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饲料与养殖论文

2023-12-06 23: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饲料与养殖论文

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养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摘 要】泌乳期是母猪饲养的一个关键时期,泌乳母猪的任务很重,除了要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外,每天还要为仔猪提供5~8kg的猪乳,因此,做好泌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好泌乳期母猪的养殖,应从能量与营养、猪场管理和疾病预防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母猪;泌乳期;饲养管理

1 能量与营养

能量与营养是泌乳母猪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泌乳期母猪除了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需要消耗正常能量外,合成和分泌乳汁还需消耗额外的能量,因此,泌乳母猪在此阶段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泌乳期母猪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1.1 能量

研究表明,哺乳期母猪需要维持的能量比空怀期要多5%~10%。母猪每千克乳中含5.225MJ的消化能,猪利用消化能转换为产乳净能的利用率约为60%,所以每千克猪乳需消化能8.708MJ。据试验,使用每千克含12.9831MJ消化能的饲料,对哺育5头仔猪的母猪可供应4kg,一窝仔猪超过5头时,每增加1头,需增加饲喂量0.4kg。

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母猪,母猪每天的能量需要应根据母猪的体重、窝产仔数和仔猪的生长率而决定。如体重为142.5kg的母猪带12头小猪,每头小猪日增重240g,则其需要含18.3MJ/kg的日粮8.34kg。

1.2 蛋白质

母猪在泌乳期维持泌乳量的营养需要量很高,其中蛋白质摄入量对泌乳性能极为关键。从母猪泌乳性能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从11.5%增加到20.2%时,相应地,赖氨酸也从0.61%增加到1.12%时,母猪的泌乳量均呈线性增加,以18%的蛋白质和1.0%的赖氨酸水平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表明,摄入低蛋白日粮的母猪,其泌乳期间体蛋白损失增加;而泌乳期间摄入高蛋白日粮的母猪,其体蛋白损失减少,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乳中蛋白质的水平也相应升高。

1.3 维生素和矿物质

研究表明,随饲粮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添加量的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维生素A、维生素E还有叶酸含量就会随之增加。

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会丢失大量的铁,尤其是高产母猪,常表现出临界缺铁性贫血状态,这不但影响其健康,而且降低饲料的利用率。有机铁的吸收速度快、效率高且不会引起矿物质间的拮抗作用,因此,在饲料中额外添加有机铁不但能有效缓解高产母猪的缺铁状态,而且能提高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从而提高体内新陈代谢的速率,改善了饲料利用率。另外,饲料中Ca、p的比例不当也会影响泌乳母猪的泌乳量。

2 饲养管理

在泌乳期,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对泌乳母猪的生长和发育起到极大的作用,可以使泌乳母猪更健康,能极大地提高其生产效率,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1 创造舒适的环境

在泌乳期应保持猪舍安静、清洁、干燥。除每天清扫猪栏和冲洗排污道外, 还要坚持每2~3d用对猪无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

2.2 掌握投料量

产后不宜喂料太多, 经3~5d后逐渐增加投料量, 至产后一周,母猪的采食和消化恢复正常后可放开饲喂。工厂化猪场,在35日龄断奶条件下,产后10~20d时,日喂量应达4.5~5kg,20~30d 泌乳盛期应达到5.5~6kg,30~35d后应逐渐降到5kg左右,断奶后应据膘情酌减投料量。

2.3 饲喂次数

以日喂4次为好,时间为每天的6时、10时、14时和22时。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每次喂量不宜太大。此外,饲喂时应该将前一次吃剩的饲料清理干净,避免饲料的累积与败坏。

2.4 运动

在饲养管理中,要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增强母猪的体质,提高其泌乳力。

2.5 饮水

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和采食量呈线性相关,若其饮水量增加,它的采食量也会明显增加。若母猪的饮水量不足,则会导致母猪便秘,进而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征的概率增加。另外,环境温度太高时要适当降低饮水的温度。

3 疾病预防

做好泌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极其重要。泌乳母猪常见的疾病有乳房炎、产褥热、产后无奶或少奶、产后瘫痪等疾病。

3.1 乳房炎

一种表现为乳房肿胀、体温上升、乳汁停止分泌,该情况多出现于分娩之后,主要因精料过多且缺乏青绿饲料引起便秘、难产、发高烧等疾病而引起乳房炎;另一种表现为部分乳房肿胀,主要是因为哺乳期仔猪中途死亡,个别乳房没有仔猪吮乳,或猪断奶过急,导致个别乳房肿胀,乳头损伤,使得细菌侵入而引起乳房炎。

