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6岁的日本演员芦田爱菜在宣传新电影《星之子》接受采访时,一番关于「信任」的独到见解,瞬间火出圈。
面对这个有些「宏大」的话题,芦田爱菜条理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深度又不失谦卑,她说:
一时间,我简直不知是该感叹「她都16岁了!」,还是庆幸「她只有16岁」才好。
还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
但也有人认为说出这番话的芦田「太过成熟」了,「得经历什么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而在我的印象中,芦田还是《Mother》里那个演技爆棚的小女孩儿怜南:
是《环太平洋》出场几分钟却令人难忘的幼年凛子:
虽说如今的芦田爱菜还是一名初中生,但在演艺界,她已经是一名从艺10年以上、拿奖拿到手软的「老戏骨」了。
如今的她,褪去了幼时稚嫩的婴儿肥,曾经的万千宠爱似乎也随着年龄增长而消散。
「长残」、「太成熟」、「造作」、「心机」这样的负面词汇开始集中在这个年轻的女孩儿身上。
1
天才子役
史上最年轻日剧学院赏新人、日剧史上最年轻的主演演员、东京国际戏剧节电视剧大奖最佳女主角…
这些优秀的成年艺人也很难拿到的荣誉,芦田在六岁那年就收入囊中了。
因此,她也被称为「天才子役」。
所谓「子役」,在日本指的是以15岁为上限的儿童演员。
与国内明星子女出镜、被星探发掘等方式相比,「子役」需要在明星事务所经过系统培训,才会出演各类影视作品。
而想要进入这样的事务所,并不容易。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经过重重的严苛选拔,难度不亚于将孩子送入高等私立幼儿园。
许多我们熟知的日本演员也正是从这类事务所成长出来的,比如长泽雅美、神木龙之介和小栗旬等。
2004年,芦田爱菜生于一个富足且教育良好的家庭,她很小就喜欢角色扮演,于是父母决定顺从孩子的天赋和意愿让她去接触专业的演艺知识。
3岁那年,芦田便签约了经纪公司,开始进行系统的演艺训练。
两年后,她便成功拿到了令自己一炮而红的角色——电视剧《Mother》中的怜南一角。
这部十年前的日剧在豆瓣由4万人打出了9.4的高分,作为一部略带悬疑色彩的 社会 题材剧,《Mother》的播出引发了全民对于感情与理性、法律与道德的深入探讨。
单身女教师奈绪为了拯救被家人虐待的小学生怜南,决定成为她的母亲,带着她一起「出逃」。
年仅5岁的芦田爱菜在剧中展现了超出年龄的演技。
前一秒还天真烂漫,一双弯弯的月牙分分钟能融化硬汉的心。
下一秒,豆大的泪珠就顺着苍白的脸颊哗哗地往下落,谁看了都忍不住想要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芦田爱菜完美诠释了「怜南」这个层次丰富的角色:被生母的同居渣男友虐打,跟随「养母」奈绪四处躲藏,对犯下虐童罪的生母仍有出自本能的爱,同时又对养母恋恋不舍。
浑然天成的表演,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Mother》播出后,凭借天才般的演技,芦田爱菜获得了日剧学院赏新人奖,也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紧接着,她又参演了电视剧《再见我们的幼稚园》、《高护木的规矩》,成功拿下2011年东京国际戏剧节的电视剧最佳女主角。
除了在小荧幕大放异彩,芦田爱菜在电影中的表现也同样出色。
好莱坞科幻电影《环太平洋》在日本选角时,导演点名要芦田爱菜饰演菊地凛子幼年时期的角色。
尽管在整部电影中,芦田的出场镜头只有两三分钟,但那个穿着深蓝色大衣、满脸惊恐的女孩儿却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拍摄科幻电影,芦田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与「并不存在」的怪兽对戏。
从现场的花絮可以看出,8岁的芦田在与国际团队合作时毫不怯场,能够专业地提前确认走位,大方地与导演沟通想要的呈现效果。
通过这部电影,芦田还登上了知名的 时尚 杂志《VOGUE》,成为了史上年纪最小的封面人物。
除了演戏,她还出过专辑、代言广告、为动画配音、参加电视节目。
