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驳论文写作技巧

2023-12-08 14: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驳论文写作技巧

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分开的。驳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直接驳和间接驳的差别
①如果直接以论点出发,那就算是直接驳论
②如果通过各种论据来反驳论点的算间接驳论
③如果从始至终都通过论点论据来论证中心的,就是典型的驳论文,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就是典型的驳论文章。
总之,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并且还要强调出敌论的弊端。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可以引用一些较为典型的事例,和古典名句。更加强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
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如何写好驳论文?

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先破后立的议论文的结构。

驳论文,主要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驳论文一般都是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因而我们说它的基本结构是“先破后立”。

驳论的整体思路是“巧设反方,逐层反驳”。“巧设反方”就是在正面论述的基础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现的反方观点,尽力预设,尽力设全,以体现你思维的周密性;“逐层反驳”就是针对预设的反方观点,从其表面的错误到深层的思想根源,用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逐步反驳,让它站不住脚,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力。

驳论文写作模式主要为三步骤:

第一步“树靶子”:摆敌方观点(要列举错误事实)

第二步 作分析:分析危害

第三步揭本质:剖析错误本质

语文驳论文怎么写

  反驳是证明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说,引用已知的真实判断去证明另一判断的真实性叫做证明;那么,引用已知的真实判断去证明另一判断的虚假性就叫做反驳。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用反驳的方法去推翻对方的证明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文写作,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写好驳论文,大体要掌握好三种常用的方法:

  1.先破后立

  对敌论先加以批判驳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先破后立。常言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破”“立”是论证中难以避免的环节,只有“破”“立”得当,才能观点清晰,旗帜鲜明。

  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就很典型地运用了先破后立的方法。文章先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文章为什么前半部分要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因为作者要“立”的是“拿来主义”,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所以就要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而“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2.以矛攻盾

  在论证过程中,努力捕捉敌论的漏洞、矛盾,适当加以分析引申,使敌论看一场用自己的“矛”去攻击自己的“盾”,自己打自己耳光的对台戏,从而陷入窘困的境地,暴露谬误的实质,这就是以矛攻盾。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揭露敌论论据的谬误,及揭示论据中的自相矛盾之处来打开批驳的“缺口”,也可以通过揭露敌论中论点与论据间缺乏必然联系,来说明其论点的不可信。

  比如鲁迅先生的《此生与彼生》一文中就很典型地运用了以矛攻盾来反驳汪懋祖复兴文言的主张。1934年6月,汪在《申报》上发表《中小学文言运动》一文,提出中小学生应尊孔读经,课本改用文言。倡导文言的理由是,“在应用上省力”,节约文字”,并举例说:“‘这一个学生或者那一个学生’,文言只须‘此生或彼生’即已明了,其省力为何如。”鲁迅先生就抓住汪文中的这个论据予以反驳:“‘此生或彼生’至少还可以有其它两种解释:一,这个秀才或者那个秀才(生员);二,这一世或是未来的别一世。”你说文言简练,但简练的文言让人难以理解,产生歧义。这是因为文言提倡者不懂白话与文言之间关系的缘故,所以鲁迅指出:

  文言比起白话来,有时的确字数少,然而那意义也比较的含胡。我们看文言文,往往不能不增益我们的知识,并且须仗我们已有的智识,给他注解,补足。待到翻成精密的白话之后,这才是懂得了。如果一经就用白话,即使多写了几个字,但对于读者,“其省力何如”?

  鲁迅先生用主张文言的汪懋祖先生所举的例子,证明了文言的不中用。这段文字就是非常典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引申归谬

  通过引申把对方论点中的错误加以合理地“放大”,合乎逻辑地“扩展“,将其推向极端,以彻底暴露其论述的谬误、荒唐,从而将对方逼入自相矛盾、破绽百出的境地,无法辩驳,难以解脱,只能不攻自破,束手认输,这就是引申归谬。

  恰当地运用引申归谬,能致敌论于死地。例如唐弢先生的《琐忆》就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这段话中,鲁迅先生以欲擒故纵的方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这段话中形象地运用了引申归谬,使国民党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的行为显得那么无聊、愚蠢,使文学青年们听了“笑不可抑”,引起“沉思”。引申归谬的这有效一击,十分有力,其论证的效果于此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