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参观了首都博物馆。但是由于我们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住的地方距离首都博物馆较远,时间有限,我不能全面参观,但这依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都博物馆有两个展馆,方形展馆和圆形展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参观了方形展馆的一部分。其实这也是必然的。即便,我有足够的时间,我也不可能参观所有的地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样值得参观思考的地方数不胜数。
我参观的地方主要有北京文物精品展厅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 其中北京精品文物展又分为很多类。“温温玉色 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展示了龙泉窑这个古老窑系的整体发展脉络,展示了各个时期龙泉窑青瓷所呈现的不同艺术特点。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分宋辽金、元、明、清四个展厅该展览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历史时期出土及传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发展史各阶段及北京历史的发展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华瑰宝——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历史风貌。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全面系统展示了我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及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历史底蕴。还有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家具艺术精品展、古代文房四宝艺术精品展等等。而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分为十个部分:文明曙光、燕蓟神韵、千年蓟城、幽燕风云、都城序幕、帝王之都、国际都会、日下积盛、落日余晖、民国风云。该展览以北京文化为视角,表现了北京从原始部落,经过封建王朝,走向民主共和的历程。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文物中,据我估计有些物品运用现今的技术也不一定能制造出来。而有些东西,则体现出了古代人独具匠心。如,其中一样东西——七星铁剑,虽然现在是一把锈迹斑斑的破铁剑。但当初用X光照射剑身时会在其中看到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多么的神奇啊!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博物》,是我国第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自然人文综合知识类月刊,发刊以来深受读者好评。《博物》是《中国国家地理》的青春版,口号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它提倡博物学的复兴,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走进自然、博学广纳、探索求知,建立充实丰沛的人生理想。 认识和探索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见识是全人类的共同需求,更是青少年最为强烈的、必不可少的需求。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里,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和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能够感动我们的大自然的美好、大千世界的奇妙,也少有机会体验探索自然的乐趣和美妙。有鉴于此,在2004年1月《博物》创刊伊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便给《博物》定了一个方向:带领孩子们“行万里路、赏千秋景、读万卷书、立匡世志”。在内容编辑上,《博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平等地向青少年读者讲述天文、地理、生物、历史等诸多领域的奇妙精彩,拉近课堂与课外的距离,充分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成为中学课本有益的补充和延伸,是青少年和科学、自然之间的桥梁。提供积极、正向、有益、有趣的内容是《博物》编辑的原则。同时,编辑们意识到培养孩子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并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比让他们刻板地学习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在和读者互动过程中,编辑们认为对于孩子们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科学的辨析。孩子们提出的奇思妙想,现在看来很古怪甚至很幼稚,或者很不合理,但一定要倡导孩子们这种爱思考的精神,新世界一定是从探索而来。《博物》杂志主编许秋汉表示,《博物》和读者永远处于一种平等交流的地位,就是把我们知道的东西,和孩子们知道和感兴趣的东西进行交流,孩子们最喜欢看什么,我们就把相关内容在杂志上反映出来,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述自然科学的乐趣,读起来很轻松,知识蕴涵其中。同时,《博物》的博物会还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学考察,相对来说有一些探险趣味性在里面。《博物》希望这样的活动让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有一个更好的结合,开辟更新的领域,每次活动均有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从植物、动物等多方面都会有非常规范性的指导,这对孩子们吸收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今人们都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博物》希望通过杂志的微薄之力,帮助青少年加深对自然的了解和尊重、发现和体会自然和生命的乐趣,以思考、探索的精神在科学和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如同李栓科对《博物》的寄语:见识、见闻与见地,是成就人生梦想的要素,愿《博物》杂志能成为青少年朋友们梦想人生的不息源头。
上周日在青岛文化市场看到有位摊主张大哥出售八本博物杂志,想起我一位大连书友也收集这种刊物,我就把它买下了。
通过沟通大连书友全部买下都要了,这是他第二次购买我的书,他平时在辅导孩子地理课,还是一位大学老师,好奇的是他在大学教授的是政治课。生活总是这样,能干自己喜欢的事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博物杂志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青少年办的一种自然历史杂志,它的宗旨就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它能让青少年视野开阔,增加知识,老师不是常说兴趣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嘛,孩子有了学习兴趣,何愁学习不进步。有时一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
网友问:小亮,做你这样的工作要什么专业?我也要学,我也要去你们单位。这个思路其实有点风险。
狐主任:我是南农植保本科,中农昆虫硕士。但我们单位绝大部分都不是农大的,不是植保的。来了我们单位,工作也大概率不会和我一样。实际上,上农大、学植保、进这个杂志社、以拍生物视频为工作的,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我社大部分同事都是坐办公室更多。我的部门其他同事也没一个是自然专业出身,都是因编导、摄影等才能而入职。
千万别计划复制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是由很多巧合、机遇组成的。我中学时正是论坛时代,我在自然类论坛很活跃,博物杂志的编辑
@天冬 正好去我高中讲课,我正好去听了,网友见面了。正好当时博物杂志有个栏目叫博物少年,介绍喜欢自然的小孩,我才被登上某一期杂志,认识了博物的编辑们。读研时又想起了这茬,就去投稿、实习。正好当时微博兴起,博物官博又没专人管理,主编对我说:你还没毕业,没法到岗,正好官博给你管吧。我这才开始管微博。管了十年微博,跟无数网友交流,主编对我又宽松,不瞎指挥我,才锻炼出我的网感,知道怎么说话大家听得懂,大家爱听,这都是网上磨出来的,不是我在学校学的。
哦对了,我实习两年后毕业,准备入职时,博物却只缺一个学文的岗位,不想招自然科学出身的。所以那些问我啥专业能进杂志社的朋友,连我都因为这个专业差点没进去!好在我大学因为喜欢李小龙,自学了双截棍,那年杂志社年会,编辑们正发愁表演什么,让我去耍棍,我也豁出去了,两根双截棍,一手一根,耍得周身银光护体,位于第一排的社长战术后仰的同时,又觉得我朝气蓬勃,特批我入职。这种事情,你说怎么复制!
工作十年后,短视频又兴起,我决定开号。前十年的微博经验、我的声线、口音,甚至长相,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前我的长相是大缺点,一露面就几万几万地掉粉,结果后来藏狐表情包一流传,竟然把我给带火了,成了卖点。哪儿说理去?各位想想,我那些视频,如果画面、文案丝毫不变,只是换一个人来说,能有一样的效果吗?不会。后来社长欣赏我的视频风格,让我成立融媒体中心,从杂志编辑改为拍视频。如果换个社长,可能还觉得我不务正业,要打压我呢。
大家回头看这每一步,都和大时代的机遇有关,和爹妈给的特性有关,和巧合有关,和领导有关,和学校、专业当然也有关,但不是最大的因素,更不是决定性因素。
我当年考大学,选植保,进杂志社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会做今天这些工作。只是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应该比其他行业更有信心做好。连我的同学、同事,都没有一个跟我的发展轨迹一样的。再说我这样就真好吗?我见过很多人在直播间里品评我的采访视频,说他就是个被捧起来的文化符号,对社会没有贡献,百京人拿提笼架鸟当正事儿干,教人认点虫子跟拯救了世界似的,其实大家没你照样活得好。所以我得提醒想走我这条路的孩子,考虑一下这些观点,不无道理。可以拿我当成参考,但一定要根据你个人的情况选择专业。刨去我的因素,要是还想去这专业这学校这单位,那就去。以后得意了别感谢我,失意了也别怪我,就行。一辈子是给自己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