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南边疆杂志

2023-12-07 18: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南边疆杂志

  《兵王》,长篇军旅小说。内容提要
  兵王,士兵中的王者,这是在任何一部字典上都查不到的词,士兵创造这个称呼仅是为了表达对他们喑绝对佼佼者的敬佩和尊敬。他们仅仅是士兵中的王者,也许我们永远也成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但他们永远是那道保卫着共和国安宁最坚强的基石! 作品讲述了一个18岁男孩鸿飞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小男孩变成一个成熟的兵王得过程。作品详细而缜密地描些了军营的生活,从老兵对新兵的歧视到真挚地教育;从老兵与新兵的争执到相互理解;从新兵对老兵的厌恶到感激,以及新兵与新兵之间的不服气而逐渐转化为相互团结,共同进步,逐步真实地描绘出军旅生活中的战友情。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嘻笑怒骂,交织着血汗和泪水,燃烧着青春激情的挚热,给人生岁月中增添了特殊的回味。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气概,在部队中尽然显示,纵然万般险恶却不失勇气和热度。作者用全新写作手法和其独特的写作风格,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军旅生涯,将其在军队中成长的艰辛,将生死置之度外,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生观叙述得淋漓尽致。在军人的信念里只有骨气,志气,,不可退缩,义无反顾,在危难重重的环境里,有血,有肉,有情的战士们悲欢离合,英勇报国,震撼人心,他们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走进,成为不同于普通人的兵王! 《兵王》让读者真正地了解一个军人的生活体验。其中所包含的坚韧、顽强,更是启发了读者,一个人应该学会独立,学会坚持。做人中兵王! 《兵王》是所有人值得一读的经典好书。它将带给人意想不到的价值和意义!

