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胃肠道病学期刊

2023-12-09 02: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胃肠道病学期刊

上海市仁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黄浦区、浦东新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参加及完成了“肩关节粘连性滑膜炎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的学术课题。曾赴法国TOURS大学附属医疗中心Troutteau医院BURDIN教授领导下的矫形及创伤外科深造。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骨科范畴内的疑难杂症及肩关节、膝关节、脊柱处损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特色:擅长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性骨关节炎、鼓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创伤与各种骨科疑难杂症的诊治。 上海市仁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儿科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儿科呼吸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临床儿科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市医疗事故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生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专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过敏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儿科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3本,主持完成市科委课题一项,参加完成卫生部、市科委课题各一项和局级课题多项;曾获得市科委科技优秀发明三等奖一项,高镜朗儿科医学基金会优秀中青年临床医生二等奖,培养硕士和博士生十多名。专业特色:擅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小儿免疫系统疾病如: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皮肌炎等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仁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仁济医院妇产科科主任,上海市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副主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多年。临床医疗业务技术全面,在产科,妇科和计划生育三个领域各有专长。曾主编《临床医学试题与题解妇产科分册》等教学专著,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编写《病理产科学》、《临床治疗学》、《临床诊断学》等十余部医学专著,获卫生部颁发《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奖。专业特色: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妇科常见病;产科疑难病症尤以妊娠合并心脏病、肾脏病、甲亢、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和月经病等,疗效甚佳。 上海市仁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男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外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泌尿外科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泌尿及男科学临床及实验研究40余年。参加多项科研的研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位,博士研究生〔包括在读〕11位。1997年完成的世界卫生组织协作课题“精索静脉曲张的不育研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托负责筹建人类精子库,现运行良好。主编《计划生育技术》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98年编著出版《男性不育症诊断与治疗》。历年来发表有关泌尿和男科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专著20余本。专业特色:擅长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鹿角型结石、尿道狭窄、乳糜尿、肠道在泌尿科应用、男性不育、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前列腺疾病的诊治。 上海市仁济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现任仁济医院工会委员兼普外科工会主席;《现代外科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普外领域结直肠肿瘤、肛门疾病(痔、瘘、裂)的诊治,擅长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基础研究经验和临床治疗经验。 2000年~2001年先后赴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日本熊本高野病院学习腹腔镜外科手术和肛肠外科疾病的诊治。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二十多篇,参加编写中华医学会内镜和腹腔镜学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指南》。专业特色:擅长结、直肠疾病和肛肠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尤其专长于结肠镜的诊治和腹腔镜手术。 上海市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斯堪的那维亚胃肠病学学报(中文版)》的主编、《胃肠病学》等杂志的编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胃肠激素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上海消化病学会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学组组长。长期从事消化内科医教研工作,曾先后赴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部第二内科、美国Michigan大学医院进修肠镜检查和内科消化病的诊治。《胃排空的研究》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已发表论著50余篇,担任《胃肠道功能性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主编;《胃病》、《江绍基胃肠病学》和《胃肠病和肝胆病学》的副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专业特色: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肿、肝癌、慢性胃炎、肠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内镜的诊治。

叶海洋百度百科

叶海洋,女,现任鲁南肛肠医院首席消化道专家,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在胃肠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编出版胃肠病学着作3本,参与主编消化内科着作8本,其带领专家组创立的“胃康脉冲导融靶向疗法”、“数字化大肠水疗生态灌输法”等特色医疗技术荣获科技进步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期刊和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
擅长领域 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职务 鲁南肛肠医院首席消化道专家 快速 导航 社会职务擅长领域行医精神 人物简介 叶海洋主任曾多次进修,不断学习国内外新信息、新理论、新进展,长期潜心于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炎、幽门螺杆菌等多种疑难胃肠疾病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了过硬的理念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20篇。
先后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十余项,填补了国内及省内空白,并获得国家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临床胃肠科重点学科、专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雄厚扎实的医学功底,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尚的医德及人格,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从医态度,伴随内科主任、医务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研究员等职称的不断提高,叶海洋的医术更是不断提高,被广大患者亲切地称为“最用心行医的好医生”。
拓展资料:
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委员、西南地区胃肠疾病专业防治委员会委员、四川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成都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 叶海洋现坐诊于鲁南肛肠医院。她强调在给患者治病时,不拘泥于单独一种医治方法,中西医各有所长,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为用,才能达到有效效果。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胃肠疾病患者重塑健康的体魄。
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肠炎、胃下垂、口臭、幽门螺杆菌等,熟悉运用国内外各种诊疗技术,注重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疗效确切显着。 具有丰富的消化内科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内科的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各型慢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深受患者好评。
叶海洋将毕生精力贡献于祖国医疗事业,时刻以弘扬医生精神,治病救人为己任。他在临床中还经常叮嘱每一位新来就诊的患者:“有了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并不一定就万事大吉,治疗顽固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做好心理准备与病魔斗争到底,树立必胜的信心。患者一旦有不适的症状就应当积极就医并配合专业的医生进行综合、专业、系统的治疗这很重要。

