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哈尔滨”的中文核心期刊只有三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这3个是中文核心
打电话到编辑部问一下就是了,在这里问反而不靠谱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主办单位:黑龙江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求是学刊》的前身《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74年10月,当时作为内部版不定期学术刊物发行。编辑部成员主要有李祖培、王贵福、甘雨泽(后很快调出),李祖培为主要负责人。从1975年到1978年《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共出版了12期,其中,1975年出版4期(总第2-5期),1976年出版4期(总第6-9期),1977年出版3期(总第10-12期),1978年出版1期(总第13期)。1978年10月郭寿岩、刘宏章(后调出)、扈颖航、周众调入编辑部工作。1979年《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内部不定期学术刊物改为内部定期学术刊物,为季刊。同年11月,张志俭调入编辑部工作,任哲学编辑。《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1974年创刊的内部不定期的学术刊物到1979年的内部定期学术刊物,6年的时间,《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报一直注重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的素质较高,大多数编辑是教师、资料员出身,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在这6年间,编辑部十分重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在同行中的地位。在此期间,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求是学刊》编辑出版了由著名哲学家张岱年以及其他全国知名学者参加撰写的《鲁迅专辑》,周建人亲自题写了书名。在形式上,把学报从一个不定期的内部刊物变为定期的内部学术刊物,发行量达3000多册;在内容上,学科门类齐全,开辟了文、史、哲、经、法、教等栏目,充分体现了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大学学报的特色。学报还积极吸引高水平的外稿以提高校内稿件的质量,以此推动校内科研水平的提高,为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求是学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大学不是211大学,它是黑龙江省双一流的建设a类高校。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黑龙江有4所211大学,1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先进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需要,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黑龙江大学(Heilongjiang University)简称黑大(HLJU),坐落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后更名为中央军委军事学院俄文科、中央军委俄文学校、延安外国语学校;1946年延安外国语学校部分领导和俄文系师生迁至东北,先后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设外国语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更名为黑龙江大学;1961年黑龙江科技大学(筹建)并入;1972年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1964年新成立)并入;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并入;2004年黑龙江水利高等专科学校并入。
黑龙江大学的特色学科及专业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2个,省级“双一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级“双一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
国家重点学科:俄语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
省级重点学科群:化学材料与传感技术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
省级“双一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省级“双一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设有30个教学院部,开设86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植物保护、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农业推广、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规划教材40部;省级重点专业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精品课程50门,省级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日语、新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化学、材料化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行政管理案例分析》《俄语实践》《俄语视听说》《现代俄语》《数据库系统原理》《文书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哲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基于专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黑龙江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哲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英语、俄语、日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材料化学、档案学、旅游管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艺术设计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日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档案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普通逻辑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西方哲学史》《伦理学》《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行政组织学》《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政治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会计学》《民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教育史》《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史》《古代汉语》《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事业史》《高级英语综合实践》《口译》《英美概况》《俄语实践》《俄语视听说》《俄语阅读》《现代俄语》《基础日语》《平面广告设计》《旅游美学》《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近世代数》《无机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普通微生物学》《普通微生物学》《生物制品学》《物理光学》《建模与估计》《数据库系统原理》《数字逻辑》《文书学》《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军事理论与训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基础实验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生物基础实验中心、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如下:
