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文章阅读网”诞生于2008年05月15日,致力于向读者提供大量精美的原创文章、情感文章、散文随笔、美文故事在线阅读欣赏,并为用户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平台。网站上的美文来源于各大名家的优秀作品或者网络上的经典文章,每篇文章都经过编辑的精心挑选。现注册用户超过8万,日浏览量超过20万次。
读者文章阅读网:
这些狂野激进的民族主义行动,使得卡扎菲在国内的仇外支持者面前成了一个英雄,甚至是一位圣人。他的照片排满街头,他的画像甚至被挂到的黎波里耶稣受难像上面,不过这个大教堂已改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清真寺。
年轻时的卡扎菲,据说每天要工作20个小时。他向民众发表演说时,有时一口气说上四五个小时,急得声嘶力竭:“不要认为我有什么事情不告诉你们;我要把一切事物都告诉你们;我们大家应该互相信任!”他甚至急得哭起来。群众则回答说:“我们将以我们的精神、我们的鲜血和我们的宗教,同你一起战斗,喔,卡扎菲!”
像中世纪的侠客一样,他用狂风骤雨式的个人行动向他不满意的体制和行为开刀。1971年,他到政府机关突访,发现许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喝咖啡聊天,这引起他的极大不满。第二天,他派军用卡车开进政府的所有办公大楼,军队甚至闯入了内阁部长的办公室,拉走了办公室里的大部分家具。后来那里的工作人员只能靠着空荡的房间和走廊的墙壁来看报纸,或在水泥地板上泡咖啡。
有一次他乔装成平民,脸上用一块布半掩着,来到的黎波里一家拥挤不堪的中心医院,和医生说他的父亲得了重病,要求医生去他家看病。忙得不可开交的医生最后给了他两片阿司匹林敷衍了事。卡扎菲立即拉下围布,愤怒地向医生宣布:他必须现在就离开这个国家。当天晚上,这个倒霉的医生就被驱逐出利比亚。
喜欢制造新闻,喜欢被人关注,这是卡扎菲被外界公认的性格。在生活中,他同样喜欢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与后期只穿单身传统民族长袍相反,80年代左右的卡扎菲衣饰华丽。“有时一天要换3次衣服。”英国出版的《卡扎菲传》描述,从装饰着奖章的海军装,到阿拉伯国家元首服,直到装有复杂的拉锁和纽扣的跳伞服。“在危机时期一位访问阿齐齐亚的人发现,卡扎菲身着红绸衬衫,金色的斗篷和蜥蜴皮的拖鞋,很像一位要去参加迪斯科舞会的时髦青年人。”据说卡扎菲在利比亚时尚潮流上面也是“领袖”的角色。“无论我穿哪种服装都会流行。”他曾不无得意地告诉别人。他还说自己曾收到过很多美国妇女的来信,称赞他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喜欢他的头发。
卡扎菲显然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超级明星。可是他感受到的外部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有多大差距?早期曾采访过卡扎菲的一位美国记者发现,卡扎菲当时用一台很小的索尼收音机,收听英国BBC的阿拉伯节目,“这是他能得到不带偏见信息的少数渠道之一”。这位记者观察,利比亚的电台、电视台、报纸和官方新闻机构都向这位领袖极尽谄媚之能事,他们有选择地报道、无限夸大外部对利比亚支持的消息。卡扎菲的外事机构也被革命委员会的狂热分子所控制,外交部的电报喋喋不休地报告来自第三世界领导人和组织的赞美之辞,卡扎菲于是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周围为他编织的一幅幻象当中。
神秘与荒诞
卡扎菲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戒备森严的阿齐齐亚兵营里,这里也成了卡扎菲权力的象征。新华社记者刘顺曾几次到利比亚采访过卡扎菲,得以有机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者》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刚去了书店,教辅书占据了柜台,我半天摸不着头脑,《读者》跑去哪里了,这样来回了几次,我都没有看见她的身影,几天了,想放弃了,直接订阅吧。从人流里钻出去的时候,我瞧见了一个还从未细看过的角落,不由得走了过去,熟悉的金黄楷字,别具一格的图画,深蓝的封面,我立刻有说不出的欣喜,赶紧抽了一本,好似怕别人抢去,踏实与亲切的感觉,我难以形容,《读者》!久违的《读者》!永远的《读者》!让我重新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雨接连的下着,针针密布在我的伞上,路人行色匆匆,我回头看了看书店,出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人,手里是五花八门的书,没有《读者》朴实浅淡的封面。我笑了,隐没在雨里的笑,他们看到了分数与物质的财富,却忽略了最真挚的,最纯净的心灵生活,但我拥有,我因此自豪,自豪我认识了《读者》,一个好朋友,一生的朋友。
我带着《读者》走了好长一段路,把嬉戏留在了雨里。我仰着头,看天,灰蒙蒙的,杂乱的天,没有任何东西遮挡的天,脚下滑,滑到了《读者》的路上,封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两只将要鹏翔的天鹅,傍晚的黑色加重了湖水的深邃与忧郁,一刹那,它成了一幅最美的画,没有杂质的画,它就像《读者》,勤恳的蜜蜂多年来不曾停顿的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劳碌着一餐心灵的饕餮盛宴。
回首望,望不尽《读者》脚下的天穹,翘首看,看不穿读者永远的爱。每日守候着同一个的理想的不同寓言,《读者》孜孜不倦的教导着一辈又一辈的年轻人,给他们目标和方向,给他们一个温暖的世界。虽然世界在变,周围在变,《读者》的理念不会变,读者的爱更不会变。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我莫名的想读一部经典,那是在一个有民族信仰的村庄,在阅读经典前我虔诚的沐浴了身心!
