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青岛诗刊杂志

2023-12-08 16: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岛诗刊杂志

作品已发《山花》、《绿洲》、《散文诗》、《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特区文学》、《北方作家》、《河南诗人》、《河南作家》、《草原》、《牡丹》、《躬耕》、《东京文学》、《辽河》、《伊犁河》、《吐鲁番》、《大河》诗歌、《散文世界》、《语文世界》、《青春潮》、《当代诗坛》(香港)、《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新作文》、《航空旅游报》、《珠江商报》、《伊犁晚报》、《郑州日报》、《太原日报》、《青岛日报》、《焦作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广播电视报》、《现代生活报》、《中学语文报》、《中学生学习报》、《大西北诗刊》、《诗歌杂志》、《第三条道路》诗报、《丑石》诗报、《天中诗刊》、《打工诗人》、《群岛文学》、《芙蓉锦江》诗刊、美国《新大陆》汉语诗刊等百家报刊。作品入选《2008中国打工诗歌精选》、《震撼心灵的名家诗歌》、《河南诗歌2009》、《河南诗歌2010》、《河南诗歌2011》、《中国八零后诗歌写作报告》、“21世纪初中国大学生诗歌专号”、《洛水之阳》散文卷、《河洛散文百家》、《河洛六十家诗选》、《腊子口》“2008诗歌专辑”、《80后朦胧诗选》等选本。

诗歌投稿网站都有哪些

诗歌投稿网站有很多下面介绍几个出名的诗歌投稿网站:
各类诗歌杂志《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等等都可以投稿,看你的水平,全国性的诗歌杂志,发表还是有难度的。

你可以找一下你们当地一些杂志去投递一下,认识一些编辑会很有用。
比较容易的是,你去“中国诗歌网”网站注册发布内容,写得好的会被推荐,“每日好诗”入选的话会有丰厚的稿酬。你也可以去查找诗歌杂志的同名微信平台投稿,现在发布作品的途径很多,你甚至可以自己做微信平台发作品。
真正写得好的还是相对容易被发现的,如果没投中,说明可能还是差点意思,继续努力。
给别人投稿前,了解一下别人的杂志特点、要求,这是基本的尊重,不要一通乱投。
下面贴一些别人整理的诗歌类杂志名单,有些邮箱可能已经失效,请自行验证。
《上海文艺》投稿(卷首语):      
《青年诗人》投稿邮:      
《湿地》诗刊投稿邮箱:      
《新诗鉴赏》投稿邮箱:      
《中国诗歌》投稿邮箱:      
《天涯诗刊》投稿邮箱:      
《诗刊》投稿邮箱:      
《当代》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大河》诗刊投稿邮箱:      
《大地诗刊》投稿邮箱:      
《花城》诗歌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星星》诗刊投稿邮箱:      
《中外文艺》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安徽文学》月刊      
《都市》文学      
《九月诗刊》黄昏主编      
《芒种》文学月刊      
《诗歌月刊》下半月刊      
《中国诗歌》杂志 “网络诗歌专号      
《中国文学》月刊      
《南方作家》      
《宝安日报》      
《北方文学》      
《布谷文学》      
《长江诗词》      
《长江诗歌》赵乾东      
《长江文艺》      
《楚天都市报》副刊      
《旅馆诗刊》      
《南方文学》      
《南方作家》诗歌专投邮箱      
《青年作家》      
《人民文学》诗歌组      
《山东文学》      
《诗潮》      
《诗歌月刊》      
《台湾诗学》      
《天津诗人》      
《无界诗歌》      
《襄樊日报》文学副刊      
《新都市文学》      
《新文学》      
《延河文学》      
《燕都文艺》      
《扬子江诗刊》     
《中国作家》      
《重庆文学》      
《作家》      
《甘肃文艺》邮箱:      
《山西文学》      
《厦门文学》      
《安徽文学》      
《作家报》            
《天涯》杂志社      
《文苑》宋黛      
《山花》      
《钟山》      
《百花园》杂志 秦俑:      
《天池》杂志邮箱:      
《佛山文艺》杂志廖琪:      
《芙蓉》综合双月刊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投稿邮箱:
《扬子江诗刊》诗歌双月刊主办:江苏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延安文学》综合双月刊主办:陕西省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电子邮箱:      
《西藏文学》综合双月刊主办:西藏文联投稿邮箱:      
《辽河》综合双月刊主办:辽宁省营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红豆》综合月刊主办:广西南宁市文联投稿邮箱:      
《山花》综合半月刊主办:贵州省文联投稿邮箱:      
《安徽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安徽省文联投稿邮箱:      
《散文海外版》散文双月刊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投稿邮箱:      
《厦门文学》综合月刊主办:福建省厦门文学院投稿邮箱:      
《青年文学》综合半月刊主办: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投稿邮箱:      
《山西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山西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上海文学》综合月刊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四川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四川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诗潮》诗歌月刊主办:辽宁省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诗林》(深圳)诗歌双月刊主办:哈尔滨文艺杂志社投稿邮箱:      
《诗林》诗歌双月刊主办:哈尔滨文艺杂志社投稿邮箱:      
《天涯》综合双月刊主办:海南省作家协会海南省农垦总公司投稿邮箱:      
《作家》综合月刊主办:吉林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啄木鸟》综合月刊主办:群众出版社投稿邮箱:      《诗刊》诗歌半月刊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投稿邮箱:      
《长江文艺》综合月刊主办:湖北省作家协会投稿邮箱:      
《北京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广州文艺》综合月刊主办:广东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黄河文学》综合月刊主办:宁夏银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青年作家》 综合月刊主办:四川省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投稿邮箱:      
《北方文学》[诗歌]      
《诗林》[诗歌]      
《星星诗歌》      
《诗刊》      
《青年文学》 或      
《广西文学》[诗歌主持冯艳冰]      
《岁月》[诗歌]      
《作品》[诗歌]      
《红岩》 [诗歌]      
《诗潮》[刘川]      
《诗选刊》[郁葱]      
《人民文学》[诗歌]      
《中学语文学习》 或      
《时代作家》      
《作家林》      
《创作》杂志      
《广西文学·青春放歌》      
《人民文学·汉诗》      
《青青世界》      
《诗歌大典》      
《诗歌月刊》      
《特区文学》      
《新诗界》      
《情诗季刊》      
《国际日报》散文、诗歌、小说投稿邮箱:

藏克家的简介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不可或缺的面庞

臧克家:享年99岁,诗人、作家,主要作品集:《烙印》《泥土的歌》《运河》等。

[同期,儿童朗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发表于1949年11月1日

作为二十世纪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半个世纪以来被无数中国人所传诵

2004年2月5日元宵节

这首诗的作者臧克家于北京病逝

享年99岁

北京晨光街10号

臧克家1996年后生活的寓所

2004年2月5日,农历甲申年立春后的第二天,99岁的臧克家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家人在灵前摆上了他生前最喜欢吃的东西。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这几十年来没有看过他一顿不吃大蒜的,有时候大蒜不太好的时候就吃大葱,还有喝绿茶。所以这个绿茶跟那个大葱大蒜,对他讲起来他是从来缺少不了。

这些来自故乡生活的习惯臧克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写道:“我爱乡村,因为我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爱泥土,因为我就是一个泥土的人。”

乡村

是我的海

我不否认人家说

我对它的偏爱

——《海》

这是山东诸城的马耳山,1905年10月,臧克家出生在这里。祖父严肃刻板、父亲终年卧病,但他们都爱诗。臧克家认为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诗人气质,说“我是父亲生命枯枝上开出来的一朵花”,那些在祖父身边背诵过的古代诗句,跟随了他一生。

诗意营造出的生活幻梦并不长久,时局混乱家道中落,八岁那年,母亲也去世了。年幼的臧克家地体味着人生的悲欢。在臧家当了一辈子长工的“老哥哥”和会讲故事的“六机匠”是他童年最好的朋友。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老哥哥是他家的长工,在他们家待了等于是好几十年。就是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爸爸还有他自己,都是在老哥哥背上长大的,就是老哥哥去的时候他的曾祖父还很小的一个孩子呢。所以就是说这么一个老长工,就是对我爸爸非常非常好这么一个老长工,到他年老的时候就被我爸爸的祖父给赶出了家门。还有六机匠也是,从小给他讲很多很多的故事,他说我活到90多岁我看了这么多的书,到现在在我脑子里的印象最鲜明的还是六机匠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他说这么好的两个人最后都是非常悲惨地死去,而且他看到那些家乡的农民,都非常非常穷困的那些农民,最后很多都生活非常悲惨,从小就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就慢慢形成了他对整个社会的旧社会的这种看法。

