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天文望远镜论文

2023-12-08 00: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天文望远镜论文

 2月25日下午, 科技 部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4米光学望远镜观测发现的“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入选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该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吴学兵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利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首先发现,云南天文台的易卫敏博士负责了该类星体的观测和前期数据处理。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封面推荐论文发表在2015年2月26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

  丽江2.4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 科技 部以及云南省人民政府三方联合出资建设。2008年4月通过验收后开始试观测运行,2012年元旦正式面向全世界开放。到目前为止该望远镜共发表100多篇研究论文,共发现36个高红移类星体、100多颗超新星等,近10名博士研究生基于该望远镜开展研究获得博士学位。

   科技 部新闻发布会报道()

你了解哈勃天文望远镜吗?天文观察对科技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文名称:哈勃空间望远镜
英文名称: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
定义:1990年4月24日发射的,设置在地球轨道上的,通光口径2.4m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用于从紫外到近红外(115—1 010nm) 探测宇宙目标。配备有光谱仪及高速光度计等多种附属设备。由高增益天线通过中继卫星与地面联系。计划工作15年。为纪念E.P.Hubble而得名。 所属学科: 天文学(一级学科) ;天文仪器(二级学科)

大气层中的大气湍流与散射,以及会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这些因素都限定了地面上望远镜做进一步的观测。太空望远镜的出现使天文学家成功地摆脱地面条件的限制,并获得更加清晰与更广泛波段的观测图像。 空间望远镜的概念最早出现上个世纪40年代,但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哈勃空间望远镜才正式发射升空,并观测迄今。 哈勃空间望远镜属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能长期在太空中进行观测的轨道天文台。它的名字来源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 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 “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同时,由于没有大气湍流的干扰,它所获得的图像和光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哈勃望远镜帮助科学家对宇宙的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然而,由于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哈勃SM4确定为最后一次维修任务,因此,哈勃的退役在即,而它新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将发射升空,并逐步接替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工作。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学家莱曼·斯必泽(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台有两项优于地面天文台的性能。首先,角分辨率(物体能被清楚分辨的最小分离角度)的极限将只受限于衍射,而不是由造成星光闪烁、动荡不安的大气所造成的视象度。在当时,以地面为基地的望远镜解析力只有0.5-1.0弧秒,相较下,只要口径2.5米的望远镜就能达到理论上衍射的极限值0.1弧秒。其次,在太空中的望远镜可以观测被大气层吸收殆尽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斯必泽以空间望远镜为事业,致力于空间望远镜的推展。在196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推荐空间望远镜做为发展太空计划的一部分,在1965年,斯必泽被任命为一个科学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的目的就是建造一架空间望远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科学家利用发展火箭技术的同时,曾经小规模的尝试过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学。在1946年,首度观察到了太阳的紫外线光谱。英国在1962年发射了太阳望远镜放置在轨道上,做为亚利安太空计划的一部分。1966年NASA进行了第一个轨道天文台(OAO)任务,但第一个OAO的电池在三天后就失效,中止了这项任务了。第二个OAO在1968至1972年对恒星和星系进行了紫外线的观测,比原先的计划多工作了一年的时间。 轨道天文台任务展示了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学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在1968年NASA确定了在太空中建造直径3米反射望远镜的计划,当时暂时的名称是大型轨道望远镜或大型空间望远镜(LST),预计在1979年发射。这个计划强调须要有人进入太空进行维护,才能确保这个所费不贷的计划能够延续够长的工作时间;并且同步发展可以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技术,才能使前项计划成为可行的计划。

哈勃空间望远镜对造父变星的观测为哈勃常数的精确测量提供了保证。哈勃的精细导星传感器对造父变星进行了直接的视差测量,大大削减了用造父变星周光关系推算距离的不确定性。在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前,观测得到的哈勃常数有1-2倍的差异,但是在有了新的造父变星观测之后宇宙距离尺度的不确定性猛然下降到了大约只有10%,从而对宇宙的扩张速率和年龄有更正确的认知。