  《我是特种兵》,原名《子弹上膛》是央视迎新春大戏
  编辑本段剧情梗概
  《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我是特种兵》——根据刘猛红遍网络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改编。 导演刘猛自己的从军经历始终贯穿着此作品,可将这部作品看作“刘猛的自恋版自传”。本剧揭开最精锐部队的神秘面纱,缔造属于青春的军旅传奇。该剧全景式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最精锐的战士——狼牙特别突击队残酷悲壮、铁血精诚的训练和生活的长篇画卷。如果祖国需要,他们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一曲凄美缠绵的军营恋歌,一份血与泪水的成长记录。19岁的大学新生小庄,为了追随初恋女友而开始了一段迷彩军营生活,但两个少年都没有料到,当命运的子弹穿过爱情的心脏时,面对着喷涌而出的梦想和鲜血,这无常荒诞的人生又有几许承担之重? 一段激情昂扬的热血青春,一部与众不同的军旅励志剧。从一个桀骜不驯的艺术青年,到一个骁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合格特种兵,小庄在绿色的军营中一遍一遍经历着蜕变、感召和洗礼…… 小庄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偶遇了以前的老班长老炮,不能忘却的回忆如同子弹般呼啸着击中了他,带着风声带着影子从四周擦身而过。三十岁的小庄,坐在电脑前,开始用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讲述了那段关于爱,关于军队,关于战友的如梦岁月—— 十九岁的小庄,在青梅竹马的小影鼓励下,考入了戏剧学院导演系。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小影病倒了,没能去参加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艺术专业考试,她选择了参军。为了追随青梅竹马的初恋女友小影,为了不能在战争爆发时让小影独自上前线,小庄毅然选择了休学去参军。就这样,小庄和农村兵喜娃等人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新兵连。 在新兵连,倔强个性的小庄和“冷面无情”的班长老炮格格不入,成为了不守规矩的模范。刺头兵小庄被苗连看上了,他成了苗连的文书,开始了他的侦察兵生涯。军区年度对抗大演习开始,小庄、老炮和陈排潜入了蓝军大后方,出奇制胜地捣毁了蓝军的导弹旅,给侦察连争了脸。演习结束以后,小庄作为一个合格侦察兵得到了全连的公认。为了苗连的期望,小庄报名参加了特种兵集训。 全军区侦察部分队选送的100多名侦察兵骨干在仅仅五天的地狱周训练里,就只剩下47个菜鸟。地狱周的目的,就是筛选那些不能忍受痛苦、疲惫和精神虐待的淘汰者,留下可以继续受训的种子选手——这就是特种部队选拔当中的‘除锈’。紧接着,第二阶段的训练又开始了,小庄和其他学员们要学习和掌握非常规和秘密作战的特定技能——轻武器和重武器使用、爆破和工程建设、密码密语通讯、战地急救甚至是截肢手术,如何审讯和反审讯、如何侦察和反侦察等等。夜老虎侦察连的陈排、小庄、喜娃、老炮,钢铁八连的强子,尖刀侦察连二排排长耿继辉,海军陆战队侦察连的卫生员史大凡,空降兵雄鹰师侦察连狙击手邓振华,共同组成了菜鸟A队。高中队告诉他们,只有强者当中的强者,才能成为特种兵。强者的概念,不光是体能,更重要的是智商。特种部队要的,不是超级战士,不是兰博,而是——智商和体能、聪明和智慧、忠诚和狡诈等一系列的完美结合,加上严格的训练和精良的装备,所以称之为——特种兵。 《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喜娃和陈排先后被淘汰了。小庄、耿继辉、老炮、强子、邓振华、史大凡通过了各种测试,被分到了孤狼特别突击队——特种部队当中的特种部队,一支高度保密的精锐别动队,对外番号是026后勤仓库。首战告捷,他们成功地击毙了三名犯罪分子,顺利地解救了被劫持的七岁小女孩丫头,并用巧妙的方式,给了她满车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保留了一个小女孩童年的天真烂漫…… 在和中国陆军黑虎特种大队对抗的实战演习中,他们一夜之间毁坏了“敌方”空降师和物流中心,并鸡犬不留地破坏了陆航团……而小庄更是大难不死,化险为夷,最终孤身一人挺进蓝军纵深,夜袭蓝军心脏,一次漂亮的斩首行动,使得敌人司令部所有的军事主官和参谋人员通通报销……群龙无首的敌人各自为战,狼牙特种大队开始了大反攻,彻底将武装到牙齿的现代化敌军歼灭。小庄做梦也没想到,仅凭他们几个人,便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小庄十九岁生日那天,军区总院的小影抱着蛋糕,走了双脚的血泡,来到了小庄所在的营区,蓝天白云之下,两位少年共同吹灭了生日蜡烛,甜蜜相依,心心相印。而当小影得知小庄等人会开赴西南边境为大规模的边境缉毒战役做前期渗透侦查行动时,为了和小庄并肩战斗,不顾一切的主动申请调往边境武警部队,奔赴了战斗第一线…… 孤狼特别突击队一路跋山涉水,来到边境山寨朗德,和武警情报参谋夏岚会合。他们和当地的老乡一起,组织和训练民兵,筹建防御工事,扶助山村教育……很快,几个派别的贩毒武装联合起来,准备围攻朗德寨。孤狼特别突击队带领全寨民兵,采用卫星通信器材和麻雀战术,打退进攻,然而,为了救出一个和孩子相依为命的小狗,六名队员再次冲进危机四伏的丛林…… 朗德战斗,武装毒贩遭到全歼,朗德毒品走廊从此不复存在,而孤狼特别突击队的队员们却因此多数负伤…… 在武警野战拉练医院,小庄再次见到了成为武警上等兵的小影,二人悲喜交集。小庄又得知,自己一向敬重的苗连转业成为了缉毒警察,并被边境的马家贩毒集团所扣,生死不明。又一次单独行动开始了,伪装后的小庄通过毒枭马世昌的女儿马绮彤打入了毒枭家族的内部,里应外合,剿匪远山镇,一举清除了盘踞在祖国西南边境的毒瘤。 胜利后的孤狼特别突击队员和小影所在的卫生队员们兴高采烈,但未曾预料的悲剧却紧随而至:被审讯的毒枭马世昌之子马云飞用计自残,绑架了小影——当小庄果断的扣动扳机时,也成为了小庄军人生涯的最后一颗子弹…… 《我是特种兵》剧照(20张)小说就此结束,然而生活还在继续。《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引起了网络的点击热潮,无数的人争相阅读:图书出版人、导演、强子、耿继辉、邓振华、陈排……在无数读者中,有一个二十岁女孩子找到并爱上了小庄,原来她就是被救的第一个人质——喜欢米老鼠唐老鸭的丫头。然而,小庄却震惊地发现,她竟然是小影的影子…… 老炮退伍后,受马世昌之托前来照顾新任毒枭马云飞,强子为了帮助老炮,而双双成为了毒枭马云飞的杀手……耿继辉、史大凡、邓振华等孤狼特别突击队的现任队员们再次准备围剿远山镇,相亲相爱的手足间,竟然开始了自相残杀……然而,这究竟是真是假?孰是孰非? 小庄开始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的电视剧筹拍。他来到026后勤仓库,请耿继辉等加入剧组,演回自己,而他亦重回到训练场上,重拾了以往的激情。很快,电视剧在远山镇正式开机了,首拍的场景便是“围剿远山镇”。特种兵们以刺猬战术快速冲向马家别墅,抢声连连,杀声震天。原来,拍戏只是幌子,老炮也只是卧底,毫无防备的马家别墅被顺利剿除,而特种部队预备役少校小庄,也开始了他与众不同的新的征程……

