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产经评论期刊

2023-12-09 20: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产经评论期刊

经济与管理学专辑类的核心期刊、CSSICI级别期刊列举如下:

经济与管理综合:《当代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

企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管理评论》。

管理学:《管理世界》。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管理科学》、《宏观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期刊:《经济问题探索》、《管理学报》、《公共管理学报》。

经济学南大核心期刊投稿有哪些推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评论》是山东财经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传承创新学术、培养学术队伍、展示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

主要刊发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探讨新时代经济领域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增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学术期刊。跟踪并探索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结合。

设“财政与税收”、“会计与审计”、“西部经济”、“丝绸之路研究”、“金融研究”、“宏观经济”、“秦文化与经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三农问题”、“社会保障”、“贸易经济”、“旅游经济”、“法学论坛”等栏目。

《产经评论》是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大型产业经济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从产业经济发展实践出发,追踪理论前沿,传播产业经济学科的创新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经济问题》创刊于1979年,月刊,是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学术期刊。主要设有理论探索、改革与发展、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世界经济、山西经济、财政与税务等栏目。

《会计研究》杂志创刊于1980年3月,是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惟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公认的会计学权威期刊。

内容涵盖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治理、审计等多个领域,读者群体主要是国内外具有较好理论基础的会计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

产经评论是c刊吗

产经评论是c刊。《产经评论》创刊于1984年,双月刊,是由暨南大学主管、主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产经评论》主要设有产业发展与创新、产业组织与结构、产业政策与规制、产业组织、产业与金融、部门经济、国民经济、国际投资与贸易、生态经济、环境经济、能源效率等栏目。

《产经评论》影响因子

据2019年5月12日中国知网显示,《产经评论》总被下载715928次,总被引15470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49,(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23。

据2019年5月1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产经评论》被引量为7864次,下载量为6020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产经评论》影响因子为0.60,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337名,在经济学类排名(101种)中排第43名。

王兵的研究成果

[1] 王兵,2002:《外贸对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暨南学报》第2期。[2] 王兵,2004,《包含制度因素的广东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暨南学报》第3期。[3] 颜鹏飞、王兵,2004:《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12期。[4] 王兵,2005:《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广东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暨南学报》第2期。[5] 王兵,2006:《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及最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6] 王兵、陈雪梅,2006:《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暨南学报》第4期。[7] 王兵、颜鹏飞,2006:《中国的生产率与效率:1952-2000——基于时间序列的DEA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8期。[8] 王兵、颜鹏飞,2007:《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经济研究》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9] 王兵,2007:《出口与生产率增长关系最新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第6期。[10]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2008:《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11]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2010:《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经济研究》第5期发表。[12] 王兵、卢金勇、陈茹:《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4期。[13] 王兵、王丽:《环境约束下中国区域工业技术效率与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南方经济》2010年第11期。[14] 王兵、王昆:《环境管制下广东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暨南学报》2010年第11期第6期。[15] 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 。[16] 王兵、朱宁:《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32-45。[17] 王兵、张技辉、张华:《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31-43。[18] 王兵、杨华、朱宁:《中国各省份农业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南方经济》,2011年第10期,12-26。[19] 王兵、肖海林:《环境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生产率研究》,《产经评论》,2011年第5期,100-114。[20] 王兵、熊美红、朱宁:《中国证券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93-107页。[21] 王兵、朱宁:《“双赢”发展前景驱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路径》,《南方经济》,2012年第6期,100-102。[22] 王兵、梁淑珍:《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制造业行业的效率和生产率的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第3期,124-133。[23] 王兵、杜敏哲:《节能减排约束下广东地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1-2020》,《产经评论》,2013年第4期。[24] 王兵、於露瑾、杨雨石:《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测度与分解》,《金融研究》,2013年第10期。[25] Wenjie Wu, Dong Guanpeng, Wang Bing. 2014. “Does planning matter? Effects on land markets”,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48(2),2015, Volume 50, Issue 2 ,242-269. (通讯作者)[26] 朱宁、王兵、于之倩:《基于风险偏好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子价格研究》,《金融研究》,2014年第6期。(通讯作者)[27] 王兵、黄人杰:《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00-2010》, 《产经评论》,2014年第1期。[28] 王兵、唐文狮、吴延瑞、张宁:《城镇化提高中国绿色发展效率了吗?》,《经济评论》,2014年第4期。[29] Minzhe Du,Bing Wang, and Yanrui Wu , Sourc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BML Index with Green Growth Accounting,Sustainability 2014, 6(9), 5983-6004.(通讯作者)[30] 王兵、罗佑军:《中国区域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与综合效率实证研究——基于RAM网络DEA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15 (1): 99-120。[31] 王兵、杜敏哲:《低碳技术下边际减排成本与工业经济的双赢》,《南方经济》,2015年第2期,17-36页。 [1]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节能减排约束下中国经济绩效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08JC790047),2009.1—2011.12。[2]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环境管制、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NCET-110856),2012.1-2014.12。[3] 主持广东省人文社科基地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约束下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2012JDXM_0009),2012.1-2014.6,8万。[4]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暨南远航计划:12JNYH002),2012.4-2015.4;50万。[5]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价格波动分配效应区域差异的微观机制与宏观管理研究”(70873051),2009.1—2011.12。(第四)[6]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技术-能力匹配、企业分布机制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08CJL018),2009.1—2010.12。(第三)[7]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的本土供应商生产率提升研究(71203077)”,2013.1-2015.12.21万(第二)。[8] 主持国家开发银行项目“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系统性融资规划” 2012年1月——12月,20万。[9] 主持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节能减排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基于绿色生产率的视角”。[1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71473105),2015.1-2018.12,62万。 所授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社会职务: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广东理财研究会理事;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经济研究》、《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南方经济》和《经济评论》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经济管理文摘是什么级别

