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上海故事文章

2023-12-06 1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上海故事文章

  上海一直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一座城市,从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到繁华的“十里洋场”,各国文化自此融会贯通。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现代描述上海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现代描述上海的经典散文:行走在上海
  在我的记忆里,有无数的上海宝贝以不同的视点在描写上海,比如《上海的风花雪月》女作家陈丹燕,想来她们一定是非常钟爱这座城市的。每每读关于上海的文字,我就情不自禁。应该说上海一直是我心里一个繁华的梦。我一直迷恋这座但却从来也不曾近距离接触的城市。你一定觉得这不可理喻。

  其实没有什么不可理喻的,追根溯源应该是还在我少不经事时,父亲因为食道癌两度到上海医治。每次回来我都会没完没了地问父亲上海的样子。父亲一次次的讲述,上海对于我来讲有了模糊的诱惑。后来开始读张爱玲,对上海就有种说不明道不清的迷恋,盘根错节在我的心里。没有去过上海,许多我认识的人都不相信。从他们疑虑的目光中我的解读是:“不会吧?原以为你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家伙,没有想到你也如此孤陋寡闻、井底之蛙。”我非常坦然,是的,我没有去过上海,但我对这座“高楼大厦看不尽,十里洋场溢光彩”的城市充满了无数的向往。上海的石库门、上海的百乐门,上海的月份牌、上海的滑稽戏,上海的阮玲玉、上海的张爱玲对我来说都是吸引。同时在我的思想领域里,我还认为上海是非常小资的城市,因此对上海的迷恋,一部分原因正是所谓的小资情结作祟。那里有张爱玲笔下永远不散的PARTY,有我喜欢的花园洋房,那里在春风沉醉的夜晚,你还可能邂逅郁达夫,一睹徐志摩的风采,那里还有越来越出名,越来越奢侈,越来越小资的上海的新天地等等。

  早些年我也曾有过去上海的冲动,但我冷静地退缩了。因为经验告诉我,我还不具备领略她的美的能力。想要领略上海的美,一定是需要文化积淀的。想象中这是一座布满了许多浪漫原素的城市,更适合你在某个霏雨漫步中偶尔想想的城市。真正去了,或许会有“不如归去”的失望心理。

  可话是这么说了,当机会再次来临时,我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必须走进上海这个梦了。有人说在这个靠海的时髦都市,繁华的景象浸淫在潮湿的空气里。此话描述得实在太准确,潮湿的上海让我朦胧地感受了一番。

  当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时,虽雨是越下越大,但这并不影响我迫不及待地触摸这代表现代上海的一角。它雄伟建筑的气派、品味与风格,无疑显示了国际一流机场的水准。从这里开始品味上海,绝对是站在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南京路上的雨水穿过鞋底走出一路的繁华。这个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区,我不自觉地想起南京路上有一个“好八连”,想象我们的军人们整天在繁华的大街上巡逻,却不被纸醉金迷所诱惑,真是不简单。南京路是一条商业街,据说上海本地人一般不会去的,这里汇集的大多是外地的游人。他们要一睹这条见证上海历史的街道,要目睹历经风雨的和平饭店的风采。南京路若要和成都的春熙路PK一下,这里除了马路更宽,绿化更多,店铺更豪华,名气也更大外还积淀着太多不能忘记的历史。友人一再告诫购物就不要在南京路,于是我就是一个十足的观光者。在伞下行走南京路,别有风味。

  黄浦江畔的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亦是我此次上海之行必到之地。外滩,上海的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骄傲,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上海的文化。外滩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观。每当华灯初上之时,外滩各栋建筑物上灯火辉煌,一座座犹如水晶宫似的,令人赞叹不已。徜徉在这里,我们感受着绿树花坛间大都市园林的别样风味,享受着大都市清新润泽的空气。

  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塔延伸着人类的高度,是饱览上海全貌的最佳地。据说风和日丽时,在塔上举目远望,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尽收眼底。只可惜我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走进她,外面的世界是白雾蒙蒙。虽说有些遗憾,但塔内的上海历史博物馆却大大地弥补了这一遗憾。这个博物馆是专门介绍上海近百年来发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馆。一脚踏进展厅,那承载着历史的气味就扑面而来。在时间走过的道路上让我感受到了上海历史的厚重。那些曾经的历史细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叹为观止!我身体的血液一次次沸腾,我在用心和那些“人们”交流着。馆内陈列分国中之国的租界、旧上海市政建设和街景、近代城市经济、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风云等六大部分。通体走下来,让我非常感性地领略了一番上海的历史和风情。