多组学高分文献18-​胃肠道腺癌的比较分子分析

期刊:Cancer Cell;影响因子:26.602

发表单位:麻省理工学院等

    肿瘤的传统分类利用了起源组织和组织学类型,这些类别已通过针对大量肿瘤的全面分子表征进行了完善。胃肠道腺癌(GIAC)不仅预后不良,而且分子特征也保守,具有类似的内胚层发育起源和暴露于促进肿瘤形成的常见损伤。根据组织来源和分子亚型,超突变的肿瘤表现出多种免疫功能,这对靶向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来自2019年4月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通过评估区分胃肠道腺癌与其他癌症的基因组和表观差异,讨论了胃肠道腺癌跨解剖学边界的分子特征并提供了对这些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了解。

    研究人员分析了921例食道、胃、结肠和直肠腺癌,以检查胃肠道腺癌(GIAC)的共有和区别分子特征。高突变(HM)肿瘤与癌症类型无关,包括那些富含插入/缺失的肿瘤,代表了在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背景下MLH1表观遗传沉默的微卫星不稳定病例,以及与极突变相关的单核苷酸变异(HM-SNV)升高的肿瘤。具有染色体不稳定性(CIN)的肿瘤具有多样性,胃食管腺癌具有与基因组加倍相关的片段化基因组和明显的突变特征。研究确定了一组结肠和直肠肿瘤,它们缺乏称为基因组稳定(GS)的超突变和非整倍性,并且富含KRAS、SOX9和PCBP1中的DNA超甲基化和突变。

    胃肠道腺癌包含五种分子亚型:EBV、MSI、HM-SNV、CIN和GS;

    超突变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并随组织和亚型而异;

    CIN肿瘤在上消化道中显示出更多的片段拷贝数变化;

    基因组稳定的结肠癌亚型中存在SOX9和PCBP1超突变的富集。

    数据获取自TCGA 921例原发的、未接受过放化疗的胃肠道腺癌的新鲜冰冻组织(包括79例食道癌、383例胃癌、341例结肠癌和118例直肠癌),其中76例有正常的癌旁组织。数据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阵列、体细胞拷贝数(SCNA)阵列、全外显子组测序、DNA甲基化阵列、mRNA测序、microRNA测序以及部分样本的反相蛋白阵列(RPPA)。

    为了找到区分GIAC于其他来源腺癌(非GIAC)的分子特征,作者首先从突变、拷贝数变异、表达和甲基化水平描述了GIAC的一般特征。与非GIAC相比,GIAC中CpG岛超甲基化频率以及体细胞突变的平均密度更高。所有GIAC中都观察到了频繁的SCNA,尤其是在食道腺癌(EAC)、卵巢和部分非GIAC的乳腺癌中。GIAC中的高频突变基因包括FBXW7、SMAD2、SOX9和PCBP1。染色体13q的臂级扩增是GIAC特有的,此扩增区域中两个转录因子CDX2(13q12.2)和KLF5(13q22.1)可能与GIAC发病机理有关。优先在GIAC中观察到APC和SOX9缺失,以及这些基因中的频繁突变。基因表达分析显示,51个基因在GIAC中的表达显著更高,包括在胃肠干细胞生物学中起作用的几种基因(例如 OLFM4、CD44和KLF4)以及与EGFR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扩增被认为是功能获得(GOF)事件,而缺失、表观遗传沉默以及无义或插入缺失突变被认为是功能丧失(LOF)事件。作者还调查了在GIAC中编码139个对GI发展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的基因是否与GIAC中显示出明显的功能丧失事件有关。在至少一种GIAC肿瘤类型中,发现了33个GOF或LOF超过5%的转录因子基因。

    确定了胃肠道腺癌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后,作者继续探究分子分型。921例样本中有30例为EB病毒高负荷,并且只在胃腺癌中发现,称为EBV+亚型。剩下的891例基于突变密度一分为二,高突变密度组又分为HM-SNV单核苷酸高突变型和MSI微卫星不稳定型,而低突变密度组又分为CIN染色体不稳定型和GS基因组稳定型。分子分型与GIAC的关键免疫特征相关,EBV+和MSI肿瘤表现出较大的IFNγ特征,HM-SNV中发现HLA/抗原呈递的减弱和NK细胞基因表达的显著升高。使用癌症相关的甲基化位点对GIAC的DNA甲基化数据进行聚类,显示EBV+胃癌中广泛的CpG岛甲基化。超突变的肿瘤主要位于胃肠道的中部、胃远端和结肠近端,而CIN肿瘤在解剖学上的极端、食道和结肠/直肠远端更普遍。高CIMP遍及整个上消化道和近端结肠,导致MSI的MLH1表观遗传沉默主要发生在远端胃和结肠近端。

