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发展史激光以全新的姿态问世已二十余年。然而,发明激光器的历程却鲜为人知,至于发明者如何从事艰难曲折的探索,就更少人问津了。其实,每一项重大发明,都是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里面包涵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自然,激光器的发明也不例外。 说得准确些,对激光的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一个崭新阶段。在此之前,人们只对无线电波和微波有较深研究。科学家们把无线电波波长缩短到十米以内,使得世界性的通讯成为可能,那是30年代的事情。后来,随着速调管和空穴磁控管的发明,科学家便对厘米波的性质进行研究。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射频和光谱学的发展,辐射波和原子只间的联系又重新被强调。大战期间,科学家们发明并研制了雷达(战争对雷达的制造起了推动的作用)。从技术本身来说,雷达是电磁波向超短波、微波发展的产物。大战以后,科学家又开创了微波波谱学,目的是探索光谱的微波范围并把其推广到更短的波长。当时,哥仑比亚大学有一个由汤斯(C.H.Townes)领导的辐射实验小组,他们一直从事电磁方面以及毫米辐射波的研究。1951年,汤斯提出了微波激射器(Maser全称Microwave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1954年汤斯和他的助手高顿(J. Cordon)、蔡格(H. Zeiger)发明了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并使其正常运行。这为以后激光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时,汤斯希望微波激射器能产生波长为半毫米的微波,遗撼的是,激射器却输出波长为1。25cm的微波。微波激射器问世以后,科学家就希望能制造输出更短波长的激射器。汤斯认为可将微波推到红外区附近,甚至到可见光波段。1958年,肖洛(A.L.Schawlow)与汤斯合作,率先发表了在可见光频段工作的激射器的设计方案和理论计算。这又将激光研究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现在,人们都知道,产生激光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粒子数反转;二是谐振腔。值得注意的是,自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的概念以后,1940年前后就有人在研究气体放电实验中,观察到粒子反转现象。按当时的实验技术基础,就具备建立某种类型的激光器的条件。但为什么没能造出来呢?因为没有人,包括爱因斯坦本人没把受激辐射,粒子数反转,谐振腔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因而也把激光器的发明推迟了若干年。在研究激光器的过程中,应把引进谐振腔的功劳归于肖洛。肖洛长期从事光谱学研究。谐振腔的结构,就是从法——珀干涉仪那里得到启示的。正如肖洛自己所说:“我开始考虑光谐振器时,从两面彼此相向镜面的法——珀干涉仪结构着手研究,是很自然的。”实际上,干涉仪就是一种谐振器。肖洛在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七年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于1958年提出了有关激光的设想。几乎同时,许多实验室开始研究激光器的可能材料和方法,用固体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如肖洛所述:“我完全彻底地受到灌输,使我相信,可以在气体中做的任何事情,在固体中同样可以做,且在固体中做得更好些。因此,我开始探索、寻找固体激光器的材料…...”的确,不到一年,在1959年9月召开的第一次国际量子电子会议上,肖洛提出了用红宝石作为激光的工作物质。不久,肖洛又具体地描述了激光器的结构:“固体微波激射器的结构较为简单,实质上,它有一棒(红宝石),它的一端可作全反射,另一端几乎全反射,侧面作光抽运。”遗撼的是,肖洛没有得到足够的光能量使粒子数反转,因而没获成功。可喜的是,科学家迈曼(T.H.Maiman)巧妙地利用氙灯作光抽运,从而获得粒子数反转。于是,1960年6月,在Rochester大学,召开了一个有关光的相干性的会议,会议上,迈曼成功地操作了一台激光器。7月份,迈曼用红宝石制成的激光器被公布于众。至此,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宣告诞生。 激光具有单色性,相干性等一系列极好的特性。从诞生那天开始,人们就预言了它的美好前景。20多年来,人们制造了输出各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器,甚至是可调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又开拓了新的领域。1977年出现的自由电子激光器,机制则完全不同,它的工作物质是具有极高能量的自由电子,人们可以期望通过这种激光器,实现连续大功率输出,而且覆盖频率范围可向长短两个方向发展。 现在,激光应用已经遍及光学、医学、原子能、天文、地理、海洋等领域,它标志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诚然,如果将激光发展的历史与电子学及航空发展的历史相比,你不得不意识到现在还是激光发展的早期阶段,更令人激动的美好前景将要来到。
能发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并指出了产生激光的方法。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以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其工作介质是在周期性磁场中运动的高速电子束,激光波长可覆盖从微波到X射线的广阔波段。按工作方式分,有连续式、脉冲式、调Q和超短脉冲式等几类。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各种不同种类的激光器所发射的激光波长已达数千种,最长的波长为微波波段的0.7毫米,最短波长为远紫外区的210埃,X射线波段的激光器也正在研究中。
除自由电子激光器外,各种激光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均相同,装置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激励(或抽运)、具有亚稳态能级的工作介质和谐振腔( 见光学谐振腔)3部分。激励是工作介质吸收外来能量后激发到激发态,为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创造条件。激励方式有光学激励、电激励、化学激励和核能激励等。工作介质具有亚稳能级是使受激辐射占主导地位,从而实现光放大。谐振腔可使腔内的光子有一致的频率、相位和运行方向,从而使激光具有良好的定向性和相干性。
激光工作物质 是指用来实现粒子数反转并产生光的受激辐射放大作用的物质体系,有时也称为激光增益媒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晶体、玻璃)、气体(原子气体、离子气体、分子气体)、半导体和液体等媒质。对激光工作物质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在其工作粒子的特定能级间实现较大程度的粒子数反转,并使这种反转在整个激光发射作用过程中尽可能有效地保持下去;为此,要求工作物质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和跃迁特性。
激励(泵浦)系统 是指为使激光工作物质实现并维持粒子数反转而提供能量来源的机构或装置。根据工作物质和激光器运转条件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激励装置,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光学激励(光泵)。是利用外界光源发出的光来辐照工作物质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整个激励装置,通常是由气体放电光源(如氙灯、氪灯)和聚光器组成。②气体放电激励。是利用在气体工作物质内发生的气体放电过程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整个激励装置通常由放电电极和放电电源组成。③化学激励。是利用在工作物质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实现粒子数反转的,通常要求有适当的化学反应物和相应的引发措施。④核能激励。是利用小型核裂变反应所产生的裂变碎片、高能粒子或放射线来激励工作物质并实现粒子数反转的。
激光器的种类是很多的。下面,将分别从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方式、运转方式、输出波长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介绍。
按工作物质分类 根据工作物质物态的不同可把所有的激光器分为以下几大类:①固体(晶体和玻璃)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是通过把能够产生受激辐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或玻璃基质中构成发光中心而制成的;②气体激光器,它们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是气体,并且根据气体中真正产生受激发射作用之工作粒子性质的不同,而进一步区分为原子气体激光器、离子气体激光器、分子气体激光器、准分子气体激光器等;③液体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有机荧光染料溶液,另一类是含有稀土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液,其中金属离子(如Nd)起工作粒子作用,而无机化合物液体(如SeOCl)则起基质的作用;④半导体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是以一定的半导体材料作工作物质而产生受激发射作用,其原理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电注入、光泵或高能电子束注入),在半导体物质的能带之间或能带与杂质能级之间,通过激发非平衡载流子而实现粒子数反转,从而产生光的受激发射作用;⑤自由电子激光器,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激光器,工作物质为在空间周期变化磁场中高速运动的定向自由电子束,只要改变自由电子束的速度就可产生可调谐的相干电磁辐射,原则上其相干辐射谱可从X射线波段过渡到微波区域,因此具有很诱人的前景。
按激励方式分类 ①光泵式激光器。指以光泵方式激励的激光器,包括几乎是全部的固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以及少数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②电激励式激光器。大部分气体激光器均是采用气体放电(直流放电、交流放电、脉冲放电、电子束注入)方式进行激励,而一般常见的半导体激光器多是采用结电流注入方式进行激励,某些半导体激光器亦可采用高能电子束注入方式激励。③化学激光器。这是专门指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对工作物质进行激励的激光器,反希望产生的化学反应可分别采用光照引发、放电引发、化学引发。④核泵浦激光器。指专门利用小型核裂变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来激励工作物质的一类特种激光器,如核泵浦氦氩激光器等。