  雨中在新天地行走更给了我一种鬼魅之感。从星巴克那边入口五颜六色的灯光、华丽的人群,在我的伞下叠现。摇曳的风姿,动感的节奏和夜光杯,一切让人宛若梦中,你不得不爱上上海这座城市,细细品味着上海的悠久文化底蕴。第一次走进新天地给我的感觉是这里洋人多,陪洋人的美女多,这是我对新天地的第一印象。老外喜欢那里,因为那不仅有代表旧上海建筑风格的石库门,还有极富现代气息的酒吧。只是陪着老外的中国女孩子,享受的是什么,我不是特别明白。上海新天地是小资的天堂,既然和“资”挂钩,没有“资”质当然是不行的。在这里小资,就是要做好掏大钱的准备,否则就没了“资”的色彩,

  上海的美就这样夹着浓浓的潮湿味儿诱惑着我,她的气质和气息吸引着我,我会不由自主向她的方向一再转身。我还想象着能在某一个转身的瞬间与才情女子张爱玲透彻的目光相遇,那将是我的一次升华。我会一直努力,朝着那个梦。
  现代描述上海的经典散文:上海行
  这是我和曾牧第二次到上海过暑假,住在闵行区莘朱路112号。这地方是该区粮油公司所在地,楼房多为两层平房建筑,在这个公司的南面是一个废物收购处理站,在公司的西北面是莘庄地铁站和沪杭铁路。小马在靠南的一栋楼的二层租了两问房子,一问用作厨房和卧室,一间用作服装展示和加工车间。上海是做生意人的天下,从早到晚每个角落只能感受到做生意的气息。上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不仅公司和机关的大厦全是摩天大楼,就连老百姓的住房也向空中发展,每个社区都由摩天大楼组成。而且大楼之间的距离间隔很远,楼下的空地都用来做公园,所以上海的公园特别多。上海的房地产非常贵,任意一套房子都在上百万元,而小马的两间房每月的租钱都在上千元,这样高的租金她很难支付,这几年又碰上经济危机,她的生意做得很紧。可以推测,如果不是业主等有钱人很难在上海立脚生存。上海是个地道的繁华大都市,对一个远道而来的人我感到很陌生,我每天担心不能在上海立脚。因为我是个文化人,想在上海找份工作很难。我每天只能到西北较远的莘庄公园小坐休息,那里林木参天,花草茂盛,白天可抵挡一下夏日的炎炎热气。公园的中央有一个半亩见方的水塘,水塘的水很清,可供人洗手脚。在公园里还有许多形状如牛犊的大圆石,人在石块中间小憩别有清凉生其间。据说莘庄镇在十多年前大部分地方还是农田一片,到处都是耕地和棉田,每到春夏洪水泛滥,大水漫过丘岗竟把这些大石块冲成了螺圆石。在上海每个人最喜欢清凉天气的到来,每到夏秋之交,当暑热渐退,莘朱路一带因地形低,无论下午或晚上,从天而降的雷电轰鸣大地,其声仿佛山崩地裂一样,而且数量之多实为罕见。然而这却到了使人高兴的时候,因为一年的炎热天气终于过去了。

