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化》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工程机械、建设机械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采购、使用、维修人士,占总读者的71%;工程建设机械的科研、生产、营销及管理人士,约占总读者的29%。 《建筑机械化》杂志定期向以下单位定向赠阅发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全国建设机械用户委、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施工机械化分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租赁分会、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各会员单位,并在重大行业会议、展览会、博览会期间大量分发派送。 建筑机械化发展历程1980年,时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加快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加速实现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化,推广科技成果,经原国家建工总局批准,一本以报道工程建设机械、机械化施工及行业信息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于1980年10月创刊了。杂志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主办,至今经历了季刊——双月刊——月刊——双月刊——月刊的曲折发展过程,1984~1993年(总第14至103 期)为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会刊;1993年9月起(总第104期后)成为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的会刊,1999年度和2001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建筑机械化》杂志大事记”清楚地记录了杂志的发展历程。《建筑机械化》以报道机械化施工技术、建设机械设计研究、使用维修及行业动态信息等为主要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80年创刊以来,她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而成长,对推进我国建筑机械化事业,促进工程建设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连接工程建设机械生产企业和用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作为媒体也真实地记录下了我国机械化施工和建机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建设部领导侯捷、叶如棠、干志坚、谭庆涟、周干峙、许溶烈等同志都曾为本刊题词,对杂志的发展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从1981年在烟台组建第一届编委会起,到2001年召开六届一次编委会,共召开了11次编委会。历届编委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撰写稿件,贡献力量。创刊23年来,杂志内容不断丰富,报道容量不断增加。截至2003年6月底,共编辑出版了165期,发表各类文章2988篇,平均每期18.1篇。传播技术信息 引导发展潮流《建筑机械化》与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机械行业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机械行业颇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自创刊之日起,《建筑机械化》杂志就突出施工与机械相结合的特色,努力促进建筑机械化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开辟了机械化施工、建筑机械、使用维修、科学管理、方针政策、用户之声、革新改造、试验检测以及动态信息等诸多栏目;文章中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具体工程实践的经验总结,既有机械设计制造又有施工机械管用养修,既有专项施工技术的论证又有高新技术的探讨,既有国内的经验也有国外的信息。随着杂志报道内容的不断丰富,栏目不断调整和增减,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努力起到传播行业技术信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创刊初期,“加速发展建筑机械化”(1980年创刊号)、“建筑机械化要为改造和发展建筑业服务”(1981年3期)等文章对建筑机械化的定义、实施措施等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建筑机械化的概念。1981年本刊最早报道了对住宅建筑开展机械化施工的研究与实践,1986年又率先讨论了机械化施工成套技术,实践证明这些论点的提出和报道是及时的、基本正确的,对促进机械化施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机械化》对许多重大工程的机械化施工作了报道,如“宝钢工程混凝土泵送施工”(1982年3期)、“深圳国贸大厦的机械化施工”(1985年3期)、“从国贸工程看机械化施工的重要性”(1991年4期)、“东方广场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2000年6期)等文章,对组织机械化施工提供了重要借鉴作用。此外,对有代表性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进行了推广介绍,及时报道了滑模、爬模、混凝土泵送等新工艺及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地下连续墙、液压整体提升等新技术,如“大跨度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施工新工艺”(1983年2期)、 “上海大剧院钢屋架整体提升工程”(1997年3期)等文章,对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速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杂志也真正体现了“化”的特点,为促进我国建筑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普及、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机械化》杂志还大量介绍了国内外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内容,以推进建筑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叶片的设计”(1984年2、3期)、“液压挖掘装载机作业装置设计研究”(1985年9、10期)、“塔机产品的组合设计与制造”(1991年2期)等文章为建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重视产品发展战略研究”(1988年10期)、“我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发展”(2000年6期)、“透视中国装载机市场”(2003年2期)等文章指出了国内建筑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19届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博览会上的塔式起重机”(1980年创刊号)、“意大利塔机概况”(1985年1期)、“第21届慕尼黑国际建筑设备和建材机械博览会”(1987年3、4期)、 “点击Bauma 2001博览会”(2001年4期)等文章及时介绍了国外建筑机械各个时期的最新发展,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借鉴。通过管用养修栏目,报道了建筑机械各种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维修工艺,并请专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同时从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对各个时期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刊登了各具特色的管理经验的文章,对提高我国施工企业设备的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机械化》同时还是主办单位建筑机械化研究所(分院)对外的一个窗口,多年来及时报道了研究分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开发的新产品,多次发表分院科技人员的研究论文,扩大了分院在社会上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1986年第4期、1996年第 5期分别编辑出版了庆祝建筑机械化研究所成立30周年和40周年的专辑。发挥会刊特色 推动行业进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为建筑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开拓了新的领域。《建筑机械化》正是诞生于此时,她经历并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发展。1984年中国建筑机械化协会(1991年改称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成立后,《建筑机械化》即成为该会会刊。杂志当时在宣传、研讨和交流我国机械化施工的经验,特别是对施工技术、建设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建筑机械制造厂家产品开发沟通信息、当好参谋;针对我国采用机械化施工新技术兴建的一些工程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进行了报道和技术交流;积极宣传行业协会工作,在传递信息、宣传报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建筑机械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半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并逐步走上综合机械化的过程。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与20多年前相比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这一成就完全证明创办《建筑机械化》并多年持续报道建筑机械化的重要历史意义,更加表明行业领导和科技人员对我国建筑机械化在认识上的提高(见1997年4期)。根据我国电梯行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起设立“电梯技术”专栏,5年间发表相关论文89篇,促进了电梯行业的发展,也为1990年分刊出《中国电梯》杂志奠定了基础。1989年10月中国质协建设机械设备用户委员会成立后, 为促进建设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建筑机械化》杂志1993年成为该用户委的会刊。杂志的报道内容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增设了质量管理栏目,并加强了用户之声、产品厂商栏目;积极配合用户委开展的“质量、品种、效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和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等活动进行相关宣传;除了及时报道中国质协的有关精神和建机用户委的会议、活动之外,1990~2002年共15次报道用户委当年对建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户评价的结果,既为用户选购优质产品起到推荐和参考作用,也使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的企业增强了信心,收到较好的效果。2002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对用户满意企业的重点宣传报道,“用户的满意、柳工的方向”(2002年4期)、“追求卓越品质、实施满意服务”(2002年5期)以及“与时俱进励楚天”(2003年2期)等彩页报道展现了柳工、常林等知名企业实施用户满意工程的实践。