按运转方式分类 由于激光器所采用的工作物质、激励方式以及应用目的的不同,其运转方式和工作状态亦相应有所不同,从而可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①连续激光器,其工作特点是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激光输出,可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以连续方式持续进行,以连续光源激励的固体激光器和以连续电激励方式工作的气体激光器及半导体激光器,均属此类。由于连续运转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产生器件的过热效应,因此多数需采取适当的冷却措施。②单次脉冲激光器,对这类激光器而言,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激光发射,从时间上来说均是一个单次脉冲过程,一般的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以及某些特殊的气体激光器,均采用此方式运转,此时器件的热效应可以忽略,故可以不采取特殊的冷却措施。③重复脉冲激光器,这类器件的特点是其输出为一系列的重复激光脉冲,为此,器件可相应以重复脉冲的方式激励,或以连续方式进行激励但以一定方式调制激光振荡过程,以获得重复脉冲激光输出,通常亦要求对器件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④调激光器,这是专门指采用一定的 开关技术以获得较高输出功率的脉冲激光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工作物质的粒子数反转状态形成后并不使其产生激光振荡 (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待粒子数积累到足够高的程度后,突然瞬时打开 开关,从而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例如10~10秒)形成十分强的激光振荡和高功率脉冲激光输出(见技术'" class=link>激光调 技术)。⑤锁模激光器,这是一类采用锁模技术的特殊类型激光器,其工作特点是由共振腔内不同纵向模式之间有确定的相位关系,因此可获得一系列在时间上来看是等间隔的激光超短脉冲(脉宽10~10秒)序列,若进一步采用特殊的快速光开关技术,还可以从上述脉冲序列中选择出单一的超短激光脉冲(见激光锁模技术)。⑥单模和稳频激光器,单模激光器是指在采用一定的限模技术后处于单横模或单纵模状态运转的激光器,稳频激光器是指采用一定的自动控制措施使激光器输出波长或频率稳定在一定精度范围内的特殊激光器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制成既是单模运转又具有频率自动稳定控制能力的特种激光器件(见激光稳频技术)。⑦可调谐激光器,在一般情况下,激光器的输出波长是固定不变的,但采用特殊的调谐技术后,使得某些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波长,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连续可控地发生变化,这一类激光器称为可调谐激光器(见激光调谐技术)。
按输出波段范围分类 根据输出激光波长范围之不同,可将各类激光器区分为以下几种。①远红外激光器,输出波长范围处于25~1000微米之间, 某些分子气体激光器以及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即落入这一区域。②中红外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中红外区(2.5~25微米)的激光器件,代表者为CO分子气体激光器(10.6微米)、 CO分子气体激光器(5~6微米)。③近红外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近红外区(0.75~2.5微米)的激光器件,代表者为掺钕固体激光器(1.06微米)、CaAs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约 0.8微米)和某些气体激光器等。④可见激光器,指输出激光波长处于可见光谱区(4000~7000埃或0.4~0.7微米)的一类激光器件,代表者为红宝石激光器 (6943埃)、 氦氖激光器(6328埃)、氩离子激光器(4880埃、5145埃)、氪离子激光器(4762埃、5208埃、5682埃、6471埃)以及一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⑤近紫外激光器,其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处于近紫外光谱区(2000~4000埃),代表者为氮分子激光器(3371埃)氟化氙(XeF)准分子激光器(3511埃、3531埃)、 氟化氪(KrF)准分子激光器(2490埃)以及某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⑥真空紫外激光器,其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处于真空紫外光谱区(50~2000埃)代表者为(H)分子激光器 (1644~1098埃)、氙(Xe)准分子激光器(1730埃)等。⑦X射线激光器, 指输出波长处于X射线谱区(0.01~50埃)的激光器系统,目前软X 射线已研制成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编辑本段]激光器的发明
激光器的发明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使人们终于有能力驾驶尺度极小、数量极大、运动极混乱的分子和原子的发光过程,从而获得产生、放大相干的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紫外线(以至X射线和γ射线)的能力。激光科学技术的兴起使人类对光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激光器的诞生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其中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受激辐射概念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指出,处于高能态的物质粒子受到一个能量等于两个能级之间能量差的光子的作用,将转变到低能态,并产生第二个光子,同第一个光子同时发射出来,这就是受激辐射。这种辐射输出的光获得了放大,而且是相干光,即如多个光子的发射方向、频率、位相、偏振完全相同。
此后,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微观粒子的能级分布、跃迁和光子辐射等问题也得到了更有力的证明,这也在客观上更加完善了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为激光器的产生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40年代末,量子电子学诞生后,被很快应用于研究电磁辐射与各种微观粒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研制出许多相应的器件。这些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都为激光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如果一个系统中处于高能态的粒子数多于低能态的粒子数,就出现了粒子数的反转状态。那么只要有一个光子引发,就会迫使一个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受激辐射出一个与之相同的光子,这两个光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受激辐射,这样就实现了光的放大;如果加上适当的谐振腔的反馈作用便形成光振荡,从而发射出激光。这就是激光器的工作原理。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珀塞尔和庞德在实验中成功地造成了粒子数反转,并获得了每秒50千赫的受激辐射。稍后,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汤斯以及苏联物理学家马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先后提出了利用原子和分子的受激辐射原理来产生和放大微波的设计。
然而上述的微波波谱学理论和实验研究大都属于“纯科学”,对于激光器到底能否研制成功,在当时还是很渺茫的。
但科学家的努力终究有了结果。1954年,前面提到的美国物理学家汤斯终于制成了第一台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成功地开创了利用分子和原子体系作为微波辐射相干放大器或振荡器的先例。
汤斯等人研制的微波激射器只产生了1.25厘米波长的微波,功率很小。生产和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推动科学家们去探索新的发光机理,以产生新的性能优异的光源。1958年,汤斯与姐夫阿瑟·肖洛将微波激射器与光学、光谱学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出了采用开式谐振腔的关键性建议,并预防了激光的相干性、方向性、线宽和噪音等性质。同期,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等人也提出了实现受激辐射光放大的原理性方案。
此后,世界上许多实验室都被卷入了一场激烈的研制竞赛,看谁能成功制造并运转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研究实验室里,勉强赢得了这场世界范围内的研制竞赛。他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刺激在红宝石水晶里的铬原子,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这一点达到比太阳还高的温度。
“梅曼设计”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和怀疑,因为科学家们一直在注视和期待着的是氦氖激光器。
尽管梅曼是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但在法庭上,关于到底是谁发明了这项技术的争论,曾一度引起很大争议。竞争者之一就是“激光”(“受激辐射式光频放大器”的缩略词)一词的发明者戈登·古尔德。他在1957年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时提出了这个词。与此同时,微波激射器的发明者汤斯与肖洛也发展了有关激光的概念。经法庭最终判决,汤斯因研究的书面工作早于古尔德9个月而成为胜者。不过梅曼的激光器的发明权却未受到动摇。
1960年12月,出生于伊朗的美国科学家贾万率人终于成功地制造并运转了全世界第一台气体激光器——氦氖激光器。1962年,有三组科学家几乎同时发明了半导体激光器。1966年,科学家们又研制成了波长可在一段范围内连续调节的有机染料激光器。此外,还有输出能量大、功率高,而且不依赖电网的化学激光器等纷纷问世。
