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生态心理学期刊

2023-12-11 21: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态心理学期刊

(1)《生态学》(Oecologia),国际生态学会出版,在ISI科技引文生态学类期刊中位于前列,此刊物主要登载关于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植物—动物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保护方面的文章,也刊登一些评论性文章及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方面的学术论文。主编:J.R.Ehleringer (Salt Lake City), C.H.Peterson (Morehead City), M.Schaefer ( Gottingen), E.D.Schulze (Bayreuth) (2)《人类环境杂志》(AMBIO),瑞典皇家科学学会出版,此刊物致力于展示环境研究、环境政策及有关方面的重要进展和前景,旨在使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决策人员和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都能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主编:CLAES RAMEL, Ph.D, Professor of Toxicological Genetics, Stockholm University (3)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要览》(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出版,此刊物刊载关于环境污染的效应和后果的研究论文, 也刊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主要范围包括分析化学、生化、药理学、毒理学、农业化学、空气化学、土壤化学等学科。主编:Daniel R.Doerge,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Jefferson, Arkansas(4)《生态学杂志》(OIKOS—A Journal of Ecology)Nordic Society发行,此刊物对于理论性工作(并不仅限于已发表论文的评论)和实验性工作(能充分验证某项假说或理论)同样重视,提供一个关于某个生态学问题发表不同观点看法的论坛,并定期发表一些知名生态学家的约稿。主编:Professor Nils Malmer, Dept of Ecology, Plant Ecology, Lund Univ.,Ecology Building, S-223 62 Lund, Sweden.(5)《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Research),日本生态学会出版,以推进生态学的国际性研究为宗旨,发表关于生态学各个方面的评论性文章,技术进展等。

国内、国际上 影响力大的心理学杂志

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除了以上介绍的8种期刊外,我国的心理学学术期刊还有《健康心理学杂志》、《四川心理科学》。我国还有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香港出版的《华人心理学报》(Journal of Psychology in Chinese Society)。

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

作者 祝银梅刘 霞 苗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心理学期刊约有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没有一种进入SCI/SSCI/EI,这与我国是个期刊大国(2003年中国期刊数9029种居全世界第三,据2002年统计中国期刊被SCI收录61种;SSCI收录3种;EI收录107种)极不相称。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SCI、SSCI收录的心理学期刊,以揭示其基本状况与特点,同时推荐一批优秀的国际心理学期刊,供相关期刊工作者及心理学者借鉴。

1、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统计数据是作者于2004年5月检索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出版的大型权威检索系统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而获得。SC1分为光盘版和扩展版,一般用SCI和SCIE(SCI?Expanded)表示,其区别仅在于收录期刊数的不同, SCIE收录的期刊数多且包涵了SCI光盘版。本文以SCIE为研究对象,该库收录自然科学基础领域170个学科的学术期刊6106种,其中心理学期刊62种占1.02%。SSCI收录全球50多个学科的社会学期刊1804种,其中心理学期刊437种占24.22%。JCR(Joum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也是ISI编辑出版的用于评价期刊的重要定量工具。本文利用JCR网络版数据库查找SCIE/SSCI收录心理学期刊的出版国、语种、期刊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IF)等指标,并逐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期刊数与交叉期刊分析

SCIE来源期刊列表中包括1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的心理学期刊62种,有44种刊与SSCI来源期刊重复。44种交叉期刊有如下特点:出版国涉及7个国家,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用英文发文的期刊40种,4种期刊以多语言出版;且季刊、双月刊多见;影响因子(IF )在1以上的有35种刊,最大值为9.896,是美国出版的Annum Review ofPsychology。

2.2出版国(地)

455种心理学期刊来自于23个国家,其中美国期刊294种(占64.62%),英国84种(占18.46%),德国23种(占5.05%), (各占1.32%),加拿大4种(占0.88%),日本、澳大利亚各3种(各占0.66%),俄罗斯2种(占0.44%),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丹麦、比利时、墨西哥、哥伦比亚、土耳其、南非、新西兰各1种(各占0.22%)。由此可知世界心理学主流期刊基本上由欧、美发达国家编辑出版。

2.3语种

455种心理学期刊涉及7种语言:英文409种(占89.9%),多语言27种(占5.9%),德语13种(占2.9%),法语,西班牙语各2种(各占0.4%),日语、俄语各1种(各占0.2%)。是否用英文发表是评价期刊能否达国际水准的首要特征。

2.4影响因子(I F)