  上海水陆交通发达,自古为富庶发达之地。上海在春秋战国时为吴国治所,那时称作“沪渎”,是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到三国时,孙权据有江东,也把上海当成他的军政文化中心。在古代,闽粤赣的先民进京都要经过上海,他们或科考,或游学交友,或经商,或做官都要在上海停留中转。所不同者,古人挑担负笈走的是田间小路,数月半年才能抵达,今人则坐豪华客车走的是高速公路,一,两天就能到达。今天我沿作古人走过的路线踏上了上海这片神奇和古老的土地,我惊呀我叹息。刚来时,晚上房间的温度太高,蚊虫又多,如果没有蚊帐保护,人恐怕早被后院上来的蚊虫扛走了。每至半夜,室内热气渐高,蚊虫也渐多,小的蚊虫可从纱帐孔钻入。帐中只要有一两只蚊子,就能把人折腾得难入睡。我常半夜起来开灯打蚊子,可就有那几只狡猾鬼能逃过追打,第二天半夜又见是它,我常只好苦笑着过去与它握手言和,对它罢手。墙脚还有几只很胖的螥蝇也会出来捣乱,如飞到你的鼻子上叫你透不过气来。它还会到蚊帐里游玩观光,有一次曾牧把一头肥蝇从床的一头追到另一头,竟不用打就自个累死了。在生活上,我们怕花钱每天只能吃很少的食物。早上吃稀饭,晚上还是稀饭,菜主要是青菜。因为上海的物价高,任何地方都不能比。在过去,我是一介书生,既无名又无利,在地方政府做个小职员,既无秘书高薪,也无豪宅宝车。身无半纹积蓄,文章见诸报刊者寥廖无几,书稿藏在箱底倒有多年。每月最愁的事是工作被人占了,每日最忧的事是柴米油盐能否到家。为利愁白了头,为名煎坏了身。没办法,为了积钱一分两分舍不得花,身不穿名贵服装,肚不进鱼肉荤腥。为了出名,日写夜投,即使到了两眼昏花,两耳打雷也不罢休。如今积劳成疾,腰酸背驼,黑发早霜,头小脖子粗像返祖猿人。现在虽然成了名人,出了著作,但过去出的那些书并没有赚钱,如今囊中仍然羞涩,每日所忧仍是柴米油盐能否到家。我到老才读懂几个字:“文人酸腐”。

  由于在上海的时间较多,在小马的带领下,我们到过上海许多有名的地方,如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塔,城隍庙和七宝老街等。7月27日我们决定到虹口区的鲁迅公园参观,其中目的之一想沾大名人的福气。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三人就到莘庄地铁站坐车。到了那里,只见鲁迅公园人很多,老人和孩子都在里面休息和游嬉。公园免费对外开放,我们先后参观了鲁纪念馆和鲁迅墓。在鲁迅纪念馆,我们看到了鲁迅各种版本的著作,遗稿,珍贵遗物和文献资料等。还看到了鲁迅和文学青年讨论革命和文学的大型木刻塑像,最后我们在鲁迅铜像前合影留念。在鲁迅墓地,到处松柏苍翠,林木遮天。在墓地两边有柏树玉兰护卫,在广场中央,安有鲁迅坐在倚子上的铜像,这个像在很多画上都有它。鲁迅的各种塑像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生前的音容笑貌,我亲眼目瞩伟人风采,使我很受震撼,鲁迅的像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在过去风雨如磐的年代,他以文学为武器向敌人展开斗争。走在公园如茵的草地上,我为鲁迅而骄傲。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专门为他建纪念馆,这更是对人民文学的嘉奖和认同。

  我本是一名科学工作者,作文写诗是业余课,我的文学成绩不能和鲁迅相比,我更知自己的诗文起不到投枪和匕首的作用。但是,现实社会常常重复过去荒缪历史,当腐败横行,人民遭殃,贤士失落,革命无人,此时此刻人民多末需要像鲁迅这样的作家。我作为一个平凡人,今天该以何种方式纪念鲁迅呢?我常想,如果一个文化人在文化创作中连性命都难保,当他拿起笔时就被饥寒所击败,他还能拿起文化的武器同敌人战斗吗?不能。所以,要做文人,得先保全性命,要保住性命,得先改善生活。人生有根多企盼和等待,如果有一天我的书一经出版,而且成了畅销书发了大财,手中有了千百万栗子,我要实现的梦想可多呢。首先,我要和家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上庐山,攀黄山,登泰山,所有名山古迹无不造访。其次,要把家安在祖国首都北京,因为那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人生在世,活的就是“风光”二字,一切好的事物都想得到,好名好利,有名可以裘马扬扬,招摇过市;有利可以填充欲壑。做官可以高人一等,做学问可以留芳百世,做教授可以为人师表,考博士可以出人投第,等等。这里每一样无不动我心,无不使我奋起追求之,我今后的人生能达到这些目标吗?我要不停地去追求。最后对我来说,上海之行,固然有很多写处,但聊以上面的文字纪之吧。
  现代描述上海的经典散文:到底是上海人
  一年前回上海来,对于久违了的上海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白与胖。在香港,广东人十有八九是黝黑瘦小的,印度人还要黑,马来人还要瘦。看惯了他们,上海人显得个个肥白如瓠,像一代乳粉的广告。

