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名牌杂志封面

2023-12-06 04: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名牌杂志封面

张雪,你看看这个网站里面有,你给的这张图(第二张)下面就有名字


或者你在百度图片搜索“模特张雪”也能看到


姓名:张雪

年龄:19岁

籍贯:哈尔滨

身高:177cm

体重:52kg

三围:胸围85cm, 腰围63cm,臀围88cm ,比例20

个人爱好:

兴趣广泛,在主持节目、朗诵及排球体育方面很有特长

获奖情况:

2005中国爱心小姐风采大赛冠军,最具爱心小姐奖、最受媒体欢迎奖;

2006国际旅游小姐中国赛区亚军,北京分赛区总决赛冠军

2006《MODEI》杂志年度十佳新人面孔奖

参与封面拍摄:

《中国服饰报》20周年特刊封面人物;

《名牌》杂志20061月封面人物

《万家科学》杂志2007年指定模特

* 现 813路车体广告封面人物

参加活动:

2005——2007中国国际服装周

日本泽黛佳伊2006春夏新品发布会首席模特

2006/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2006施华洛士奇水晶发布,2006Esprit时装发布,2006怡家咏高级晚装发布,2007中国成衣展(凯撒)—日本发布,2007欧迪芬上海发布会等等。

其它:2005—2009年蟹岛度假村‘形象代言人’。2006—2007光影部落‘形象代言人’。

参加颁奖‘2006年亚洲新闻大奖’,主持‘2006国际旅游小姐世界总决赛新闻发布会’,‘蟹岛度假村八周年庆典’,‘2007超级赛车宝贝选拔赛’等等。

制作杂志封面的要素是什么》?

  本人长期从事媒体研究与设计,对这方面挺关注的,看到这个问题,觉得有必要把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和见解整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杂志的设计元素如果有10个等分,封面必然占据7个...除了眼球效益的浅层因素,还有其他复杂因素:

  封面设计的5个重要原则:

  1.封面主标题是最重要的元素;

  2.封面主标题应该传达一些利益,它是读者为什么正好买这本杂志的理由;

  3.封面主标题应该直接,购买者不会花时间去分辨双关语及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4.封面主标题比封面图片更重要;

  5.封面图片或图表应该与封面主题一致。

  例如在德国种类繁多的报刊杂志中,《明镜》周刊是最夺目的风景,德国广大民众尤其是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对这份周刊情有独钟,他们甚至将每周星期一《明镜》周刊的发行日,叫做“明镜之日”。

  《明镜》周刊在半个多世纪的成功,不仅与它始终笃行办刊原则、善言敢言密不可分,而且与它个性鲜明、风格统一的封面VIS(vision identify system)视觉识别系统息息相关。VIS是指将商品的一切可视事物进行统一的视觉识别表现和标准化、专有化,通过VI将商品形象传达给社会公众。VI主要构成要素是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企业造型等视觉符号。VI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这些要素的设计,形成一个最直接的视觉形象,结合这些基本设计在应用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统一而充分地表达商品设计理念和内在特质,以求得社会公众的认同。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色彩泼辣大胆,读者过目难忘
  图片形象具体,意蕴丰富
  简繁交替使用,封面设计具节奏感
  密切关注热点,观点振聋发聩

  国内杂志在封面制作上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一、创新不足,雷同现象严重
  走进琳琅满目的期刊市场,如果不仔细辨别刊名,一些刊物很难通过封面一眼辨别是何种期刊。

  二、制作粗糙,水准较低
  一些期刊封面设计者缺乏专业水平,对封面设计认识肤浅,设计平庸,制作比较粗糙,随意性较大,水准不高,印刷质量也很低。

  三、因循守旧,审美观念老化
  一些期刊的美编不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知识的更新和艺术技巧的提高,不进行市场调查,不关注读者反映,躲在画室里闭门造车,为设计而设计,主观性较大,对读者审美的认识多年停滞在一个层面,至今设计的封面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水平,和市场脱节,和读者脱节。

  四、没有考虑期刊的连续性,风格不固定
  一些期刊的封面上一期和下一期在用图、风格上都有很大变化,波动不断,让人难以分辨该刊物的真面目。

  五、缺乏品牌意识
  封面设计是期刊品牌形象的制高点,它直接影响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好感度和美誉度。但一些期刊封面设计缺乏品牌意识,在构思布局、选取图片时不注意为Ⅵ(视觉识别)服务,影响了期刊形象的提升,不利于品牌建设。

  推荐:aehome.cn 美编之家网站和 4A酒吧常去看看,必然有所收获。

时尚圈的四大杂志,你有哪些了解?