恒星形成
哈勃空间望远镜还有助于研究诸如猎户星云之类的恒星形成区。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对猎户星云的早期观测发现,其中聚集了许多被浓密气体和尘埃盘包裹的年轻恒星。尽管已经从理论上和甚大天线阵的观测中推测出来了这些盘的存在,但是直到哈勃所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才第一次直接揭示出了这些盘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恒星死亡
哈勃的观测还在超新星爆发和γ射线暴之间建立起了联系。通过哈勃对γ射线暴余辉的观测,研究人员把这些暴发锁定在了河外星系中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由此哈勃望远镜也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些剧烈的爆发和大质量恒星死亡的直接联系。
黑洞
哈勃空间望远镜最早的核心计划之一就是要建立起由黑洞驱动的类星体和星系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它们对周围恒星的引力作用,针对“哈勃”所获得的近距星系光谱的动力学模型证实了黑洞的存在。这些研究也导致了对十几个星系中央黑洞质量的可靠测量,揭示出了黑洞质量和星系核球质量之间极为紧密的联系。
宇宙学
由于宇宙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来自天文观测,而这也是唯一能在宇宙演化和结构的基础上测量宇宙距离和年龄的办法。哈勃空间望远镜能够通过对造父变星距离的测量来测定哈勃常数,而这与宇宙在今天的膨胀速度有关。此外,通过对超新星的测定,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来限制超新星的亮度,从而进一步限制宇宙早期膨胀的属性,从而为暗能量模型提供一个强有力的限制。

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从很早的年代就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它一开始就同人类的劳动和生存密切相关。它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同为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授时、编制历法、测定方位等。天文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在十八世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天文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各类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测,不断的创造和改良观测手段,也就成了天文学家们不懈努力的一个课题。天文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都随时同许多邻近科学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天文观测手段的每一次发展,又都给应用科学带来了有益的东西。 天文学循着观测-理论-观测的发展途径,不断把人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

呐呐,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哈勃望远镜的传奇一生(一)——诞生

欢迎来到“ 火星茶馆 ”,这是一次有关宇宙与航天内容的尝试,想提供有情怀、有深度的科普。

作者按:在天文学家眼中,哈勃望远镜更像是一个知名人士,而不是一个公交车般长,位于太空的光学仪器。哈勃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英雄壮举。他命运坎坷,多次身处绝境;他大放异彩,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本期将向各位客官讲述哈勃望远镜的传奇故事。

每当太阳西沉,星星高悬在漆黑的穹幕,射下美丽的星光。星空映照在眼睛上,会有神秘而深邃的感觉涌上心头,同时会被某种美丽而壮阔的力量所震撼。人类深深注视着星空,沉醉在美中,也试图理解这世界和自我的命运。

400多年前,当伟大的伽利略历史性地举起自己制作的简易望远镜对准了星空,他比前人看到了更深邃更美妙的星空。从伽利略以后,天文望远镜成为了观测天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口径越来越大,制作工艺越来越先进,人类能看到的星空更加清晰丰富了。人类对星空的研究越深入,也就对宇宙了解得更多,也就更发现自己是多么无知。而地面光学观测的极限也在逐步接近,人类要看到更美的星空需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这一切源于大气层的存在。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却是天文观测的障碍。动荡不安的大气层造成星光的闪烁,就是俗话说的星星眨眼。而且光谱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被大气层吸收殆尽,造成地面观测的缺失。要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宇宙信息。 在地面隔着大气层通过光学观测星空,就好比我们去参观一个世界名画展,可眼前的画不是变形,就是失真,甚至干脆看不见。 人类也尝试在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大气层更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建立天文观测台。取得了一些改进,但效果终究有限。

