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胆小鬼杂志连载

2023-12-12 06: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胆小鬼杂志连载

因为换了主编,搬到了其他地方,导致原来的很多编辑都因为不想离开家乡而选择了辞职,主编是周XX,这人写文是可以,但做主编是不行的,于是读者不买账,销量不好,然后主编也不管,最后赔本很多,老板只好叫停了,本质上来说,就是老板迷信大神做出的一次作死行为,把一个好好的杂志弄死了,哎。

胆小鬼杂志现在怎么只有民间故事了?

《胆小鬼》没有改版,《民间故事·胆小鬼》就是原来的《胆小鬼》杂志。
这只是一种版权合作的方式 ,现在《胆小鬼》在版权上属于《民间故事》下旬刊,但是内容上并没有改变,还是和以前一样的!

胆小鬼杂志投稿具体步骤

《民间故事+胆小鬼》杂志投稿须知◇
  选稿标准:所投稿件要求定位明确,题材新颖独特,文字简洁流畅,故事一波三折,情节紧凑生动,悬念迭起,引人入胜。在全力营造恐怖惊悚氛围的同时,杜绝渲染色情、血腥、暴力情节,不宣扬死亡、绝望等阴暗论调。
  稿费标准:原创首发稿稿酬为60-200元/千字,二手稿稿酬为20-30元/千字。
  注意事项:
  1、此次征稿所涉及栏目稿件均要求原创首发。文稿以打印件或电子邮件形式为佳。敬请注明:投稿栏目、笔名、真实姓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以及联络方式,以方便联系(请自留底,来稿不退)。
  
  2、文字稿三个月内没有收到回复、电子稿一个月内没有收到回复者,有权将稿件另行处理。
  
  3、本刊对来稿保留修改权,不同意者请预先声明。
  
  4、来稿请在信封左下角或者邮件标题处注明所投栏目名称。
  
  5、稿件一经采用,刊物出版一个月后即付优酬。
  此征稿启事长期有效。
  公共投稿邮箱:

姻合是哪位著名的悬疑作家?

