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创刊于1950年,国内、国际公开发行。创刊60年来,推出了一大批作家和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期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具体的资料您可以查看:
《时代文学》,山东作家协会主办,北大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应该是国家级别的刊物;《山东文学>>是 山东文学杂志有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
大型文学类月刊,省级类别的。这两个都是比较权威的。
如果在这上面投稿的话,一般录取性比较小,除非你的文章有多么的突出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或物……
1991年转业到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文学》杂志社,先后任编辑部副主任、主编助理、副主编,执行主编、社长等职。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居者有其屋—中国住房制度改革闻见录》、《梦圆悉尼》、《孔繁森传》、《火泉》、《岁月之光》、《血染的金达莱》、《血祭关东》等十几部长篇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其中,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人生大舞台--样板戏启示录》获全国第三届城市报纸连载作品一等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报告文学《沂蒙丝绸路》获该报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发表在《大众日报》上的散文《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获山东省首届青年作品二等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钢铁铸造的岁月》、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巍巍“泰山”--山东鲁能泰山足球队夺取双冠王纪实》连续获得两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火泉》获“五一文化奖”、反映枣矿集团改革创新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之心》获全国乌金奖提名,并被枣矿授予荣誉矿工。2008年四川大震发生后,他数次奔赴重灾区北川,写出反映山东人民全力援助北川的报告文学《真情大援川》,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馆发布2010年文学现象,在报告文学新收获栏目里榜上有名。2010年在青岛建置120年之际,许晨从参观青岛档案馆入笔,写出文采飞扬而寓意深刻的散文《青岛的记忆》,发表在《人民日报》文学作品版,广获好评,获得“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从事文学编辑工作以来,许晨精心组稿编辑,所发作品每年都有多篇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选载,2006年获得山东省优秀编辑奖,为培养山东作家、繁荣文学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期刊及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届青岛市政协委员、市拔尖人才。
王兆山从事文学创作于1974年开始在《山东文艺》(《山东文学》曾用名)、《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发表小说、故事、诗歌和文艺评论。其处女作《八百斤稻种》在《山东文艺》1974年4期发表后,遂被收入选集出版,又被改编成戏剧《仓门风云》上演,同时被山东人民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出版,均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其诗歌创作较为活跃,先后在省内外各种报刊出版物上发表诗歌约为200首,其中在《光明日报》1976年9月7日发表的《学艺》,和在《人民日报》1979年11月4日发表的《泰山赋》,曾被多次转载并被多种选本收录。另有多首诗作被选作大型文艺晚会或广播电视的朗诵节目上演或播出,如《颂歌献总理》、《生日的畅想》、《海迪之歌》等等。在此期间还先后在《文艺报》(当时为月刊)、《文学报》、《山东文学》和《大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一批文艺评论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评话剧《丰收之后》、评苗得雨诗集《解放区少年的歌》、《知侠创作访谈》、评曲延坤小说集《双凤》、评董均伦江源民间故事新作等文章。1979年被刚恢复建制的山东作协吸收为“文革”之后第一批会员。1982年以后的创作以报告文学为主,至今已发表和出版长、中、短篇报告文学近200万字。其中1983年在《山东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多家报刊及出版物转载、选载、节选和评介,并入围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奖的“决赛”;曾被译成多种外文收录于数种外文期刊发行。1994年在《时代文学》发表的中篇报告文学《一篇小杂文和一个大教授的命运演绎》,先后被《新华文摘》、《报刊文摘》等十多家刊物和选本选载与评论,并被收录于《山东新文学大系》。至今已结集出版的各种作品有:报告文学集3部:《高峰与深谷的奏鸣》、《一个搞科研的和一个管科研的》、《道德文章》。长篇报告文学2部:《阳都风流》、《人瑞—朱彦夫的故事》。长诗《海迪之歌》、诗集《高歌与低吟》。另外,还先后创作和与人合作电视剧《青山遮不住》、《脚踏红土地》以及《葱乡故事》等,先后在省和中央电视台播出。1980年以来,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和文学编辑工作。1985年参与创办了报告文学文学月刊《当代企业家》,积极探索报告文学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路子,受到广泛关注。九十年代中期,主持《山东文学》杂志社工作期间,时逢文学刊物深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作为社长兼主编,紧密团结全社办刊人员,以“出作品出人才”为己任,勇敢迎接挑战,励精图治,奋力改革,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在庆祝创刊45周年大会上,受到了省委领导的表扬。主持作协创联工作以来,在组织全省重点创作,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加强文坛学术交流,安排作家作品研讨,强化联络服务职能,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实施文学新人培养工程,以及发展壮大会员队伍,选拔推荐全国会员等方面,均作出应有的贡献。1993年,主持编纂了我省第一部《山东作家辞典》。1999年,承担了大型文学工程《山东新文学大系》(百年大系18卷本)的实际组织工作和业务统筹,并担任总编委成员和报告文学卷主编。2001年,按照作协规划部署,承担了山东优秀青年作家系列丛书《文学鲁军新锐文丛》(第一辑10卷本)的策划、筹备与编选工作。2002年,根据组织的安排,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我省最高文学奖—齐鲁文学奖的首届评奖工作。是我省新时期以来资深的文学组织工作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6月6日,王兆山在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诗衷歌恸鲁川情朗诵会”上倾情朗诵了他呕心沥血创作而成的《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并发于当日《齐鲁晚报》, 后在网上广为传播,朝野轰动,王兆山臭名远扬,其诗被评论家命名为“亡灵派”,其人被网民讽刺为“王幸福”。其诗内容如下:天灾难避死何诉,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银鹰战车救雏犊,左军叔,右警姑,民族大爱,亲历死也足。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