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发表题为“Baidu's Robin Li is Helping China Win the 21st Century(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的专访,对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行了深度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成为本期《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人物,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家首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文章称,1992年,当时这位百度CEO还是位发音不清的中国学生,在美国申请计算机研究生课程。面试教授问他:“你在中国有电脑吗?”,一句话让这个年轻人惊呆了。“我非常尴尬”,49岁的李彦宏在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咧嘴一笑,“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证明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机产业”。
八年后,他做到了。2000年,李彦宏创立了百度,这个搜索引擎今天仅次于谷歌,在中国占有8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百度”的名字来源于13世纪的中国诗歌(众里寻他千百度),如今已经发展为600亿美元的巨头,只有马化腾的腾讯和马云的里巴巴能与之竞争。
今天,百度地图为每个中国司机提供导航服务,百度搜索启蒙每一个学生。没有人再问李彦宏,中国是否有电脑了。
目前,百度正在全力投入AI人工智能。在此之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表达过对AI的担忧,他认为无法控制的AI对人类将构成“根本”的威胁,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也担心,AI会成为“人类的终结”。
但李彦宏并不同意上述说法,他表示:“人类总是有能力把世界变成一个安全的地方。”
人们对AI的担忧还不止是反乌托邦式的未来,目前该技术已经为人类提供自动化的收益,无人驾驶技术或许会很快被用于长途运输,这也意味着可能有1600万中国卡车司机失去工作。
李彦宏表示,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他说:“当技术改变世界时,就会失去很多工作机会,比如蒸汽机的出现。你不能改变这一点,你可以做的是不断创新,为人们创造更多新工作。”
如今,李彦宏的使命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今天看到相关的新闻,百度老板李彦宏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了。互联网公司中百度做得非常好。目前他创立的百度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而且百度的搜索引擎是目前仅次于谷歌的,在中国,百度的市场是非常大的,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四个网站了。
从2000年开始,李彦宏就创立了百度到目前已经有18年,在经历了18年风风雨雨中,百度一直都在成长,然后目前已经做到了国内比较完美的产品就是百度引擎,百度引擎是目前仅次于谷歌搜索引擎的,然后在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广的。
而且现在AI智能非常的热门。更多人开始关关注这个领域,李彦宏也不例外。并且已经非常的投入在这个科技的前沿人工智能上面,在中国李彦宏更重视这个挑战,根据百度公布的一些报告数据统计,百度公司已经投入90亿美元投入到AI智能之中。
百度可以利用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然后来主导着AI智能的市场,掀起人工智能的新浪潮。
1、《第一财经周刊》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第一财经周刊》(CBNweekly)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第一财经(CBN)倾力推出。 第一财经(CBN)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中国唯一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
第一财经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有很多新鲜的思想,有不少有深度的分析。很适合年轻人阅读的口味,内容详实,视角独特。
2、《商界》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商界》杂志以广大中小生意人、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各层级员工在市场经济实动中成功的方法、失败的教训、有益的经验、规范的操作、生活的甘苦等为主要内容。
文章以纪实和故事两种风格为主,坚持通俗性、可读性为前题,观念前卫脱俗,文风生动洗炼。为读者的行为和观念指明了一个规范的、理性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轨迹。
3、《中国企业家》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第一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杂志定位于“一个阶层的生意与生活”,秉承“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核心理念。
立足企业家立场,弘扬企业家精神,致力使企业家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一本立于商业领袖的领袖商业杂志, 中国主流商业财经杂志公认的领导者。
4、《经理人》
订阅方法:官网购买
《经理人》提供全球领先的商业思想,对商业实践行之有效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思维;针对CEO及准CEO阶层在经营管理中遭遇的困惑、难题、挑战,提供包括战略、理念、策略、路径、方法、工具等系统的解决方案。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新书节选
在这一章的开头,我们提出了一个“我是谁”的哲学问题——什么是企业?在结束这一章之前,我还想提出第二个“我是谁”的哲学问题——什么是企业家?这个问题,是企业家安身立命的本质问题,也是一个大是大非的社会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企业的时候,我们引用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哲学家德鲁克的思想——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为社会的目的而存在,为社会解决问题。要回答“什么是企业家”,我们还要请出另一位大师——熊彼得,因为“企业家”这个词,是他定义的。
德鲁克
熊彼得
1912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熊彼得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巨著《经济发展理论》,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创新”和“企业家”两个词。所以我们要谈创新,或者要谈企业家,首先要回到熊彼得。
简单的说:
企业家=创新
既然讲“经济发展理论”,熊彼得首先提出了一个理论:经济本身并不会发展!
