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杂志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主办,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承办的科技期刊。
压力容器杂志社
1984, (01) 1-2
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会刊。1983年创办,是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包装机械所主编的大型技术刊物。该刊为胶印彩色封面,大16开本,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4-1120/TS,国际刊号:ISSN1005-1295,广告经营许可证:皖合工商广字0018。国外发行代号:Q4791。《包装与食品机械》杂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设计、包装工艺、工艺装备、包装材料、食品包装等方面的内容,辟有专家论坛、试验研究、设计探讨、技术应用、行业发展、技术综述、经验交流、标准规范、供求信息、简讯、信息窗等栏目。该杂志宗旨是传递国内外包装与食品机械研制开发信息,促进我国包装与食品机械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该刊以全国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特色,读者面广,信息量大,已出版发行116期,深受读者欢迎。 《流体机械》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试验研究、设计计算、产品开发、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应用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进展、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行业的学术交流、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流体机械》于1972年创刊,197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以(73)一机情字1493号文批准改为《化工与通用机械》,主办单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限国内发行。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更名为《流体工程》,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学会主办,正式作为学会会刊,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编辑出版。1993年国家科委以(93)国科发信字014号文批准将《流体工程》更名为《流体机械》。1994年国家科委以国科函[1994]117号文批准《流体机械》登记地由北京改为合肥,刊号改为CN34-1144/TH。《流体机械》从创刊至2006年9月,总计出版34卷411期,发表文章约5800篇。出版增刊2期,发表文章169篇。1972年6月~2000年3月主编为邓立文,2001年4月至今主编为宋东岚。近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围绕着“打造行业知名期刊”的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进入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行列,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30多年来,《流体机械》杂志一直坚持“高品位、高质量,理论性、应用性并举”的办刊方针,以“学术性、综合性、指导性”为刊物特色,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应用;交流生产使用经验,满足经济建设需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流体机械和制冷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压力容器》是中国压力容器行业1981年创办的大型技术刊物,主要报道有关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标准规范、试验研究、材料工程、设计计算、结构分析、制造与安装、技术进展、安全分析、检验与修复、使用管理、经验交流和技术信息等,旨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压力容器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压力容器》杂志为月刊,大16开,64页,每期约10万字。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发行代号:26-10;海外发行代号:1529BM。《压力容器》的前身为《国外压力容器》,是198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以科情编字(117)号文批准创办的,主办单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1983年8月国家科委以(83)国科发条字546号文批准《国外压力容器》更名为《压力容器》,正式作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会刊,刊号为:CN34-1058/TH,1984年1月正式出版,当时为双月刊,96页。2000年5月中国科协宣传部以科协宣发字[2000]027号文批准《压力容器》由双月刊改为月刊,页码由96页改为64页。实际到2002年1月《压力容器》正式改为月刊。《压力容器》从创刊至2006年5月,总计出版23卷161期,发表文章3367篇。出版增刊1期,发表文章108篇。1984年1月~2002年1月主编为邓立文,2002年1月至今主编为岳洋。20多年来,《压力容器》杂志一直坚持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努力将杂志打造成行业知名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获得安徽省第五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随着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措施的实施。《压力容器》杂志将坚持报道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行业的技术交流,推广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全国压力容器的同仁携手,共同推动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压力容器,英文:pressure vessel,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贮运容器、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和分离容器均属压力容器。
目录
概述定义
使用简介
分类概述
我国分类第三类压力容器
第二类压力容器
第一类压力容器
分类具体规定介质分组
介质危害性
分类方法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品种划分
相关规定标准
其他介绍
压力容器的检验压力容器外部检查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
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压力
温度
介质
压力容器事故率高的原因技术条件
使用管理
压力容器应用举例-反应釜不锈钢反应釜
搪玻璃反应釜
磁力搅拌反应釜
压力容器制造变形的成因及预防
《压力容器》杂志概述 定义
使用简介
分类概述
我国分类 第三类压力容器
第二类压力容器
第一类压力容器
分类具体规定 介质分组
介质危害性
分类方法 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品种划分
相关规定标准
其他介绍
压力容器的检验 压力容器外部检查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
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 压力
温度
介质
压力容器事故率高的原因
技术条件 使用管理压力容器应用举例-反应釜
不锈钢反应釜 搪玻璃反应釜 磁力搅拌反应釜压力容器制造变形的成因及预防《压力容器》杂志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定义
为了与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 (1)工作压力(注1)大于或者等于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不含液体静压力) (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使用简介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在石油化学工业、能源工业、科研和军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起着重要作用的设备。压力容器一般由筒体、封头、法兰、密封元件、开孔和接管、支座等六大部分构成容器本体。此外,还配有安全装置、表计及完成不同生产工艺作用的内件。压力容器由于密封、承压及介质等原因,容易发生爆炸、燃烧起火而危及人员、设备和财产的安全及污染环境的事故。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其列为重要的监检产品,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技术检验。
编辑本段分类概述
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分类,有以下几种。 压力容器
(1)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2)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 ①反应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②换热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③分离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质量交换、气体净化、固、液、气分离的容器。 ④贮运容器:用于盛装液体或气体物料、贮运介质或对压力起平衡缓冲作用的容器。