在母猪分娩前急剧减料是预防乳房炎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在母猪产前和产后日粮中添加药物,增加其免疫力;此外,还要保持猪栏地面平整和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栏舍,在母猪产仔前后及哺乳期,每天使用0.1%新洁尔灭液擦洗乳房和乳头;仔猪出生后剪平犬齿,以防咬伤母猪乳房。

3.2 产褥热

母猪一般于产后感染,染病时体温上升到41℃、全身痉挛、停止泌乳,该病多发生在炎热季节。该病的症状是: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不愿行动或步行不稳,痉挛而出粗气,大便稍干,奶少或无奶,有的患畜从阴门中流出有臭味的污红色液体。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母猪产前要减少饲料喂量,分娩前最初几天只喂一些轻泻性饲料以减轻母猪消化道的负担。

3.3 产后无奶或少奶

病因:母猪妊娠期内饲料管理不善,特别是妊娠后期饲料水平太低,母猪消瘦,乳腺发育不良;母猪年老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营养不足;母猪妊娠期间喂给大量糖水饲料,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不足;母猪过胖,内分泌失调;母猪体质差,产圈未消毒,分娩时容易产生产道和子宫感染。

防治:妊娠期母猪应多喂给青绿多汁饲料,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充分供给;饲料不宜过精过细,使分娩母猪达八九成膘即可;进入产房前一周,用渐减法使饲料给量降至哺乳日粮的1/3~1/4;产后3~5d内用渐增法恢复哺乳母猪的饲料给量,每天不得少于1kg豆饼;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仔猪出生后剪牙,固定奶头,并加强乳房按摩。

3.4 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为产后麻痹或风瘫,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同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的猪都有发病的可能。

预防:改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的护理,并多垫清洁干草,每天人工翻身2~3次,加强产前运动,给予充足的光照。

4 小结

在泌乳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问题来临或者即将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在能量与营养上,调节饲料成分,满足泌乳母猪对能量与营养的需要;在饲养管理中,做好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尽量减少管理上的漏洞;在疾病预防中,尽量避免泌乳母猪的常见疾病,将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只要我们对能预见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应对,就能使泌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

[摘 要] 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三元杂交猪具有生产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饲料报酬率高等特点。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本文就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三元杂交猪 饲养 饲料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52-01

一、 三元杂交猪的主要优点

三元杂交猪可以充分发挥上一代种猪的高繁殖性能、高瘦肉率和快速生长特性。一是瘦肉率高。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瘦肉率一般为60%-67%,而普通猪瘦肉率一般为50%左右。二是饲料报酬高。从我市的实际饲喂效果看,每头三元杂交猪和配套系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25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2. 5:1,而普通猪从出生到100千克体重出栏时,全程饲料消耗为320千克左右,料肉比为3. 2:10三是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二、 三元杂交猪的科学饲养措施

1.品种血缘组合需科学

三元杂交猪的品种血缘组合对其屠宰率、瘦肉率、日增重以及料重比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三元杂交猪的培育必需科技规范、严格管理。父母系的血缘要清楚明白、必需有特定的标记及资料,以为日后的考察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当前农户饲养比较理想的品种是长大梅等“两洋一土”的组合。因该组合含有25%本地猪血缘,平均日增重可达到648.67克,瘦肉率61%以上,其对本地环境及气候也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性能。

2.选择早期生长发育良好的苗猪

苗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对与其后期的增重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当苗猪在45日龄的体重 能够达到15-17.5公斤以上就标志着该苗猪其成长发育良好。所以只要在胎儿期、哺乳期中的仔猪一旦生长发育良好,如此到仔猪的育肥期其日增重、料重比等生产性能就会达到理想标准。如果对苗猪的日龄无从知道,可通过观察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来判定。当苗猪在20-25公斤左右,而母猪阴户或公猪睾丸都还没有萌发,则意味着仔猪的生长日龄短,生长发育良好;反之则生长受阻;因为仔猪其性器官的发育程度受饲养日龄影响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

3.在饲养管理上,坚持“四改”