1923年,德国火箭先驱赫尔曼·奥特伯在《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中首次提出将望远镜放入太空轨道。而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就是受到《飞往星际空间的火箭》的启迪,开始对星际旅行深深着迷。后来不但冯·布劳恩成为了奥特伯的学生,还成为了美国航天计划的重要领导者。1946年,二战刚结束,美国天文学家莱曼·斯皮策在论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观测优势》中具体论证了空间望远镜的优势:1、可以将清晰度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2、可以全波段无障碍观测,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斯皮策的这篇论文可以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起点,在其后的20世纪60、70年代,斯皮策也一直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有力推动者。 这两位极具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的科学家,像灯塔一样照亮着人类科学前进的道路,为了更美的星空,为了宇宙的奥秘。

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激烈竞争,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发展也由此获得了历史性的机遇。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人类经历一个太空发展的黄金时代,短时间内实现了人造卫星、宇航员、航天飞机、空间站、空间望远镜等一系列太空奇迹。那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铭记的辉煌岁月。哈勃望远镜也诞生于这个时期,故事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其它太空事件。

1962年,也就是斯皮策的论文发表16年后,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报告中推荐空间望远镜做为发展太空计划的一部分。1965年,斯皮策被任命领导一个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目的在于研究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可能用途,并在1969年公布了名为《大型空间望远镜的科学用途》的研究报告。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69年批准了“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并继续进行可行性研究。

要真正将空间望远镜从科学梦想变为现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58年10月1日成立)的支持和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冯·布劳恩以及他的团队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空间望远镜的挑战。1966年和1968年,NASA分别进行了两次轨道天文台(OAOs)任务,完成了外太空的紫外线观测,展示了以太空为基地的天文台在天文学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在1970年NASA设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规划空间望远镜的工程,另一个研究空间望远镜任务的科学目标。

1969年,随着阿波罗11登月计划的成功,NASA的太空经费开始缩减,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也面临危险。1975年,众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删除了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的预算。为回应此,天文学家协调了全国性的游说努力。许多天文学家亲自前往拜会众议员和参议员,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信件和文字宣传。国家科学院出版的报告也强调空间望远镜的重要性。同时,为了缩减预算支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望远镜口径从3米降至2.4米,仪器设备也相应缩水,并邀请欧洲航天局(ESA)加入承担15%的研制经费,相应给予欧洲科学家不少于15%的使用时间。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将预算缩减为原来的一半,大约为2亿美元。1977年,最后国会通过了新的预算,至此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正式启动。 1983年,望远镜被命为哈勃,以纪念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艾德温·哈勃。哈勃在20世纪初期证实了星河系外其他星系的存在,并发现了宇宙膨胀的现象,建立了哈勃定律,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证据。哈勃被天文学界尊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而哈勃望远镜的观测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哈勃的工作,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再合适不过了。

对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来说,预算缩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美国作出发展航天飞机的决策,则是大型空间望远镜项目的重要转机。航天飞机可以完成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发射任务、太空维修任务,甚至是返回任务。 采用航天飞机可以极大提高大型空间望远镜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后来哈勃望远镜的历史证明,采用航天飞机的方案是极其英明的。哈勃望远镜和航天飞机都成为了传奇,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成就了对方。

1978年,美国国会拨付了3600万美元,让大型空间望远镜开始设计,并计划在1983年发射升空。空间望远镜的计划一经批准,计划就被分割成许多子计划分送各机关执行。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负责设计、发展和建造望远镜,金石太空飞行中心(GSFC)负责科学仪器的整体控制和地面的任务控制中心。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委托珀金埃尔默设计和制造空间望远镜的光学组件,还有精密定位感测器(FGS),洛克希德被委托建造安装望远镜的太空船。

1979年,珀金埃尔默开始哈勃望远镜主镜的磨制工作,这是望远镜中最关键的部分。一般的望远镜,镜子在抛光之后的准确性大约是可见光波长的十分之一,但是因为空间望远镜观测的范围是从紫外线到近红外线,所以需要 比以前的望远镜更高十倍的解析力,它的镜子在抛光后的准确性达到可见光波长的廿分之一,也就是大约头发丝直径的1/3000 。为了能达到如此苛刻的精度要求,珀金埃尔默使用基于计算机的激光研磨系统制造主镜。同时,为了能在太空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能一直保持此精度,特意采用了超低膨胀玻璃。