记得那是一个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季节,小屋外的激流已停止涌动,虽然这个季节树叶已落尽了,我仍听见已空的树枝在凌厉的风中冷冷作响!
白色的世界里奇山不奇,异水不异,冰封的领域里山水共色。我用青春的热血抵御着寒冬腊月,我用熊熊的炉火唤醒沉睡的冰,一滴滴的水落在肌肤上,滴滴暖流如花露过花骨,一颗虔诚复苏的心期待着春雨后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有谁知道一个人在昏暗的阁楼里,翻着一页页光明,是怎么样的情怀,在这部经典里,启迪着人类生活的指南和前进的路标!!!战战兢兢,用经洗心。不敢妄自,唯有虔诚!
满怀虔诚的读完经典,字字句句如醍醐灌顶,弃恶扬善,弘扬正气,敬老爱幼,只有真善美才是人间正道,才是人间伊甸园.
从经典的启示里我要感谢给我逆境的人,在一生慢慢体验中从容不迫的恪守真理,也要感谢在逆境中为我伸手的人,有付出就有收获,我会继续做一位爱的传承者。
人一辈子无需计较那些得失,千金难买已逝的光阴,活到老学到老在经典里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这是一部传世经典,这是一部灵魂指南!这就是我灵魂登上的诺亚方舟.
我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吐故纳新把狭隘放在云水交汇的地方,把污垢放在石与清泉叮咚的地方,把旧我抛洒在楼兰与夕阳叠影的地方......不为涅槃重生,不为脱胎换骨,只为做一个纯净的自我.
读完经典,豁然开朗,如拨云见日在经典的启示里,心里心外冰雪消融,在灵魂深处有日月同辉,在耳畔有灵山清音,在眼前有一方净土......
妈妈常年订阅着一本杂志——《读者》,妈妈不仅喜欢看《读者》,而且喜欢收藏《读者》。小时候,妈妈会把书上的文章编成简单的故事讲给我听,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读者》。这里面有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也有诙谐幽默的《漫画与幽默》;有富有哲理的《言论》也有优美动听的.歌谱。
我最喜欢看《读者》里的《漫画与幽默》。每次一拿到新出版的《读者》,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先翻到《漫画与幽默》这一页,眼前的一段段文字便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也品味到其中蕴含着的意义。
幽默是智慧的结晶,一个幽默的人肯定也是一位豁达、乐观、睿智的人。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笑,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最好的补品。漫画也是如此,不仅能让你看了会心一笑,而且还能从中领悟一些道理。
记得有一则这样的幽默:
售货员:肉肠有点味了,还能卖吗?
经理:能,当然,要是像平时那样卖是不行的,顾客会闻到臭味的
售货员:那怎么卖呢?