他说:“我们应当说,并没有经济发展。我们这样说的意思应当是:经济发展不是可以从经济方面来解释的现象;而经济——在其本身并没有发展——是被周围世界中的变化在拖着走;为此,发展的原因,从而它的解释,必须在经济理论所描述的一类事实之外去寻找。”
这个经济之外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发展。
比如农业社会,一千年经济也不发展,经济就是“循环流转”,刚好能循环生存就是了,形成一种不断重复的“经济均衡”。到了工业革命,创新了,就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一轮创新红利结束了,经济就停滞了,达到均衡,循环流转,等待下一轮创新。
这和我们企业经营的感受是一致的,所谓“年年难过年年过”,也没饿死,就是刚好能吃饱,继续过。很多企业主,活得很艰辛,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老板多么有钱,如果说企业还有一点可以投入再生产的资金,老板还能得到一点“利润”赚钱养家,熊彼得说,那钱不是“利润”,是“管理工资”而已。
想想看还真是,一个年年难过年年过的企业,老板的收入,比大公司高管的年薪少多了,就是个管理小企业的管理工资。
熊彼得说的循环流转的经济均衡,有点像我们中学物理学的“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越稳定。这也符合我们前面说的德鲁克的思想:企业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利润最小化。利润是投入竞争,打击对手的资源,企业追求的,就是继续经营而已,大家都没钱赚了,就稳定下来了。如果还有人赚大钱,就继续打架。熊彼得说:“竞争可能冲走一个工业部门的特殊剩余利润,但它不能毁灭所有一切工业部门共有的利润。”
可见利润也是一种不稳定的暂时现象,而不是一种稳定的常态现象。企业有利润是暂时的,不稳定的。没利润才是常态的,稳定的。
只有创新,才有利润。没有创新,竞争的结果就让你没有利润。
在一次成功创新之后,我们会获得一个利润丰厚期。这一利润丰厚期,有一个持续的惯性,以至于我们已经停止创新了,他还在持续给我们利润回报,直到有一天,别人的创新颠覆了我们的成功,我们就突然死亡了。诺基亚就是这种情况。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熊彼得定义了五种创新: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经已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今年还流行的一本畅销书《从0到1》,就是讲企业追求的是垄断,垄断才能获得利润,没有垄断,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从0到1说的垄断,就是熊彼得说的创新带来垄断。
所以我们不必哀叹“实体经济”多么艰难,实体经济企业也有过得很好的,因为他有创新,有创新垄断。没有创新的实体经济企业,永远都艰难。至于虚拟经济的畸形泡沫繁荣,那是制度垄断和制度套利。
说创新,那么谁在创新呢?