由于包括主镜研制在内的光学系统进度持续落后,镜子于1981年底才全部完成,整个光学组件直到1984年才完成。与此同时,光学望远镜组合上的预算也在持续膨胀,导致在1986年时比初始预算增加了5倍。整个哈勃项目的研制饱受质疑,特别是光学部分诟病最多,气氛越来越紧张。NASA被迫多次推迟发射时间,从最开始的1983年一直推到1986年。随着哈勃的各部分于1985年12月到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终计划于1986年10月发射。

就在这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一场灾难正悄悄来临。1986年1月28日的寒冷早晨,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场航天灾难震惊了全世界,让人扼腕叹息。“挑战者”号的失事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举国上下陷入悲痛当中,航天飞机被迫停止了飞行。而“挑战者”号就是计划将执行哈勃任务的航天飞机。 命运开了个沉痛的玩笑,由于航天飞机任务恢复遥遥无期,哈勃任务再次陷入泥沼,未来何时,甚至能否进入太空都变得非常不确定。

经过近5个月艰难细致的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委员会确认事故原因是O形橡胶环在低温下失效,导致燃料泄露并发生起火爆炸。痛定思痛,此后美国对航天飞机进行了400处以上的改进,并加装了安全系统。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哈勃望远镜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了最终的发射。1990年4月24日,装载哈勃望远镜的“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升空,4月25日将哈勃望远镜送入距地面600公里的轨道。 哈勃望远镜经历了一系列内部与外部的挫折,从项目开始到发射历时20多年,耗资20多亿美元,终于得以翱翔太空。哈勃望远镜的伟大使命就此展开,全世界都在等待哈勃即将传回的图片。

下期预告:就在这个欢欣鼓舞满怀期待的时候,一次致命的打击来临。1990年5月20日,哈勃望远镜向地面传回了第一幅照片,成像质量太差,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敬请期待“ 火星茶馆 ”下一期。

下期链接: 哈勃望远镜的传奇一生(二)

《天文望远镜》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月13日,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中国科学院云南丽江高美古天文观测站落成并正式运行。这台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高8米,通光孔径2.4米,重40余吨,是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之一。据悉,2.4米光学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其综合性能属同级望远镜中的国际中上水平,主要用于对恒星和星系进行观测。据介绍,这台望远镜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望远镜,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每年能容纳数十项先进水平的天体物理观测课题和研究工作。
A.一台光学天文望远镜在丽江落成并正式运行。
B.东亚地区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落成并正式运行。
C.中国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在丽江落成并正式运行。
D.能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蜡烛的火苗的天文望远镜在丽江开始运行。
5.对下列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A.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B. 所谓“圣洁”,就是提高修养,净化心灵。
C. 所谓“圣洁”,就是用自身修养对待每一个人。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10.(1)比喻。(1分)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1分)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1分)
(2)“重”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1分),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1分),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1分)。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1分),间接传达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1分)。韦诗尾联直抒胸臆(1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1分)。

四、11、【参考答案】:(1)属引凄异;(2)赢得生前身后名;(3)取之无禁;(4)砯崖转石万壑雷;(5)呕哑嘲哳难为听;(6)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7)扈江离与辟芷兮; (8)成由勤俭败由奢。

五、12.①谢拉班不适应城市生活;②与儿子一家有隔阂;③小家伙说家乡话,能沟通;④经常给他捎来喜欢的东西。(4分。每点1分)
13.(1)用比喻兼拟物(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谢拉班仰视所见的情形和对往事回忆的情感。(2分。每点1分) (2)用拟人手法(或细节描写),渲染了谢拉班和小家伙相处时快乐的气氛。(2分。每点1分)
14.①引起谢拉班下楼寻找槐树,勾起对往事的回忆;②回想做槐花馍馍的情形,引发谢拉班在这个槐花香气浓郁的夜半更加想念小家伙;③引出了结尾早起摘槐花的情节。(6分。每点2分)
15.①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②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③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④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6分。每点2分,效果和分析各1分。任答三点即可)

