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徐悲鸿艺术论文

2023-12-08 2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徐悲鸿艺术论文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徐悲鸿的故事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徐悲鸿的故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留学。由于当时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留学生常受到别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聚会。一个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人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到学习结业,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徐悲鸿到巴黎的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一去就是一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来。徐悲鸿的勤奋感动了法国画家达仰。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的画室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后来,徐悲鸿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美术界。徐悲鸿成功了!那个在大家面前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翻着一页页还残留有淡淡清香的书纸,握着笔静静着鼻尖与纸面摩擦的声音,无意间,八个“醒目”的字让我停下了翻动书的手指。我翻到那一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完文章的我顿时思潮起伏,迫不及待地提起笔记下此刻的感受……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遭到外国学生对中国的侮辱和对自己的挑衅从而发愤图强,决心学好绘画还利用课余去临摹世界名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多次获得第一还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作品,轰动了巴黎的美术界。徐悲鸿用自己的努力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让那些向他挑衅的人甘拜下风。

自从受到挑衅后徐悲鸿花了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绘画,他刻苦学习、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连法国画家都为之感动。反复读着徐悲鸿坚持学习的行为,脑子里仿佛就出现了画面,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徐悲鸿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坚强毅力、对未来的信心。

毫不示弱地回击,立下目标,徐悲鸿不仅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付出了实际的行动,用自己的勤奋、刻苦证明了自己、也为祖国争光。让那些高傲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对中国人不仅没有歧视和侮辱,反而更多的是称赞和佩服。读着描写徐悲鸿面对那位外国学生的挑衅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傲骨的语句,深深地感受到他爱国的可贵精神。

不知怎的,读着这篇文章,我渐渐想起了自己,想起自己总是把“未来”“梦想”“要爱国”挂在嘴上。听别人讲起、自己看到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各种瞧不起、欺凌、侮辱,心中总会产生一股子怨气和愤怒,总是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总是幻想自己成了科学家、大文豪。不付诸实际行动、整天空讲,总是在讲些有的没的,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好地反省自己。应该像徐悲鸿一样立下目标用实际行动来说话,不是只会讲,我还是小学生干嘛要想那么久远、空大的事,目前能做的实际行动就是好好学习,让知识填充现实,让事实变得丰满,只有打好努力学习的基础才有资格去谈为国效力。

事实告诉我:只有行动,才能让梦想开花。

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借着暗淡的灯光,翻开了那本带着油墨香的书——《字词句篇》。刚一打开“徐悲鸿的故事”几个粗黑体字映入眼帘。我便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顿时思潮起伏,不由得生起敬佩之情。啊!徐悲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啊!

当时,由于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地位,聚会上,一位洋学生恶毒的歧视中国人。坐在旁边的徐悲鸿哪里能容忍别人这么屈辱自己的祖国,他不怕别人的嘲笑,挺身而出,与洋学生比赛,决定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徐悲鸿真是了不起,在饱经屈辱的情况下,竟然能挺身而出,与洋学生一较高下,为祖国挽回颜面。要是我的话,肯定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哪谈的上什么一较高下,他真是了不起。此时,我不禁回想起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我不是在下面做小动作,就是和别人窃窃私语,而且我的语文还是三门功课中最差的,字也写的歪歪扭扭,哎!真是惭愧啊!我虽不能像徐悲鸿那样为祖国挽回尊严,但我也尊敬祖国啊!从今天起 国旗下讲话我一定要肃立不动,认真听;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一定要学好国学。

徐悲鸿为了比赢洋学生为国挣光,更加刻苦学习,常常一块面包一壶水到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不到闭馆时间不出来。由于他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爱他,主动请他去自己的画室画画,并亲自指导。

徐悲鸿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能够以惊人的意志努力学习绘画。真是令人敬佩。我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徐悲鸿在一家画店发现一张很有名的画,便想把它买下。他问店主此画卖多少钱,店主回答说300元大洋。徐悲鸿认为贵了些,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画店。