经理:每斤搭配两块臭豆腐。
简短的四句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为富不仁的奸商;折射出了人性中贪小的本性。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贪小便宜,可能会吃大亏。
还有一幅漫画:一位小姐花大价钱买下了营业员介绍的独一无二的连衣裙,没想到刚过了一天,她就在路上看到了满大街的女性,无论老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穿着这款裙子。这幅漫画既讽刺了那些贪慕虚荣的人,又生动刻画出人们的从众心理。
每一次看《漫画和幽默》就仿佛是和一位幽默大师在对话。《读者》就像是一剂心灵鸡汤。它是一本让你感动,让你快乐,让你大有收获的好书。
今天,我看了冰心的作品——《寄小读者》,其中的一个故事《最后的安息》让我深受感触。
文中的惠姑在暑假在农村的别院里消暑。一次巧合,让他遇见了村姑翠儿。惠姑了解到了她的身世:翠儿的父母都死了,她以童养媳的身份住在婆婆家。可是,她婆婆根本就不把翠儿当人看待。暑假将要结束的时候,翠儿想跟惠姑走,不幸的是,这被翠儿的婆婆听见了。翠儿被婆婆拉回了家,又打又骂的,可怜的翠儿,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了!最后,惠姑在临走前看望了翠儿,翠儿也得到了最后的安息。
写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因为翠儿太可怜了!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
很早以前,看过《寄小读者》里的一篇文章,感受很深,至今记忆犹新。现在,能有机会拜读完全本的《寄小读者》,真是太好了。
冰心所写的《寄小读者》里面的表面内容是与小读者的通讯,实际上是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怀念。像日记但比日记深刻,似散文但比散文具体。
书中谈文学,对文学诗词信手掂来;谈生活,娓娓道来,似老友促膝长谈;写景色,信笔勾勒,便跃然纸上。
冰心的文章,有着独特的风格,但不是谁都能模仿的了的。因为有一个情字贯穿其中,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你的读者。
“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朗读那是学生时代的事情或者说它只属于一小部分人。不,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这段作为《朗读者》的开场白,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这档节目的自白,也是出彩之处。重点放在挖掘人的百态——每位嘉宾带来的不是干巴巴的选取片段,而是自身的真实写照,自我的人生感悟。
既然名为“朗读者”,那让谁来朗诵就显得尤为重要。节目的嘉宾设置没有一味地追求大牌,而是采用“明星+素人”这样荤素搭配的巧妙结合。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中,明星阵容包括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世界小姐张梓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著名翻译大师许渊冲,还有鲜花夫妇周小林殷洁,无国界医生志愿者蒋励这样的普通人。
在节目设置中,更是看出了节目组的独具匠心。每一期设置一个主题,配上董卿的阐释,再选择相关联的嘉宾和朗读的作品。第一期的主题定为“遇见”,每位嘉宾都结合自我的故事选取最触动自我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还设置了开场曲的演奏和结尾的弹唱。此番用心在综艺节目中实在是少见。
央视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3月25日下午一点,第二期《朗读者.春日赛诗会》在美丽的桃花林边开始啦!
上完课外班,我们三家如约而至在北环绿色长廊桃花林边集合,我们愉快地铺开野餐垫品尝美食,安慰一下饿了一个上午的肚子。坐在桃花林边,春风轻轻地拂过红艳艳的桃花,飘来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桃花好像跟我们约定好了一样,一齐为我们捧上最美丽的笑脸。有的桃花迎风怒放,有的桃花含苞待放,那些羞答答的桃花不好意思地簇拥在一起,挤满整个树枝,刚刚冒出的嫩绿色桃叶儿委屈地伸展不开,蜷缩在枝头。看!那一棵桃树托举着一枝鲜艳欲滴的桃花,好像小姑娘扬起的快乐笑脸!在这美不胜收的桃花林边,我们几个小朋友轮流为这春日的桃花分别献上《大林寺桃花》《惠崇春江晚景》《题都城南庄》《赠汪伦》等歌颂桃花的古诗!
在婀娜多姿的垂柳下,我们轮流朗诵了一句句描写春日的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春山郭酒旗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艳”。在这春光宜人的仙境里,朗诵一首首优美的诗句,真是一种最美好的享受啊!而我所朗诵过的一首首古诗,更加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我太喜欢啦!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
3点半的时候,我们几个小朋友依依不舍的分别了,并相约第三期《朗读者.二十四节气》在美丽的爱丽丝公园举行!不见不散哦!