一改,将饲喂单一料改为配合料(也就是混合料)。

二改,将熟料改为生喂。除开马铃薯、生豆饼粕等,其他都应生喂。

三改,将稀喂改为湿拌喂或者干喂。

四改,将“吊架子”改为直线育肥(也就是“一条龙”)。而所谓的“吊架子”就是在生长育肥猪的中期,以青粗料为主拖架子到后期加料催肥的方法,这种方式对架子猪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原因就在架子猪在此阶段中肌肉生长是最快的,“吊架子”造成营养不足,肌肉没有充分生长,等到后期加料后脂肪沉积量过多了,最终就会使肉猪的瘦肉率大大的降低。因此,饲养杂交猪应该采用直线育肥方式,即是从仔猪断奶开始直到肥猪出栏,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饲养方式及标准,全期用配、混合料饲喂。通过此种饲养方式能使肥猪增重快,肥育期短,周转快,出栏率高,饲料利用率及屠宰率也会相对提高,但需精料较多。

4.喂养饲料的合理选择

猪体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是不同的,要分别进行科学喂养。瘦肉猪体重在40-60公斤以前,主要是长肌肉骨骼为主,可喂干全价颗粒料或湿拌料。如自配全价饲料,配方可用:玉米51.4%、豆饼(粕)15%、米糠15%、大麦15%、钙粉0.8%、酵母粉2%、食盐0.4%、添加剂0.4%,充分拌匀,让猪自由采食并给以饮水。猪体重60公斤以后以沉积脂肪为主,此阶段要限制采食量,每次吃到8成饱即可,也可适量搭配一些低能量饲料,使饲料所含能量减少,既节约饲料,又减少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

5.搞好饲养生态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由于三元猪外血占的比重大、生长强度高,对周围环境的应激较为强烈,影响到其正常生长,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甚至可能会造成死亡。如当猪处于高温环境中,其食欲就会相对下降,增重缓慢;当猪处于低温环境中,则会使猪的营养消耗增多;当空气中受到严重污染或者周围噪音严重,都容易使猪群难以平静,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咬尾、咬耳、打架等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所以饲养期间一定要保持猪舍的冬暖夏凉、尽量减少噪音、通风透气、密度适宜,才能使猪群健康。

6.筛选最优杂交组合,搞好制种程序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杂种优势不一样。一定要通过杂交组合试验,找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最优组合。同时,杂交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要求。应有一定的制种程序。一般说来,第一轮 杂交应选择繁殖性能好的品种;第二父本,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一定要高。在我市,普遍用长白猪做第一父本;第二父本,一般都选择杜洛克,从而生产 出杜×长(大)×本三元瘦肉型商品猪。

7.适时出栏

三元猪一般在80-90公斤时屠宰为好,因为这时猪的瘦肉率、屠宰重、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等综合经济指标达到较为理想水平,是最佳宰杀上市时间。提早出栏,肉猪尚未长成就屠杀是个损失,过迟出栏则一来多消耗饲料,二来肥肉大幅增加,肥猪卖不出好价钱,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掌握好适时屠宰上市。

结束语

总之,三元杂交猪对饲养管理要求较高,农户在饲养过程中,只要认真负责、精心管理、细心观察、科学饲喂,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静泉.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生产性能及胴体性状的测定[J].当代畜牧.2010(07)

[2]胡印夫,于存洋,王连峰,姜福龙,呼新平.农户饲养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注意事项[J].现代畜牧兽医.2007(01)

[3]徐彦祥.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生产技术[J].甘肃畜牧兽医.2000(03)

羊的饲养管理方法论文

近年来,羊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羊的经济利润空间扩大,养羊产业迅速发展,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羊的饲养管理方法论文,一起来看看。

羊的饲养管理与育肥方式

[摘 要] 近年来,养殖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的羊养殖。羊的养殖模式逐渐转化成为高经济效益,养殖的技术逐渐转变为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羊的养殖管理措施和具体的育肥措施。

[关键词] 羊 饲养 育肥

[中图分类号] S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61-01

当前,生猪养殖业与家禽养殖业发展遇到瓶颈时,而发展羊养殖业逐渐成为部分地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以牧区放牧和农区散养为主的羊养殖模式,导致养羊业良种化程度低,饲养分散,饲养管理方式滞后,进而致使养殖成本的逐步提高、羊肉品质不高,经济效益低等情况。因此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掌握羊的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尤为重要。