回去后越想越觉得此画画得好,实在想把它买下,便又去画店问此画能否便宜些,店主不同意。徐悲鸿很失望的回家后,认为此画实属珍品。便又第三次去画店,最终以300元现大洋将此画买下。心中十分高兴。

这天,张大千到徐悲鸿家作客,徐悲鸿兴奋得对张大千说买了一张珍品画,边说边取出这张画让张大千欣赏,张大千将此画反复观看后,对徐悲鸿说此画是仿制。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名人,而在我的故乡宜兴也曾有名人一位世界级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贫寒,但自幼刻苦跟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他在巴黎跟达仰学画是,被一个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激怒了。因为那人竟然说我们中国人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怎么能不让人气愤呢?

但徐悲鸿从不爱耍嘴皮子功夫,听了这些话,他并没有上去雄辩一番,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画画,用自己丰硕的成果证明给那个无知的外国学生看。后来,那学生向他道了歉,并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因此,北京和宜兴也都建立了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真了不起,他为中国争了一口气。所以,现在外国人都很敬佩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咱们中国人的实才。真想不到,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家,竟然来自宜兴,还和我们是同乡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徐悲鸿,您是世界的一支神笔,更是宜兴人名的骄傲!

这天晴空万里,柔和的暖风吹拂着脸颊,让人倍感惬意。乘着这大好时光,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东氿边上的徐悲鸿艺术馆。

一走进艺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正在飞驰的骏马,它的鬃毛随风飞扬,身形十分矫健。我仔细一看,这竟是一幅画!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它像被赋予了生命般“活”了过来。环顾四周,艺术馆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就连楼梯间看似随意的几笔,也让人觉得充满了意境。

我们拾级而上,到了二层,各种徐悲鸿先生的真迹展现在我们眼前。瞧,这幅画中的孩子在雨中撑着荷叶伞,调皮地仰脸看着天空中的雨丝。大师将他的天真顽皮描绘得淋漓尽致。再看这幅水果静物,隐隐约约能看出刚洗过的痕迹,作品逼真得令人垂涎三尺。最令人震撼的还是悲鸿先生的奔马图。只见一匹骏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它的身后黄沙滚滚。画作气势磅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这幅精彩绝伦的画作,为此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到家中,那几幅画依然历历在目。我相信大师一定是苦学之后才能有如今的成就,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用青春和热血描绘梦想!

1919年春天,年轻的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巴黎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于是热情的指导他,这却了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无知的偏见的,必须用时使然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努力了,他像一匹不知疲惫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管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饭只吃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用生下来的钱购买绘画用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在巴黎高等艺术学院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刚刚学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这虽然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事,但是却让人感动不已。

徐悲鸿以惊人的天赋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拜入达仰门下。达仰很看重这位中国学生,这却引起了一些外国学生的嫉妒。一位外国学生当着徐悲鸿的面讥笑他,徐悲鸿从此更加奋发努力,励志学好画。

历尽生活的种种磨难,经历了三年的磨砺,徐悲鸿终于成功了!他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弱者,中国人照样可以成才!

只要有恒心、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下苦功,不怕挫折,中国人必定更让世界刮目相看!

徐悲鸿是世界闻名的绘画大师,他是怎样成才的,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呢?看了《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徐悲鸿留学时,有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并没有用言语争辩,而是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腾、勇往直前,终于用实际行动让外国学生心服口服,并亲自登门鞠躬道歉。

是的,仅仅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铁的事实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再看看我?哪怕爸爸妈妈或是别人说我一句不是,我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话,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有时自己就是错了也要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证明确实不怨自己。想想徐悲鸿,再想想自己,真是羞愧!