由于激光器具备的种种突出特点,因而被很快运用于工业、农业、精密测量和探测、通讯与信息处理、医疗、军事等各方面,并在许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突破。比如,人们利用激光集中而极高的能量,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加工,能够做到在一个针头上钻200个孔;激光作为一种在生物机体上引起刺激、变异、烧灼、汽化等效应的手段,已在医疗、农业的实际应用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通信领域,一条用激光柱传送信号的光导电缆,可以携带相当于2万根电话铜线所携带的信息量;激光在军事上除用于通信、夜视、预警、测距等方面外,多种激光武器和激光制导武器也已经投入实用。
今后,随着人类对激光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激光器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但是它的应用范围却还将继续扩大,并将发挥出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特种加工技术论文篇二
特种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就快速成型加工、超声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以及激光加工进行展开阐述,讨论了各个加工方法的工艺原理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特种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特种加工;快速成型技术;超声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激光加工
1.特种加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机械加工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加工方法,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生产活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工业部门而言,设计出来的零件或者机器必须依赖于加工方法来实现,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再好的设计思路也无法转化为产品。例如18世纪70年代就有人发明了蒸汽机,但是由于当时的生产设备制造不出有着较高精度和配合要求的蒸汽机气缸,所以一直无法生产出可以正常工作的蒸汽机[1]。直到气缸镗床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一生产上的难题,使得蒸汽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引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加工方法对于设计思想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对于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技术产品向着高精度、高速度、重载、高温高压、小型化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为了实现这些新的要求,就需要使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因此,对机械制造部门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特种加工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它所具有的优于传统机械加工的特点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它进行研究和应用,因此,到目前为止,特种加工技术已经有了很多种类,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特种加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加工方法。
传统的机械加工利用机械能和切削力对金属进行加工,而特种加工主要利用电能、化学能、光能、声能和热能等能量来去除金属,因此特种加工技术可以用来加工各种高硬度、高强度、高脆性和高韧性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由于特种加工采用广义上的刀具,例如激光、超声波、电子束和离子束等,所以易于实现加工过程的全自动化,这对于现代化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从1943年前苏联鲍﹒洛﹒拉扎林柯夫妇开始研究火花放电腐蚀开关触点的现象开始,特种加工技术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很多特种加工方法都已经发展成熟,例如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化学加工和激光加工等。现在,人们也研究了将特种加工的理论应用于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中去的复合加工方法,如振动切削和振动铣削。由于特种加工技术尤其适用于对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和精密微细表面的加工,所以特种加工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在刀具、模具、量具、仪器仪表、航天器和微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未来,特种加工将向着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发展复合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等方向发展。
2.快速成型技术
快速成型技术(RP)是一种增材加工方法,主要用来制造样件,从而可以对新产品的设计进行快速评估、修改和功能实验,能够较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快速成型技术集机械工程、CAD、数控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于一体,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且高效便捷,因此这种样件制造工艺日益在生产实践中获得应用。按照快速成型技术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原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型法(SL)、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成型(SLS)、薄片分层叠加成型(LOM)、熔丝堆积成型(FDM)。
3.超声加工技术
频率超过16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它是一种纵波,能够传递很强的能量,且当它经过液体介质传播时,会产生液压冲击现象。超声加工技术(USM)利用工具端面作超声频振动,通过磨料悬浮液使得磨粒在超声振动的作用下产生机械撞击、抛磨作用以及超声空化作用来加工脆硬材料。由于超声加工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特点,超声加工有很多特殊的应用。例如加工深小孔、拉丝模及型腔模具研磨抛光、对难加工材料的加工、超声振动切削、超声电解复合加工、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超声清洗、超声切割等。超声加工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未来,超声加工一定会有更多的应用和发展。
4.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电子束加工(EBM)利用能量密度极高的电子束,以极高的速度冲击工件表面,使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使得被冲击的工件材料局部熔化和气化,从而达到改变被加工工件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形状尺寸位置的目的。电子束加工装置包括电子枪、真空系统、控制系统和电源,电子束是由钨或钽制成的发射阴极在加热状态下得到的。由于电子束加工的工艺原理和特点,EBM技术可以用来加工型孔和特殊表面、刻蚀、焊接、热处理以及电子束光刻等。
离子束加工(IBM)利用具有较高能量的离子束射到材料表面时所发生的撞击效应、溅射效应和注入效应来进行不同的加工。由于离子束轰击材料是逐层去除原子,所以可以达到纳米级的加工精度。离子束加工按其工艺原理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用于从工件上去除材料的刻蚀加工、用于给工件表面涂覆的镀层加工以及用于表面改性的离子注入加工。由于电子束和离子束易于实现精确的控制,所以可以实现加工过程的全自动化,但是电子束和离子束的聚焦、偏转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5.激光加工
激光技术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可用于打孔、切割、焊接、热处理以及激光存储等方面。激光的产生源自物质的受激辐射,即某些具有亚稳态能级结构的物质,在一定外来光子能量的激发下,产生所谓的粒子束反转现象,在粒子束反转的状态下,如果有一束能量等于基态与亚稳态能量之差的光子照射该物质,就会产生受激辐射,输出大量的光能。由于激光具有强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和方向性好等特点,因此几乎可以用来加工任何材料。目前常用的激光器有固体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铷玻璃激光器和掺铷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和氩离子激光器),在生产实践中,对影响激光加工的各个因素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加充分地利用激光加工技术。
6.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结构、复杂型面零件、特殊要求零件的需求越来越大,特种加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未来,随着机电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特种加工技术将会更加趋于自动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得特种加工向着自动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2]。而在未来,特种加工技术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精密微细加工、复合加工和绿色加工。
参考文献
[1]刘晋春,白基成,郭永丰.特种加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6.
[2]王杰,樊军,等.特种加工技术的新进展[J],轻工机械,2008,26(4):5~7.