一、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身份报考。对于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或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的人员,还需满足相应的报考条件。
学术期刊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发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文章。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设有水利与土木工程、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农业资源与工程等栏目,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是由黑龙江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数学、应用数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机电工程、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市政环境工程、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被《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化学文摘》《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乌利希期刊指南》《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数学文摘》等中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机构收录。
《外语学刊》是由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糖料》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黑龙江大学主办的报道糖料作物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甘蔗、甜菜以及甜叶菊、甜高粱等作物的生物技术、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耕作栽培、生产机械化、病虫害防治、生理生化、土壤肥料等方面的科研成果、高新技术,以及食糖产业发展、国内外糖料作物科研、生产动态等内容。
《北方法学》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法学期刊,主要有理论法前沿、部门法专论、专题研究、外国法研究、中外法史研究、实践论坛、名家讲坛、博士生论坛、学术综述、译评文丛、学术问题争鸣、比较法论坛等栏目。
《俄罗斯学刊》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专论、 热点问题、政治、外交、经济、东欧、中亚、历史、文化、学界动态、外论摘编、书评等。
《黑龙江教育》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期刊,主要有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学研究与实践、理论政策研究、学术争鸣、人才培养等栏目。
截至2021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有30个教学院部,开设86个本科专业;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有教职员工2700余名,全日制学生34000余名。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有教职员工近2800名,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研究生导师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0余人。其中,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获得者200余人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9人,“普京奖”获得者1人,“普希金奖章”获得者5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19年12月,黑龙江大学自“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0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0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7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7000余项,其中有11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2项。
《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1980年第1期(总第18期)起改名为《求是学刊》,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代号为14-25。扈颖航与郭寿岩任副主编。1980年1月王世莲调入编辑部任编辑,3月杨治兴调入编辑部任编辑。在这一年,黑龙江大学与吉林大学、东北师大、哈师大、四平师院等家学报发起成立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吉林大学学报为理事长单位,《求是学刊》副主编郭寿岩当选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求是学刊》自1981年第1期(总第22期)起,向国外公开发行,季刊。国外代号Q468,国内代号14-25,注册为黑龙江省期刊登记第004号。1981年6月,余式晖调入编辑部工作。《求是学刊》自1982年第1期(总第26期)起改为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国外代号相应改为BM468。同年2月,副主编扈颖航、编辑王世莲调离编辑部。同年10月,《求是学刊》第5期开辟“生产力经济问题研究”专栏,发表熊映梧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若干问题》等论文5篇。此后,“生产力经济问题研究”成为《求是学刊》较有影响的不定期栏目。1983年8月,《求是学刊》第4期开辟“思维科学研究”专栏,发表刘奎林的《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和张尚仁的《论认识工具》,此后,“思维科学研究”成为《求是学刊》又一较有影响的不定期专栏。同年9月,张玉宽毕业分配至编辑部工作;12月,副主编郭寿岩调离编辑部,王贵福任副主编。1984年9月,副主编王贵福调离;10月,杨治兴离休;11月叶伯泉调入编辑部任文学编辑。1985年3月,余式晖任《求是学刊》副主编;8月,张玉宽调离,赵亚乔本科毕业分配至编辑部任经济学编辑。1986年5月,张志俭同志离休,此前曾任编辑室主任。1986年8月,李小娟本科毕业分配至编辑部任哲学编辑。1988年2月《求是学刊》成立编委会,吕冀平任编委会主任,孙云和余式晖任编委会副主任。余式晖任主编。同年6月,周众、赵亚乔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编辑。同年8月,《求是学刊》从第4期(总第63期)起采用统一刊号:CN23—1070,ISSN1000—7504。同年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秀期刊。《求是学刊》从1980年改名并向国内公开发行到1981年向国外公开发行,1982年从季刊改为双月刊,并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1982、1983年先后开辟了“生产力经济问题研究”、“思维科学研究”等专栏,《求是学刊》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此奠定了《求是学刊》作为综合性大学学术期刊的学术地位。从1985年到1990年《求是学刊》的编辑队伍经历了新老交替的变更,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各栏目编辑齐全,栏目设计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继续开设“生产力经济学研究”、“思维科学研究”、“东北地方史”专栏,使其研究更深一步;另一方面,注重当下的学术热点的捕捉,对经济学中的第三产业研究,对哲学前沿问题,如哲学体系改革、本体论问题、认识论中的价值问题、实践问题的争论都给予了关怀。国内外发行总量达3000多册(每期),在学界及期刊界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求是学刊》是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的秘书长单位,对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