经济管理文摘创刊于1987年,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办。是《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有限公司编辑出版的综合类经济期刊。

为配合企业《经济管理文摘》主要就企业管理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市场营销促进等方面进行跟踪、报道;1988年国家经济委员会撤销,《经济管理文摘》划归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管,报道内容在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强企业活力、推进企业改革、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等内容;1998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编为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管理文摘》适时增加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战略产业、协调区域经济等内容,成为综合类经济期刊;2003年国务院体改办并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管理文摘》为配合委中心工作,再次进行了改版,在保持原有经营、管理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了产业、区域、经贸、投资、三农、政策动态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管理文摘》是坚持实用性与可读性并重的出版原则,政策动态(政策黄页)栏目连续出版接近20年,为读者提供了及时与连续性的政策快讯,是经济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业务工具;特别报道栏目跟踪、整合社会热点、难点,进行独创性的编辑,形成观点交锋与对话,是读者思维智慧的精神家园。

《经济管理文摘》2012年为半月刊,分产经观察版和管理评论版滚动出版。产经观察版主要栏目包括:战略产业,区域经济,城镇城市,贸易流通,宏观政策,体制改革,三农观察,世界经济,好书快读,政策黄页;管理评论版主要栏目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创业投资,电子商务,商标中国,职场故事,海外工商等。