以上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用户委会刊的特色。从表1《建筑机械化》历年发表文章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有关机械化施工、应用技术方面的文章一直占有较大比例,达16%以上,面向设备基层用户的管用养修的文章数量约占 20.6%,有关反映建机产品质量的用户之声和质量管理的文章数量约占10%,向用户推荐优质产品的产品厂商栏目约占6.3%,这些文章均加强了制造厂商与用户间的信息沟通和产销合作。此外产品设计研究和综述讨论也是本刊的重点栏目,文章数量分别占23.6% 和6.4%,说明了建机制造厂商对杂志的重视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翻开创刊之初的几期《建筑机械化》杂志,可能难免有些面对“文物”的感觉。然后依次浏览历年的一二期杂志,除了感叹时代的进步、行业的发展,从中也不难看出主办单位和编辑人员倾注的大量努力和心血。如今的杂志从包装印刷等外貌上已经很难找到往昔的影子了。《建筑机械化》刚问世时,除了封面、封底双色胶版印刷外,全部由普通新闻纸铅印,是一本16K小册子。1985年封面改铜板纸彩色印刷,此后杂志的面貌不断更新,印刷质量不断提高,编辑出版工作也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自1992年第6期起告别铅印使用计算机排版,1999年起杂志全面改版扩版。进入新世纪后,杂志包装印刷更加精美,2002年杂志封面进行了CIS形象设计,刊名更加突出、醒目,并增加了彩页文章,增加了采编报道(本刊特稿栏目)。为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杂志编辑出版过程充分重视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1983年《建筑机械化》被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年被北京高校期刊工作研究会列为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1999年正式入编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库(光盘版),以利于通过CNKI知识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向社会、行业提供服务;2000年正式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为此我刊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自2000年第4期正式对入库的重要检索数据项和统计评价数据项的名称、标识、结构、编排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实现了标准化,为本刊在国家级大型集成化数据库中的可检索性和可评价性提供了重要保证。2002年《建筑机械化》杂志网站正式开通,扩大了杂志宣传与交流的渠道。广告经营是《建筑机械化》杂志的主要经济来源,1984年研究所启动科研体制改革后编辑部实行经济承包,到1990年实行全承包,杂志的办刊经费已经完全自行解决。此后广告数量成倍增加,营业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年发表广告幅数由1992年的63幅(彩色34幅、黑白29幅)增长到2002年的372幅(彩色266幅、黑白106幅),广告营业额也增加了近十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 1996年被河北省广告协会评为“重信誉创优质服务活动先进单位”。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20余年来,《建筑机械化》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进步,为促进建设机械与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促进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还不能满足社会、行业对杂志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同心协力把杂志办得更好,为社会、行业、企业、用户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它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
设计标准化:就是从统一设计构配件入手,尽量减少他们的类型,进而形成单元或整个房屋的标准设计。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就是构配件生产集中在工厂进行,逐步做到商品化。
施工机械化:就是用机械取代繁重的体力劳动,用机械在施工现场安装构件与配件。
管理科学化: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避免主观意断或凭经验管理。
其中,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的前提,
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
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
管理科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北方工业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CUT),简称“北方工大”,位于北京市,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理兼融,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高校京西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资格和高水平棒垒球运动员招收资格。
北方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历经北京工业钢铁学校、北京冶金专科学校、石景山冶金学院、北京钢铁学校、北京冶金机电学院等发展阶段,1985年更名为北方工业大学;先后隶属于中央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9月起以北京市管理为主。截至2022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45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设有53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1173人,在校学生15065人,其中本科生11879人、研究生3036人。院系设置据2019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学院,本科专业49个(含5个实验班专业和6个留学生班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共7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173人,其中专任教师906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和教学名师81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2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为65.2%,高级职称比例为56.7%。拥有市级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6个、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个。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院校,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高校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商管理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统计学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美育、电力电子技术基础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属高校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统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等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电控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筑工程实验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综合工程训练中心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石景山区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学科建设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有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57个二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类硕士授权点,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点,1个会计硕士授权点,1个建筑学硕士授权点),涵盖工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7个。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数量经济学、经济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位授予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科研机构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其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工业大学研究基地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CNONIX国家标准应用与推广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节能照明电源集成与制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精密辊弯成形技术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变截面辊弯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其他省部级研究中心: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保检测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期刊《北方工业大学学报》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应用研究、教学研究、研究简报、短文和通讯。学报在1988年获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1990年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995年获北京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合作交流2019年3月,学校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签署建立“北方工业大学伦敦布鲁内尔学院”的框架协议。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同世界27个国家(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华威大学制造工程学院(WMG)、奥斯特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海外硕士预科项目”。学校每年选派300余名学生赴美、欧、日、韩等国高校学习,吸引55个国家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长期学习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