熊彼得说,只有企业家能创新。事实上,他正是用创新来定义了企业家。他说: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组合,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
“只有实现新组合才构成一个企业家,我们的概念比传统要狭窄一些,并不包括各个厂商的所有头目或经理们或工业家们,他们只是经营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
“企业家的职能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把它们带到一起,因为只有在要素第一次组合时,这才是一次特殊的行动——而如果在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中去做时,就只是例行的工作。
“马歇尔的企业家定义,只是把企业家职能看着最广义说的‘管理’,我们不接受这个定义,就是因为他没有把我们认为的主要之点表达出来,而这是使企业家活动与其他活动具体分开的唯一要点。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安定下来,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因此,任何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经营活动生涯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
“由于充当一个企业家并不是一种职业,一般说也不是一种持久的状况,所以企业家并不形成一个专门意义上讲的社会阶层。”
企业家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创新的状态。总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董事长也不一定是企业家,只有当他在创新的时候,他才是企业家。李总在2013年创新了,那么2013年的李总是企业家。2014年,李总的企业还在赚钱,但是2014年的李总没有做什么创新的事,那么2014年的李总就不是企业家了。
所以说,企业家=创新
有一本杂志叫《中国企业家》,封面有一句口号——一个阶层的生意和生活。按熊彼得的定义,这就不是企业家了,因为熊彼得专门强调——
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
只有他在创新的时候才是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定义,因为他只是一个企业主在人生的少数阶段才能获得的称号,在他创新的时候。
没有创新,就不是企业家,只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只能获得“管理工资”,只有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这个利润叫“企业家利润”。一旦停止创新,利润很快就没了。
熊彼得为什么要较这个真呢?他是针对另一个词——资本家。不是说资本家摄取了利润吗?熊彼得说,资本家根本得不到利润,提供资本的人,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他只能得到利息,承担风险呢,能得到投资回报。
企业家既雇佣了劳动力,雇佣了生产资料,也雇佣了资本,资本家是被企业家雇佣的。
熊彼得的理论,正印证了今天的创业现象,创业者,也就是企业家,以一个创新的计划,符合熊彼得五种创新之一的,提出一个新产品,或新的商业模式,以一个商业计划书,就能吸引投资人,也就是资本家的投资,风险由资本家承担,企业家在成功后获得利润,而投资人获得资本回报。
熊彼得的企业家定义,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创新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动力。
同样,当我们思考自己的企业,也懂得时刻用五个创新来衡量自己。我们所有的利润,都来源于创新,如果我们今年没有创新,但还有利润,那不过是去年创新建立优势的惯性,这惯性随时会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在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就要着手布局下一轮创新,否则,我们随时会被淘汰。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总是在说自己公司离破产只有十八个月,或者说只有六个月。这不是说来吓唬员工,这是现实,企业只要失去创新动力,肯定玩不下去。企业必须有企业家,不能只是职业经理人“打理”,而是要有具备企业家精神,能持续创新的“职业经营人”。
熊彼得也以他的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他说,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原因,而企业家不是在时间轴上均匀的出现,而是以周期性云集的方式出现,企业家云集性的出现,连同它引起的现象,构成经济繁荣阶段的唯一原因。
企业家为什么会云集性出现呢?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家的出现,可以促使其他更多企业家的出现,于是又可促使更多的企业家以不断增加的数目出现。如果一个人或少数人成功地前进,那么许多困难就会消失,于是其他人就会步这些先驱者的后尘,直到最后创新为人们所熟悉,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选择的事情,这轮创新红利也就结束了。
比如乔布斯的出现,促使了雷军的出现,雷军的出现,又促使了余承东的出现,现在带来苹果营收和利润的下滑,最终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的利润都会消失。
企业家成批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那么,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
衰退的原因就是繁荣,衰退是繁荣的结果。这一轮创新红利都吸收完了,就衰退了,进入均衡状态。
衰退的结果是什么呢?衰退的结果,是下一轮创新,下一轮繁荣。
熊彼得说,对于现代工商业者所持有的关于经济周期运动及其机制的认识,足以使工商业者,只要当最坏的结果过去了,就能预测将要来临的繁荣。如果他们多少能坚持的话,就能在下一个繁荣中获得有利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企业追求的关键,在于“永不出局”,只要你还在牌桌上,总会等来好牌。苹果现在如日中天,他也起起落落几回了,苹果发动了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两次创新。他再衰下去,又再雄起来,都是正常的,不值得莫名惊诧。
认识这些现象,可以缓解我们的“战略焦虑”,或者说“转型焦虑”,在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于自己的使命和战略,而不是转型去找别的机会,甚至把转型搞成了转行。
不要说“应对市场变化”,当你说“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你已经输了。因为市场自己是不会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会自己变化的。市场变化,是企业家创造的。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是企业家创造的。消费者自己不会产生一个智能手机的需求,然后乔布斯去满足了这个需求。相反,是乔布斯创造了智能手机,消费者才会需求它。然后,诺基亚的市场就变化了,怎么应对呢?应对不了。只有雷军能应对,他跟进。
所以,当你发现市场变化的时候,那是别人已经创新了。
企业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