    MSI肿瘤的特征和组织来源无关,提示这类肿瘤具有共同的生物学特征。考虑到大多数MSI病例在高CIMP的背景下都是由于启动子DNA高甲基化导致MLH1的表观沉默,作者探究了不同CIMP亚型的基因突变景观:高CIMP亚型仅在结肠中与BRAFV600E突变相关,低CIMP亚型富含KRAS突变;高CIMP亚型普遍存在肿瘤抑制基因CDKN2A的甲基化,TFAP2E启动子甲基化存在于大部分高CIMP亚型中。一部分同时缺乏MLH1甲基化和CIMP表型的MSI病例在MLH1或MSH2中包含体细胞突变,这表明DNA错配修复丧失的途径。与非高CIMP MSI病例相比,高CIMP MSI显示APC或CTNNB1突变的组合频率以及WNT基因表达降低。所有亚组中的表观遗传沉默基因的途径分析表明,编码DNA结合蛋白和转录因子的基因富集。

    尽管结肠癌基因组的受影响区域总体上相似,但SCNA的格局显示胃食管腺癌比结肠癌相具有更精细的片段化基因组。上GI和下GI的局部扩增差异大于缺失的差异,特别是高水平局灶性扩增。与CIN-B胃食管腺癌相比,CIN-F胃食管腺癌的全基因组重复(WGD)明显更多,对编码RTK、KRAS和细胞周期介体的基因的扩增显著更频繁,以及更高的TP53突变频率和癌基因扩增率。CIN-F胃食管腺癌与晚期肿瘤相关,强调了其潜在的临床意义。与CIN-F结肠癌相比,CIN-B结肠癌中PIK3CA突变和TGFβ途径改变更普遍。在CIN-B胃食管腺癌组中,癌基因通过突变而不是通过扩增被激活,早期APC丢失和选择致癌基因(如KRAS)的突变激活的优势可能先于非整倍体和转化的形式出现。

    CIMP+CIN CRC结肠癌中体细胞突变的频率明显较高,特别影响TGFβ途径的关键癌基因,表明CIMP状态可能在塑造下消化道CIN肿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在上消化道的CIN肿瘤的形成中起较小的作用。尽管结肠癌通常在超突变/MSI和CIN之间进行划分,但作者检测到既缺乏非整倍性/CIN又缺乏超突变的结肠癌人群,将该组归为GS。突变分析显示,13%的GS结肠癌的PCBP1的KH域中存在高度聚集的错义突变,增加了发生GOF事件的可能性。GS结肠癌与CIN结肠癌的比较显示,非CIMP CIN结肠癌,高CIMP或低CIMP CIN结肠癌与GS结肠癌之间的特征逐渐分级,表明了包含低CIMP表型的APC突变细胞能够通过维持其他致病性突变而进行转化,而无需p53丢失或非整倍性。此外,作者还讨论了APC突变引起的高CIMP表观遗传畸变引发的另一种结肠癌途径。

    由于MSI和低GI HM-SNV组中MSI和POLE缺陷型肿瘤的高突变负担,在GIAC中,MSI和POLE标记是主要的特征得分。去除超突变病例后的标记发现BRCA标记、两个APOBEC标记、类似于COSMIC标记17的标记和常见的AA>AC转换,以及在CpG二核苷酸处以C>T转换为主的标记。APOBEC标记存在于整个GIAC中,但其他3个标记在非高变GIAC中具有实质性的活动,AA>AC标记仅限于上GIAC。BRCA标志活性与上消化道癌(尤其是CIN亚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AA>AC标记富集于CIN-F和TP53突变的上GI CIN肿瘤中。CpG>TpG模式,通常称为衰老标记,在右侧结肠癌中尤为常见。CIMP状态与CpG>TpG标记之间的关联可能反映了CIMP肿瘤需要更多的细胞分裂才能进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获得更多的CpG>TpG突变。

    本研究分析了921例胃肠道腺癌,鉴定了其区别于其他癌症的分子特征。将GIACS分为5种分子亚型,发现高突变肿瘤具有不同的免疫特征,取决于组织来源和分子亚型。而低突变密度组,染色体不稳定的上消化道腺癌表现出更多片段化的拷贝数变异,伴有基因组加倍和明显的突变特征,基因组稳定的结直肠腺癌富集SOX9和PCBP1基因突变。结果强调了DNA超甲基化和CIN等过程如何在相关组织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分子缺陷的各种表现形式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可能揭示针对这些癌症的靶向疗法的新机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