看了“特种加工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超精密加工技术论文
2. 超声波加工技术论文
3.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论文
4. 机械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5. 超精密制造技术论文
第六课 激光的基础知识
相信激光这名词对大家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激光,例如在课堂上我们所用的激光指示器,与及在计算机或音响组合中用来读取光盘资料的光驱等等。在工业上,激光常用于切割或微细加工。在军事上,激光被用来拦截导弹。科学家也利用激光非常准确地测量了地球和月球的距离,涉及的误差只有几厘米。激光的用途那么广泛,究竟它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以下我们将会阐释激光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理。
激光的特性
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是激光的四大特性。
(1)激光的高亮度:固体激光器的亮度更可高达 1011W/cn2Sr 。不仅如此,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这就使其可能可加工几乎所有的材料。
(2)激光的高方向性: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其能在有效地传递较长距离的同时,还能保证聚焦得到极高的功率密度,这两点都是激光加工的重要条件。
(3)激光的高单色性:由于激光的单色性极高,从而保证了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
(4)激光的高相干性:相干性主要描述光波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
正是激光具有如上所述的奇异特性因此在生活、工业加工、军事、科研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激光产生原理
激光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它的原理早在 1917 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要直到 1958 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英文名是 Laser,即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的缩写。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但在阐释这个过程之前,我们必先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及光的辐射和吸收的原理。
物质由原子组成。图一是一个碳原子的示意图。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不带电。原子的外围布满着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有趣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并不是任意的。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这些电子会处于一些固定的「能级」,不同的能级对应于不同的电子能量。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如图一所示,把这些能级想象成一些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距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能量越高。此外,不同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也不同,例如最低的轨道 (也是最近原子核的轨道) 最多只可容纳 2 个电子,较高的轨道则可容纳 8 个电子等等。事实上,这个过份简化了的模型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1],但它足以帮助我们说明激光的基本原理。
电子可以透过吸收或释放能量从一个能级跃迁至另一个能级。例如当电子吸收了一个光子 [2] 时,它便可能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至一个较高的能级 (图二 a)。同样地,一个位于高能级的电子也会透过发射一个光子而跃迁至较低的能级 (图二 b)。在这些过程中,电子吸收或释放的光子能量总是与这两能级的能量差相等。由于光子能量决定了光的波长,因此,吸收或释放的光具有固定的颜色。
当原子内所有电子处于可能的最低能阶时,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我们称原子处于基态。图一显示了碳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排列状况。当一个或多个电子处于较高的能阶时,我们称原子处于受激态。前面说过,电子可透过吸收或释放在能阶之间跃迁。跃迁又可分为三种形式:
(1)自发吸收 - 电子透过吸收光子从低能阶跃迁到高能阶 (图二 a)。
(2)自发辐射 - 电子自发地透过释放光子从高能阶跃迁到较低能阶 (图二 b)。
(3)受激辐射 - 光子射入物质诱发电子从高能阶跃迁到低能阶,并释放光子。入射光子与释放的光子有相同的波长和相,此波长对应于两个能阶的能量差。一个光子诱发一个原子发射一个光子,最后就变成两个相同的光子 (图二 c)。
激光基本上就是由第三种跃迁机制所产生的。
产生激光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就是要实现所谓粒子数反转的状态。以红宝石激光为例 (图三),原子首先吸收能量,跃迁至受激态。原子处于受激态的时间非常短,大约 10-7秒后,它便会落到一个称为亚稳态的中间状态。原子停留在亚稳态的时间很长,大约是 10-3秒或更长的时间。电子长时间留在亚稳态,导致在亚稳态的原子数目多于在基态的原子数目,此现象称为粒子数反转。粒子数反转是产生激光的关键,因为它使透过受激辐射由亚稳态回到基态的原子,比透过自发吸收由基态跃迁至亚稳态的原子为多,从而保证了介质内的光子可以增多,以输出激光。
激光器的结构
激光器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1、激光工作介质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或半导体。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世非常有利的。现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包括从真空紫外道远红外,非常广泛。
2、激励源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来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必须不断地“泵浦”以维持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比下能级多。
3、谐振腔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一块几乎全反射,一块光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出去,以使激光可透过这块镜子而射出。被反射回到工作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射,光被放大。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的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从部分反射镜子一端输出。
下面以红宝石激光器为例来说明激光的形成。工作物质是一根红宝石棒。红宝石是掺入少许3价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实际是掺入质量比约为0.05%的氧化铬。由于铬离子吸收白光中的绿光和蓝光,所以宝石呈粉红色。1960年梅曼发明的激光器所产用的红宝石是一根直径0.8cm、长约8cm的圆棒。两端面是一对平行平面镜,一端镀上全反射膜,一端有10%的透射率,可让激光透出。
红宝石激光器中,用高压氙灯作“泵浦”,利用氙灯所发出的强光激发铬离子到达激发态E3,被抽运到E3上的电子很快(~10-8s)通过无辐射跃迁到E2。E2是亚稳态能级,E2到E1的自发辐射几率很小,寿命长达10-3s,即允许粒子停留较长时间。于是,粒子就在E2上积聚起来,实现E2和E1两能级上的粒子数反转。从E2到E1受激发射的波长是694.3nm的红色激光。由脉冲氙灯得到的是脉冲激光,每一个光脉冲的持续时间不到1ms,每个光脉冲能量在10J以上;也就是说,每个脉冲激光的功率可超过10kW的数量级。注意到上述铬离子从激发到发出激光的过程中涉及到三条能级,故称为三能级系统。由于在三能级系统中,下能级E1是基态,通常情况下积聚大量原子,所以要达到粒子数反转,要有相当强的激励才行。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注意到,激光器要工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激光物质、光谐振器和泵浦源,其基本结构如图四所示。
通过泵浦源将能量输入激光物质,使其实现粒子数反转,由自发辐射产生的微弱的光在激光物质中得以放大,由于激光物质两端放置了反射镜,有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光就能够反馈回来再 参加激励,这时被激励的光就产生振荡,经过多次激励,从右端反射镜中投射出来的光就是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都很好的高亮度的激光。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在发光物质、反射镜以及泵浦源等方面所用材料有所区别,下文提到的各种激光器也正是基于这些不同进行分类的。
激光器的种类
对激光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按工作介质的不同来分类,在可以分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
1、固体激光器
一般讲,固体激光器具有器件小、坚固、使用方便、输出功率大的特点。这种激光器的工作介质是在作为基质材料的晶体或玻璃中均匀掺入少量激活离子,除了前面介绍用红宝石和玻璃外,常用的还有钇铝石榴石(YAG)晶体中掺入三价钕离子的激光器,它发射1060nm的近红外激光。固体激光器一般连续功率可达100W以上,脉冲峰值功率可达109W。
2、气体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工作介质均匀,光束质量好;以及能长时间较稳定地连续工作的有点。这也是目前品种最多、应用广泛的一类激光器,占有市场达60%左右。其中,氦-氖激光器是最常用的一种。
3、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作为工作介质的。目前较成熟的是砷化镓激光器,发射840nm的激光。另有掺铝的砷化镓、硫化铬硫化锌等激光器。激励方式有光泵浦、电激励等。这种激光器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而坚固,特别适于在飞机、车辆、宇宙飞船上用。在70年代末期,由于光纤通讯和光盘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
4、液体激光器
常用的是染料激光器,采用有机染料为工作介质。大多数情况是把有机染料溶于溶剂中(乙醇、丙酮、水等)中使用,也有以蒸气状态工作的。利用不同染料可获得不同波长激光(在可见光范围)。染料激光器一般使用激光作泵浦源,例如常用的有氩离子激光器等。液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比较复杂。输出波长连续可调,且覆盖面宽是它的优点,使它也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简史和我国的激光技术
自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受激辐射概念后,足足经过了40年,直到1958年,美国两位微波领域的科学家汤斯(C.H.Townes)和肖洛(A.I.Schawlaw)才打破了沉寂的局面,发表了著名论文《红外与光学激射器》,指出了受激辐射为主的发光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条件事实现“粒子数反转”。他们的论文史在光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马上兴奋起来,纷纷提出各种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实验方案,从此开辟了崭新的激光研究领域。
同年苏联科学家巴索夫和普罗霍罗夫发表了《实现三能级粒子数反转和半导体激光器建议》论文,1959年9月汤斯又提出了制造红宝石激光器的建议……1960年5月15日加州休斯实验室的梅曼(T.H.Maiman)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获得了波长为694.3nm的激光。梅曼是利用红宝石进体做发光材料,用发光密度很高的脉冲氙灯做激发光源(如图所示),实际他的研究早在1957年就开始了,多年的努力终于活动了历史上第一束激光。1964年,汤斯、巴索夫和普罗霍夫由于对激光研究的贡献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于1961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这台激光器在结构上比梅曼所设计的有了新的改进,尤其是在当时我国工业水平比美国低得多,研制条件十分困难,全靠研究人员自己设计、动手制造。在这以后,我国的激光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987年6月,1012W的大功率脉冲激光系统——神光装置,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多年来为我国的激光聚变研究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思考题:1、激光和我们生活中普通光有什么区别?