一、羊的生产特点

我国的羊养殖业为了充分利用草场和秸秆,主要采取牧区放牧和农区散养的方式。在生产中一般根据羊的自然发情期,实行季节性交配和分娩方式。分娩时间为冬羔一般在11-12月之间,春羔一般在次年3-4月分娩。母羊分娩哺乳一般在40-50天内结束,所以配种也应哺乳结束后,再次发情后一个发情期内集中完成。

二、羊的放牧方式

1.固定放牧。羊群一年四季在一个特定区域内自由放牧采食,这是一种原始的放牧方式。此方式不利于草场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载畜量低,单位草场面积提供的畜产品数量少,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不高。牲畜的数量与草地生产力之间自求平衡,牲畜多了就必然死亡。这是现代化养羊业应该掘弃的一种放牧方式。

2.围栏放牧。根据地形把放牧场围起来,在一个围栏内,根据牧草所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结合羊的营养需要量,安排一定数量的羊只放牧。此方式能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对固定草场使用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全圈养方式。全圈养方式是近年来规模羊养殖业的发展出现的养殖方式。该方式对圈舍、基础设施、资金等要求较高,充分利用轻工业下脚料或副产品,青贮秸秆等粗饲料,配以营养水平较高的精料补充料,生产水平较高。通过高水平的饲养管理,充分发掘羊的生产潜力,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羊的育肥方式

1.放牧育肥。适用于有较好放牧条件的地区,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牧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加快羊群的周转,减少冬春季草场压力。放牧育肥要抓紧夏、秋两季牧草茂盛,营养价值高的最佳时机,充分延长每天的有效放牧时间。在北方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利用草场,早出晚归,中午不休息;在南方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早牧和夜牧,气候炎热时,注意将羊群赶回羊舍或赶至阴凉处休息。在农区,秋季还可充分利用收割后的耕地进行放牧。放牧育肥期一般在8-10月份,此时,牧草开始结籽,营养充足,易消化,可有效改善膘情,达到出栏屠宰标准。

2.舍饲育肥。为了调节市场羊肉需求和充分利用各种工农业副产品进行肉羊育肥,现代专业化、集约化的肉羊养殖业采用标准化的舍饲育肥方式。该方式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作用秸杆和农副产品,育肥过程中要定时、定量、定质、定温,注意饲草和饲料的均匀合理搭配,确保饲料的适口性,满足强化肥育期间的营养需要,并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育肥期通常为60-90天,在较好的饲料条件下可增重10-15kg,短期内有效的改善酮体重,提高羊肉品质。

3.混合育肥。既缩短了生产日期,增加出栏数和出肉率,又可以充分利用饲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混合育肥有两种情况:1、秋末冬初,牧草枯萎后,对放牧育肥的同时,采用精料补饲,延长肥育时间,进行强度育肥,使其达到屠宰标准,提高酮体重和羊肉品质。2、草场质量较差,仅靠放牧不能满足快速肥育的营养要求,因此,放牧的同时给肥育羊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和优质干草,使日粮营养满足肥育羊饲养标准。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羊饲养管理方式和育肥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比较各饲养管理方式和育肥方式的优劣,以其为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信涛. 规模化养羊的饲养管理(四):羔羊育肥技术[J]. 养殖技术顾问,2005,04:6-7.

[2]陈伯华. 羊的育肥方式与实践[J]. 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06:54-55.

[3]麻积海,彭乃木. 肉牛育肥阶段饲养管理要点[J]. 科学种养,2013,03:37-38.

舍饲羊饲养管理及常见疫病的防治

[摘 要] 舍饲羊是养殖羊的一种新的方式,管理方法由传统的放牧养殖改为现在的舍饲管理,因为饲养方法不同以往,所以面对这种新的饲养方式,一些以传统放牧为管理方法的养羊人会对此存在一些疑惑和误区。本文主要介绍了舍饲羊饲养的一些管理方法,和舍饲羊在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疫病,并就此提出了解决舍饲羊养殖中疫病的预防与防治的办法,希望能对有需要的人起到帮助的作用。

[关键词] 舍饲羊 饲养管理 疫病防治

1 引言

近年来,羊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养羊的经济利润空间扩大,养羊产业迅速发展,但出于环境效益的考虑,,一些地区对放牧养殖进行改革,朔州市也将放牧羊改为舍饲羊。伴随着羊饲养方式的改变,管理方法也与时俱进,有一些变调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改进。疫病的预防诊断也有所改变,疫病判断更应该准确,疾病预防更应该及时,在饲养过程中观察变化,避免羊伤亡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舍饲羊管理