  第二个印象是上海人之“通”。香港的大众文学可以用脍炙人口的公共汽车站牌“如要停车,乃可在此”为代表。上海就不然了。初到上海,我时常由心里惊叹出来:“到底是上海人!”我去买肥皂,听见一个小学徒向他的同伴解释:“喏,就是张勋的勋,功勋的勋,不是”薰风的薰。《新闻报》上登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开幕广告,用并散并行的阳湖派体裁写出切实动人的文字,关于选择礼品不当的危险,结论是:“友情所系,讵不大哉!”似乎是讽刺,然而完全是真话,并没有夸大性。

  上海人之“通”并不限于文理清顺,世故练达。到处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性灵文字张爱玲优美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张爱玲优美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去年的小报上有一首打油诗,作者是谁我已经忘了,可是那首诗我永远忘不了。两个女伶请作者吃了饭,于是他就做诗了:“樽前相对两头牌,张女云姑一样佳。塞饱肚皮连赞道:难觅任使踏穿鞋!”多么可爱的,曲折的自我讽嘲!这里面有无可奈何,有容忍与放任——由疲乏而产生的放任,看不起人,也不大看得起自己,然而对于人与已依旧保留着亲切感。更明显地表示那种态度的有一副对联,是我在电车上看见的,用指甲在车窗的黑漆上刮出字来:“公婆有理,男女平权。”一向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他们去吧!各有各的理。“男女平等”,闹了这些年,平等就平等吧!——又是由疲乏而起的放任。那种满脸油汗的笑,是标准中国幽默的特征。

  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混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了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个“完人”。只有一个女孩子可以说是合乎理想的,善良、慈悲、正大,但是,如果她不是长得美的话,只怕她有三分讨人厌。美虽美,也许读者们还是要向她叱道:“回到童话里去!”在《白雪公主》与《玻璃鞋》里,她有她的地盘张爱玲优美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作文

  上海人不那么幼稚。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包括《泥香屑》、《一炉香》、《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琉璃瓦》、《封锁》、《倾城之恋》七篇。写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想到上海人,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

  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描述上海的经典散文文章:

1. 上海最美散文

2. 有关上海的散文

3. 有关上海的散文

4. 关于上海的散文

5. 上海游记散文

描写上海的名家散文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被大家称为“魔都”。下面给大家带来描写上海的名家散文,带你领略“魔都”的魅力!

上海,我只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五年前,出差途中偶尔去的。因公务在身,行色匆匆中,见识了上海的第一面。

也许是脑海里国际大都市的定势久矣,说实话,第一眼的上海给我的印象很是不好。

当时由宁到沪,为方便起见,乘坐豪华大巴。汽车到站,正处于市中间位置,下车就是满眼的平房,破旧不堪,唯一的生机就是房顶的鸽子在呼啸飞旋。

疑惑不解,是不是到了老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虽然破旧,却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如果是也倒罢了,上海的平房毕竟不是四合院。

于是,大都市的形象,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看市容,五六层的楼房比比皆是,期待中的高楼大厦见不到。阳台上、窗户里到处飘扬着衣服,如当初的万国旗。当时我就想,只知道外滩有万国建筑,不知道上海还有万国旗呢!只见街道上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一个字,脏。

第一感受,不喜欢上海。

第二次去的时候,因为时间充裕,专门逛逛风光好的地方,到了浦东地界,看了黄浦江畔,才感受到大上海的魅力。

东方明珠自然是第一标志。登上高层,俯瞰大地,所谓城市风光尽收眼底。整个陆家嘴高楼参差,鳞次栉比,尽显大都市风采。毗邻的金茂大厦,高耸云天,顶层正在进行高空跳伞比赛,五彩缤纷的降落伞如空中花朵,徐徐飘落,煞是好看。

乘坐在舒适优雅的磁悬浮上,高速疾驰,我留意一下速度显示,达到了时速430公里。据说这是国际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一路飞驰,直到浦东国际机场,进入宽敞明亮的候机大厅,迎面两位拖着行李箱的空中小姐,正优雅地归来。

为欣赏久负盛名的外滩夜色,专门在附近留宿一晚。待到灯火阑珊,古老的外滩建筑上,灯光五光十色,交织辉映,璀璨瑰丽,确实感觉雍容华贵,壮美至极。

看到大上海现代化的一面,使人领略到了大都市风情。可想起上海给我的初次印象,总感觉略有遗憾。

或许,第一次我见到的只是上海的表象。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大上海的繁华与富足,上海人的精明与优越,早已路人皆知。特别是浦东的发展,变化之大,也是举世公认。