可以说,在她最红的那几年,打开日本任何一家电视台,你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然而,与年幼成名随之而来的,却是并不怎么受欢迎的「成长」之路。
2
从万千宠爱的萝莉
到观众“最讨厌的面孔”
2017年,日本某杂志社就「广告中最不想看到的面孔是谁?」进行了问卷调查,采访了2000名读者。
结果,芦田爱菜以165票排名第一。
多数反对者表示, 「爱菜酱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只是想着如何取悦大人。」
一个女孩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这本是自然而美好的,但芦田的成长在许多观众眼里却变成了一件不可饶恕的事。
她在言谈中所表现出的心智 「成熟」,不再符合着迷于「萝莉」人设的观众胃口。
网友甚至将她称为「芦田プロ」,意思是:造作假得很是职业化。
面对这些负面评价,芦田并没有出面回应。
相反,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和优秀。
扎着双马尾的芦田爱菜笃定地笑着说: 「是演技的基础,是爱菜酱的生命,没有书的话是绝对不可以的。」
「书迷」芦田爱菜在小学阶段,每年的读书量就超过了三百册。
从童书绘本到夏目漱石、阿嘉莎·克莉丝蒂的经典作品,再到现代作家东野圭吾、朝井辽和各类科普书籍,芦田的读书范畴十分广泛。
在拍戏期间,她也会利用一切间隙来学习。
当她的名字出现在庆应大学初中部女子学院的录取名单上时,原本暗戳戳等着看芦田笑话的人也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
作为东京最难考的中学,庆应大学初中部的录取率很低,女子学院更是每年只有50个左右的名额,其中还包括小学部的保送名单。
芦田并没有依赖明星身份走推荐入学这条路,而是凭借真才实学考进了自己理想中的学校。
身为童星,没有因为过早出名而迷失自己,绝对离不开父母的理智和陪伴,拒绝让孩子沦为赚钱「机器」,而是让她自由充分地去感知这个世界。
早在五年级,芦田在一档节目中就画下了十年后的自己。
画面中的女孩,一手拿着口红,另一只手举着实验室的化学瓶。
对芦田爱菜而言,演戏是她的热爱与天赋所在,但成为一名病理学家才是终极梦想。
不仅对科学着迷,芦田对文学也始终保持着热情和敏锐。
在与作家又吉直树请教写作问题时, 她说:「我不只是读书,也想试着写写看。但是我不太会用起承转合,总是写成起承承合了。」
又吉直树吃惊地赞叹: 「这提问已经像出自作家之口了。」
可见,芦田的智慧与通透,并不是念通稿念出来的,也不是装出来的「成熟」,而是源自于平时的积累与思考。
尽管在有些人眼里她是一个「没有童真,不像孩子」的「怪人」。
但更多的人会欣赏这个坚持自我、撕去「可爱无脑」的萝莉标签,在非议声中一路成长且愈发优秀的少女。
3
在没有观众的地方
依然能够发光
芦田爱菜总是会给人惊喜。
去年,作为艺人代表在日本天皇即位庆典上发言的她,身着昭和年间的珍藏级华美和服,精致优雅,落落大方,令人惊艳。
哲学家康德认为: 独立思考,才是成人的关键。
从这点来说,16岁的芦田爱菜的确正在迈向成熟,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比观众喜爱度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的坚持和独立的认知与思考。
芦田爱菜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梦想,并且有意识、有规划地为之努力着。
这样一个天赋异禀、个性十足又肯下苦功的女孩儿,一定会拥有更加丰盛而精彩的人生。
这是杂志社的一种营销策略吧,就是杂志社登录附录包给它打广告,所以比较便宜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好运
日本的ANAN是一本女性杂志。
ANAN女性杂志
anan(安安)女性杂志是平凡社出版,每周三发行的女性周刊流行杂志。
1970年3月作为同社一份男性杂志的女性版创刊,当年创下60万份销售记录。第二天与non-no共同成为女性人气杂志。在杂志介绍的流行服饰下,有很多女性都被称为anan族。2001年以前杂志是每月2刊,从2001年8月22日的1279号开始,更改为周刊形式。
其杂志特点是,杂志内一半以上都是广告。(虽然其他杂志也是如此,但是anan最为显著)
ANAN杂志分为正常版和特殊版。
特殊版每年只拍一期,是特辑。
在09年拍了两期特辑.