2.1 舍饲养殖的羊舍管理

舍饲羊与放牧羊不同,羊舍选址要合理,在通风条件好,干燥,防潮,噪音小,交通便利,水质良好的地区搭建,注意季节变换。

舍饲羊的羊舍环境要安排人员进行维持,饲养人员对羊舍要定期进行打扫,夏天注意防虫、通风、避光,冬天注意取暖、防潮。饲槽每天都要清理,避免因食物导致羊生病羊舍高度,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5-10摄氏度。

其次,避免同舍饲养,放牧式养殖时不分羊只大小,公母,强弱,舍饲养殖要实行分类管理。同时要根据羊舍大小选择养殖数量,防止近亲交配,绿色牧草要适当添加到饲料中,单一的精料饲养不能满足需要,羊舍是羊只每天固定的活动场所,要消毒,保持卫生。

2.2 舍饲羊的饲养技术管理

逐步完善的舍饲羊饲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饲养。不同的羊子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同一个羊子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饲养量,饲料搭配有差别。

羔羊:发育不完全,在出生不久以羊奶为主,十天左右可以尝试人工喂食,以鲜嫩的青草或煮熟的豆类饲养。公羊品质直接决定了羊群质量,在饲养时要特别重视,精料青草搭配,营养比达标,每天也要人工放牧一段时间。母羊配种前,要再饲料中掺杂精料;妊娠期使用的饲料不能发生霉变,喂养时补充营养,母羊哺乳期饮水充足,饲养量加大

3 舍饲羊疫病防治

疫病的防治主要是从外界因素,本身因素入手,找到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加深对常见疫病的认识,当出现问题是应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判断问题,防治、根治疫病。

3.1 注意羊舍的卫生和消毒

3.1.1羊舍建设

选择通风条件好,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但是交通便捷的地区,噪音小,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地区,水质应该严格监控,饲槽要统一设置在羊舍外围,方便饲养人员的喂养与清理。要保持羊舍的卫生干燥,通风,进行温度调整。

3.1.2喷洒蚊虫剂,消毒剂

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蚊虫较多,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羊只,飞蛾,鼠蝇是疫病的传播媒介,会引起伤口感染,及时喷洒灭虫剂,清理羊舍;另一方面,细菌也更容易滋生,喷洒消毒剂,预防疫病传播,当疫病产生时,要大范围的喷洒,不局限于某一地点。

3.1.3消灭传染源,防止传染病感染羊只

一是粪便清理,防止长期堆积发酵;二是防止因天气原因导致饲料、饲草变质,在饲喂之前应检查饲料卫生,防止引起羊只不适;三是饲喂用具定期消毒杀菌,饲槽里不应有过多食物长期残留,水槽与食槽最好分开;四是在有流行性疫病传播时,加强羊舍卫生管理,注意隔离与预防,进出人员都要消毒检查。

3.2 加强舍饲羊的日运动量

舍饲羊应每天接受舍饲人员一定时间的散养,不只是呆在羊舍里,羊舍外围留有足够区域,在羊饲养结束后或每天定时对舍饲养进行放牧,对羔羊,母羊,公羊的运动量都要有所安排,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时间过长也不利于羊的健康。舍饲羊养殖在舍饲的基础上与放牧相结合,对放牧型饲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有益的转变。

3.3 定期对舍饲养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免疫力

按时对舍饲养进行接种疫苗,提高羊只的疾病预防能力。当前,给羊接种的免疫疫苗主要有山羊痘活疫苗、乙型脑炎灭活疫苗、羊链球菌苗、布鲁氏菌活疫苗等。

3.4 学习常见疫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以下是几种羊的常见疾病的简介及防治措施:

3.4.1羊肠毒血症

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病,特点是:发病迅速、快速死亡。病羊会有口鼻有液体流出,似僵尸一般。

预防措施:在饲养过程中,少喂养精料,多水的饲料,保持羊舍干燥,注重预防,可减少发生。

防治:羊速清和头孢、干扰素并用,每天定时定量,连续几天使用。羊发病时迁离羊舍至干燥区,定期接种羊厌气菌病三联苗或五联疫苗

3.4.2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属于急性毒血症,一旦发生,波及方位光,传播快,会造成羊只大量死亡,对养羊业危害较大。主要症状是严重腹泻和小肠溃疡,