但总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建设得最靓丽的地方,大多都是面子工程,都是那些上级领导能经过的地方,外来客人能看到的地方,个中原因当然更是人人明白。

众多平民百姓生活的地方,哪怕再垃圾遍地,环境再臭气熏天,也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当然,这并非上海之弊端,而是全国之通病。

啥时候面子和里子同样发达,尤其是城市内部的平民棚户区,也建设得和黄浦江两岸一样,那时候,大上海,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

细碎的光从斑驳的玻璃外透进来,用一场韶华歌舞在黑白琴键上湮灭。钢琴透着一眼流年的味道,像是只古老的黑色咖啡杯,清清冷冷,繁絮雍荣。窗外的天,把哭泣当做了怀念,大雨倾盆而泻,经过了一个春夏秋冬。

时光不停地在变换,系诶的灰砖瓦屋,在那面雪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红字——拆。不久之后,时光的印迹便消失不见,和着童年的欢乐,熬成一碗馥郁香浓的小米粥,还未来得及喂进人们口中,却已被打翻于澄澈的江河。钢琴放在屋里很久了,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通向阁楼的木梯,踩上去会发出咯吱的声音,细小的微粒在天窗阳光中飞舞,像一场宋朝的梨花雨,带着清新,咏着陈旧,终究是过去了。

还以为能够再看见那个清丽的女子,穿着月白色旗袍,挽着端庄的髻,抱着一只慵懒的猫,浅笑走下楼梯,一瞬,画面消失不见,再怎么想,也寻找不到了。又一晃神,见那好生在黑色钢琴前,清淡的乐灵从她修白的指尖下跳跃而出,似乎给这幢老房子填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微笑着,人又消失,独留黑色钢琴兀自叹息。老上海的留声机记录下了这首曲子,只是弹得人已不在了。

清晨,在阳光中醒来,光晕揉碎在卷曲的发间,光着脚站在窗边,外滩上一片雾气迷茫,如同她眼里没有的焦点散光。丝质的睡裙长到她的脚踝,走动的时候流动调皮的亲吻她脚边的一片雪白。咖啡的浓厚香味突然地就唤起了神经,还是做一个慵懒的凡人吧,没有那么累,那么疲惫。她看着远山呼出了一口浊气,挂上了一丝笑容。

纸醉金迷,老上海的百江门前,金色的灯火宣告着它对老上海的所属权,灯红酒绿,老上海是一座不夜城。杯盏交错,映出一张张笑靥如花,可谁又知交际花们眼中如烟火般苍凉于厌恶。老上海不会累,可是人心会累。

破旧的钢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种凄凉,曾经迷靡的生活让钢琴染上了一衣风华。一种苦涩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跋山涉水来到我的心上,迂回在我的眼眶里。

一滴泪砸下,在烟尘中绽出一朵颓败的花,但却开到茶靡。

与莫言的“高密乡”、鲁迅的“鲁镇”、三毛的“撒哈拉”一样,上海向来也是许多作家所偏好的。但毕竟每个作家风格迥异,笔下的城,即便是同一个,也是各有千秋。然而,正因如此,面对一城千面的上海,若是不展开一段漫长的阅读之旅,是很难感受上海——那个风靡至今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刻钟鸣皆释怀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嶙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子夜》一开篇,茅盾先生便这样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现代化盛况赤裸裸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摩天建筑林立街道两旁,高耸碧霄;平地拔起的路灯杆接二连三迎面而来,无穷无尽;东南西北交流着各式各样的车流,匆忙杂乱……仿佛一如我们所知的老上海,充盈着灯红酒绿,弥漫着靡靡之音,飘散着浓郁甜香。

这样的上海,是华丽的上海。城中的资本家们一面过着奢靡的生活,一面又时时为“破产”而担惊受怕。“从早上起,就没有一点风。天空挤满了灰色的云块,呆滞的不动。淡黄色太阳光偶然露一下脸,就又很快躲过了。”文中的这一段描写,又给人一种老上海城的人情味儿。它承载着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斗争,为暴风雨中的民族资本家深深地忧心,却仍也是对被吞噬的民族资本产业无能为力。况且,纵是一城之内的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力挽狂澜,却也是种改变不了旧中国颓然待新的疮痍面貌。因为不能,故上海常常被作为近代现代中国的缩影来看待,或者说,上海不仅仅代表上海,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代表。

