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食经杂志介绍

2023-12-10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食经杂志介绍

在《食经》(原《营养与食品卫生》)杂志创刊十六周年之际,第153期与新老读者见面了。

“养生健康,实现理想”是人生目标,是大众话题,是《食经》办刊宗旨。正如某著名哲人所说的“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有什么幸福”,理想更无从谈起。因此,养生健康是永恒不变的、功德无量的阳光事业。

我们深知,广大读者十六年如一日地支持《食经》,杂志每一期都承载了人民群众厚重的寄望,凝聚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心血。所以,杂志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两届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获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我们领悟,《食经》跨越了两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六年的精心培育,当年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诞生的杂志现步入豆蔻年华、朝气蓬勃的黄金时期。昨天,她提倡的“安全卫生、营养均衡”理念已经深入民心。今天,她要着力宣扬“平衡膳食,养生长寿”食之经典,共同构筑健康长寿方舟。

社会在不断前进,经济在迅速发展。现在,人们生活丰富了,提高生活质量就成了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君不见城市人潮熙攘,街道车水马龙,人们工作日趋繁忙,各种应酬应接不暇,上班一族流终日连于快餐店,亚健康状态缠绕着白领人士,生活让生命充斥紧迫感?“毛病是吃出来的”,“民以食为天,食以养为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食经》深深感到肩上担负的社会责任重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食经》将一如既往地引导人们、提醒大众,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心调养,需要从日常饮食中科学汲取有益元素,需要运用底蕴深厚的岭南食理论进行引导。因此,在今后的岁月中,《食经》将紧紧围绕“怎么吃”、“怎么养”两大主题,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出谋划策、保驾护航,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竭情服务。

我们欣慰,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的动员令,而健康就是迈向小康之路的通行证。《食经》将在省食协领导下,继续关注广东食品安全,不断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排解民忧,引导读者健康消费,促进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将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全方位整理开发民间饮食文化“宝典”,以挖掘保护岭南食文化、岭南中医药文化精髓为己任,传承发展,继往开来,让健康的足迹永远伴随大众长寿之路!

最早的食谱书是什么

最早的食谱书是《食经》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一部《食经》。《食经》的成书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但它记载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也使得饮食文化在历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食经》的作者是崔浩,北魏人。崔浩生于世家,官至“三公”(司马、司徒、司空)之一的司徒,曾经帮助北魏三朝皇帝开疆辟土,功勋卓著。450年,崔浩因“国书事件”被诛杀,祸及亲朋。
这里所说的“国书”即史书,是北魏统治阶级为粉饰自己而修,崔浩是主修官,他在书中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北魏朝廷的蛮荒残暴,触怒了统治阶级,故而被杀。
据《魏书·崔浩传》记载,崔浩的母亲卢氏为家族中的尊者,时常带领其他女性共同行事,而她所做的事情,就是钻研酒水酿造和肴馔烹制。虽然崔浩家产殷实,可以雇用下人,但其母卢氏以酿酒烹食为乐,她每天早晚侍候公婆的起居饮食,祭祖活动中也亲自下厨制作菜肴,因此做得一手好菜。
卢氏晚年,烹饪技术已经登峰造极,她想到自己的传人学艺不精,担心时间长了以后她的烹饪技艺会失传,后人便无法再尝到珍馐美味,因此想要写成一本介绍饮食的著作。
卢氏虽然心智聪颖,却并未读书识字,因此只能让崔浩代为执笔,由她口述心得。也就是说,《食经》一书,虽然是崔浩所撰,但实际上是其母卢氏的著作。可惜的是,崔浩因为“国书事件”被彻底抹黑,他撰写的《食经》也被列为禁书,如今已经失传。
后世中,《齐民要术》、《太平御览》、《北堂书钞》和《农政杂书》等关注民生的著作中,都有涉及《食经》内容的零星记载。
据专家学者分析,这些作品中的“藏梅法”、“作白醪(‘醪’音同‘劳’)酒法”、“作麦酱法”、“作芋子酸法”、“蒸熊法”等,都有可能源于崔浩撰写的《食经》一书。
据《北史·崔浩传》记载,《食经》原为九篇,后世发展成为九卷,也有史料记载是四卷,应是九卷的重编版。

食经的作者介绍

作者崔浩,字伯渊,北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北魏太武帝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历任太常聊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六月被诛。 据《隋志》医方家记载:《崔氏食经》四卷。《旧唐书》载:《食经》九卷,崔浩撰。《新唐书》同。《通志略》载:《崔氏食经》四卷,崔浩撰。

有什么介绍中国古代饮食的书?

《食珍录》、《清异录》和《食经》是介绍中国古代饮食的书。

《食珍录》这是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公元483至493年,武帝在位。有一次皇帝向他问起烹饪的秘诀,谈得投机,皇帝不觉醉了,非常难受,虞宗就献上“醒酒鲭”,算是帮了皇帝的大忙。

《清异录》是北宋人陶谷撰著,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共有648条有关内容。其中和饮食有关的果、蔬、禽、兽、鱼、酒、茗、馔八个门类,共238条,占全书三分之一强。文字具有消遣取乐的幽默风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

《食经》谢讽著的成书于隋代,是饮食文化史上有名的著作之一。此书记载南北朝、隋代食品各目约五十种。其中有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包括以动物原料为主制成的菜肴,如“飞孪脍”、“剔缕鸡”、“剪云斫鱼羹”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