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论文在你足够了解和调查后应该是好写的。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首要条件是商品的推广,要将商品推广到国际上,就必须要有足够吸引人的特色商品。从推广渠道到商品销售渠道都有做到和国际接轨。最好是推广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商品。
这个论文可以写的内容很多,最关键是就是抓住论文的核心。只要抓住了核心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论证各种问题和实施可能性。
所以,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应该是比较好写的。
目录: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一)宏观层面
1、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2、中国外向型经济经济的大发展客观上需要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二)中观层面
1、某些行业的特殊要求;
2、国内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微观层面
1、中小企业应对国内竞争的需要;
2、绕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之一;
3、寻求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和管理经验的需要;
4、与大企业生产协作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与海外投资的可能性
(一)全球层面
1、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规模不再是决定因素;
2、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参与创造了条件;
3、目前全球的投资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有利;
(二)国家层面
1、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环境;
2、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
(三)企业层面
1、中小企业拥有特殊的技术优势;
2、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中小企业拥有灵活的管理组织优势;
4、经营者拥有创业精神与开拓精神;
5、已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三、国际化经营的四个代表性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一)相对技术优势;(二)相对区位优势;
(三)内部化优势;(四)市场营销优势;(五)特色产品优势;
五、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劣势分析
(一)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歧视;2、市场歧视;3、管理体制不合理;
(二)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
2、技术开发能力低;
3、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4、对信息时代的反应迟滞;
六、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外部环境
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查对下。
在国际 市场营销 前,国际市场的选择需要经过由外部和宏观导向驱动因素的初步筛选,以及波士顿模型测量的精细筛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国际市场营销》
摘 要:宝洁(美国)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价值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商业事物分布在大约80个国家中,生产300个品牌同时市场营销到160个国家。宝洁中国市场是其第二大市场,因此,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本文的讨论的重点。为了使宝洁在中国市场能够更加适应本地市场变化及持续的发展,本文首先深层剖析宝洁已经实施的基于市场营销流程理论的策略,然后分析策略中值得学习的成功点和不足的地方,最后将专注于给出在中国可以辅佐宝洁成功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宝洁中国 市场分析 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分析
(一)国际市场的选择
在国际市场营销前,国际市场的选择需要经过由外部和宏观导向驱动因素的初步筛选,以及波士顿模型测量的精细筛选。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宝洁在世界各地拥有大规模业务和 经验 ,并调研中国的北京和上海是目标市场,当中国刚刚开放市场政策,宝洁制定销售洗发水的营销计划来代替原本销售洗涤产品,开启了中国的大门。宝洁会根据年收入的人口分布,地理分布和产业结构分布来选择国际市场的发展,这样可以增加市场份额和产品标识,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却分散了公司资源,增加了公司额外的管理和生产成本。所以,建议宝洁下一个市场选择时,先做深度的价值研究后再选择是否进入新市场,且巩固和稳定新兴市场就更为重要。[1]
(二)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 方法
一个合理的市场进入战略不仅可以做到成本经济化,还应该考虑到公司可能面临的资源,风险和非利润的预期。一般进入模式的选择公司内部资源因素,外部市场和贸易风险因素,各个模式特点及交易行为等因素。宝洁进入中国市场时,采用合资模式(Joint Venture)与和记黄埔公司合作,目的是作为外资企业会被当地的开放政策和消费需求所限制,与当地合作人合作可以分担风险,保证外资公司可以立足于当地。而对于现在的宝洁中国市场份额,建议可以采用外商独资企业(Wholly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的模式继续拓展,因为保持合作关系会带来双方组织发展目标不符合,影响各自的业务策略;无法友好的平衡收入;互相保密核心技术等风险;WFOE可以帮助业务网络成熟的宝洁增加利润收入,节约合作成本和加强 对子 公司的控制。
(三)产品决策
产品国际化决策通常是需要考虑服务支持,产品属性和核心产品优势因素。产品服务在消费者选择犹豫时可以大大增加竞争力。宝洁注重服务质量,并组建了一支由7000人组成的全球业务服务团队来协助宝洁在全球销售和产品决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而宝洁整体的产品属性,包括核心产品在内,都是高品质和价值的特质;并且融入创新和环保元素来迎合不同市场的消费者。但是却忽略了产品本地化的优势,曾经中国市场的飘柔中草药洗发水风靡一时,就是因为不仅便宜更迎合了中国人的喜好。但是由于竞争不过其他更本地化的更品牌,飘柔这款中草药洗发水销量还是逐渐降低。此外,中国男士化妆品市场发展趋势看好,建议宝洁可以抢占并发展该市场,同时在大市场份额的中国市场尝试更多的本地化元素,相信会有收获。
(四)定价决策和经营
产品价格定位会参照组织目标和市场定位,国际货币政策,产品价值,竞争力和客户购买力因素。2009年以前,宝洁专注产品质量而适当调高产品价格。而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宝洁实行“好”且低价的策略,站稳和继续拓展市场份额。针对于中国市场的高通货膨胀,宝洁在2011年提高洗涤剂和肥皂这些低利润的产品15%的价格,因为中国市场运营成本强制上升,为了保持净利润的问题所以不得不低高价格。宝洁灵活的价格策略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中国市场是宝洁的第二大市场,而庞大的消费人群还是会看中宝洁低价高品质的特点。因此低价战略仍然坚持为主导战略,但也不能忽略高价格品牌的宣传,同时开发科研节约成本。
(五)分销决策
通常产品分销的成本占零售价的15%-40%。因此,如何选择低成本高效率分销 渠道 是非常重要的。宝洁在中国分销渠道分为两种类型,一级渠道和三级渠道。在中国一级渠道分销可以覆盖到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并与沃尔玛有CPFR (协同,计划,预测和补货) 合作,而三级渠道会深入到三线城市,镇和乡村,且应用很少,不够完善。宝洁这种尽可能的将商店中储存足够多的商品分销结构叫做密集型分销,目的是为了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可以在货架前面找到宝洁商品的需求;这就要求宝洁与大量的批发商和零售商高效率合作。宝洁曾经改进紧凑型手纸来达到环保,节约成本和方便运输的目的,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也是服务消费者的一项内容。针对中国市场的密集型分销模式,农村等不发达地区会更青睐低价格且有品牌保证的产品,因此开发这一地区的经销商和分销商是非常有潜力的;对于中国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宝洁可以更多的利用非常有价值的网络经销市场。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及旗下淘宝,京东等是最近国民关注度最多和销售额最大的电商平台。根据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消费模式来看,网络销售量要远远大于实体店的销售,并且网络经销还可以节约经营实体店铺的各种税费和交易便捷的特点。