六、16.第一部分,回溯历史,紧扣史实(1分),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2分,仅写“两个时代”给1分);第二部分,讽刺现实(1分),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样时代”的召唤(2分)。
17.①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2分);②在“乱世”,连奴隶也做不成,所以渴望有人定出奴隶的规则(2分);③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循环怪圈之中(2分)。
18.“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1分),有“人”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2分)。“第三样时代”即百姓有“人”的价格(价值)的时代(1分),就是民主、自由的新时代(2分)。

七、作文分析
19.本次作文请同学自行立意,紧扣材料内容即可。
【参考立意】①站得高,看得远;②提升自我,才能“高屋建瓴”;③视野开阔,才有更高的追求;④享受攀登的乐趣,让心灵自由;⑤享受人生;⑥人生要追求高度,但不必苛求最高;⑦高度与欣赏;⑧高度与广度⑨人生就要“征服”⑩未必一味攀比……

批阅标准:参照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卷细则

等第

切题

立意

结构

记叙文

议论文

63—70

切题

独到、深刻

精巧;严谨

主旨与材料“神似”而有个性,有“灵犀”相通之默契,有巧妙而机智的构思,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56—62

准确、正确

完整;有特点

主旨与材料“神似”,有“灵犀”相通,有构思,有细节,有文采,故事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能够“分析”,能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或多问几个“为什么”

49—55

基本切题

基本正确

基本完整

所叙人和事与“材料”相似,主题基本接近材料某一含义,故事平淡,写人叙事能力一般

观点从材料中来,但论证不很充分,虽略有分析,也有一定的层次或条理,但内在逻辑不够严谨

42—48

略有牵强

满足于简单“解读”材料,或一味例证,用大同小异的几个实例证明某一含义

28—41

不切题

牵强、贴标签

逻辑层次不清

或机械扩写,或简单续写,或故事虚假,记叙描写能力较弱

立意貌似从材料中来,但整体论证已越出材料或含义范围,且文章基本是观点加材料

0—27

不正确

无章无法

另起炉灶、胡编乱造、故事低俗,表达能力差

观点和立意完全不与材料沾边,不会论证,没有条理和逻辑

【补充说明】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入六类。
2、凡文体不明者,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3、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立意表达之外,还要看作文的语言文采和谋篇布局。
4、凡游戏高考、思想低俗者直接判为六类。
5、完篇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未完篇者,视完成情况而定,一般200以下,0—10分;300字左右11—25分;400字左右,26—35分;500字左右,36—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最高不超过46分。
6、缺作文题扣2分。
7、一般只要有字,不得简单判为0分。

天文望远镜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叫汉斯李波尔赛,他有两个孩子很顽皮。有一天,两个孩子从眼镜店里拿了两个透镜,一前一后摆弄着玩儿。他们无意中将两个镜片儿叠加在一起拿着看马路上的景物。突然他们发现,镜片儿里看到的景别被放大了。又惊又喜,把这事情告诉了他的父亲,汉斯李波尔赛得知这个事情也很好奇,他就按着孩子的做法重新做了实验。发现用两块透镜一前一后,装好确实能够看到放大的景物。就这样,世界上的第一台望远镜就被发明了出现了。

在1609年,发明望远镜的消息被传到了意大利。有位物理学家伽利略得知此事后,就按着他们的方法也制作了一个望远镜。后来他经过改进,望远镜一下子放大了20倍。他用望远镜观察星星、月亮、既然能看清月亮上的高低环形山,还能看清木星上的圆面儿。

在1610年,他又制作了一个30倍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木星有四颗卫星,看到金星的圆缺变化等天文现象。于是他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观察的结果。由此向世界阐明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而那位荷兰的眼镜商汉斯李伯尔赛则是望远镜真正的发明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