在去巴金文学院的路上,我老远就看到了一座白桥,再向白桥上面的山坡一看,啊,好漂亮的古建筑啊!我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这是不是我的目的地呢?我带着疑问朝那漂亮的古建筑走去。在进这漂亮的古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巴金文学院”几个醒目的金字。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只见走道两旁栽着竹子,竹叶在风中摇摇摆摆,像是在欢迎我们。再看看摆在阶梯上的绿色植物,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巴金”老爷爷,“巴金”老爷爷,我指着巴金老爷爷的塑像拉着妈妈快步向馆内走去。
“把心交给读者”——巴金,一看到这些字,我脑子里的一切便都净化了,脑子了浮现出巴金老爷爷在稿子上用笔书写着。他写书时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似乎已经成了书中的主人公。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巴金老爷爷写的书人人都爱看呢?我可以胸有成竹地回答你:那是应为巴金老爷爷在写书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读者;同时,读者也情不自禁地交给了这本书,交给了巴金老爷爷。也许有人还会说:“巴金写得书受欢迎是应为他的功底儿好。”当然,这是一部分的原因。可是,更重要的是巴金来爷爷把心交给了读者,不自己的真实情感交给了读者。他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我怀这激动的心情走上了楼,一本本巴金老爷爷出版的书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似乎看到一颗颗心在交换,在传递……
前几个礼拜,为了英语读者剧场比赛,英文老师和刘老师不停的教导我们,九位同学如何让每个句子念得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并加入感动观众的情感,同时告诉我们怎么以时而适当时而夸张的表情传达故事的意义。我们马不停蹄、加紧脚步的认真练习了好久。当然准备了这么久,无非不是希望正式比赛,能有优异而杰出的表现。
当天,英文老师替紧张的我们打扮得引人注目,把脸蛋画上浓浓的妆,帮头发设计造型。到了休息区先加紧认真练习,我们是第十一组,大家有时专注的练习,有时从电视中观赏其他队伍的演出。当到了第十组演出时,我们各个冒出带着不安的汗水,脸色显露出恐惧,而老师则是拉高嗓音,不断的重复「一定得放大音量!」……等等的注意事项,这些提醒使我们更加惶惶不安!
「现在,请第十一组上台!」那时,我们各个头皮发麻,全身僵硬,勉强憋住气露出了硬梆梆、不好看的微笑。上台了,我们该大声时大声,并做出夸张的手势,且露出了牙齿,做出邪恶张牙舞爪的动作,下面的观众与评审则是,时而被我们的演出所感染而跟着微笑,时而因我们可怕的表情而露出了受惊吓的神色。下台时,我们把原先僵硬的脸蛋放轻松。此时,我们自然得露出了浅浅的微笑。
「万岁!万岁!我们入选了!」我们在三十二个参赛队中勇夺第五名!这句话在我心中不停的呐喊着、打转着,脸上同时浮现了混杂着骄傲与感动的神情。此刻,老师兴奋的又叫又跳,还自掏腰包买可乐及冰淇淋犒赏我们,这一切都要感谢老师辛苦的教导及同学们合作无间的奋力演出,期许我们在决赛中能够赢得更亮眼的成绩。
寒假里,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小桔灯》,这是我们的好朋友冰心奶奶写的。通过阅读,我第一次认识了冰心奶奶。我觉得她和蔼可亲,非常爱我们小朋友,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让我收获特别大的是《三寄小读者》,这是她在八十多岁时写给小朋友的信。在信中,她与我们谈生活、谈学习等。其中,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对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冰心奶奶在这封信里,从她的写作经验和实践跟我们谈了两点:
冰心奶奶说:“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真情实事,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没有生活中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感人。”是的,这对于写好文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书本所不能代替的。“盲人摸象”永远也无法描绘出大象真是的模样。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打羽毛球,打完后,妈妈让我把打羽毛球的经过写下来。这时,我觉得自己亲身经历过了写起来就有内容可写了,“唰唰唰”,一会儿,我就写好了。妈妈看了很满意。这篇文章还发表在了《宜兴日报》上了呢!平时,爸爸妈妈也经常带我去参加社会活动,体验生活,如:到草莓园摘草莓、去公园放风筝、划船、观察杜鹃花、参加书法、弹琴、唱歌比赛、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在学校,老师也为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如吹泡泡、跳绳、踢毽、拔河比赛等。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本领,也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
万千世界,芸芸众生。再找出一个与他、她或它一样的事物,恐怕很难吧!确切的说,应该是没有可能。
落叶,飘落在我的肩上,像一只枯黄的蝴蝶,用手轻轻拈来一看,清晰的纹路像一条条生命线,可更像是无数条人生道路。枝干是做选择的基础,分支便是任你选择的选项,如同数学题中的“A、B、C、D”一样,或许是单选,或许是双选。枯黄的叶肉细胞已完全失去了活性,这片叶的生命就此结束。可是,当它落入土中时,仍活在奉献的精神之中。于是我学起了黛玉葬花,将这片叶埋入土壤之中。细细回想它的样貌,似曾又多了些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但凡要完全读懂一片叶也是不容易的,毕竟它是独一无二的。
玫瑰花瓣,给人浪漫温馨的感觉。当她还凌立于枝头之上时,光滑的曲面,鲜艳的层次,小巧的玲珑,仿佛是最唯美的。当她零落于花坛边缘时,风阵阵拂过她的肌肤,带走了水分。她变得干枯了,颜色变为了成熟的暗红色,就像长的成熟了一样,散发原来没有的醇香,这应该是酝酿许久了的。
不管是生还是死,都是那么的高贵优雅,令人赞叹。但是我们只看到了它们的外貌,却不了解,看不透,读不懂它们的内心。它们是否经历过艰难险阻?一定有。那它们是不是因为经历过艰难才得以耀眼高尚呢?或许吧!