(六)沟通决定(促销策略)
沟通是指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通过 广告 ,公共关系活动,促销打折等方式来相互了解而产生购买行为。在中国市场宝洁采取主要采取广告这种宣传方式。公司每年投资超过5亿人民币在头发护理产品广告上,其中,电视广告会花费占60%多的预算,远远超过印刷广告的预算。宝洁广告成本的目的在于推广新产品,提高品牌意识,宣传 企业 文化 和证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而宝洁周期性的促销打折沟通方式是为了能够短期激起消费者购买需求的最有效,解决产品销量持续在一段时间中持续下降的问题。而在中国市场,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是捐助社会基金组织来提升公司积极的社会形象。此外,建议宝洁还可以通过使用中国本土各大媒介如优酷,和与受国民关注的国际化赛事合作如奥运会,这样宣传公司文化和产品推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宝洁某产品赞助北京青年工程的环保研究项目,这样的赞助宣传不仅可以突出产品地位,还提升了企业关注青少年成长和环保事业的良好形象。
二、建议
宝洁中国市场营销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建议已经在上文中讨论,同时,一些整体的重点建议有必要再明确的阐述。首先,宝洁国际化市场营销的范围太广―旗下300个品牌,180个营销国家。因此,营销前每个品牌应该如何权衡成本和利润应该重视。其次,宝洁投资在广告宣传的预算太多,且这些广告往往是专注于单一产品的宣传,这样预算的性价比不够合理,因此建议在一个广告中可以宣传不同的产品或者一系列产品,这样的宣传效果可能会更好且成本合理。最后,企业应该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波士顿生长矩阵分析来管理产品成长和区域市场,及时剔除过时产品和替代新的时尚产品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三、结论
总而言之,宝洁能够采取适当的策略进入国际目标市场和拓展多样化市场。同时会考虑到市场四要素,产品特性,灵活的价格策略,集中密集的分销系统和大量沟通方式的支持。本文不仅讨论了在市场营销中宝洁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相对应意见和方法也适时的提出。总之,对于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宝洁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来具体应用营销,品牌管理和市场拓展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麦当劳马尔科姆.市场营销计划[M].6.英国:牛津,2007.ISBN 978-0-7506-8386-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国际市场营销的论文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经营是未来流通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流通企业来说,欧美流通企业不容置疑地在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走在了前边。分析和借鉴其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流通是从总体上看的商品交换。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则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程度超出一国的范围,越来越具有国际的性质,它是国际分工和生产社会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1、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不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而且应当有相当大比重的经营活动是面对国外市场或直接在国外进行的,这是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标志。
2、国内流通领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与通行于世界经济的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相一致,这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制度前提。
3、流通企业的动力与约束机制符合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其行为方式符合国际市场通行的惯例。
4、国内流通企业与外国流通企业在组织、资本和营销活动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融合或联合。
5、国内流通领域实现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使国外流通的行为主体能够较自由地到国内进行投资、经营。
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已清楚地表明,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间经济交流形态从“商品流”发展到“资本、商品流”,又发展到“资本、商品、技术、人才信息流”,流通层次越来越高,流通渠道也形成了一个遍及全球的网络系统。这些都标志着流通国际化程度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宏观管理不得力
我国流通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起步较晚,政府的宏观管理措施与现实存在脱节、相悖现象。1983年1月,国务院虽正式授权由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审批和归口管理境外企业的工作,但实际上还有几个部委也都参与此项管理工作。由于政出多门,不仅企业无所适从,而且至今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长期规划,以致开展跨国经营的流通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域和重点都难以确定。同时,管理机构的混乱,亦必然带来监管上的不利。
2、对外投资规模小,实力差的企业占多数。
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容易形成规模经济,经受得住意外冲击;而投资规模小的企业,则生存困难。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流通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时,均集中于优秀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其单项投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600万美元,而我国企业的平均对外单项投资规模却只有100万美元左右,不能形成集团优势,一致对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3、人才匮乏,服务滞后。
跨国流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条件极高,既要求其管理人员熟悉当地语言、风俗和法律知识,又要求其具备海外企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开拓能力,而现实中的若干对外投资流通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缺乏这种能力。而且,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时,国内相关服务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常常贻误最佳投资时机。
三、欧美企业的成功经验
1.高度集权型组织结构能够保证实现全球资源配置最优化,进一步实现全球战略。
美国的国际流通企业采取的是高度集权型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使整个国际流通企业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资源共享体系,母公司可以通过层次性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展开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这种组织结构还由于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决策,使经营资源的配置也能迅速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和共享效益,达到企业的终极目标-全球战略。