2、请列举你生活中用到激光的地方。
第二章 光学谐振腔
本章主要讲授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作用;光学谐振腔的模式;光学谐振腔的几何分析方法和衍射理论分析方法;平行平面腔模的迭代解法;稳定球面镜共焦腔;一般稳定球面腔及等价共焦腔;非稳定谐振腔。重点:学会写一些光学系统的传播矩阵;能判断一个腔是否稳定;掌握实现多纵模、单纵模振荡的方法;选择单模的方法如FP法、复合腔法、并能给出相应的模间距;弄清开腔模建立过程。难点:孔阑传输线概念。
一、光学谐振腔的构成
最简单的光学谐振腔是在激活介质两端恰当地放置两个镀有高反射率的反射镜构成。常用的基本概念:
光轴:光学谐振腔中间垂直与镜面的轴线
孔径:光学谐振腔中起着限制光束大小、形状的元件,大多数情况下,孔径是激活物质的两个端面,但一些激光器中会另外放置元件以限制光束为理想的形状。
二、光学谐振腔的种类
谐振腔的开放程度,闭腔、开腔、气体波导腔
开放式光学谐振腔(开腔)通常可以分为稳定腔、非稳定腔
反射镜形状,球面腔与非球面腔,端面反射腔与分布反馈腔
反射镜的多少,两镜腔与多镜腔,简单腔与复合腔
三、光学谐振腔的作用
提供光学正反馈作用 :使得振荡光束在腔内行进一次时,除了由腔内损耗和通过反射镜输出激光束等因素引起的光束能量减少外,还能保证有足够能量的光束在腔内多次往返经受激活介质的受激辐射放大而维持继续振荡。影响谐振腔的光学反馈作用的两个因素:组成腔的两个反射镜面的反射率;反射镜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
产生对振荡光束的控制作用:有效地控制腔内实际振荡的模式数目,获得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的相干光,可以直接控制激光束的横向分布特性、光斑大小、谐振频率及光束发散角,可以控制腔内光束的损耗,在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能控制激光束的输出功率。
四、光学谐振腔的模式(波型)
1. 纵模-纵向的稳定场分布,激光器中出现的纵模数有两个因素决定,工作原子自发辐射的荧光线宽越大,可能出现的纵模数越多;激光器腔长越大,相邻纵模的频率间隔越小,同样的荧光谱线线宽内可以容纳的纵模数越多。
2. 横模-横向X-Y面内的稳定场分布。横模(自再现模): 在腔反射镜面上经过一次往返传播后能“自再现”的稳定场分布。
3. 激光模式的测量方法。横模的测量方法:在光路中放置一个光屏;拍照;小孔或刀口扫描方法获得激光束的强度分布,确定激光横模的分布形状。纵模的测量方法:法卜里-珀洛F-P扫描干涉仪测量,实验中利用球面扫描干涉仪。
五、平行平面腔Fox-Li数值迭代法
平行平面腔的优点是:光束方向性好,模体积大,容易获得单模模振荡,缺点是:谐振腔调整精度要求高,衍射损耗和几何损耗都比较大,其稳定性介于稳定腔与非稳定腔之间,不适用于小增益器件,在中等以上功率的激光器中仍普遍应用。
谐振腔的迭代解法的思路:1. 假设在某一镜面上存在一个初始场分布,将它代入迭代公式,计算在腔内经第一次渡越而在第二个镜面上生成的场;2. 利用(1)所得到的代入迭代公式,计算在腔内经第二次渡越而在第一个镜上生成的场;3. 如此反复运算多次后,观察是否形成稳态场分布。
对称矩形(方形镜)平行平面镜腔是指谐振腔镜面是平行的,并且在垂直与光轴方向上的尺度有限。条形镜平行平面腔是指镜面在某一方向上的尺度有限,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度是无限的。分析对称矩形、条形镜平行平面腔、圆形镜平行平面腔、平行平面腔的迭代解法。
六、共焦腔与平行平面腔之不同
1. 镜面上基模场的分布:平行平面腔基模分布在整个镜面上,呈偶对称性分布,镜面中心处振幅最大,向镜边缘振幅逐渐降低;共焦腔基模在镜面上的分布在厄米-高斯近似下,与镜的横向几何尺寸无关,仅由腔长决定;一般共焦腔模集中在镜面中心附近;
2. 相位分布平行平面腔的反射镜不是等相面;而共焦腔的反射镜为等相面;
3. 单程损耗平行平面腔衍射损耗远高于共焦腔的衍射损耗;
4. 单程相移与谐振频率平行平面腔中横模阶次m、n的变化引起的频率改变远远小于纵模阶次q的改变对谐振频率的改变;在共焦腔中, m、n的变化或q的改变对谐振频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七、圆形镜对称共焦腔镜面模的振幅和相位分布
基模在镜面上的振幅分布是高斯型的,整个镜面上没有节线在镜面中心处(r=0) 处,振幅最大。基模在镜面上的光斑半径(当基模振幅下降到中心值的1/e处与镜面中心的距离):对于高阶模,在沿辐角方向有节线,数目为p;沿半径方向有节圆,节圆数为l;p、l增加,模的光斑半径增大,并且光斑半径随着l的增大比随着 p增大来的更快;高阶模的光斑半径:振幅降低至最外面的极大值的1/e处的点与镜面中心的距离;圆形共焦镜面本身也是等相位面。
八、一般稳定球面镜腔
一般球面镜腔:由两个曲率半径不同的球面镜按照任意间距组成的腔
一般稳定球面镜腔的模式理论:可以从光腔的衍射积分方程出发严格建立,以共焦腔的模式理论为基础,等价共焦腔的方法。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根据共焦腔模式理论,任何一个共焦腔与无穷多个稳定球面腔等价;而任何一个稳定球面镜腔唯一地等价于一个共焦腔。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指它们具有相同的行波场。
九、非稳定谐振腔
非稳定腔的优点:1. 大的可控模体积,通过扩大反射镜的尺寸,扩大模的横向尺寸;2. 可控的衍射耦合输出,输出耦合率与腔的几何参数g有关;3. 容易鉴别和控制横模;4. 易于得到单端输出和准直的平行光束。非稳定腔的缺点:1. 输出光束截面呈环状;2.光束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显示出某种衍射环。
十、选模技术
激光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良好的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理想的激光器输出光束应该只有一个模式,但是对于实际的激光器,如果不采取模式选择,它们的工作状态往往是多模的。含有高阶模式横模的激光束光强分布不均匀,光束发散角大。含有多纵模及多横模的激光器单色性及相干性差。在激光准直、激光加工、非线性光学、激光远程测距等领域都需要基横模激光束。在精密干涉测量,光通讯及大面积全息照相等应用中更要求激光是单横模和单纵模光束。因此,设计和改进激光器的谐振腔以获得单模输出是一个重要课题。
横模的选择:在稳定腔中,基模的衍射损耗最小,随着横模阶次的增高,衍射损耗将迅速增加。谐振腔中不同的横模具有不同的衍射损耗是横模选择的物理基础。为了提高模式的鉴别能力,应该尽量增大高阶模式和基模的衍射损耗比,同时,还应该尽量增大衍射损耗在总损耗中占有的比例;衍射损耗的大小及模鉴别能力的值与谐振腔的腔型及菲涅耳系数有关。
纵模的选择:一般的谐振腔中,不同的纵模具有相同的损耗,因而进行模式鉴别和选择时应可以利用不同纵模的不同增益。同时,也可以引入人为的损耗差。腔内插入F-P标准具法:调整F-P标准具的参数,使得在增益线宽 范围内,只有一个透射峰,同时在一个透射峰谱线宽度范围内只有一个模式起振,则可以实现单纵模工作。即选模条件为:1. 选择合适的标准具光学长度,使标准具的自由光谱范围与激光器的增益线宽相当。使在增益线宽内,避免存在两个或多个标准具的透过峰。2. 选择合适的标准具界面反射率,使得被选纵模的相邻纵模由于透过率低,损耗大而被抑制。
光学谐振腔的种类及功能
作者:opticsky 日期:2006-09-1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光学谐振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光学反射镜面组成、能提供光学正反馈作用的光学装置。两个反射镜可以是平面镜或球面镜,置于激光工作物质两端。两块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为腔长。其中一个镜面反射率接近100%,称为全反镜;另一个镜面反射率稍低些,激光由此镜输出,故称输出镜。两者有时也分别称为高反镜和低反镜。