有时,爸妈说话时我还不耐烦,尤其是给我讲道理的时候,甚至捂起耳朵,大声争辩,过后也不落实到行动上,还是老样子。

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事实胜于雄辩。今后我也要用行动来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的世界里。

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

他为了画好奔跑的马,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跑动的样子。有一次,他只顾观察,没有注意脚下的路,结果摔了一跤,满身尘土,手、脚、脸都擦破了。他爬起来,又继续追赶。

徐悲鸿画马入了迷,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他几乎每天都要画马,他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骏马图。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画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你看《奔马图》中,那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骏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显示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那强劲的铁蹄,仿佛发出“嗒嗒”的蹄声,催人向上。

1941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听说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了《奔马图》。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题记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俊美的吗。这匹马的身体是深褐色的,而那矫健有力的腿则是黑色的,马那黑油油的眼睛炯炯有神,那竹尖似的小耳朵玲珑俊俏,而它的鼻子和耳朵不停地一张一合,似乎已经累得不行了。它的鬓毛和尾巴随着他的速度加快,跟着风,优美的飘了起来。

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匹英勇无畏的马。从马那坚韧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马那勇敢的精神。他是一匹自尊心极强的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底下它高贵的头,更不可能驯服它了。

徐悲鸿笔下的马更是一匹健美的马,马那是矫健的四蹄不停轻快的向前奔跑,使四周变得尘土飞扬。它跑起来时肉并不会往下坠,显得非常强壮。漆黑的鬓毛中无半点杂毛,显得无比英俊潇洒。

徐悲鸿用水与墨,在纸上画下了矫健有力的马。看着这六匹马的腾飞,其实《奔马图》更象征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杰出的画家徐悲鸿特别爱画马。他笔下的许多骏马图成了艺术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鸿到莫斯科国立博物馆举办画展,并为观众现场作画。那天,观众把展览厅挤得水泄不通。徐悲鸿从容地磨墨、铺纸,转眼之间,一匹活生生的骏马便出现在纸上了。观众被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征服了,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帅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彬彬有礼地说:

“徐先生,我能要这幅画吗?不然,我会发疯的!”

徐悲鸿被这位元帅的诚意感动了,他点头微笑,挥笔题上字,把这幅画送给了元帅。元帅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似的,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但是东方的一枝神笔,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笔。你笔下的马,比我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壮美!”

由于徐悲鸿经常画马,他对马有一种偏爱。和马在一起,听着马蹄得得,看着马御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心仿佛和马一同驰骋。

徐悲鸿画马,堪称一绝。他用细腻的笔触、饱满奔放的墨色,勾勒出了一匹栩栩如生的马。尽管这匹马的创作年代已经十分久远,但这匹马依然矫健,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在奔驰。

这副《奔马图》是徐悲鸿于1941年创作的,那时正值国难当头。画中的马雄骏、苍劲有力,颇有“锋陵瘦骨成”之美感,使人拍案叫绝,在这幅画中,徐悲鸿用干笔扫出马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

徐悲鸿的马十分彪悍、健壮;给人以一种马即将冲出画面的视觉冲突。马腿的直线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马尾的弧线极富有弹性,动感十足。马的四蹄腾空,似乎扬起了一片风沙,堪和“风入四蹄轻”相互披靡。从整体上看,马的前打后小即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想象。特别是它腾空的蹄子和扬起的马尾,使人感慨、惊叹。

徐悲鸿的马可谓“一洗万古凡马空”,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他的马依然以它那庞大的气场震惊、征服着世界。我欣赏他的马,但我更欣赏的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精神。

前几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就是《徐悲鸿学画》,看了以后,使我受益匪浅。

故事讲的是:徐悲鸿是著名的大画家,它长年累月画个不停,夏天,他顶着烈日画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冬天,他冒着严寒画风雪中的树木、村庄。为一画好奔跑的马,他就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运动时的神态和肌肉的变化。有多少次,由于他两只眼睛只顾着奔跑的马,忘记了路上的坑洼,摔了跤,把手脚都磕破了,可他不喊一声疼,爬起来继续追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就会成功