防治: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疫病,但发病原因难辨,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预防与防治都要为主。疫苗注射、隔离、药物治疗等手段,也要根据当地情况而变。常使用土霉素,福尔马林,硫酸镁等药物综合治疗。

3.4.3羊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多发于舍饲羊,牛,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叫前胃积食,分为机械性阻塞和化学性阻塞,前者较多见,这种疾病多是因为饲养方式不对,饲料过量,搭配不善,运动量不足和补水不及时等原因造成,

防治:洗胃,服用药物促进排泄,严重时实施切瘤胃手术。

4 结语

当前,人们也更加注重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舍饲养殖更加普遍,以上主要是对羊的舍饲管理方法和常见疫病防治的介绍,让养羊人了解舍饲与放牧的差别,加深对舍饲管理方法和疫病防治的认识,希望能够消除养羊专业户在舍饲养殖过程中的盲区,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让舍饲羊养殖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青松,丁玉臣,刘树军,丁宁,张喜军. 舍饲羊各阶段的饲养及卫生保健措施[J]. 中国畜禽种业,2011,02:79-80.

[2]徐建国.规模化舍饲养羊的常见疫病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08:261-262.

[3]汪孟丽,蔡红梅,胡庆才,田子玉,王志军,程秀梅,张淑珍. 绵羊舍饲管理及疫病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68+275.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求一篇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论文(3000字左右)


【作者】 任战军;
【作者单位】 西北农业大学;
【文献出处】 饲料研究 , FEED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1995年 12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特种经济动物; 果子狸; 生长发育;
【摘要】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果子狸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第一节果子狸生物学特性一、分类与分布分类上,果子狸属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动物。中国有四个亚种(P.L.larvata;P.L.intrudens.P.L.hainana和P.L.taiavha)...
【DOI】 CNKI:SUN:SLYJ.0.1995-12-012
【分类号】 S865.2
【正文快照】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果子狸西北农业大学任战军第一节果子狸生物学特性一、分类与分布分类上,果子狸属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花面狸属动物。中国有四个亚种(P.L.larvata;P.L.intrudens.P.L.hainana和P.L.taiavha)。果

正在获取知网节信息,请稍等......

【读者推荐文章】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于养羊的技术论文

近些年,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养羊的良种率占据优势,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养羊的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高效养羊的技术要点

摘要:从高效养羊的概念、指导思想、实现高效养羊的途径、高效养羊的生产工艺与生产体系设计原则和高效养羊技术体系的要点等,多方位讨论了工厂化高效养羊新生产体系建立的有关问题,阐述了高效养羊的基本思想。

关键词:高效养羊 养羊业 生产新体系

1、高效养羊的概念与指导思想

1.1 高效养羊的概念

高效养羊特点是:羊场规模大,饲养密度高,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密集,生产周期短,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高,产品适应市场需求,饲养方式以全舍饲为主。这种理想的新体系也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羊生产体系,它要求生产者和管理者能够准确地掌握羊群对不同环境的反应特点,采用人为控制环境的配套技术,包括营养,繁殖,兽医保健等重要环节的调控,对养羊生产实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建立或组织完善的服务体系,达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生产与产业化服务的平衡协调。

1.2高效养羊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畜牧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生产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适宜,配套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体系中,最大潜力的发挥和调动新技术的效力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养羊业成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形成支柱产业。

2、实现高效养羊的途径

从我国的养羊生产实际出发,建立新技术体系,推广和应用现代畜牧科技综合配套技术。在推动千家万户养羊的同时,依不同地区生态条件,组织建立养羊生产基地,不断推动专业化、规模化和集越化养羊的进程,提高我国养羊业的水平。建立和健全良种繁育及杂交利用新体系。

3、建立饲草、料高产栽培、加工与高效利用的生产一供应新体系

养羊的成本60%~70%是饲草、料。要使养羊生产有利润,首要条件是保证饲草、料的充足、平衡供应和大幅度降低饲草、料生产成本。我国青、粗饲料,农副产品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潜力巨大。

4、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变靠天养羊,粗放饲养的传统养羊习惯,建立巩固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全价配合饲料工业,按营养需要进行标准化营养饲养。同时,要加强棚圈建设,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修建羊舍。北方和高寒牧区要大力推广塑料暖棚养羊技术,南方潮湿地区提倡修建简易楼式羊舍。