2004年SCI、SSCI收录的455种心理学期刊最近2年的动态变化情况。2002年最大值是8.73,为美国出版的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行为与脑科学),2003年最大值是10.63(比上一年增加了1.9)仍是该刊。最小值为0.05的期刊是法国用法文出版的Revue DeNeuropsychologie。前后两年对比,除24种刊2003年无外,逐年增大的期刊有239种,逐年减小的期刊有194种,不变的有1种。

3 结论与思考

3.1心理学学科属交叉科学,但明显偏于社会科学

以上SCIE与SSCI心理学交叉期刊的学科主题主要集中在实验心理学、多学科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这表明心理学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的人文特征,也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早期自科,后来取向人文,现在两者整合,且人文取向的心理学更接近人的真实心理)相一致。

3.2现代心理学的迅猛发展将促使我国学科分类的重新思考交叉科学是指两门以上学科相互结合,彼此渗透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有“比较学科、边缘学科、软科学、综合学科、横断学科、超学科”等6大学科门类,如心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国外早在70年代已经将现代交叉科学作为大的学科门类,如美国已将学科划分为生命科学、心理学、物质科学、环境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7大门类是我国第一个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将学科分为5大门类,下设58个一级学科,虽然少量交叉科学如管理学等列入一级学科,但是许多交叉性强、跨度大的新兴学科仍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将心理学归入生物学;又如1999年出版的《中图法》(第四版)将心理学归入哲学、宗教类,1994年出版的《科图法》(第三版)则将心理学归入哲学、生物科学类;再如2000年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把心理学归入哲学类,而医药卫生类也见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另外2003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则把心理学划入神经精神医学类。为了解决这一混乱局面,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迫切需要建立我国新的学科分类标准,使学科分类更加完善与规范,以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健康发展。

3.3中国心理学期刊的努力方向

455种心理学期刊绝大多数由美国、英国、德国出版,且英文期刊占89.9%;44种交叉期刊及最具国际影响力28种期刊(见表)的出版国也是以美国、英国、荷兰为主。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心理学研究的引领地位。

我国有心理学期刊20多种(其中核心期刊5种,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7种)。在CJCR中仅能查到3种心理学期刊有2002年的IF (即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73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732,心理学报0.283),与同期同类SCI/SSCI心理学期刊相比有较大的差距:(1)2002年SCI/SSCI心理学期刊平均值为1.733,是我国心理学期刊平均值0.732的2.37倍;(2)把2002年423个有IF值的SCI/SSCI心理学期刊降序排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当于第259名(也可说有165个SCI/S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而心理学报相当于第374名(有50个SCSCI心理学期刊的比它小)。我国心理科学学科独立分类、创新研究、期刊的数量(因为分类不合理,有关脑科研究的部分期刊可归到此类)与质量均要向国际看齐,因此中国心理学期刊应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从“期刊出版现代化、编辑队伍国际化、选题科学化、论文规范化与语言英语化(《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已走在前面)、读者定位适当化”等方面努力。中国心理学会1980年7月加入国际心联成为其第44个国家会员,标志着中国心理学开始走向世界。我国心理学在近20多年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近2年心理咨询师培训班轰轰烈烈,心理意识日趋深入人心;尤其是2004年8月在中国北京主办了第28界国际心理学大会,说明我国心理学发展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显示中国心理学正在走向世界。《心理学报》作为中国心理学期刊的领头羊,它是唯一一种既接受中、英文论文,又参考文献一律用英文书写的期刊,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文章摘要被美国出版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和心理科学光盘收录,正努力入围SCI、SSCI收录期刊。量高低的一种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合理的指标,已被世界广泛采用。同是SCI/SSCI收录期刊,其相差非常悬殊)。因将2003年IF≥3最具国际影响力的28种心理学期刊列于下表中,推荐给广大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争取中国心理学期刊与中国心理学论文早日迈进SCI、SSCI的国际舞台,真正实现走向世界。