姻合个人作品年代表 1 短篇作品《颜色》刊登在2008年12月《伊媚》杂志特刊《悬疑屋》。2中篇作品《犬子》刊登在2009年10月《悬疑纪》杂志。3中篇作品《猫妻》刊登在09年12月《七月》杂志。4短篇作品《老邵的蜡像》刊登在2010年1月《吹灯录1》5短篇作品《天坛诡云》刊登在2010年4月《悬疑志》杂志。6长篇作品《多了一个》缩订版在2010年4月起《胆小鬼》杂志特刊连续八期连载。7 中篇作品《问米凶间》刊登在2010年9月《胆小鬼》杂志。8 短篇作品《绣花鞋》刊登在2010年11月《胆小鬼》杂志。9 中篇作品《山妖》刊登在2011年3月华章出版的《莲蓬鬼话》。10中篇作品《诡女》刊登在2011年4月磨铁出版的《有诡》11中篇作品《画皮》刊登在2011年7月《七月》杂志。12中篇作品《五行巷迷案》刊登在文治出品《冥王星》杂志。13中篇作品《童失》刊登在2011年7月鼎足文库出版的《时间的灰烬》14短篇作品《合葬》刊登在2011年磨铁出品《超好看》杂志第三期中。其中2010年9月的《胆小鬼》杂志以《与姻合零距离接触》为题专门为其做过两万字的专访。 《多了一个》长篇悬疑小说《多了一个》由博集天卷出版公司于2009年11月出版。精选片段之阴兵借道:在战场这块血地上,你攥块土都能滴出血来。为什么?因为死掉的人比活下来的还多。这一死可不是一个两个,都是成千上万哪。这么多的兵,一下子拥进地府去,阎王爷也不敢收。于是他们只好徘徊在死去的地盘附近,来回行军,如果死的时候是在半路上被伏击死的,没到目的地,虽然阴阳殊途,做了鬼,也只一心想到目的地,就这么永不停息地跑下去。自古有言:阴兵借路一条道。什么道?不是娘儿们的阴道,是血道。有道是:“阴走三,阳走四,一声鸡哭分生死。”再牛再彪悍的军队,他行军也得安排好时辰,要么过了四更天出发,要么算准了三更天休息,反正三更四更交替的时候,没哪个军队敢行军。实在上面下了死命令,必须行军怎么办?队伍领头兵得先准备好一只雄鸡,鸡头用布袋套上,拎在手里,到了三更四更交替的时候,队伍不停,领头兵随手拧断鸡头,不能出血,不能让鸡头见光,也不能让它打鸣,而且头一拧断,公鸡有烈性,当时不立刻死,想喊,喉管断了喊不出来,会发出咯咯的闷声,这叫鸡咛。鸡咛当是给正在行走的阴兵打个招呼,叮咛一声:“死去的老少爷儿们,各有各的苦,你们赶路我们也赶路呢,都是上面派的,麻烦你们让让,别走冲了。”真要冲了,那就完了,有多少人都得跟着阴兵回头走,能不能回来谁也不知道,这叫借阴路。而阴兵借道,恰恰和这相反,最凶险不过了。阳军借阴兵道,还有个商量的余地,但是阴兵要走阳道,一千个碰着一千个死,一万个碰着一万个死。孙传芳孙秀才没当大帅那会儿,手下有个团扎营没看风水,晚上遇见了阴兵借路,除了一个放远哨的,别的都没了。帐篷在,柴火在,枪支弹药都在,甚至脱下来的衣服也在,就是人全没了,一个不剩。活下来的那个放远哨的人讲,就在三四更交替的时候,一阵浓雾涌来,远远地他看见雾里黑影幢幢,整个一支部队正朝营地走来。放远哨的来不及问话,连忙开枪,可雾里没一个人倒下,倒是惊了营,整个营地马嘶人叫,乱成一锅粥。但那团雾渐渐涌了上去,涌到哪里,哪里的喧闹立刻变成死一般的寂静。很快雾中的军队渐渐行远,留下空无一人的营地,放远哨的站那吓得一动不敢动,尿了裤子。这些典故都是以前在军营里闲谈的时候听老兵说的,都说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不能犯忌。没想到这个李油子居然从阴兵借道里活了下来,他是怎么做到没被阴兵带走的?《恐怖无距离:传达室的保安》长篇悬疑小说《恐怖无距离:传达室的保安》由磨铁文化公司2010年3月出版。精选片段之保安夜巡:春天的草白天绿油油的,晚上就是黑乎乎的,比那更黑的是高点的灌木从,猫儿就在里面叫春,交合,滚来滚去。猫的寻欢声有种特殊的凄惨味道,我巡夜要做的就是拿电筒朝猫叫的最凄惨的地方晃晃,然后扔块砖头进去。这样第二天小区里的人就不会因为睡眠不足红肿着眼睛去上班。但这次草丛里的猫叫的声音怎么听也不是味,我扔了两块砖头进去了,它还是叫,越叫越大声。我终于听出来了,这次的猫叫是真正的凄惨,而且草丛里的动作越来越大了,一浪接着一浪,我用警棍分开外围的灌木想看个究竟。一分开灌木我就发现草丛里有双黑黑的眼珠在月光下反着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不是猫儿的眼睛,猫的眼睛是绿的。我还没来得及把电筒调准,一条黑线沿着草皮哧的游了出去,似乎有条巨大蜥蜴一样的东西贴地飞奔着进了童童家那座楼。眼珠消失了。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没时间顾上那个,眼前几只猫疯了一样转着圈子,脸半仰着对着月亮鬼叫,脸上的表情跟人笑似的。听老人说:猫哭起来就跟人笑一样,但奇怪的是我没有看到绿油油的猫眼。