角落,它们一直占据着书柜的“半壁江山”,证明着我丝毫没有动摇对它们的喜爱。这些天,由于小孩一直吵着要翻我的书来玩,我想着现在看的书籍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极少有配图,所以我也就没多想,随便拿了几本给她看看。结果这一举动就让她停不下来,拿完一本又一本,翻开没几页,就把书给弄褶皱了,这下就不能随她了,毕竟小孩子对书籍还没有懂得要爱惜的概念,所以只能拿几本来糊弄她,不能让她再拿了。我现在随手翻开的几本,就在其中。
再读回我曾经看过的短篇小说,已然没有当初怦然心动的感觉了,现在看的是作家们如何用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文笔去写下妙笔生花、感人心弦的故事,研究的是他们怎么对细节进行深入地描写,以及怎么样展开情节的设定。每一篇,我都看得很慢,边看边在想,我能写出这样的故事吗?如果要写,应该怎么写才好?开头要怎么吸引人,如何做到上下文承上启下地衔接?
插入一段小趣事,在我大学期间,我也曾经写了一篇6000多字的文章寄给杂志社,然后每天都查看Email,看看稿子有没有被录用。很可惜,水平有限,故事结构松散,第一次投稿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也就没再去想了,但确实是这一本青春读物,萌发了我对文字的热爱,也让自己尝试做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做的事。时至今日,回味这些曾经打动我心房的故事,我觉得自己还是写不出一个像样的题材来,一个是文笔依旧生硬,另一个就是过了憧憬爱情的年纪,心境完全不同了,也就更加不会设身处地去构思故事情节了。
毕业后没多久,《STORY100》和《STORY101》均停办了,原因不详,从那也就没有追捧的欲望了。如果它们还一直在发行,估计我的小书柜早就装不下了。
此次追忆,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有多一点的写作素材,执笔缺字,真的是写作的硬伤,尤其觉得自己在叙事方面,平铺直叙,过于简单,没有什么亮点、爆发力,也许跟个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有很大的关系吧!
时光荏苒,我们长成了当年未曾明晰的模样,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旧时物件,益发变得浓郁芬芳,一直温暖着我们的旧时光。
最值得订阅的十大杂志 《意林原创版》 《英语街高中版》 《作文素材》 《第一时间》 《Vista看天下》 《课堂内外高中版》 《环球科学》《新周刊》等等。
【拓展资料】
一、杂志(Magazine)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以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最早的杂志是1665年由法国人萨罗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学者杂志》。中国最早的杂志为1833年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行时间延续5年多,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和报纸在人们的观念中才具体地分开。
二、近年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多项指标增势强劲,报纸出版能力不断提高,世界报业大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报刊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出版的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都市报已成(报刊业中的)主力媒体,是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的39家中心城市的报纸,都市报在全国报刊的总发行量中占40%多。另外,随着专业化越来越强,面向“三农”等的专业报,这些年有了很大发展。少数民族报纸,我们国家有90多种,凡是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基本上都有本民族语言的报纸。
三、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庞大的阅读群显然为报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报刊经营者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细分报刊市场。无论是中年、青年读者,还是儿童、老年人或是残疾人等,都不难在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报刊。 竞争激烈的中国报刊市场,存在着不小的风险,但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国传媒集团对于进入中国仍然跃跃欲试。有的国际传媒集团已经成功地打入了中国报刊市场。 中国报刊业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双向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已创刊20多年,该报在海外设立了11个印点,发行到86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海外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我爷爷他们单位订的《老年之家》,关于老年人的生活,他还比较关心时政,平常也爱看《读报参考》。
我姥爷呢对文革感触良多,会看些这方面的杂志,还有抗日战争中比较厉害的“十大元帅”的传记,《今古讲坛》《文史天地》。
也会订本地的生活报,我是山东的啦我们家就订《齐鲁晚报》,有些新鲜事什么的。
我个人觉得,适合老年人的杂志,不一定是专门为老年人编写的。质量高的杂志,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而考虑到老年人空闲时间比较多,就可以读一些比较深入的杂志,而不是那种快餐读物。同时题主说到不要有什么保健品一类的广告——我敢保证,以下这些杂志不可能有这种广告。
其一,《三联生活周刊》。很多期的主题都是文化相关,可能也比较对老年人的胃口(其实所有人都可以看)。也会讲新闻,谈得很深入,可以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而这本杂志上你关心的广告,大多数广告是一些比较好的书籍和三联自己的宣传广告(那些书确实很不错,也挺适合老年人)。
其二,《中国国家地理》。相信老年人会喜欢这种讲地理的杂志,并且质量确实很高。这个杂志,讲自然地理的同时有很多人文的成分,同时文章写的也很有意思,可读性比较强。广告方面主要是车,应该没什么不良影响。
其三,《国家人文历史》。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历史杂志,比较真实可信。可能文章表面上没有那么有趣,但是读进去了还是很有意思,挺适合老年人。广告方面,主要是故宫文创和一些书的广告,挺符合这个杂志的气质。杂志:《故事会》,故事类型多种多样,总有一款会喜欢,也不容易觉得乏味枯燥
书籍:养生类型的,贴近生活,实用性强
慢慢的循序渐进,暂时不要选择名著,不然就是空中楼阁。也要询问长辈的意见,得到反馈,方便以后买书,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在乎
杂志:
《
儿童文学
》:其实《儿文》因为这个名字吃了很大的亏,听起来像小孩子看的,其实许多大人(包括已经有孩子的)和高中生都在看,内容很好看的。
《
最小说
》:呵呵,一个月发行量突破50万,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许多中学生都在读。
80后作家
郭敬明
主编,郭敬明、落落等主笔。
《
读者
》:这个……全球排行榜销量第三,我就不多说了
《
格言
》:应该说是一本非常有智慧的杂志了。
书籍:
太多了,上当当网或什么阅读网看排行吧,应该能找到你想要的。
总之还是看你自己喜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