方双虎的本人发表的主要论著

1.《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心理咨询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心理治疗师的会谈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4.《论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科学观》,《心理科学》2011年第5期5.《威廉·詹姆斯心理学整合观及其当代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2期6.《威廉·詹姆斯与生态心理学》,《心理研究》2011年第3期7.《威廉·詹姆斯与存在—现象学心理学》,《哲学动态》2010年第8期8.《威廉·詹姆斯与实验心理学》,《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9.《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0.《威廉·詹姆斯与后现代心理学》,《哲学动态》2009年第11期11.《詹姆斯心理学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12.《西方心理学的两种向度——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年第2期13.《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7期14.《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干预效果》,《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5期15.《基于前景理论的大学生学习激励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第4期16.《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17.《生涯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职业指导中的应用》,《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18.《英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1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8期20.《兰恩存在精神病学的心理治疗观》,《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3期21.《费尔贝恩人格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治疗观》,《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6期22.《弗兰克尔意义治疗理论及其在学习动机辅导中的应用》,《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4期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研究》,《江苏高教》2007年第3期24.《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探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第5期25.《高中生主观生活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调查》,《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26.《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5期27.《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28.《接受与实现疗法:理论与实务》,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9.《压力管理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30.《心理学批判性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31.《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3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3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3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6.《咨询心理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版37.《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2006、2009年版38.《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39.《情感智力训练》,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40.《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5、2009年版41.《心理学经典人物及其理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2.《农民工心理健康读本》,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拓展训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44.《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960 年以前 )在19 世纪末,虽然实验心理学仍处在一个未成熟的阶段,但是一些学术带头人像费希纳和冯特就已经开始强调物理刺激在认知研究中的重要性。与此向时,在社会学研究方面也有相似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涉及居住在伦敦的穷人的恶劣生活环境的研究。之后,芝加哥大学人类工效学研究院做的有关城市生活的一些研究表明,社会一自然变量在解释与居住质量方面相关的问题时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然因素 ( 如气候、温度、海拔高度或者上地面积等 ) 的影响是经典的研究对象,德国的海尔帕赫 (w . Hellpach) 在其 20 世纪前十年间所做的开拓性研究中就涉及到了这些内容。完形学派的发展通过用整体概念来解释行为的思考方式使得情况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完形学派的两个追随者——布雷斯威克 (Egon Brunswik) 和勒温——在这—领域的发展中扮演了起决定性作用的角色。扣雷斯威克在 1943 年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并且在其“布雷斯威克透镜”模型中强调了在构建对环境的知觉中个体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勒温强调了人们为能在“生命空间”自由走动,而拥有的对外部环境的内部描述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对巴克 (Barker) 的影响,使其在寻找建立环境心理学的起源时,有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原型。20 世纪30 年代,在芝加哥西部电子的霍桑工作组开展了一项在心理学界非常著名的经典研究。这项研究考察厂灯光及其他环境布置方面对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尽管当时研究结果主要是研究劳动与组织心理学的专家们感兴趣的焦点,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又引起了与环境布置有关的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兴趣。