种类 按组成谐振腔的两块反射镜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可将光学谐振腔区分为:平行平面腔,平凹腔,对称凹面腔,凸面腔等。平凹腔中如果凹面镜的焦点正好落在平面镜上,则称为半共焦腔;如果凹面镜的球心落在平面镜上,便构成半共心腔。对称凹面腔中两块反射球面镜的曲率半径相同。如果反射镜焦点都位于腔的中点,便称为对称共焦腔。如果两球面镜的球心在腔的中心,称为共心腔。
如果光束在腔内传播任意长时间而不会逸出腔外,则称该腔为稳定腔,否则称为不稳定腔。上述列举的谐振腔都属稳定腔。用两块凸面镜组成的谐振腔为不稳定腔。平凹腔中如腔长太长,使凹球面的球心落在腔内,则腔中除沿光轴的光线外,其它方向光束经多次反射后必然会逸出腔外,故也为不稳定腔。对称凹面腔中,如腔长太长,使两球面球心分别落在腔中心点靠近自身一侧,也是一种不稳定腔。
稳定腔 光学谐振腔中任一束傍轴光束离光轴的距离,如果在它来回反射过程中不会无限增加,则这种腔必定是稳定腔。若用L代表腔长,R1、R2分别为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则稳定腔应满足如下条件:
从第一个不等式看,只有R1、R2同时大于腔长或同时小于腔长时,才能形成稳定腔。从第二个不等式看,R1和R2必须比腔长小,也不能小得太多。
陶瓷制造方法及产品发明专利态势
专利是推动我国陶瓷行业转型的主要因素
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博士认为,西方公元纪年开始后的2000多年中,中国GDP约有1800多年占全球份额的20%以上,长期居世界第一位。在这段历史中,我国仅有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出口规模一直占世界第一位,那就是陶瓷。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的衰落,我国陶瓷工业也逐步走向没落。
1998年,我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在过去的九年中,我国陶瓷行业继续巩固在全球的统治地位,总产量已占全球2/3以上,其中,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量分别占世界70%、50%、33%以上,我国能源、电工、IT、钢铁、航天、化学、医学等工业部门使用的陶瓷制品产量也在大量增加。我国陶瓷行业出口量和出口收入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并已形成佛山、景德镇、淄博、夹江、德化五大产业带。此外,江苏、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的陶瓷产业也出现了快速崛起的态势。某些区域陶瓷重镇也在快速发展。例如,福建晋江的陶瓷产量已占省内约1/3,年产值超过70亿元,而且发展速度直逼佛山。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陶瓷行业的无序竞争非常严重,已经威胁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企业在国外市场相互恶意压价,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在欧洲、美国、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许多地区遭遇了反倾销诉讼,损失较为惨重。在国内,我国重复建设项目繁多,企业相互抄袭、仿冒、压价现象较为普遍。地方保护主义也妨碍了大企业的扩张。受大环境的拖累,我国陶瓷行业将在2007年首次出现全行业性亏损,其全球竞争力将受到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业界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2003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在淄博市成立。其主任委员是华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他委员是全国数十家大型陶瓷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该委员会力图创建一个价格联盟,避免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这些措施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一定效用。
不过,从目前的态势看,我国陶瓷行业还可能经历几年的调整期,最终转向少数有市场号召力、控制力的寡头企业垄断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新格局。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专利将成为企业竞争、市场洗牌的主要工具之一。专利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第一,专利纠纷使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第二,专利部署竞赛和专利的合纵连横使更多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出局。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趋势都已经出现。
陶瓷行业专利纠纷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卷入各种专利纠纷。例如,2002年,佛山法院审理了佛山市石湾镇陶瓷工业研究所控告佛山顺德陈村镇登洲科泰实业有限公司侵犯“可排气瓷砖模具实用新型专利”一案。佛山市是全球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尤其建筑陶瓷出口量占全国3/4。这个专利纠纷在佛山地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增大了企业发展中的专利风险系数。此后,佛山地区专利案件屡屡发生。例如,2004年,佛山中法判决佛山市和美陶瓷有限公司侵犯佛山市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的“砖(梦幻马赛)”外观设计专利。2005年,佛山中院受理了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提起的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并依职权查封了佛山两家公司近800万元资产。本案中,被告涉嫌侵害雨花石陶瓷的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配方等商业秘密,还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
此外,佛山地区还发生过一些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专利纠纷案件,如集团诉讼、跨省诉讼。例如,2004年,东鹏陶瓷公司用“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生产方法”发明专利控告佛山10余家陶瓷企业侵权,一度引起行业震动。2005年,佛山中院还审理了江苏罗马瓷砖有限公司与佛山市罗丹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2006年,广东高院审理了广西藤县雅照钛白有限公司与佛山市灵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案。除了佛山,广东其他地区也发生过一些专利纠纷。例如,2005年,广东高院审理了江苏罗马瓷砖有限公司与广州维纳斯陶瓷发展有限公司之间的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