最后,在子夜的钟声里,吴荪甫代表在这场与帝国主义的较量中失败的民族资本阶级,携家人心力交瘁地离开了这个既给他希望又给他绝望的伤心地。是上海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抛弃了上海?这个问题,在子夜钟声敲响的那刻,早已经释然。何况那样一个繁华且热闹的老城,迎来送去历史的'匆匆过客,自然是淡定如初了。

一代倾城逐浪花

出身在上海封建与西洋错杂交织的的畸形家庭中,张爱玲洞悉了十里洋场中上海人独有的功利、世故、练达、聪慧。于是,因为“出名要趁早”,怜惜她的上海,也就轻而易举地让一个有才气的女子很才气的火了一把。她的作品一时之间如暴风骤雨一般横空出世,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盛况,令所有上海人为之震惊。

且莫说《金锁记》中市井家庭的曹七巧入了姜公馆后由善良温婉转而冷酷无情,也别去感慨《沉香屑》中随一炉又一炉片香燃尽而讲完的故事,但是一则《倾城之恋》,便是让人看尽旧上海女人坚韧却心酸的历程。“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白流苏与范柳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奇爱情,最后在日军轰炸浅水湾的硝烟中,以范柳原的离而复返二人交心作结。然而,小说的结局看似圆满,实则浸透着苍凉。胡琴、月、蚊香、镜、空房等这些颇具悲剧意蕴的意象充斥着文章,也是道尽了旧式大家庭中女人的悲怆。

张笔触下的上海,带着与她命运大相径庭的境遇,却仍然勇敢地劝说我们追逐生命中的浪花。这样的上海是坚韧的,而在坚韧之余,又给人以惆怅哀伤。

一道弄堂存通达

与张爱玲笔下沉重苍凉的上海不同,在一些作家心目中的上海是优雅的。

作家木心作的《上海赋》文辞奇崛怪异,却给人以典雅与洗练的画面感。印象最深的一段当属他对旗袍的论述,从样式到料子,再由纽扣至装饰,应有尽有。于是,于老上海人而言,各款旗袍总共没有三十件,那是寒酸的。这样精致的上海,以及老上海人对生活的考究,也是叫人叹为观止。

与木心类似的,还有作家王安忆笔下老上海的“弄堂文化”。涵养的老绅士多居住在弄堂的尽头,穿白衬衫搭格子的西式羊毛衣,衬衫的领口绝不能翻在毛衣外边,衬衫的扣子必须扣到底,否则不合乎规矩。只有这样整整齐齐穿戴完毕,才胆敢提着鸟笼四处遛鸟、坐在藤椅上读书看报抑或是到黄浦江畔找故交喝杯下午茶。

偌大中国也只有老上海人才能传承坚持着这般严谨认真,而况这样闲情逸致也真是非老上海莫属了。

一朝繁花浮世事

看着以触动九零后内心为噱头的《小时代》系列,我深感失望,一切灯火辉煌完全建立在浮夸的表象,各色男女穿行在硕大的广告牌下,写着匆忙混乱的生活。这样的上海,除了“现代化大都市”的标签外,毫无上海作为老城本应拥有的深邃的灵魂。

于是,本以为现代再没有能够驾驭上海这座精神上多元化的文学作品了,忽而一部《繁花》映入眼帘。写法上,既不同于《子夜》的“史诗”式浑厚,也不同于张爱玲笔下“传奇”式的上海,取而代之的是娓娓道来的“故事”式写法,让人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关于上海的浮世绘。《繁花》写尽上海的“俗气”,更展现上海人生活的“雅量”。

小说中无一例外用的是生活的边角料——口水人、口水故事,一切都是不曾被提到台面上的生活庸常。一切交谈、行动,用吴侬软语的沪地方言徐徐道来。小说中的人物虽不表露内心,偶然的碰撞又偶然的离去,但却展现出真实的上海。甚至,恰恰正因如此,上海反而更加灵动、更加明媚了。无论是幼时阿宝与蓓蒂那段在屋顶上关于“绍兴阿婆最坏”的对话,还是蓓蒂心中有灵魂的、像高头黑马般稳重、沧桑的立式高背钢琴,抑或是深夜小琴记日记时陶陶的说辞,一切是那么平常,但却又是那么体现上海的从容与淡定。