老哥哥和六机匠给了童年的臧克家一颗充满热情和想象的心,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为生活倾其所有依然晚年凄苦潦倒一生,这痛楚也烙在臧克家心上。若干年后,他蘸着泪水为他们写下怀念的诗句,成为诗人最具深情的作品。童年的经历让臧克家一生都把目光投向那些被命运煎熬的穷苦人。

暗夜的长翼底下,

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

——《不久有那么一天》

这是1930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这一年,臧克家25岁。之前他离开家乡,参加北伐,经历了更多生死。革命失败,生活动荡,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内心也十分苦闷,在报考青岛大学时他在国文考卷上写下了这样的人生杂感。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考了98分,我不是因为《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不是这一篇,就是《杂感》中的两句,这在文坛上是个典故了,这两句是什么呢?“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是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里面有哲学。

虽然数学得了零分,凭借国文考卷上看破人生幻光的杂感,臧克家得到了国文系主任闻一多的欣赏,被国立青岛大学破格录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好多人都想转中文系,闻先生都不同意,然后我爸爸去,然后闻先生说你叫什么名字?我爸爸告诉他名字,他说你来吧,结果就这三个字,我爸爸就变成了闻一多先生门下的一个学徒了。闻先生对他特别关心,又教他怎么作诗什么的,所以闻先生真是他的恩师,所以就是说他对闻先生怀有非常非常深的感情。

这一时期,闻一多的诗集《死水》给了臧克家很大影响,他开始试着寻找自己的风格,也开始了狂热的诗歌创作。

臧克家(1999年采访资料):我每次就拿诗稿向他请教,叫他看看,我自己觉得有些好句子,他画一个圈,还有划两个圈的,真是高兴。

1933年,闻一多和另两位朋友各出资二十块大洋,为臧克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老舍当时写了评论。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他就说这个诗集里头的短诗很多,但是全是一个劲,这个字听起来有点贬义词,但是他说我喜欢这一个劲,他就说这一个劲是硬碰硬,他用了这样的话就说这个,他形容臧克家的诗是石头子,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高度的表现。他这个个人主义是指什么意思呢?是指他把他自己的主张非常强烈地鲜明地表现出来,那么他就说他的诗里头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这种豪放、浪漫主义的刚硬,所以他说他的诗,就是硬碰硬。

闻一多在《烙印》的序言里引用的臧克家的话解释了这种“硬”: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就是生活。

屠岸(诗人,翻译家):有好多都是不朽的,比如说《老马》、那个《烙印》这些都是不朽的。因为它有很多复杂的东西,这首诗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厚,他又加以提炼了,不是完全客观地描写客观事物,他是加以提炼,有诗情、有诗意在里面,这里面体现了一种真理,真理性的东西。

臧克家说,我的每一篇诗,都是经验的结晶,都是在不吐不痛快的情形下写出来的,都是叫苦痛迫着,严冬深宵不成眠,一个人咬着牙龈在冷落的院子里、在吼叫的寒风下,一句句、一字字地磨出来的,压榨出来的。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他说或许呢中国古典的诗是有味无字,而臧克家的诗是有字无味,就是他每个字都是铿锵有力的,就是克家的诗是一种朴实无华的东西,是一种有话就直说的非常直率的东西,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和他自己的奋斗、 希望,这些东西都硬碰硬,都直截了当。

《烙印》很快再版,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引起了当时文坛的关注,茅盾撰文评价说,《烙印》的作者是现今青年诗人中最优秀的一个。这一年,臧克家28岁。

三四十年代,中国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有人说,偌大的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7年,臧克家来到北平。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迁徙,臧克家的命运同时代一样颠簸。这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在那段时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诗集,从苦吟的短句到为抗战而作的战歌,以及四十年代后期的大量政治讽刺诗,臧克家的诗始终和现实生活相呼应。

