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农业科学院编辑

2023-12-09 10: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农业科学院编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13种农业科学、技术、科普和文摘类刊物,包括:《中国农业科学》、《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中国乳业》、《农业科技通讯》、《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生物技术通报》、《中国食物与营养》、《农业网络信息》、《农业展望》、《中国猪业》、《中国畜禽种业》、《中国园艺文摘》和《中国畜牧兽医文摘》,面向国内外发行。其中,《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成功进入SCI。依托本所信息优势编辑的《农业科技要闻》定期上报中央及部委有关领导参考。以现有期刊集群为基础,不断提高编辑水平和期刊质量,突出办刊特点和期刊品牌,积极探索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了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这些期刊全面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科学研究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科技成果,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国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业推广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广大涉农工作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信息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多份刊物获得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奖励,其中,《中国农业科学》先后获得“首届国家期刊奖”、“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钱克明的人物履历

1980.09--1984.07安徽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1984.09--1987.08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1987.08--1988.08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编辑、翻译1988.08--1997.0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助研、副研(其间:1990.03--1990.09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机构(ISNAR)作访问学者;1994.09--1996.07在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1996.08获博士学位;1996.05--1997.02兼任中国农科院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1997.03--1998.02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局正处级干部(其间:1997.03--1998.01兼任中国农科院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1998.02--2000.12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与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正处级)2000.12--2005.07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其间:2003.10--2004.04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2005.07--2008.09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商会秘书长),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副主任2008.09--2011.02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主任2011.02—2013.12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民盟中央常委、农业委员会主任 2013.12—2015.04农业部总经济师,民盟中央常委、农业委员会主任 2015.04—商务部副部长 ,民盟中央常委、农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作为主讲人,为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解。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项目是什么?

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的研究所之一。1960年10月建立,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第一任所长曾勉。

该所主要以柑橘及其近缘植物为研究对象,收集、保存、评价柑橘遗传资源,改良接穗品种和砧木,研究提高柑橘果树产量、品质和防治主要病虫害、果园杂草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关键技术,研究产品包装、贮运及加工利用。

该所设有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土壤农化、植物保护和贮藏加工6个研究室,还设有试验场、实验技术室和科技情报图书室。1988年有职工450名,其中科技人员110名,包括高级研究人员26名。试验用地面积80公顷。

中国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设在该所。收集保存柑橘种质资源1200份。1960年以来通过野外调查与采集,发掘并鉴定出一批柑橘野生种和新的资源。对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评价和利用研究;通过人工杂交、理化引变培育出一批无核、优质、丰产、特殊采收期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系);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从胚乳中诱导成苗三倍体植株,并开展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等研究;研究柑橘栽培生理、植物激素应用,经过田间实验提出不同条件下达到柑橘丰产的综合措施;针对中国柑橘产区的不同土壤类型,研究提高柑橘园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包括柑橘菌根及其他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及微量元素营养。系统研究了中国柑橘主要病毒类病害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传病媒介、指示植物鉴定、茎尖微芽嫁接和其他培育无病毒苗木及综合防治技术。柑橘其他主要病虫害及生物防治技术也设有专题研究。对柑橘采后主要研究鲜果保存技术,使甜橙采后在自然通风贮藏库条件下,保鲜期达150天,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同时开展了果品综合加工的研究。此外,进行关于发展中国柑橘生产的宏观战略研究。

该所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国际柑橘学会、国际园艺学会、国际柑橘病毒学会、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国际学术团体开展学术联系和交流。

该所在柑橘主产区设有技术示范基点,以尽快推广科研成果。所内设有柑橘技术培训中心,招收来自全国各柑橘生产省(自治区)的学员进行培训。该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统一安排下承担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主编《中国柑橘》季刊,编辑《柑橘科技文摘》。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出版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杂志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1月,由《安徽农业科学简报》和《安徽农学院学报》合并而成。创刊之初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共同主办,邮局公开发行。1963年起改为双月刊,同年7月改为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单独主办。1964年第4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刊名题字,这一阶段共发行29期。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1979年下半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复刊,并改为季刊。1979年至1980年内部发行,主要是赠阅。1981年至1983年编辑部自办发行,1984年起改为邮局发行,至1988年底,这一阶段共发行38期,另编印《水稻数量遗传论文专辑》1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特别是省级学术期刊,面临着由政府拨款办刊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走市场化办刊之路的转型期。学术性科技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由于涉及面广,读者面窄,发行量少,经济效益差,引发了学术性科技期刊的生存危机。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编辑部着手改革,从期刊办刊理念、市场定位、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管理措施、编印质量、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3年后效果显现,《安徽农业科学》的来稿质量、编辑质量、印制质量大为改善,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提高。1999年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06年改为半月刊,2007年改为旬刊。《安徽农业科学》早先主要刊登安徽的农业应用研究文章,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论文,设有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植物生理·生化、农业生物技术、农艺、园艺·园林·林业、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资源环境、农业经济等栏目。《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创刊名《农林科学实验》,1972年1月创刊。月刊,32开本,30页,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由当时安徽省农林科学研究所主办,由综合组下属的编写组负责编辑出版。从1990年第4期到1994年第4期,杂志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月刊,32开本,由安徽省农业厅推广发行,发行量最大时每月达10余万份。1995年,根据当时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刊物征集广告的需要,更名为《安徽农业》,月刊,16开本。改版后,年广告额增加,由过去的零广告逐渐发展为“刊满”状态。盈利模式由过去单一靠发行途径拓展为“发行+广告”新模式。2005年后,考虑到网络的普及对科普期刊的冲击,以及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的现状,在农业科普类期刊整体下滑时,申请调整为农业技术类期刊获准,同时更名为《现代农业科技》,刊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盈利模式进一步拓展为“发行+广告+信息加工费”。《现代农业科技》转型后,成为安徽省发行量最大和广告额最多的农业杂志。合作期刊《农技服务(配套光盘)》《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河北农业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的历史沿革

1.创办初期的《中国农业科学》 1959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党组决定,1960年将195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编辑出版的《农业科学通讯》改为《中国农业科学》。2.复刊后的《中国农业科学》1975年,由中国农林科学院申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林部批准复刊随着全国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逐渐好转,特别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1996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的隶属关系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划归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该中心的领导对编辑部的条件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更新换代,另购了一台激光打印机,可实现录入、排版、出胶片一体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