日本最具人气的女性杂志。杂志海报拍摄以大尺度而闻名,很多日本明星不惜为anan献身拍摄杂志大片,只为了提升人气,其中龟梨和也、山下智久等著名美男都参与拍摄。
2003中国广告十大人物
徐百益
广告界对元勋级人物的爱称是“老爷爷”。中国广告界的老爷爷,当仁不让,
一定是徐百益。
徐百益1928年开始在《申报》联合广告社上班,1941年加入英国广告顾问协会
并自办广告公司,1956年调入新成立的上海市广告公司。
文革结束,徐百益已经70岁,可枯木逢春,比年轻人劲头更足:给中国人写
《实用广告手册》、给外国人写《中国广告简史》,还担任台湾和新加坡广告
杂志的特约撰稿人。
1997年底,中国广告协会向他颁发了“广告人终生成就奖”。
姜弘
从60年代开始从事美术宣传,到1984年就任北京广告公司总经理,姜弘的经
历,也就是新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历程。
50岁这年,姜弘自创大诚广告公司,是北京市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具有国内外广
告经营权的私营广告公司。1994年,大诚公司凭借出众表现,与北京市国际广
告公司共同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的合资方。
风度翩翩、举止稳健、思路敏锐、行动果毅,这些词语常在关于姜弘的报道中
出现。
刘保孚
时任国家工商管理局广告司司长的刘保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组
织起草者。
中国广告法在某些限制性条款上比大多数国家更严格,比如不能“使用国家
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能进行同类产品的比较”。
《广告法》终于令我们告别一时充斥电视屏幕的“省优、部优、国优”之类的
垃圾广告。
《广告法》也让广告公司“戴上锁链跳舞”。但不管怎么说,戴上锁链跳舞总
好过群磨乱舞。
唐忠朴
当中国广告还在蹒跚学步时,获取资讯的渠道远不如今天通畅。囊括了美国、
日本和台湾广告界的经典著作,涉及广告策划、创意、媒介、广告心理研究各
个方面的“广告现代学名著丛书”的推出,不仅对当时中国广告界的运作深有
启迪,甚至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人了解广告、爱上广告进而投身广告业。
促成这套丛书出版并亲任主编的,即是当时《国际广告》杂志社的主编唐忠
朴。
韩子定
“太阳神形象篇”1991年在中央台播出,所有人都在问:这是谁拍的。
这条制作上承前启后的广告片,就是韩子定创办的白马广告公司的成名作,它
一下子把国内电视广告制作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阶段。在“白马”几乎成为中国
本土广告业的代名词的时候,韩子定的兴趣却转向化妆品、房地产等其它生
意。韩子定说:“当我满身铜臭地从生意圈回到白马,我的创意灵感非常丰
富。”
邵隆图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这句先流行于上海、随后在全国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就是邵隆图为白丽香皂设计的。
就连上海市许多市容改变的新鲜点子,也出自邵隆图之手,譬如开辟南京路步
行街,就是他在1995年向黄埔区政府提议的。
邵隆图所著《智慧宣言》一书的自序题为“我是怎样走上‘自虐’之路的?”
甘于自虐,挤压智慧,邵隆图代表了广告人的最高职业准则。
谭希松
黄金时段“5秒标版”的广告招标所引起的一系列沸沸扬扬的“标王”事件,
把原本稳居幕后的中央台广告部主任谭希松推到了台前。
在被指责“标王”打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是在谭希松任内,中央台广告部拿
出价值3亿元以上的广告时段,使30多个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因此得以在电视
屏幕上亮相。
张艺谋
张艺谋拍广告,虽然总带点客串性质,但却让广告圈里的资深人士感叹:原来
广告还可以这样拍。
“万宝路贺岁片”,红黄绸缎将整座嘉峪关团团裹起的磅礴气势至今无人能
及;“爱立信形象篇”,父与子、夫和妻最平实的生活片断,却深刻传达出
“沟通就是关怀”、“沟通就是爱”的真谛。
当然,也有不那么成功的作品,比如为巩俐拍的“野力干红”。
宋秩铭
地道的台湾本省人氏宋秩铭,不仅把全球代表广告人最高理想的奥美广告公司
引进台湾,更让奥美在香港和中国三大城市落地生根,兼跨公关、直销,组成
交响乐团般的奥美整合传播集团。
身为奥美大中华区董事长,宋秩铭3/4的时间都待在大陆,不遗余力地帮助大
陆广告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余也鲁
1983年开始招生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广告专业,是中国广告教育的开端。发
起人余也鲁先生,曾是斯坦福大学传播学创始人宣传伯的入室弟子,当时就任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院主任。
余也鲁为此付出的心血难以想象,收集团外资料、培训师资、联络境外专家讲
学,事事亲力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