2.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渠道畅通,法律体系完善。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渠道畅通,法律体系完善,因此流通企业在软、硬环境兼备的情况下,实行跨国经营势必管理有序,大而不散,活而不乱。
3.欧美流通企业崇尚外部集中的效率观
欧美流通企业具有强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可以将分布于全球的经营资源集中到所需的地方,有利于发挥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由于欧美跨国流通企业是通过水平或垂直兼并发展而成的遍布世界的网络,因而欧美企业的传统做法就是通过兼并购买的手段从事经营,促进了经营资源的集中,并且利用这一手段实现了进入多个经营领域的目的,顺应了多角化经营的趋势。
4.欧美流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重视契约主义原则、个人主义原则、机能主义原则等。
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跨国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与国内一样,对海外人力资源的管理采取短期雇佣制的做法,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作为一种商品来对待,体现了契约主义的管理思想。
跨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是国际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欧美流通企业这种高流动的雇佣制度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担。由于普通职工很容易从各国当地市场上获得,人力资源来源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上,美国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选择一个具有职业经验的人担任子公司的总经理,不考虑其国籍,子公司的经营要完全置于总公司的监督之下。这种模式反映的是“地球中心论”,对于人力资源的来源以能否胜任本职工作为衡量标准,其优势在于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战略思想和丰富国际经验的管理人才。
5.欧美国家由于综合国力强,科技水平高,其国际流通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子公司时,只有35%的企业采用合资的形式,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也只有40%采用合资的形式,其余子公司均采用独资的形式。
欧美跨国企业经济实力与技术实力强,市场进入早,公司的成熟度高,尤其是美国企业多信奉“个人能力主义”,不太重视协作,而是注重公司结构的控股和集权。这种做法优点在于可以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统一筹措和运用资金资源;便于对子公司实行统一控制,在市场价格、产品差别化和利润方面采取一致行动;减少管理上因为与当地企业的交流而产生的矛盾;有利于经营方针及执行过程中的保密,并可以获得全部利润。
四、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欧美国家的大垄断企业多是拥有从研究开发、生产到销售,乃至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分支、多功能的现代工商企业群体,这种国际经营模式以国内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力量、多种经营和企业联营以及严密、完整的组织结构为前提。
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则刚刚起步,对于经营、发展跨国企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制度环境。因此,在借鉴欧美成功经验时,应该从本国实践出发,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
1.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我国流通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确定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的规模和渠道,并站在政府宏观角度,实行综合管理。
2.确定跨国经营企业身份认证制度,提高境外企业规模、档次,借以增强竞争力。欧美国家的单项投资水平平均为600万美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单项投资水平也不应低于450万美元,这样才能经受住意外冲击而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3.进入方式应该以易人和回避风险较强的合资经营方式为主。美国采取独资的经营方式是由于其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综合国力,而我国目前属于资金约束型国家,如果采取合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可以减少资金注入,以有限的资本尽可能地扩大国际投资规模,而且合资有利于弥补我国流通企业跨国经营经验的不足,消除因对当地市场及其他方面不了解而产生的进入障碍,并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合资方的管理技术、营销技能、信誉、供销渠道以及同政府、银行的关系等经营资源。
4、区位选择应集中在亚太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贸易保护严格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1923年,美国西尔斯公司就专门聘请市场研究学者尼尔森担任策划部经理,其任务是将在经济上颇有研究价值的国家细分为可用来实施营销的区域,不但将其在地图上明确标示出来,且详细地记录该地区的统计资料,并长期加以观察和分析。我国企业在从事跨国经营前,也一定要慎重行事,进行详实的论证调研。
5、加快经济立法,为跨国经营的流通企业提供制度保障。欧美流通企业之所以在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下,还能高效率地运营,并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根源在于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制保障。任何涉足国际市场的国家和企业概莫能外。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21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期,谁国际化经营搞得成功,谁就能成为经济大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日益加快,未来国际贸易的交往将更多地从双边走向多边,全球范围的商品、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的双向和多向流动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以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全球化经营是未来流通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秘杂烩网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作者:吴显英 时间:2007-11-21 16:23: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以及男性主义倾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对于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及全面了解,是进行文化风险分析、风险测度和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对于将要或已经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树立文化风险观念、提高应付文化风险的能力、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决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如何克服文化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本国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之间,在母国文化与所在国文化之间,寻求一种适度的平衡,就虞为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文化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托姆·麦克安(Thom Mc An)是孟加拉一家最近开业的鞋业公司。当公司的鞋刚刚走俏时,就发生了一场暴乱,由此导致50多人受伤。