作为我国第二大陶瓷产业基地,福建省也爆发了不少专利纠纷。例如,2005年,福建高院审理了晋江市磁灶瑞成建材地砖厂与晋江晋成陶瓷有限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同年,辽宁省沈阳中院还审理了周子章、福建省泉州市宏利建材有限公司诉被告蔡建明、福建泉州金丰陶瓷工业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一案。江苏企业也发起过一些专利诉讼。例如,宜兴市贝特尔新科技元件有限公司曾与宜兴市国威陶瓷电器有限公司发生专利诉讼。后者则与黄永海、苏州新业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澳柯玛集团空调器厂发生过专利诉讼。
北方地区出现的专利诉讼也不少。例如,2002年,北京一中院审理了北京东铁热陶瓷有限公司与北京英特莱特种纺织有限公司之间的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2003年,北京高院审理了后者与北京新辰陶瓷纤维制品公司之间的“全耐火纤维复合防火隔热卷帘”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2003年,济南某陶瓷技术研究所与某企业爆发了专利侵权诉讼。2006年,洛阳市知识产权局根据申诉调查了洛阳诺金陶瓷有限公司的产品,当场销毁该公司23套、129件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产品。
2007年以后,我国陶瓷行业专利授权数量将继续快速增加。随着一大批专利陆续部署到位,企业之间的专利纠纷可望继续增加。随着专利风险的日益增大,缺乏研发、设计能力的一大批中小企业将陆续退出市场。
陶瓷行业发明专利部署竞赛持续升级
陶瓷行业专利文献较多。例如,佛山市知识产权局发布的“陶瓷专利数据库”收录了中外专利40多万件,其中国内专利数万件。从公开的文献看,我国陶瓷行业的制造方法及产品发明专利主要分布在如下领域:
第一,通用陶瓷技术。例如,01133080.5号、01133079.1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及其制造方法。该陶瓷的尺寸变化率小,具有高精度的形状和尺寸,可充分发挥无机功能性材料颗粒特性。02148454.6号文献涉及一种透明氧化铝陶瓷制品及其制造方法,陶瓷配方包括氧化铝、烧结剂、塑化剂、润滑剂。制造方法是:将氧化铝粉末、烧结剂、塑化剂、润滑剂按比例配料;加热、混合均匀制成热塑瓷料;热塑成型;脱脂素烧;高温烧结;它适合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确、致密透光的高密度多晶透明氧化铝陶瓷制品和彩色透明氧化铝陶瓷制品。93107711.7号文献涉及一种高强度陶瓷体及其制造方法。
第二,电工陶瓷技术。例如,01802497.1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半导体装置及压电元件。该方法能改善陶瓷膜的表面形态。02120470.5号文献涉及一种多层陶瓷基板及制造方法、未烧结陶瓷叠层体及电子装置,它适合制造电子工业陶瓷构件。02152823.3号文献涉及一种介电体陶瓷原料粉末的制造方法及介电体陶瓷原料粉末,它可用于制造提高叠层陶瓷电容器的静电容量温度稳定性的岩心外套结构。03101732.0号文献涉及一种多孔陶瓷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它采用以陶瓷原料为主成分并含有造孔剂的原料制造出成型体,然后将得到的成型体干燥并烧成多孔陶瓷结构体。02100987.2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它在陶瓷基体表面及外周部分的外部电极上,形成用有机硅化合物经脱水缩合得到的保护膜。它可防止电子部件表面吸附水分,提高其运行可靠性。
第三,激光陶瓷技术。例如,02159468.6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聚光腔材料、陶瓷聚光腔及其制造方法。该聚光腔材料由掺杂激活剂的氧化铝粉与烧结助剂组成;激活剂为稀土氧化物。它制作的聚光腔密度高,既保持氧化铝陶瓷的机电性能,又具有较高的反射率,适合制造各种固体激光器。00119025.3号文献涉及一种光纤环形调Q激光器。它由半导体激光器与有源光纤、波分复用器、偏振控制器、光纤隔离器及调节单元连接,组成一个全光纤的环形激光器。其创新点在于上述调节单元仅由滤波器和压电陶瓷组成。
第四,IC陶瓷技术。例如,02137372.8号文献涉及一种用作集成电路封装基板材料的制造方法。它以氧化铝陶瓷为基材,基材上沉积有金刚石薄膜。制造方法是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氧化铝陶瓷上生长金刚石薄膜,即以钨丝作为加热源,采用乙醇和氢气为反应物,在真空减压条件下使反应室内放置的氧化铝陶瓷基材上沉积金刚石薄膜。
第五,医疗陶瓷技术。例如,92111765.5号文献涉及一种活性氟磷灰石生物陶瓷及制造方法。它可用于制造FAP陶瓷人工骨、人工牙具等,而且其生物相容性好,能有效抵抗人体体液及口液的侵蚀。01813864.0号文献涉及一种多孔人工移植骨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惰性液体中制备出细分的生物相容陶瓷粉末、有机粘合剂和造孔剂的混合物以形成主体,并且使得造孔剂中的至少一些沿着共同轴线排列;任意地使所得到的主体成型;使得造孔剂在主体中形成多孔结构;将成型的主体加热到足以使多孔结构定型的温度上;进一步加热上述主体以消除残余的有机粘合剂和造孔剂并且使它熔化。01126447.0号文献涉及一种人工残肢骨端及其制造和安装方法。
第六,建筑陶瓷技术。例如,03109190.3号文献涉及一种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制造的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材及其制造方法。94110443.5号文献涉及一种建筑用陶瓷骨料及其制造方法。骨料由二氧化硅、三氧化铝、三氧化铁及碱性氧化物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经研磨、挤泥条、切割烘干、素烧破碎、煅烧、分筛拣选等工艺制造而成。94119664.X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建筑墙体制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专用设备。89105792.7号文献涉及一种多功能仿瓷仿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00114540.1号文献涉及一种吸声用泡沫陶瓷材料及其制造方法。93110410.6号文献涉及一种玻璃彩印墙地砖的制造方法。02157137.6号文献涉及一种制造瓷砖和瓷板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所制造的瓷砖和瓷板。
第七,机械陶瓷构件技术。例如,02134779.4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辊棒的恒压制造方法。它在陶瓷辊棒坯件成型工艺和将陶瓷辊棒坯件置于窑炉中煅烧成型工艺间还设有一陶瓷辊棒坯件加压定径工序,在这工序中将从陶瓷辊棒坯件成型工艺中生产出来的半干陶瓷辊棒坯件通过一对带有半圆槽环的压辊的压制定径,使陶瓷辊棒坯件外形尺寸均匀。