一次,我在广场上练习游龙板,可我老滑不起来,只要一滑起来,就来个“破天摔”,已经四个“破天摔”了,但我还是不会滑,我不想再学了,可想起了徐悲鸿的故事,我就又来了力气,经过我的努力,最后终于学会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徐悲鸿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今天,我在书上的《语文天地》里看到了大名鼎鼎的画家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的马是‘一洗万古凡宝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意气勃发的意志。而《奔马图》则是画于1945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徐悲鸿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战争中我方一度失利,而自己忧急之情。

在《奔马图》中的马正昂首挺胸,四蹄腾空,动作协调,这幅画使人感受到了力量,又激励人们前进。啊!马在飞腾不正意味着中国在飞速前进吗?马头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耳根尖尖犹如刀削一般;马的鬃毛在飞舞,如同丝带一样飘动;马尾巴上的毛在飘起,如同万条丝绦一样飞扬。这个马跑时的瞬间形象被徐悲鸿刻画得栩栩如生,无比神奇。

徐悲鸿的《奔马图》使我受到了激励,让我对今后的学习更充满了信心,我会更加努力,将来为了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徐悲鸿励志学画》这课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从读这课书开始我就对徐悲鸿充满无限的敬仰,他的刻苦和勤奋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书中告诉我们徐悲鸿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大师,根本原因是他刻苦努力和坚韧不拔所取得的结果。以前我对学习不够刻苦,劲头不足,读了这课书我才感到了刻苦和努力,才是将愿望变为现实和成绩的基础条件。

读完这课书,徐悲鸿的常常在我脑海浮现。他那刻苦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把徐悲鸿作为我最要好的朋友,虽然他并不知道还有我——这样一位小朋友。但我想只要我做事认真,努力学习,他是会答应做我朋友的。

自从,我把徐悲鸿当作朋友以来,我每天再也不要父母督促我了,因为我觉得徐悲鸿一直在旁边看着我,看着我这位小朋友。

我相信在以后,徐悲鸿会为有我这样一位朋友而骄傲的。

我见过最长的《清明上河图》,见过历史悠久的风水图,我还见过著名画家郑燮画的竹子图,但我见过最难忘的一幅图,就是徐悲鸿画的的八马图,下面就让我来帮你们介绍介绍这幅八马图吧!

八马图是由八匹黑白相间的骏马组成的一幅图画。八马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为不可多得而珍贵,八马图形态各异。彪悍的骏马给好像给人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类积极向上。

第一匹马两蹄高扬,后背的鬓毛如同毛线一样在风中飘扬着,矫健的肌肉形成了一匹俊俏的野马。第二匹马,全身褐色,好像要和第一批野马一绝高下呢。第三匹则全身都是白色的,长长的毛发如同是白白的羽毛一样漂浮在身后,第四匹马全身都是红色的,马头一直不停地向后转着,好像后面有他的孩子一样。第五匹马,是我最喜欢的一匹了,它的后腿高高的扬着,尾巴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着,雪亮的眼眸子挂在一张俊俏的马脸上,长长的马耳朵直直的立着,看了就让我难以忘怀。第六匹马四蹄高扬,褐色的马身如同被烈日晒了似的,他的身后是一批纯红的母马,好像是他的妻子一样。最后一匹马则是最小的一匹马。和第一批马形成了显明的对比。八马图的背景也是很好看的。你瞧,后面的群山连绵起伏,好像要连在一起似的,一颗红红的太阳隐隐约约的出现在天空上。八匹马的马蹄底下飞溅着泥土。图下面便是鲜艳的花朵,花旁边还有一处处高低起伏的灌木丛。我可真敬佩徐悲鸿画的这幅八马图。

听了我的介绍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这八匹俊俏的马吧!

