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红旗杂志红旗渠

2023-12-11 07: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红旗杂志红旗渠

周恩来总理说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就是指红旗渠。同时也被外国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那是因为林县人民用十年时间,7万多干部群众前仆后继,献出生命和热血才通关的人工天河。

林县至古以来就缺水,地旱苗稀,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多少人饿肚子。史料记载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庄稼颗粒不收,严重到“人相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要改善林县人民的生活,把山西浊漳河的水“引彰入林”,彻底解决干旱难题。

1960年3月6日,正式开始红旗渠工程,命名的含义就是高举红旗前进。经过10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总干渠通水。修建期间真正体现了红旗渠精神,民工们自己动手,谁在山崖下,石缝中,没有房顶没有床,艰苦卓绝的体现了林县人民的吃苦耐劳,为修建红旗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0年修渠过程中,住得再艰难,也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屋。

参与红旗渠建设的群众有7万余人,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用鲜血换来的第八大奇迹。

1990年,林州按照上级指示开发红旗渠景区,建成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通过修整规划,昔日的红旗渠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中外游客游玩。

2002年,红旗渠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

分水苑风景区是一个园林式风景区,距市区18公里,这里景点规划有序,山水秀丽,行走其间尽情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之美。

青年洞景区,靠断壁凿出,从大山中穿越而过,雄丽奇特,让人为之震撼,还可以体验坐一下游艇,从青年洞里穿行,看着一块块人工凿出的痕迹,不得不佩服红旗渠精神!

还有络丝潭景区,又名天桥断,有大段的跌水,还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以坐游艇畅享美丽山水风光,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神秘莫测的“神龟洞”,绝对值得一游。

红旗渠是太行山上的一条靓丽风景线,体现林县人民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建议中华儿女们都能去畅游一番!

红旗渠为什么叫红旗渠 叫红旗渠的原因

1、 “红旗渠”的得名主要是取“红旗精神”的象征意义。

2、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处于河南、山西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县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村召开全体会议,会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为“红旗渠”,意思就是高举红旗前进。

3、红旗渠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

4、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

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精神概括地讲,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下面我收集了关于全国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正值举国欢庆建国55周年之际,9月29日,《红旗渠精神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了帷幕。此展览的举办,无疑为充满喜兴的国庆活动又增加了新的,有着非常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

“从1960年2月开始,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10年的艰苦奋战,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早在30多年前,林县的红旗渠就已经在新闻电影里,广播电台里,报刊杂志里被广为宣传了。林县人民用鲜血和汗水所创造出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奇迹,曾经深深地感染了中国人民,也曾被世界人民所赞扬。是的,我们曾经被红旗渠这个奇迹感染过,感动过,自豪过,更被鼓舞过。但是,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当红旗渠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想,我们除了被感染、被鼓舞之外,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一下,对于红旗渠精神,我们是否珍惜过?!

林县自古缺水,吃够了缺水的苦头。林县人民祖祖辈辈没有放弃改变自己缺水面貌的念头,也做过无数次的实践,更做出了很多牺牲,但都以失败告终。面对着缺水的现实,林县人民只能无奈地在干渴中繁衍生息,在对水的强烈期盼和憧憬中,熬过了不知多少代。

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奇迹发生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公里,穿行在崇山峻岭,足以震惊世界的红旗渠在林县的大地上潺潺地流淌了。林县人民期盼了多少代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曾经在新闻影片中看到过这样一个镜头,记录了在欢庆红旗渠通水的那个时刻,林县人民的真实情感: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渠水,老百姓们欢呼雀跃、激动不已。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爷,舀起了一碗渠水,痛快地喝着,开心地笑着……

红旗渠的出现,确实是奇迹。但这奇迹的出现,绝不是谁发善心赐予的,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是由于林县人民的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这是奇迹出现的原因,更是奇迹出现的必然。可以肯定地说,这三者,缺少哪一个,都不会出现奇迹的。而更需要强调的是,共产党人的领导,是三者中关键的关键!

有这样一张足以发人深省的.照片:施工队伍在向修渠工地前进,而走在前头的,是肩扛工具的林县县委书记。正因为林县有这样一批勇挑重担,身先士卒、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时刻想着人民疾苦的共产党人,才做出了为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开挖红旗渠的英明决定;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共产党人的领导,才将多少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可能没有坐过小汽车,也没有住过富丽堂皇的宾馆,更没有品尝过豪华的大餐,甚至他们的囊中羞涩,根本没有多少钱。但是,他们心想人民,情系人民,为人民代言,并且身先士卒地吃苦在前,奋战在前。毫无疑问,有了这样的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领头人,红旗渠的奇迹又怎么可能不实现!而在这样的共产党人的带领下,林县人民又怎能不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呢?!

三十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了,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在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同时,是否我们也失去了许多?得到的,可能是用金钱就可以交换来的。而失去的,有可能是千金难买万金难换的!人们常常注意的,是别人有什么最宝贵的。可殊不知,那最宝贵,最珍重的东西,往往就在自己的身边呢!

愿“红旗渠精神展”能给人们真正的启迪!愿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岁月无痕,红旗渠如碑。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林县人民曾凌空打钎、飞崖除险,用双手把中国第一“人工天河”———红旗渠送上千里悬崖峭壁,在巍巍太行山上创造出人类奇迹。

如今,红旗渠人民在完成劈开太行山的壮举后,奋起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现代经济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金秋时节,在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之际,记者踏进红旗渠纪念馆,馆内陈列的锤头、绳子、钢钎等,向人们无声地叙述着当年的情景。

红旗渠建成后,把“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的贫瘠山沟,变成了“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江南水乡。但近年来随着流域内天气干旱和漳河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红旗渠引水量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年均3.7亿立方米降至0.6亿立方米。

2002年春,由于干旱和水源补给不足,红旗渠出现了短期的断流现象,这使林州市再次面临缺水的窘迫和痛苦。

漳河上游的漳泽水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境内,存水量1.6亿立方米。今年汛期前夕,林州市抓住这座水库泄洪防汛的有利时期,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跨省买水的新思路,以低于正常水价的价格,与漳泽水库达成了供水协议。”眼下,从山西省漳泽水库跨省买来的3000多万立方米水,正通过红旗渠源源不断流向林州市的任村、姚村、河顺、原康等11个乡镇。悠悠流淌的红旗渠水滋润着林州30多万亩干涸的麦田,也滋润着50万农民群众的心田。

红旗渠流淌的“市场水”,赋予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林州的农业注入生机。2003年,林州农业总产值由1993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76亿元,增幅达59%。农民人均纯收入2904元,较1993年增加2002元,增幅达222%,高于全国和河南省平均水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