比如,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重建时期就开展了许多以问卷为研究手段的研究。这些研究成功地影响了应如何构建房屋以便更好地利用自然光源的法定标准。20 世纪 40 年代末及 20 世纪 50 年代,许多为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建立框架工作的学者们纷纷涌现出来。 1947 年,巴克和莱特(Wright) 成立了中西部心理领域研究站,由此产生下环境心理学的另一个别称叫生态心理学。与此同时,托尔曼有关认知地图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点在城镇规划者欧斯蒙 (H . Osmond) 做的有关如何通过摆放家具,来增进或减少同住在一间屋子里的两名被试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的研究上作中便可体现出来。在这一时期,霍尔 (E. T. Hall) 出版了他的书——《沉默的语言》 (The Salient Language) ,书中描述了在不同文化中,空间是如何被利用的。索默尔 (R . Sommer) 将其研究构思定位在“人际空间”上。在欧洲,李 (Terence Lee) 在剑桥大学的《城郊研究》上发表了他的博士沦文。这些研究都处在是或不是环境心理学的十字路口上,因为他们都是在下面将介绍的时期中,引导环境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走向更强的奠基之作。 (1960--1980)在这一时期,环境心理学得到巩固并在心理学领域中被看作是有其自身地位的一门先进的学科。在现实社会及社会科学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特别是在美国,这些事件作为整体共同推动了环境心理学的发展。由此,意识到在众多的社会群体中盛行着各种社会问题,导致人们讨厌都市生活而向往乡村生活。在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关联性危机”促进了实验室外的研究,并且导致了现场研究的发展,这就让更接近现实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走到了前沿。很容易看到,美国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里程碑事件: (a)1961 年在犹他州第—次召开了关于“建筑心理学及精神病学国际研讨会”; (b) 出版了一期由凯兹 (Kates) 和伍尔威尔(Wohlwill) 主编的《社会问题杂志》的专题论文专刊; (c)1968 年在北卡罗菜纳州举行了第—次环境设计研究协会 (EDRA) 会议; (d)1969 年,题为《环境与行为》的第一本以环境心理学为主题的科学杂志创刊; (e)1970 年,由普洛桑斯盖 (Proshansky) 、爱特森 (Ittelson) 和瑞文林(Rivlin) 编写的第一部著作《环境心理学:人与他的自然环境》出版。 1963 年,英国心理学会主办了各种各样有关这一主题的座谈会。在这一阶段,正如当时被人们称呼的那样,环境心理学更多的是关于建造环境或建筑方面的心理学而不是像现 在所说的环境心理学。这个时期的一个里程碑研究,是紧随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的P — I(Pruitt —Igoe) 工程发展的失败而产生的。当 1971 年杨赛(Yancey) 的一篇有争议的文章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论坛上时,瑞维特 (Rainwater) 出版厂 1966 年的一些主要发现。 P — I工程是在 1955 年到 1956 年间开展的—项大型公共房屋建造工程,此工程计划共建造43 幢 11 层高的大楼。这—发展计划是专门为改善居住在市区三层小楼中的大约2500 户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而设计的。这一开发工程的建筑获得了一个公共住宅群设计奖,但是,荒谬的是,不久这一开发工程宣告不适宜居住,并必须完全放弃这一计划。问题不是出在其结构方面的缺陷上,而是出在居民开始表现出来的行为上。居住者们故意损坏建筑的程度之巨人是这次计划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调查这次计划失败原因的研究最后显示,引起如此多的破坏行为的原因是在提出这些建筑设计的当初,就缺乏对空间的社会控制。然而,对社会控制所需要达到的层次早在他们先前的住处就已经显现出来了。随便提一句,有关破坏行动背后的行为与动机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深的层次 (Levy~Leboyer , 1984) 。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之上,许多研究显示出公共住宅居民们存有的大量害怕犯罪行为的经历可直接归咎于建筑上的设计。相反地,犹太人区和贫民窟这些看起来以随便方式发展起来的,没有任何卫生标准或最小程度舒适感的地方,却以他们自己的空间布局功效提供了一个紧凑编织的社会网络发展体系,并给其中的住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这种表现出城市和建筑发展特色的社会凝聚力促进了对社会控制的理解。许多研究表明,公共建筑群的居民产生的害怕情绪和危险体验是与他们邻区的一个宽阔社会网络的存在成反比的。根据索默尔 (1997) 的观点,直到 1973 年,环境心理学这个术语才得以固定 F 来并且包含了其他一些术语如建筑心理学、人 ― 环境关系和生态心理学。 20 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创建了以“人口与环境心理学”为名称的第 34 个分会。 1973 年,英国的,萨里大学开始把环境心理学作为其研究生的课程。 (1980—2000)20 世纪 80 年代及 90 年代,环境心理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定期的综述性文章大约每四年编入记载了这一领域内的最要发现的《心理学年鉴》。20 世纪 80 年代发生了三个关键事件。 1981 年,《环境心理学杂志》在英国出版,它与《环境与行为杂志》一起,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两种权威学术研究期刊。另一个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行为与环境:理论和研究进展》这套系列丛书出版,在 1987 年的后期,又有另一套题为《环境、行为与设计心理学》的丛书出版。第三个重大事件是由斯陶克(Stokols) 和奥曼(Altman) 主编的《环境心理学手册》在 1987 年面世。从那—时刻起,环境心理学可能已被看作为一个固定的研究领域,一个被世界上许多所大学共同研究的学术主题,一门有着自己或多或少在实践中运用它的人所一起认同的表达方式的科学。在 20 世纪末,“绿色”问题和生态学已经成为最引入注意的主题 (Pol , 1993) 。当环境心理学出现并在这一新的研究方向上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时,西方社会的中产阶级开始非常关注这些出现的社会运动。心理—环境研究将其焦点集中在了调查人们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分析这些价值观和态度与保护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所谓的“新环境范式”就反映出一种与保持和环境相联系的新信念和价值观。一个经常可以得到的调查结果就是,人群中对环境关注程度得分高的人并末表现出相应的重复利用或节能行为。对这一矛盾结果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对环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多个不同的维度:一方面,是自我本位的或以人类为中心的倾向;另一方面,是以生态为中心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肯定了环境的重大价值,但两者的动机不同:前一种肯定环境的价值是因为环境对人类的贡献及它满足了人类的需要;后者肯定环境的价值则是站在一个超越的角度上,而不是很功利主义地看它的价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