第八,纺织陶瓷技术。例如,02137393.0号文献涉及一种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纺织瓷件的制造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原料并按原料重量百分比称量各组分原料,经球磨机研磨成粉料;加入粘合剂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料;成型纺织瓷件坯体;进行适当的修整加工;高温烧结;进行研磨抛光,形成纺织瓷件成品。94102823.2号文献涉及一种功能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纺织物由功能粘胶纤维、棉纱、涤纶纱或尼纶纱等编织而成;功能粘胶纤维由功能陶瓷粉末与粘胶组成;功能陶瓷粉的成分和配比遵循一定规范。它的制造方法是:按成分范围制备功能陶瓷粉末;将功能陶瓷粉末与粘胶在一定条件下制成粘胶棉;制成功能粘胶纤维;把功能粘胶纤维与棉纱涤纶纱等在编织机上织成纺织物。
第九,人造汉白玉技术。例如,01130675.0号文献涉及一种废旧塑料陶瓷粉轻质仿汉白玉建筑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其配方和工艺,它可以生产仿汉白玉栏杆、砖、瓦、地砖等产品。
第十,降解陶瓷制品技术。例如,01127386.0号文献涉及一种一次性可降解餐具及其制造方法。材质主要由可降解主料、粘合剂、填充剂和隔离剂组成,适合制造降解陶瓷制品。
第十一,金属陶瓷加固技术。例如,01139227.4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内衬钢管的制造方法。它在钢管内设置耐腐蚀、耐磨陶瓷的陶瓷内衬。内衬原料包括Al、SiO2,制造方法包括烘料、配料、混料、装料和点火烧结,其特征是用酸渣料与Al、SiO2烘干混匀,点燃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烧结,在钢管内壁形成致密陶瓷镀层。
第十二,照明陶瓷技术。例如,02129282.5号文献涉及一种发光陶瓷产品的制造方法。92109718.2号文献涉及一种高压放电灯及其制造方法。该灯有一个陶瓷放电容器,容器的两端用插塞封闭。金属馈电引线或其主要部分的热膨胀系数小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馈电引线直接气密烧结到插塞中。99122846.4号文献涉及一种金属卤化物灯用的陶瓷电弧放电管的制造方法。
第十三,耐火陶瓷技术。例如,93120337.6号文献涉及一种超高温陶瓷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93108856.9号文献涉及一种耐火陶瓷瓦斯炉嘴及其制造方法。它将氧化矽、氧化铝耐火材料倒入辘斗机中,同时加水进行研磨混合成泥浆状,取出泥浆经由第一次搅拌后,再进入空压搅拌筒;然后,控制泥浆加压注入成型石膏模中,以胚体自行铸成;倒出其中未团结泥浆,制成外环炉嘴、内环炉嘴半成品;将两者同心相叠,采用泥浆接合固定,经干燥、修饰后,在外环炉嘴、内环炉嘴钻出所需的焰孔,再置入瓦斯窑中高温烧制成炉嘴。
第十四,超导陶瓷技术。例如,88101380号文献涉及一种在磁场作用下制造超导陶瓷的方法。87101048号文献涉及一种氧化物超导线圈及其制造方法。它可用金属带或遮盖剂,螺旋状地掩蔽陶瓷管上不需喷涂超导涂层的部位,然后用热喷涂方法将粉末状超导材料和氧化物绝缘层顺次喷涂在陶瓷管上,热处理后形成夹层式的超导线圈。
第十五,光纤陶瓷技术。例如,200410051135.7号文献涉及一种光纤陶瓷套筒的制作方法,包括毛坯制作成型和半成品加工两个过程,毛坯制作成型过程包括模具组装、毛坯模压成型、毛坯烧结、毛坯的后期处理等工序。加工过程包括磨套筒半成品的内孔、磨套筒半成品的外圆、磨套筒半成品的同心度、磨套筒半成品的端面和套筒半成品切口及表面处理等工序。01139526.5号文献涉及一种金属-陶瓷结构的光纤F-P干涉仪。它的金属调节臂为管状结构,前端中心孔的前部直径稍大,其中安装陶瓷管;陶瓷管内孔为锥形孔;光纤通过金属调节臂的中心插入陶瓷管中并用胶加以固定。将粘为一体的陶瓷管和光纤的端面磨平后镀膜。95192802.3号文献涉及一种光纤套管。套管经抛光成物理接触弧形,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第一凸端、第二端和连通第一、二端的轴向孔。光纤被固定在孔内并且运用规范的抛光或研磨技术形成光纤的末端,光纤末端与套管的第一凸端共面。
第十六,农用陶瓷技术。例如,94119834.0号文献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的陶瓷支架结构制品及其制造方法。该制品包括农作物种植塑料大棚的空心陶瓷质支柱支架结构,还包括农作物棚内外多层栽培的支撑柱、支撑架及栽培槽。该产品具有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能,但是生产成本类似砖瓦,适合大规模农用。
第十七,交通用陶瓷技术。例如,98113313.4号文献涉及一种反光陶瓷的制造方法及其结构。用它制造的发光陶瓷耐磨、耐用、结构简单,适合建造公路斑马线、分界线、交通指示线等。99816532.8号文献涉及一种定向反光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第十八,餐饮陶瓷技术。例如,95100065.9号文献涉及一种远红外线辐射体及其制造方法。它具有一网状板体、数据弯条及其披覆在外部的陶瓷覆体,吸状板体的网孔连接下凹的弯条,在其外部披覆陶瓷覆体后网孔与弯条之间仍有空隙,陶瓷覆体为30%粘土和70%氧化铝混合体,网状板体和弯条以外部沾附陶瓷覆体浆液后加热,分两次成型。它适合制造烤食器具,尤其适合制造远红外线辐射的烤食器具。
第十九,景观设计陶瓷技术。例如,98120368.X号文献涉及一种陶瓷假山景观的制造方法。它用富开口气孔陶瓷制造假山;用单元模具法成形,将复杂的假山分解成假山单元和洞、穴、孔、缝、沆的空间单元,用外模控制假山单元的外部轮廓,内模控制洞、穴、孔、缝、沆的空间单元。
第二十,纳米陶瓷技术。例如,94112086.4号文献涉及一种氧化铝基纳米级复相陶瓷的制造方法。97112815.4号文献涉及一种多元纳米电压敏粉体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相关材料主要以化学纯乙酸锌为主体,以三乙醇胺为溶剂,以柠檬酸为络合物,再加入有机盐、无机盐和稀土盐,用溶胶-凝胶法合成而成,根据添加有机盐、无机盐、稀土盐的种类及制造方法差异,可制得多元电压敏粉体材料,其平均粒径从十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不等。00814320.X号文献涉及一种制造纳米结晶玻璃陶瓷纤维的方法。
总之,从公开的陶瓷技术专利文献看,国内某些企业对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开展了非常密集的专利部署工作。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发明专利的部署密度也有增大的趋势,总量已经超过一万篇。某些大企业显示出了通过大规模部署专利网构建技术贸易壁垒的战略意图。
同时,企业之间的合纵连横也在逐步推进,可望出现一些战略联盟。例如,2007年2月,在地方专利管理机关的组织下,佛山市14家著名陶瓷企业签订文件,试图组建一个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国内某些骨干企业还在酝酿成立专利战略联盟,彼此互授专利许可,通过“专利池”(Patent Pool)共同打压、抵制联盟外的竞争对手。随着专利部署竞赛和专利联盟继续向纵深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也可能陆续出局。在这个过程中,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的作用会日益下降;制造方法及产品发明专利的作用将更加突出。(魏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