徐悲鸿是我们宜兴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的祖国并不富强,中国像一个既落后又不团结的大家庭,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人永远都是愚昧无知,就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终究是成不了才的。那天,他的一个法国同学,对中国留学生非常蛮横无理,冲着徐悲鸿出口伤人。他的这种狂妄态度,一下子激怒了徐悲鸿。为祖国、为中国人,他克制住了心头的怒火,对那个学生提出挑战,看等到结业的时候,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

从此,徐悲鸿像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日夜奔跑,发奋苦学。由于生活没有规律,天长日久,他得了胃病,他时常独自忍着剧痛,不管严寒、酷暑,坚持着对名画的参观和临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徐悲鸿用中国人特有的韧劲,勤奋钻研,终于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他的名字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回想我自己: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遇到困难老想着让爸爸、妈妈帮忙,平时他们让我参加个学习班:画画、弹琴……我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学得很随意。现在跟徐悲鸿比起来,真让我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像徐悲鸿那样奋发努力,勇往直前,做个真正的中国人。

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这一课的复述课文教学,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串连。

课文主要是讲徐悲鸿学画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学画的事情。课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鸿、激怒、不知疲倦、陈列、租、成绩、鞠躬、错误 等。上完词语时,我按照惯例,问了学生几个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没有想到,学生竟然没有几个说得出来,于是,我想到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才利于学习。复述时,先让学生分部分进行复述,如:“激怒”一词,我让学生看过课文后,不看书,说一说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故事”调动起来了,基本能把故事说完整。“不知疲倦”可以让学生结合后面的“陈列”一词,说说徐悲鸿刻苦学画的过程,学生也能根据这两个词语说得比较完整。“成绩”中,包含的内容可以就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告诉学生,这里的成绩,不是单指考试的成绩,而是平时的努力结果,这可以从课文中提到的“画展”中看出来。让学生知道优异的成绩,是靠平时的积累的。最后的“鞠躬”、“错误”学生能很快说出来,说明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回过头来再问一些问题,学生已经不用教师多说了,基本都能领会了。

看来,熟读课文是必要的,但是,单单靠学生一味地读,对于要求复述课文这一任务来说,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徐悲鸿》故事,我深有感触。