我终究还是不能读懂。自然界的生物是多么的神奇美妙,多么的引人注目。这世界足以让上帝惊叹不已,足够让他骄傲自豪。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之一也只是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去观察,去摸索,去阅读这个世界卑微渺小的一部分罢了。
做个有心的读者,发现无数的独一无二,到时候领略到上帝独具匠心的设置后,便迈入了读者的初级阶段。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的日子里,我来到新华书店,为“朗读者”活动做准备。
在展台前,我细细打量着面前的一排名家读本。《老舍读本》?我拿起来翻了翻,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精彩。《巴金读本》?扫视目录,我喜欢的那篇却不符合主题。我又把目光投向《茅盾读本》。
打开书,我迅速找到了一篇文章——《天窗》。带着好奇,我选定了这篇名为《天窗》的散文,一眼扫去,简明而大气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在心中默读了几遍,我已经有了几分把握。看了一会儿,便有些心不在焉。
轻轻的朗读声让我感到不那么自在了。环顾四周,一丝羞愧涌上心头。大家准备得多认真!我怎么能落后呢?我又拿起读本,细细阅读,在书上那一个个汉字中,品出作者的感情。再看着有些紧张的父母,我又低下头,让自己更加投入。
前两位选手很快就读完了。我的耳边响起了那熟悉又亲切的女声:“有请下一位小小朗读者!”我早已胸有成竹,一声“话筒太高了!”让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后,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大家带入一种独特又神秘的境界。驾轻就熟地完成了朗读,我看到了爸爸妈妈赞赏的目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或许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本《茅盾读本》让我在朗读方面登上了另一个平台。我又翻开这本书,在简明文字的背后,体会那些语句的深刻道理。
走出书店,我把今天收获的书带回了家。在这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细细品味阅读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小朗读者吧!
你的笑,那么美
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期,俄军攻陷了车臣的首府格罗兹尼。战斗进行得非常惨烈,为彻底消灭躲在旮旯里的反政府武装,俄军横扫之处,几乎片瓦无存。
一位刚从电话里得知自己当上爸爸的俄军中尉,在经过一片瓦砾时,听到了一阵哭声。这是一个小女孩的声音,这声音让他马上想起自己还未见过面的女儿。尽管他知道,在车臣,经过的每一处建筑、面对的每一个市民都潜伏着危险,他还是示意手下在一边站着,不要惊吓了小女孩,自己则径直朝她走过去。
他看清了,这是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她的父母显然在俄军猛烈的轰炸中丧生了,看着她那双惊恐的大眼睛,中尉的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胸前———那里有一大包精美的奶油巧克力,是他搜索藏匿在一家倒塌商场内的车臣武装分子时捡到的,准备带回去送给妻子和女儿。但现在他明白,面前这个小女孩更需要它。
中尉一边微笑着递上巧克力,一边轻轻地问她的名字。小女孩显然是给血腥的战争吓懵了,惊恐地睁大双眼盯着中尉,同时,使劲往墙角退缩。中尉微笑着上前,摸了摸她那张可爱的小脸蛋,正打算把巧克力塞给她后转身离开。小女孩忽然从身后的破书包里摸出一支手枪,熟练地对准他扣动了扳机……
当家人在清点中尉遗物的时候,有两点令人永生难忘:其一是中尉脸上依旧挂着的慈父般的微笑;其二就是他手中还紧紧攥着那包尚未送出的巧克力。可以想象,就在遇害之前,他仍然把小女孩当作自己的女儿,是心灵深入洋溢的父爱让他忘记了战争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