吴能全的主要成就

吴教授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三:一是推导出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二是提出检验“三资企业”绩效的指标和方法,三是从咨询实践中摸索出能改善本土企业效益的“全能管理模式”。他的硕士论文和另一篇力作分别获得中国中青年经济学家第二届(1985)和第三届(1989)论文征文优秀论文奖,博士论文双获广东省高教委和经济学会论著一等奖(1998);其科研活动曾获海外岭南基金、富布莱特基金、中英科技基金、中欧教育基金、法国社科基金和香港科技大学基金资助。近年来,吴教授致力于对民营企业自身及其内化的理论研究和咨询支持,先后创办了“中山大学管理论坛”、“中山大学管理沙龙”、“中山大学教授-经理研究会”和“中大管理咨询中心”,为中山大学服务社会和管理学院开辟“第二课堂”做出有益的尝试。吴教授正尝试在科研、教学和咨询三结合的过程中,探索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新路,为MBA和EMBA教育尽早本土化添砖加瓦。吴能全教授主要研究成果:专著、译著及主编书籍1、《中国特区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9)2、《国际企业经营》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89)3、《珠江三角洲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3)4、《中日管理比较研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5、《广东三资企业绩效分析》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5)6、《经济行为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1996)7、《升迁捷径:15个秘诀》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8、《从面试到经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9、《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重要期刊杂志发表论文1、《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中大学报(1983/3)  2、《我国利用外资的理论根据与客观依据》中大研究生学刊(1983/4)  3、《国际投资的几种新形式》世界经济译丛(1983/5)  4、《试析当前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两大问题》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4/132)  5、《南朝鲜马山工业区》港澳经济(1984/5)  6、《南朝鲜褵里工业区》港澳经济(1984/6)  7、《经济特区大规模调查研究简介》港澳经济(1985/6)  8、《香农自由区》世界经济研究(1985/2)  9、《香港与内地贸易时间序列分析》港澳经济(1985/1)  10、《35个合营企业的经济效果分析》经济研究资料(1985/3)  11、《深圳华为科技工业园的经济政策》港澳经济(1985/5)  12、《深圳特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建议》港澳经济(1987/2)  13、《略论价格改革》价格月刊(1988/1)  14、《也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理论研究(1988/6)  15、《论中国的国际收支管理》中山大学学报(1989/4)  16、《“三资企业管理”讲座》亚太经济(1990/1-4)  17、《如何将市场经济决定变成行动》技术经济与现代化管理(1993/1)  18、《跨国公司的一般经营特征》国内经济管理(1993/1)  19、《广东中外合资企业管理特征分析》中山大学学报(1993/2)  20、《跨国公司内部定价策略》财会通讯(1993/6)  21、《国际企业营销》现代企业(1994/1-2)  22、《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和纳税对策》财会通讯(1995/1)  23、《广东三资企业的投资来源的国别比较》广东发展导刊(1995/3)  24、《广东三资企业管理调查频数分析》管理现代化(1995/3)  25、《试论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南开经济研究(1995/5)  26、《对广东三资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分析》南方经济(1995/6)  27、《香港回归前关于中产阶级的分析》现代与传统(1995/2)  28、《体制改革与传统文化》开放杂志(1995/6)  29、《广东三资企业的绩效比较分析》南方经济(1995/10)  30、《广东发展信息产业的作用、影响、问题和建议》南方经济(1998/5)  31、《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解释问题能被解决问题替代吗?---与孙早、鲁政委商榷》  学术研究(2003/9)  32、《渐近主义的管理制度创新—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经验》当代中国工商管理案  例研究(第二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3、《麦当劳全球化扩展与品牌信息化竞争力研究》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4/1)  34、《交易的演进与规制——交易费用经济学、网络理论、比较制度的分析路径之  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4/4)  35、《论水权的起源及其管理》学术研究(2004/5)  36、《广东经济增长中的教育因素贡献分析》南方经济(2004/10)  37、《论模块化思想在现代企业组织中的应用》财经科学(2005/4)  38、《国企经营者选拔机制如何突破“锁定”状态》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4  39、《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的界定及其效率分析》生产力研究(2005/5)  40、《从一个粮食收购案例看三方契约的自我履行》南方经济(2005/6)  41、《民营企业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商会》广东民营经济蓝皮书(论文集)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42、《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和管理政策的战略选择》现代管理科学(2006/2)  43、《做企业真的这么累吗》销售与市场(2006/3)  44、《粮食宏观调控中的信息及激励》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3)  45、《从适应性角度看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与运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46、《“海氏测评法”运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现代管理科学  47、《基础能力是我们的短板》销售与市场(2006/4)  48、《某广播电视台薪酬体系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5)  59、《中间组织的起源及比较优势-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财经科学(2006/5)  50、《论重视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6/5)  51、《企业文化形成机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06/5)  52、《误区规避与自身修炼》销售与市场(2006/5)  53、《整合流程管理-一种赢得客户的新式方略》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6)  54、《从资源驱动到想象驱动》销售与市场(2006/7)  55、《企业模块化思想研究述评》科学管理研究(2006/7)  56、《金融衍生工具的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中航油内控失效的再思考》改革与战略(2006/7)  57、《小足球拉动大营销》销售与市场(2006/8)  58、《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2)  5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资源》现代管理科学(2007/1)  60、《大股东掠夺行为与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当代经济管理(2007/4)  61、《跨国公司如何塑造企业文化》当代企业家(2007/9)62、《我国饮用水供水产业引进私人资本相关思考》环境保护(2007/2)63、《论广东民营企业成长中的管理创新》广东民营经济蓝皮书(论文集)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64、《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弊端及其改革》)现代管理科学(2008/1)65、《组织文化形成强弱的影响因素—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比较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6)64、《企业跨部门沟通的障碍与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08/6)65、《突破企业传统培训学校的新模式—行动学习》现代管理科学(2008/7)66、《基于组织嵌入视角的企业知识员工管理》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67、《行动学习法在流程优化项目中的应用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7)68、《集团以少胜多—企业文化融入与推广》中山大学管理案例研究(2007)2008出版69、《组织文化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综述》经济管理(2009/4)70、《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的转移理论述评》北京师范大学(2009/增刊)71、《人口统计特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9/1)72、《企业性质探讨》当代经济管理(2009/6)73、《胜任力模型开发新法初探》中国人才(2009/13)74、《组织文化形成途径—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跨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增刊)75、《财政交易、意识形态约束与激进公有化:中国195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经济研究(2010/2)76、《组织绩效管理水平的测量、评分和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77、《多业务单元企业的知识传承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2)78、《管理学视角下的隐显知识分类批评》产经评论(201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