整本小说,絮絮叨叨地讲述了上海小市民的日常生活。仿佛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法提供意义感了。人到最后是悲哀的,就像是一朵花最后枯萎了,也只能保持着自己的淡定。而上海,那座历史的老城,静静地目睹着一切沧海桑田,又安然迎来新的一批过客和属于他们的时代。浓郁花香化作灵魂,伴着上海兴衰变迁。

后记

吟唱上海的歌谣难尽其数,却不能唱完她的热闹繁华;描绘上海的作品数不胜数,却难以道尽她的典雅隽永。华丽的背后是细腻的城市精神,闲适的转身是大气的城市灵魂。

上海,只是作为一座城,为岁月而存在,目睹并记载所有的人情世故。

描写上海的经典散文

几篇旧上海风情唱篇
老上海风情唱篇 上海滩(一)
繁华之首算申江,荒丘改作大洋场。
条条马路都热闹,两旁店铺尽开张。
中外轮船浦心住,沿滩一带大洋房。
华洋旅馆多多少,西乐声喧跳舞场。
华丽店铺南京路,两旁都是大商场。
来往佳人摩登式,身上衣衫都漂亮。
唇红齿白真美观,走上前来扑鼻香。
高跟皮鞋声橐橐,袅袅婷婷进商场。
一个是,叫嫂嫂,一个是,唤姑娘;
我与你买些归家做衣裳。
你看那是真丝纺织中国货,绫罗绸缎耀目光。
春夏秋冬都好做,不妨做几件嫁衣裳。
况且屈指光阴容易过,姑娘不久出阁做新娘。
买物须买中国货,提倡国货热心肠。
奉劝同胞须爱国,救国坚心抵抗长;
金钱切勿流东洋。
上海滩(二)
洋场到处满笙歌,东亚应推富丽都。
虽然热闹繁华称盛极,但是重重秘密尽包罗。
你看那书寓堂差飞局票,一个个包车电石照娇娥。
吞云吐雾乌烟吸,一榻横陈燕子巢。
电兔狗儿相竞赛,千金一夜尽消磨。
舞厅建筑堂皇式,舞女时装入画图。
害人花会玄虚弄,三十六门变化多。
春秋二季逢跑马,个个财迷像着魔。
更有轮盘营密室,重门叠叠大规模。
总会中茶房侍侯人灵活,扑克来司与碰和。
交易所中真可怕,倾家荡产跃清波。
回力球场头彩夺,假山曲折的高而夫。
招考人员登各报,保证金骗去哭穷途。
流氓地棍拆梢党,随处横行势力多。
美丽佳人来诱你仙人跳,乡愚休想吃天鹅。
女子青春遭贩卖,做成圈套害乡姑。
申江黑幕难详述,万恶人心道德无;
总须谨慎远旋涡。
上海滩(三)
海上逍遥作寓公,洋房高耸气豪雄。
春风十里繁华梦,世外桃源景不同。
说不尽,坐拥资财家富足,面团团作富家翁。
车开摩托呜呜响,疾似风弛快若龙。
只见那,楚馆秦楼多栉比,银灯灿烂照通红。
夜来到处寻香梦,有的是,情愿庄花乐意浓。
有的是,鬓影钗光同伴舞,有的是,飞觞醉月护花丛。
有的是,知音同嗜周郎癖,有的是,轮盘跑狗乐无穷。
待到那,夜深人静归家去,只听得,无线电弦韵响叮咚。
还有那,热水汀融融春气暖,娇妻美妾伴房栊。
更有那,新奇都是摩登样,被褥完全野鸭绒。
吃的是,山珍海味奇异品,穿的是,时装衣服仿欧风。
到那时,黑甜乡里吞云雾,一榻横陈意懒慵。
扑朔迷离嫌夜短,只听得,谯楼已打五更钟。
人生艳福难修到,胜比得,天上神仙安乐宫;
到后来,一场春梦总成空。
上海景致
春申江头行旅忙,仕宦行台住客商。
大小旅馆遍南北,布置富丽甚堂皇。
电梯上下真写意,侍应周到众茶房。
大中华,一品香,远东爵禄与中央。
新东方,老东方,还有新老惠中各争长。
夏天电风扇,冬天水汀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