因为拥有生活的真实质感,他的诗也有了非同一般的力量。

臧克家说,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

技巧不过是诗的外衣,而生活才是他的骨肉。

——《我的诗生活》

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臧克家和夫人郑曼曾经住过三十几年的家,这个小院留下了他们很多欢乐。从1942年初次见面算起,他们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

郑曼(臧克家夫人):我跟他初次见面的时候,相识的时候,在湖南,他花生米一颗接一颗,一颗接一颗就这么吃。

半生颠沛流离的臧克家,遇见郑曼以后找到了一生的安稳。不久,新中国成立,这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1949年他们从香港回北京途中拍摄的照片。

郑曼(臧克家夫人):一到新社会那个喜悦的心情真是没有法说了,真没法说,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上好像每个人都是心里好像都是很快乐的,没有什么愁眉苦脸的。周恩来同志特地到永安饭店去看望那些文艺界、从香港来的文艺界的,他不是讲嘛,你们现在到家了、回家了,有什么困难,希望你们不要客气,对我们(讲),告诉我们,我们能解决的尽量给你解决,那确实是有到家的这种感觉,真好。

1949年的北京,到处都是喜悦的面孔。臧克家同样也沉浸在这样的喜悦里,这年十月,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臧克家第一次参观了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这一天,臧克家心有所感,回去以后挥笔写就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同期,儿童朗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这是老舍先生生前给臧克家的题词,两家人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我记得老舍先生跟别人介绍的时候,“哦,这是个大诗人!这是个大诗人!”他完全是个诗人,他指的这个诗人,我觉得他就是指这个就是指他这种心情澎湃,完全把心掏出来……这样一个诗人。

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这是臧克家晚年流传甚广的诗句。率真疏放的诗人性情,他保持了一生。

这是1957年1月25日《诗刊》杂志的创刊号,从这年起臧克家在这里担任了八年主编。这本创刊号收录了毛主席的十八首旧体诗,从此,两人开始了诗人间的交往。

吴泰昌(《文艺报》原副主编):1956年创办《诗刊》,他们当时发表《毛主席词十八首》,跟毛主席联系了,后来1963年毛主席出了个《毛泽东诗词》未定稿,出版前就征求他们意见,克家就非常率真,他有一次提了23条意见。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他说哪个地方还可以商榷,还可以修改啊,主席大概采纳了有13条吧。就是比如有的是标点、有的是个别字句,还有就是主席那个《沁园春·雪》,最有名的那首词、写得非常好的那首词,中间我爸爸也给他改动过一个字,他“原驰蜡像”那个“蜡”,

主席原来写的是肉月边的那个“腊”,后来我爸爸当时就问主席,就主席召见我爸爸那次,我爸爸问他说,您这个“腊”字怎么讲?后来主席说,那你看应该怎么讲呢?后来我爸爸说

这“腊”字可能就是比较费解,然后说能不能改成蜡烛的“蜡”,他这个蜡烛的“蜡”就是能够跟上面“山舞银蛇 原驰蜡像”,这个都是一个颜色的,可以能够对上,后来主席说,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郑曼(臧克家夫人):跟毛主席的来往还是后来我才比较系统地知道一些,当初不太知道,他是很直的人,很率真的,怎么想就怎么说,从来不拐弯抹角。

告别了前半生的颠簸动荡,晚年的臧克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他很少再写新诗,他依旧内心如火。

舒乙(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之子):克家老应该说在中国新诗界占有非常大的地位,是一个重阵。那么克家先生本人呢是很有特点的一个人,在所有的这些老作家当中最具诗人风格的。

郑曼(臧克家夫人):他是个作家,又是一个诗人,我非常崇敬他,我非常崇敬他。

郑苏伊(臧克家女儿):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就是他的笑脸,他永远都是笑对人生。

晚年的臧克家依旧写作,不过他不再从生活的动荡中寻找诗句,小院的安静生活让他体会了很多平凡的快乐。

晚年的臧克家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地生活着。1994年,他立下遗嘱,希望死后把骨灰运回故乡洒到老哥哥和六机匠的坟边。百年以后,他要重新做那个没有做完的童年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