  《弹痕》向读者们展现的是一支神秘特殊的第五类部队。这是一群悍不畏死的绝密尖兵,原始丛林、高原戈壁、冰山雪地、荒凉大漠是他们与死神决斗的战场,咸水鳄鱼、孟加拉猛虎、毒蛇野猪、密林蟒蛇时常如影相随……

  《第五部队》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作品贯穿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雨腥风。 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 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的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请每一个中国军人,牢牢记住那个时代的英雄,留给我们的两句话: 宁为战场亡魂,不做亡国之奴! 《第五部队1》描写的是主角雷震的出世和成长历程,成为孤儿的他,开始只是一个小山村里不学无术,又被家人宠坏了的孩子,直到日本军人打到了那个偏远的小山村,直到他家破人亡,雷震终于懂得了反抗…… 强敌入侵之际,雷震有幸结识了马兰、谢晋元这些当时最优秀的中国军人,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雷震成了护旗的英雄,而带领众将士冲出重围后的谢晋元,随后却被困孤军营。 《第五部队2》的故事从谢晋元被困孤军营开始,雷震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也将陆续展开。 《第五部队》是一本重新激起男人血性的铁血小说,纷舞妖姬的作品展示给我们的永远都是
  真实、细节带来的震撼!每个读者都将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英雄梦想。 《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主要内容:当国破家亡,当山河破碎,当强敌入侵,当一个民族面对生死存亡,我们需要的是最血腥,最狂放,最张扬。最能激发起每一个士兵不屈、不败战魂的铁血英雄!我们需要的,是一支以坚攻坚,以强克强,强大得可以让任何强敌为之却步的铁血雄师!这是一部描写中国第五特殊部队创始人传奇一生的小说,这是一部贯穿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再现战火飞扬的血之篇章。这是一群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战士,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英雄。《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是一部激动人心、精彩绝伦的铁血小说,在《第五部队3(终结篇):特种军旅经典作品弹痕前传》中你将看到远征军缅甸战场上名将之间的强强对决,你将看到中国军人与日本侵略者的激烈对抗!纷舞妖姬用饱含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再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段用滚烫的鲜血浇铸的悲壮历史!这是用滚烫的鲜血浇铸的伟大历史,这是力破千军的强悍力量,这是一部场眉吐气的胜利史诗!

  《士兵突击》是反映现代我军军旅生活的作品,有同名小说、电视剧、话剧。此外,还有关于战争内容名为《士兵突击》的网页游戏,以及同名教材。
  内容简介
  在任何困难和灾难前,像士兵一样突击,像许三多一样,不抛弃不放弃,钢七连,老A本来就是这么得比电视剧更生动、更丰富。 这真的不是一部小说,它是哲学、是人生,是我们成长的历史。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许三多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回味,甚至是他的“傻”,也足以让你去喜欢。你会觉得:“一本好书,能教会你怎样做人!”金戈铁马,斗志男儿,士兵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冷峻;一个有着性格缺点的普通农村孩子,他单纯而执着,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 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虽然他的家乡祖屋在爆炸声中变成一堆瓦砾,却无法阻止他坚毅的军人步伐;善良的怜悯,并未使他忘记军人的职责,枪杀毒犯……他在种种困厄和磨难中百炼成钢。他的名字——许三多。

  还有:
  终身制职业
  国之利刃愤怒的子弹
  狙击生死线
  狙击王
  狼群
  历史的天空
  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
  夜色
  中国兄弟连
  兄弟连
  战争风云
  战争与回忆
  猎杀红十月号
  彩虹六号
  冰是睡着的水
  最后一刻子弹留给我
  如临大敌
  危机四伏