引言:都说时尚是个圈,时尚是个轮回,但你真正的了解时尚圈是什么样的吗?今天跟随小编一起走进时尚圈,一探究竟。

时尚圈通俗的说也就是四大杂志每年在4个地方举办时装周的地方,四大杂志在时尚界的规格较高。一直有六大蓝血八大红血的说法,能上四大杂志封面的模特,那一定荣誉感满满,另外时尚圈的四大杂志都是关于不同类型的,有衣服、鞋子、化妆品、包包。

小编要说迪奥、香奈儿、LV,小伙伴们都知道是奢侈品的品牌,但是却不知道它们都是属于时尚圈的六大蓝血。小编接下来为大家整理出哪些品牌属于六大蓝血,第一个是法国的迪奥、香奈儿、路易斯威登第二个是美国的CK,第三个是意大利的普拉达和古驰。如果小编所说的这些吸引了你的注意力,那么可以业余时间去问问度娘,再详细了解一下。

第一要素品质,品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公司立足的根本和核心要素,就如同盖楼房,地基要打好,这样才能长久。第二要素品牌效应要创办,要创办品牌形象,一个成熟品牌所带来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它的物质价值,例如有的人买奢侈品并不是只想买那个奢侈品,只是单纯想买奢侈品所带来的品牌感。第三要素是情感,举一个最普通例子,你敷衍做的饭菜和你用心做的饭菜,味道就是不一样。第四要素是价格,奢侈品一般价格比较昂贵,极少的情况下才会打折做优惠活动。听完小编总结的以上三点,你对时尚圈的四大杂志是否有所了解呢?

有哪些有深度的报刊杂志?

《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

《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场。

《家庭》和《知音》一样,是一本标榜情感和幸福的杂志。不同之处在于《知音》善于营造美丽的彩虹,并且为了这彩虹的存在无所不用其极。而家庭的故事则显得粗放而带有真实的意味,家庭一般选取的是知名人物作为平凡大众的爱情偶像和家庭关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艺术家政客等,另外家庭还有一个主打节目就是性知识普及教育,题目涉及中国人曾经避讳现在仍然禁忌的性领域,包括做爱,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话题,是中国几代人的性教育启蒙老师,在这一点上,家庭就象一个粗俗的菜市场,传播着大众口味,粗俗但是实用,矫情但是有真情。流连于此,没有小资情怀,但是却可以买一篮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联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类。

《三联》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周刊,也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周刊,就好象当今流行于世的新经济。三联的排版可能是中国杂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样三联的选题也可能是最前卫的,他依附于时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话题,一切前卫的词汇汇聚于此,象海上渐进的西风,吹拂着中国报刊杂志业,三联不仅花哨而且小资,其读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国所谓的新白领和新新人类,是处于消费和文化的前卫边缘,《三联〉存在的意义,象征多于实际,由于价值和舆论取向,三联注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杂志的精髓和价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都无法构建三联的王者风范,从这个层面来讲,实现三联做中国第一周刊,做中国的时代周刊的宏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女报〉——最浪漫的小资女人。

女报更多的时候,让人看不明白,她似乎传承着太多的内容,她好象集中了时装,影视,文化,当然好有美容和美食,总之女人迷信的东西,在〈女报〉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无限的女性情怀,小资情愫和浪漫空间,她制造着女人的美丽神话,当然也为大多数化妆品和时装厂家所重视。〈女报〉的内容涉猎范围之广,页码之多都是中国杂志比较罕见的,而零售价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报刊厅里,这无疑是一本抢手的杂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标题当然还有让男人侧目的美女图,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园以及结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杂志,对于女人来说,〈女报〉意味着时尚和潮流,而对于男人来说,与女人一起看〈女报〉不失为趁机握着她白皙小手或者拥住她瘦小肩头的一个绝佳机会……

〈演讲与口才〉——学术界最大的骗子。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本学术刊物,或者至少应该在演讲这一准学术领域应该有所建树,但是这样一本杂志,在其虚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无力甚至虚弱的内容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讲与口才〉不如叫贫嘴实验更确切,在这本刊物上,我们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于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谓的演讲大家的理论文章。我曾经硬了头皮使劲看了几期,但是苍白的内容和堆砌的辞藻以及充数的篇幅让我大失所望,这本刊物是目前中国最空壳主义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现今之国人,通过看〈演讲与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应该是绝无仅有,奇怪的是这样一本虚弱缺血的刊物仍在畅销,这是因为国情所限,中国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纳的成分太多了,并且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完全归于这种沉默和木纳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无论我们看多少次〈演讲与口才〉,口若悬河对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