我小心地提起一只猫,用电筒照了一下它的眼睛。猫的左眼皮有个小小血疤,右边也有一个。它们的眼睛都被尖针刺瞎了。身前两棵高大的雪松像两个黑色的巨人在冷冷地俯视着眼前的一切,不知道我转身离开后雪松上会不会也隐藏着一双黑色的眼睛暗暗地盯着我。《五行谜藏:恶水》长篇系列悬疑小说《五行谜藏:恶水》由磨铁文化公司2011年7月出版精选片段之荒村异物:突然高林坐了起来,在黑暗中凝神细听。原来不是幻觉,那种奇怪的窃窃私语声就是房间里发出的,但那种急促而细短的吞吐音节绝对不是寻常听见的人说话的声音。高林悄悄摸出枕下的电筒,猛地推亮在屋中乱照,但屋子里什么也没有,声音也戛然而止。高林关上电筒,躺下在黑暗中睁着眼睛,看到的依然是黑暗。没片刻,窃窃私语声又响了起来。这声音就是从四壁发出,最后凝聚在这空寂的屋中,在高林耳边回响。高林没有贸然推亮电筒,慢慢地,一寸寸地,在被窝里悄悄地转过身来,眯着眼睛对着暗中的室内。室内确实什么也没有。只有墙壁上的年画位置,那只抱着鲤鱼笑哈哈的娃娃,捧着元宝笑眯眯的财神,还有别的画上人物,都睁着一双双寒光闪烁,充满血丝的眼睛,邪恶地悄悄盯着高林。窃窃私语声正是从画上发出的。高林以为自己酒劲没过,连忙坐了起来,使劲揉了揉眼睛,凝神再看。果然眼睛没有了,高林刚舒了一口气,刚灭电筒,突然他看到年画娃娃的眼睛迅速地眨了一下,一丝诡异的绿光在电筒的微光下闪过,又立刻熄灭。有活的东西在年画后面,悄悄窥视着他!高林想跳起来大声喊叫,但又觉得全身发寒,身体好像不听自己使唤地往被子底下溜去,蒙住头不敢出声,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梦魇了。不料听到被子外面有悄悄的脚步声,而且不止一双,还有不停的嘀咕声,感觉有很多东西在床边议论着他。最要命的是,被子底下被慢慢掀开一角,一只小手慢慢地沿着他的腿摸了上来,冰冷,潮湿,粗糙,似乎还密布鳞皮的手。这不可能是梦里,高林使劲地一咬自己舌尖,痛!借着这股痛劲他一掀被子跳下了地,黑暗中似乎不知有多少矮矮的黑影迅速溜了出去。高林睡觉前关上的门开着,山风带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冰冷了室内。高林掀落的被子铺在地上,一线月光从半开的门里爬进来照着被子。高林点亮了油灯,四处照了照,没什么异样,然后,他照到了地面上无数的脚印。像小孩子的脚一样大小,但前面却不像五趾,还有尖利的指甲痕迹,脚印很扁,周围还淌着水迹,地面一片潮湿。《日落危城》长篇系列悬疑小说《日落危城》由磨铁文化公司2014年6月出版精选片段之前序:一 序月上古楼鬼唱歌日落危城屍满山八千虎贲洒碧血再聚黄泉斩修罗苍龙一般矫健有力的字体盘踞在古旧泛黄的报纸上,直欲横空飞去。这是1943年12月18日的《纽约时报》,报纸上染着几绰早已干涸的血迹。报纸头条是一张泛黄而疏暗的老照片,照片上站着数十名国民党官兵,排着整齐的军列,前面几排半蹲的是士兵,脸上带着腼腆而羞涩的笑容。最后面一排是军官,眼神里露着隐约的悲怆,然而嘴角也在微微笑着。照片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军阶最高,站在倒数第一排正中,相貌英武的师长俞万程,就属最右边一名三十出头,挂少校军衔的年轻军官。军官面容英俊,右手垂在队伍最外面,能看到食中二指有从指关节处而断的旧伤,眼神尤其深邃疲倦,然而脸上的笑容却最灿烂。在照片旁边的英文报道简单翻译如下:“这里举目尽是烧焦的围墙、残破的砖瓦和灰堆。要想在这个曾经有过十几万人口的古城里寻出还有生气的事物,实在难乎其难。除了那些英勇的中国士兵,站着的,和永远也不会再站起来的。”2011年11月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一些祖辈留下的文字记载和报献资料。底下我会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记住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完全虚构,离奇诡异,然而又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故事。故事里的人名和地名都是不存在的。至于为什么它总是和当年的某些真实事件有着暗合的叠影,而且那么象一把能解开历史谜团的钥匙——因为这个世界正是有着巧合才精彩。这把钥匙打开了历史老人加在中国1943年冬季的一把巨锁,那是一个炮火纷飞的年代。而在12月20日,绍德城外的炮火,来的比往常更猛烈一些…… 2009年初为东方卫视播放的《迷案记》担任过编剧,撰写过电视剧《白发鬼拍花》剧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