5、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贸工牧生产新体系

在高效养羊生产中,时时刻刻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为确保养羊业的活力,要建设好各类羊生产基地,突出特点,形成整体规模,抗御市场风险。

6、加强养羊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养羊科学研究必须面向养羊生产,面向未来。紧密围绕养羊生产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采取实用技术的合理组装配套等方法,发挥技术的整体效应,是加快实现养羊现代化的关键。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广泛采用现代化养羊技术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养羊生产的科技含量。

7、高效养羊的技术体系与技术要点

7.1 优质饲草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要点

从生态学的食物链理论角度出发,这就是食物链的“源头”,只有加大发掘、扩大和“开源”的力度,才能有充足的“流”,高效养羊的生产基础才能牢固,也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所以,应当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优质饲草高产栽培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7.2优良品种推广与品种改良技术体系要点

养羊生产方向 依各地的自然环境、消费习惯、经济、文化及市场的特点,科学地确定适合本地的养羊生产方向。适合饲养肉羊的,应以肉羊为主加速发展,适合发展山羊的,应加大发展的力度。

7.3高效饲养与管理技术体系要点

非蛋白氮的利用 充分发掘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的生物学潜力,用好用足非蛋白氮。

饲料组合效应 建立正确判断饲料组合效应的测定方法,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饲料和饲草。

饲料卫生 建立饲料卫生的技术体系,减少饲料污染,生产无污染的绿色养羊产品。

饲草青贮与秸杆微贮 实行全部饲草的青贮和秸杆的微贮加工的技术措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羔羊早期断奶与代乳品 采用先进的羔羊早期断奶料或代乳品,对羔羊实行早期断奶,集中育肥,生产优质羔羊肉。

系统管理 将养羊生产视为系统工程,采用系统管理技术。

环境调控 对羊生存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包括标准化羊舍的设计,塑料暖圈及饲养设施的优化。

营养调控 按照各类羊的和生产目标营养需要特点,对羊群实施有效的营养调控,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各品种羊的生产潜力。

高效繁殖的计算机管理 建立羊群高频繁殖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发挥多学科技术的集合优胜,使养羊生产实现高效益。

7.4高效养羊的兽医综合保健技术体系要点

羔羊常发病的综合防治 对羔羊常发的18种疾病实行有效的综合防治,保障羔羊的健康。

种羊的兽医综合保健 建立种羊的综合保健体系,确保种羊的种用价值和高频繁殖对种羊的要求,在一年内任一时期都能保持旺盛的性欲和生产高质量的精液。

围产期母羊的综合兽医保健 对围产期母羊实行有计划的综合保健,确保母羊的健康和妊娠安全。

工厂化饲养羊群主要疾病的防、检、驱程序 按工厂化饲养的要求对羊群主要疾病实施重点的防、检、驱程序,确保大群的安全。

饲草、料及饮水的卫生质量控制 对饲草、料和饮水进行卫生控制,定期、定指标对所用的饲草、料和饮水进行质量检测,及时纠正不合格现象。

羊舍环境净化 定期检测羊舍环境,及时消除病原,最终达到羊舍环境的净化。

营养性疾病的防治 采用综合措施,正确诊断和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选用对症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注重营养的合理配合。

7.5过腹还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要点

工厂化养羊的积肥模式 建立适合工厂化生产的养羊生产积肥模式,多积肥,积好肥。

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稳产高产田的建立 在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农区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田,建立相应的高产栽培模式。

农、牧结合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模式 依生态学原理建立新型的养羊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形成各自的产业支柱。

参考文献:

[1]壬正周.食物链原理在畜牧业上的应用[J].家畜生态,1992,13,(2):36~ 39。

[2]卢德勋.计量营养学是当代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前沿[J].内蒙古畜牧科学,1992,13: (1) 11~ 13

[3]马月辉.我国羊肉生产的前景与途径[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16~8

[4]涂友仁.中国养羊业和羊毛生产概况[J].1993: 117~ 20

[5]顾洪如,牧草饲料作物在发展节粮型养殖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草业科学.1993: 347~ 49

[6]马玉昆.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1997

[7]邢廷铣.食物链与农牧结合生态工程气象出版社.199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养羊的技术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