  上面的都还行,楼主自己看看,有喜欢的就好~O(∩_∩)O哈哈~

段金生的主要论文

政治史1.《地方意识与地方政治:政治区域化场景下的边疆治理——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云南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2.《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机构述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期。3. 《民国政府的边政内容与边政特点——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思想战线》,201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历史学报》2011年1期全文转载。4.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5.《杨增新与科布多事件及阿尔泰并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合著)。6.《西南边疆的内部差异及南京国民政府治策的调整》,《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7. 《从边缘到内地化的进程:封建时期西南边疆屯田的线性考察》,《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8. 《论杨增新的政治思想》,《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9.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视野中的西南边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10.《民族国家构筑的同质异向: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地方实力派关系的考察》,《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制衡与牵制:南京国民政府治理边疆的政治策略——以边疆行政区域的新规划为中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合著)。12.《从两则档案史料管窥南京国民政府与云南省地方实力派的关系》,《云南档案》,2011年第1期。13.《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得失及其影响因素》,《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14.《论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2期。15.《论杨增新的经济思想》,《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16.《论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认识》,《新疆大学学报》,2008年5期(合著)。17.《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民国春秋网》全文转载。18.《论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合著)。19.《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7期(合著)。20.《民国时期西南边疆的社会政治生态》,《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21.《民国前期新疆现代化的历史审视——以杨增新统治时期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2.《论杨增新开发新疆的思想》,载《文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另载鲁刚主编:《人文论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3.《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24.《辛亥革命与云南边疆的早期现代化》,《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重九起义100周年研讨会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25.《隋唐开发西部政策述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26.《秦汉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合著)。27.《魏晋南北朝开发西部的政策及其得失》,张海鹏等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合著)。28.《宋、西夏以及大理诸政权开发西部的政策述评》,《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合著)。29.《清代开发西部述评》,《文山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30. 《论历朝的西部经营》,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边疆研究学术史1、《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研究及其发展趋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1期。2. 《范式变迁:“边缘”与“中心”的互动——近代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疆研究》,《思想战线》2013年第1期 ;《历史学报》2013年第1期。3. 《30年来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西藏网》摘转西藏治理部分。4. 《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2期;《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民族理论》、《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中国民族宗教网》2010年5月28日摘 转部分内容。5. 《近代中国的边疆社会政治及边疆认识的演变》,《社科科学战线》2012年第9期。6.《边疆研究与近代民族国家之构筑——以1941年〈边政公论〉发刊词为中心的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边政公论〉有关云南研究述论》,《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与特点——以〈边事公论〉为中心》,《文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试论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0.《20世纪4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以〈边政公论〉为中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11.《1980年以来杨增新研究综述》,《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合著)。12.《试论中国边政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学科建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3.《关于近年来盛世才研究现状的考察》,《文山师专学报》,2008年4期。书评、报刊文章:1.《近代英国与新疆关系研究的力作——读许建英著〈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1840-1911)》,《西域研究》,2009年第2期。2.《读王劲教授著<邓宝珊传>——兼谈历史人物研究的魅力》,载《天水师范学报学报》,2005年第4期。3.《辛亥革命:云南近代转型的催化剂》,《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4月11日。4.《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的成立》,《团结报·文史周刊》2013年10月10日。5.《1944年的滇西战略大反攻》,《团结报·文史周刊》2014年5月15日。6.《“新疆富力,必埒全国”——近代国人关于开发新疆的认识》,《中国民族报·民族理论》2010年5月28日。

《再造的祖先西南边疆的族群动员与拉祜族的历史建构》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再造的祖先》(马健雄)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再造的祖先

作者:马健雄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12

页数:256

内容简介:

1950年代,在建构合法性和稳定边疆的内外需求下,国家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中缅边界上的「倮黑族」被改称为「拉祜族」。然而,被改变的不只是名字,其族群的身份和历史也被重新改写:世代生活在西南边疆并一直与汉人抗争的「倮匪」,被替换成一个虚构的,从青海而来且与汉人友好共处的「拉祜族」。

拉祜身份替换的例子独特且意味深长,其背後是知识在国家权力的笼罩下层层扭曲的过程:为配合国家的民族识别工作,历史学者建立了一套中国民族史论述,确定了汉族的先进性及民族大团结的基调;拉祜族的知识精英依据这套论述,主动为族群塑造了一个符合国家需求的身份;而这种被再造的身份,在知识的多向流动中进入了拉祜村民的日常生活,逐渐替代了族群真正的身份和历史。

作者经过十五年连续的田野调查,结合全面的史料梳理,剥离出在边疆政治格局变化与国家主体性建立的背景下,「拉祜族」被边缘化和重构的过程。同时,通过挖掘「倮黑」在与汉人和官军的对抗中兴起、迁徙的历史,作者试图为这个族群找回原本的信仰和身份 。

「希望这本书的读者们在瞭解了那些尘封在官修史书背後的人们、他们的历史和命运之後,或许能够呼出一声叹息。直到今天,南栅佛房的废墟仍然静静地躺在森林中,没有人将它与仍旧生活在这里的人民联系在一起。」 ——马健雄

作者简介:

马健雄,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助理教授。长期在滇缅边疆从事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兴趣与范围主要集中在族群理论、亲属制度、宗教运动、西南边疆史、中国西南与东南亚高地的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等方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