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发。《经济动物学报》的内容需要经过不断的编排与改进,所以非常不好发。《经济动物学报》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简介 1. 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双月刊,公开发行)。于1996 年由原《北京农业大学学报》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合刊而成。本刊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本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在全国农业科技期刊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的“农业综合类核心期刊”中位居第三;本刊2006、2008和2010年连续3年被评为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 2. 8个国内数据库收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的情况 1 “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科技部) 2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 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 4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核心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5 “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6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 7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8 “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 3. 6 个国外文摘数据库收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的情况 1 “CABI”U.K.--《国际农业与生生物技术文摘》 2 “Zoological Record,Biosis”U.K.-- 《动物学记录》 3 “AJ of VINITI”,Russia --《文摘杂志》 4 “CA”USA--《化学文摘》 5 “CSA:BB”--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CSA:BS”--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生物科学》 “CSA:ESP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环境科学与污染管理》 6 “Agris”,FAO Library--《农业索引》 --------------------------------------------------------------------------------
广泛、快捷和准确的信息来源是养兔经营者决策的依据。现代养兔者,无论你是一个家兔小规模兔场,还是国营规模型兔场,既是一个生产者,又是一个经营者。既要考虑把兔子养好,又要考虑把兔产品销售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信息。信息的种类很多,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订阅有关的刊物
目前,我国出版的养兔报刊(包括内刊)主要有:
《中国养兔》杂志:是我国惟一的一个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由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和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主办,双月刊。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24号,邮编:210036,电子信箱:。
《兔业月刊》:由山东省家兔专业委员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联合主办,月刊。编辑部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农村大众》,邮编:250014,联系人:王莉萍,电子信箱:。
《中国兔业报》: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华祥兔业发展中心和北京华祥兔业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月刊。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路76号楼7单元301~302,邮编:101400,电子信箱:,网址:。
《经济动物学报》: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经济动物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毛皮动物、药用动物、野生动物和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动物的生理解剖、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与营养、产品与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经济动物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等。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邮政编码:130118,电子邮件:,网址:JJDWXB .PERIODICALS.NET.CN。
其他:与养兔有关的报刊,如国家和各省市办的畜牧兽医杂志、科技报、实用养殖技术类的刊物,如《农村养殖技术》(北京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办,月刊,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1号,邮编:100026)等。
(2)利用网络
信息社会,网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具有信息来源广、快捷方便的特点,必将在今后兔产品流通中充当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角色。下面介绍一些与兔有关的网站,供参考: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中国农业网:
中农网:
中国农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九亿网:
金农网:
中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信息网:
中国特种养殖网:
中华特产动植物产业信息网: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中国农资网:
中国农业指南网:
中国农业在线网:
中国皮毛信息网:
中国兔业信息网:
中国兔业服务网:
华夏农业信息网: agricultrue.hxall.com
166农业信息网:
河北特种动物养殖网:
和鑫兔业:
陕西兔业:sxty.kmip.net
尚村獭兔联合会:
多服兔业:
四川省旭平兔业有限公司:
科华兔业:
(3)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联系
如当地的畜牧部门和外贸部门、养兔协会、兔产品专业市场,以及与兔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有关的企业等。
(4)与养兔专家、同行建立联系
特别是本省或邻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养兔专家、当地畜牧部门的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在条件成熟时,可成为他们的科研基地。
(5)参加国内外的有关会议
包括养兔专业会议、畜牧养殖技术会议和饲料兽药产品交易会议等。
近年来,随着 科技 的进步,人们每天的视屏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人会有眼睛干涩、酸痒等问题,长期的视疲劳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诱发斜视、弱视等眼部 健康 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据研究,β-胡萝卜素能帮助我们缓解视疲劳。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不仅存在于胡萝卜中,在绿色、红色的蔬果中也广泛存在。迄今,被发现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已达 600多种。β-胡萝卜素是一种橘黄色脂溶性化合物,遇氧、遇热、遇光不稳定,在弱碱下较稳定。在体内代谢后能生成视黄醇,具有显著的维生素A生物活性,因此也被称为“植物性维生素A”,又称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其功能与维生素 A 相近,是维生素A的前体,而维生素A对暗视觉影响特别大。
那β-胡萝卜素对人的眼睛都有哪些好处呢?
1.保持眼睛湿润。β-胡萝卜素可以提高眼睛的湿度,有助于保持眼角膜的湿润,使眼睛透明清澈。
2.保护正常的视觉功能。β-胡萝卜素在生物体内可转化为视黄醇类物质。视黄醇能防止夜盲、提高视力、维护牙齿坚固、促进骨骼生长、促进儿童长高、保持皮肤湿润、增强抵抗力。
3.促进视紫质达到正常含量。维生素A的缺乏主要影响暗视觉,与暗视觉有关的是视紫质。β-胡萝卜素能促进视紫质达到正常含量,从而避免了缺少维生素A所致的暗视野适应迟钝,也避免暗视野之后出现强光对眼睛所造成的损害。
4.β-胡萝卜素有预防白内障、干眼症、角膜溃疡症及保护眼睛晶体的纤维部分,防止晶体受损。
目前,市场上β-胡萝卜素的保健食品主要以胶囊剂为主,补充之后通过人体的肝脏转化为维生素A,长期服用的确会起到保健作用。不过选购该类保健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产品说明书,注意产品的吸收率、每片中有效成分含量,按说明量服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前应谨慎服用。
在身体真正缺乏β-胡萝卜素的情况下,通过保健食品进行额外补充β-胡萝卜素毋庸置疑,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从各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中来获取,因为食物中含有多种天然成分,营养又美味,首先应该保证日常的膳食平衡。
所以,为了我们的眼睛 健康 ,除了注意饮食上的营养外,还要保持用眼卫生哦!
参考文献:
1.《β-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经济动物学报,2020
2.《β-胡萝卜素在 4 种精炼植物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中国油脂,2020
一、吉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家政学、动物医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动物医学、植物保护
吉林省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家政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生物工程
吉林省品牌专业: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园艺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植物保护、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农林经济管理
吉林重点建设学科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药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农业部):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
部委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
二、吉林农业大学简介
吉林农业大学 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吉林农业大学 前身是******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 吉林农业大学 。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16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门。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188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2018年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880人,其中,本科生15596人,硕士研究生2630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留学生315人。有在籍函授生4136人。现有6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73个。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培养改革,2018年再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现有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18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60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760项,科研经费达到11.78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1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 吉林农业大学 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成立全省首家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精准扶贫的“好田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200余亿元,荣获省政府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82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
学校占地1353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公顷,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85万册。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