事件的原因是:印在每只鞋鞋底上的字迹是模糊的托姆·麦克安签名,但看起来很像阿拉伯语中草写的“Allah”(上帝)。在穆斯林世界,脚,特别是脚底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该公司要通过让孟加拉人将上帝的名字踩在脚下来亵渎上帝。类似的文化误解的例子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还有很多,它们轻则带来误会,重则导致冲突而使跨国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文化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与系统分析对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地,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其客观性从根本上源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人们的消费需求、价值观念、处事原则、思维方式等都是以其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跨国企业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组织机构合作,要聘用与管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这些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国际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
第二,文化风险具有双效性的特点。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文化风险表现为带来损失的可能的同时,它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由此带来额外的收益。文化风险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致使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诱发优势,是一种积极因素,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激励企业创新,使国际企业具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跨文化优势。
事实上,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确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只有当文化差异未得到合理控制或管理,继而演化为文化冲突时才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国际化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气力去改变或消除这种文化差异。相反,合理地利用文化差异,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市场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自然资源条件,都有可能给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创造丰富的市场机会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所在,就如自然界中的“杂交优势”一样,它会使企业更优秀,更具活力。
第三,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文化的内涵异常丰富,它通过语言、教育、宗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同时一个国家的文化通常都是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与演进之中,因而,文化风险常常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它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全过程的。
第四,文化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控制,是风险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文化风险因素成因复杂,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对于文化风险的产生根源、作用过程和具体表现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以及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和进行管理。
二、文化风险产生的根源
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以及男性主义倾向。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例如墨西哥,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管理者与下属之间感情差距很大,上司具有较大的权威,且不易接近;而处于较小权力距离中,如在奥地利、以色列、丹麦,人们认为彼此是平等的,等级制度不过是所任职务不同而已,且职务是可以变换的。在企业中上下级感情差距小,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上司。
2.不确定性回避
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身受到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威胁的程度,对回避该风险所作出的种种考虑。强不确定性回避,是社会在维护既定的信念和行为规范时,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见的人士和观点:在企业中表现为组织内部职责明确,规章制度严格,重视专家意见,要求高度一致,但也因此决策缓慢缺乏灵活性。弱不确定性回避是针对一个能够坚持较宽容的氛围,允许人们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观点学说的社会而言。弱不确定性回避的社会通常表现为敢于冒风险,鼓励创新。希腊、比利时就是比较典型的强不确定性回避文化,而新加坡、加拿大则相反。
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与之相反的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例如美国文化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则是集体主义倾向较强的文化。
4.男性主义
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如奥地利、日本,人们注重收入、挑战、进取和被认可,成就的标志是财富和受到承认,这类文化往往倾向于搞大型企业并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弱的国家中如瑞典、挪威,则比较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其成就的标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较低,工人有较高的自由。
总而言之,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当企业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行为和方式,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正是产生文化风险的根源。
三、文化风险的作用过程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也是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汇的过程。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交汇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吸引阶段、冲突阶段、交汇阶段和融合阶段。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文化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作用过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缓和期和创新期。
1.潜伏期
在文化交汇的吸引阶段,人们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是比较乐观的,甚至忽视差异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人们被完全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对其可能带来的商机充满期望。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潜伏期,在时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