文章主要讲了,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又向法国著名大师达仰学画。有些人看到达仰很看重徐悲鸿很嫉妒。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到了天堂都成不了才,徐悲鸿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要用事实证明给他看,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徐悲鸿每天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生活很清苦,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省下的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付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结业考试,他的作品也在巴黎展出,轰动了整个画界。那个外国人,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 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从这个故事中我懂了,做一件事情,只要你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除非,你没有用心。这时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徐悲鸿有哪些著作?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奔马图》 《群马》《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图》
《悲鸿绘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十九年 《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二十一年 《悲鸿近作》 徐悲鸿绘 中华书局 民国三十年 《悲鸿素描选》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3年 《画家徐悲鸿》 黄苗子著 北京出版社 1957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年 《徐悲鸿的油画》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徐悲鸿:1895—1953》 范曾著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2年 《徐悲鸿——中国近代写实绘画的奠基者》 谢里法 蒋勋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80年 《徐悲鸿素描》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 《徐悲鸿画集》(第一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彩墨画》 徐悲鸿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 《徐悲鸿一生》 廖静文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年 《徐悲鸿——回忆徐悲鸿专辑》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出版社 1983年 《徐悲鸿画集》(第二册·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画册》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4年 《徐悲鸿研究》 艾中信 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4年 《悲鸿画选》 徐悲鸿绘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年 《笔下千骑:绘画大师徐悲鸿》 郑理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年谱》 李松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的故事》 郑理著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年 《徐悲鸿传记资料》 朱传誉主编 (台湾)天一出版社 1985年 《我与徐悲鸿》 蒋碧微著 岳麓书社 1986年 《徐悲鸿画集》(第三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评集》 王震编 漓江出版社 1986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徐悲鸿著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87年 《中国绘画大师徐悲鸿》 [苏]波斯特列洛娃 (苏联)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徐悲鸿画集》(第四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7年 《巴黎岁月——徐悲鸿早年素描》 徐悲鸿绘 (台湾)艺术图书公司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五册·素描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画集》(第六集·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出版社 1988年 《徐悲鸿油画集》 徐悲鸿绘 冯法祀编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8年 《世界名人传记——徐悲鸿》 李荣胜编著 (香港)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88年 《艺术大师徐悲鸿》 金山著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 1990年 《徐悲鸿研究》 王震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年谱》 徐伯阳 金山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上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1年 《徐悲鸿藏画选集》(下卷)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年 《徐悲鸿在南洋》 杨作清 王震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年 《傲骨铮铮的画家——徐悲鸿》 李伟科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中国现代名家画谱·徐悲鸿》 徐悲鸿绘 徐庆平著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年 《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徐悲鸿作品选集》 张瑞林主编 徐悲鸿绘 古吴轩出版社 1993年 《徐悲鸿的艺术世界》 王震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书信集》 王震编 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徐悲鸿廖静文》 廖静文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评传》 王泽庆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 《悲鸿画集——纪念徐悲鸿一百周年诞辰》 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年 《美的呼唤》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5年 《纪念徐悲鸿诞辰一百周年展刊》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中国艺术大展组织委员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5年 《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王震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徐悲鸿》 刘建平 穆美华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出版 1996年 《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艺术家·徐悲鸿》 郑理编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 《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徐悲鸿卷) 徐庆平大展组委会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名家法书·徐悲鸿》 许礼平 苏士澍主编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巨匠美术丛书·徐悲鸿》 刘曦林著 文物出版社 1998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1998年 《中国素描经典画库·徐悲鸿素描集》 徐悲鸿绘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8年 《走进艺术大师生活丛书·徐悲鸿》 李晓杰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 《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故事·徐悲鸿》 水真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年 《徐悲鸿艺术随笔》 王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画论》 裔萼编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艺术大师丛书·徐悲鸿》 徐建融著 古吴轩出版社 1999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明天出版社 1999年 《筚路启艺林——徐悲鸿》 董德兴著 (香港)中华书局公司 1999年 《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 王连敏 赵琳琳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大师谈艺丛书·徐悲鸿谈艺录》 张玉英编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 《徐悲鸿艺术文集》 王震 徐伯阳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年(重印) 《中国画名家作品真伪·徐悲鸿》 谢小铨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一生:插图珍藏本》 廖静文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一卷)——艺术·生平·论述》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二卷)——油画·素描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绘画全集(第三卷)——中国水墨作品》 王庭玫主编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1年 《徐悲鸿与读书》 李钰玲编著 (台湾)妇女与生活社文化事业公司 2001年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代画师徐悲鸿》 孟校丹编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2年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徐悲鸿作品精选》 徐悲鸿绘 天津杨柳青画社 2002年 《鉴识徐悲鸿》 潘深亮著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02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素描画稿油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艺坛巨匠:徐悲鸿画集(中国画部分)》 徐悲鸿绘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3年 《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部分):徐悲鸿》 陈传席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艺术大师之路丛书·徐悲鸿》 庄庸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 《中国书画家经典作品集·徐悲鸿十二生肖册》 王骁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究会论文集 范保文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徐悲鸿(上)·中国画》 徐悲鸿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478幅作品堪比大师作品全集》(上下册) 紫都 霍艳文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 《徐悲鸿艺术世界》 沈培新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龚继先主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画集》 徐悲鸿绘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讲艺术》 徐悲鸿著 九州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文集》 王震编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5年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徐悲鸿卷》 杨新主编 大象出版社 2005年 《现代书画投资·徐悲鸿卷》 史树青主编 北京出版社 2005年 《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徐悲鸿》 徐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徐悲鸿生平与作品鉴赏》 紫都 霍艳文编著 远方出版社 2005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