编辑本段我国分类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科学管理和安全监检,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根据工作压力、介质危害性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并对每个类别的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过程,以及检验项目、内容和方式做出了不同的规定。压力容器已实施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未取得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书的商品不准进口。
第三类压力容器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 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10MPa·m3 );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5MPa·m3);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第二类压力容器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第一类压力容器
除上述规定以外的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编辑本段分类具体规定
介质分组
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以下两组,包括气体、液化气体或者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 (2)第二组介质: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
介质危害性
介质危害性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用介质毒性程度和爆炸危害程度表示。 A1.2.1 毒性程度: 综合考虑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因素。极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小于0.1mg/m3;高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0.1~1.0 mg/m3;中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0~10.0 mg/m3; 轻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 mg/m3。 A1.2.2 易爆介质: 指气体或者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并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20%的介质。 A1.2.3 具体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按GB 5044—19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HG 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两个标准确定。两者不一致时,以危害(危险)程度高的为准。
编辑本段分类方法
基本分类 第一介质+第二介质
压力容器分类应当先按照介质特性,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容器类别: (1)对于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1。 (2)对于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2。 图A-1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一组介质 图A-2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二组介质 多腔压力容器分类 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且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但应当按照每个压力腔各自的类别分别提出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对各压力腔进行类别划定时,设计压力取本压力腔的设计压力,容积取本压力腔的几何容积。 1. 同腔多种介质容器分类 一个压力腔内有多种介质时,按组别高的介质分类。 2. 介质含量极小容器分类 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小时,应当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 特殊情况分类 (1)坐标点位于图A-1或者图A-2的分类线上时,按较高的类别划分其类别。 (2)对于GB 5044和HG 20660两个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介质,应当按化学性质、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3)本规程1.4条范围内的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第Ⅰ类压力容器。
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代号L) 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 1.6MPa≤p<10.0MPa; (3)高压(代号H) 10.0MPa≤p<100.0MPa; (4)超高压(代号U) p≥100.0MPa。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品种划分
压力容器按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具体划分如下: (1)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如反应器、反应釜、分解锅、硫化罐、分解塔、聚合釜、高压釜、超高压釜、合成塔、变换炉、蒸煮锅、蒸球、蒸压釜、煤气发生炉等。 (2)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消毒锅、染色器、烘缸、蒸炒锅、预热锅、溶剂预热器、蒸锅、蒸脱机、电热蒸汽发生器、煤气发生炉水夹套等。 (3)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如分离器、过滤器、集油器、缓冲器、洗涤器、吸收塔、铜洗塔、干燥塔、汽提塔、分汽缸、除氧器等。 (4)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当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相关规定标准
与其他技术标准,与其他管理规定的关系: 本规程是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基本安全性能保证,也是必须满足和达到的安全要求,其他标准不得低于本规程的各项规定; 不符合本规定时,如何处理: 指“三新”试验、研究数据报告报国家质检总局委托技术机构评审、处理,并将结果经总局批准后进行试制; 引用现行有效标准:十项 覆盖了各类形式、材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具有适用性。 压力容器
(1)GB 150 -1998 钢制压力容器 (2)JB 4732 –1995 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 (3)GB 151 -1999 管壳式换热器 (4)GB 12337- 1998 钢制球形储罐 (5)JB/T 4710 -2005 钢制塔式容器 (6)JB/T 4731 -2005 钢制卧式容器 (7)JB/T 4734 -2002 铝制焊接容器 (8)JB/T 4745 - 2002 钛制焊接容器 (9)JB/T 4755 -2006 铜制压力容器 (10)JB/T 4756 -2006 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
编辑本段其他介绍
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早期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压力 压力容器
多在10兆帕以下。合成氨和高压聚乙烯等高压生产工艺出现后,要求压力容器的压力达100兆帕以上 。随着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越来越宽,容量不断增大,有些还要求耐介质腐蚀。20世纪60年代开始,核电站的发展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技术要求,从而促进了压力容器的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也有球形或其他形状。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层式压力容器,绕板式压力容器、型槽绕带式压力容器、热套式压力容器、锻焊式压力容器和厚板卷焊式压力容器等。大多数压力容器由钢制成,也有的用铝、钛等有色金属和玻璃钢、预应力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制成。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如发生爆炸,会造成灾难性事故。为了使压力容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设计先进、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使用可靠和造价经济等目的,各国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提出具体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编辑本段压力容器的检验
压力容器外部检查
亦称运行中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压力容器外表面有无裂纹、变形、泄漏、局部过热等不正常现象;安全附件是否齐全、灵敏、可靠;紧固螺栓是否完好、全部旋紧;基础有无下沉、倾斜以及防腐层有无损坏等异常现象。 外部检查既是检验人员的工作,也是操作人员日常巡回检查项目。发现危及安全现象(如受压元件产生裂纹、变形、严重泄渗等)应予停车并及时报告有关人员。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这种检验必须在停车和容器内部清洗干净后才能进行。检验的主要内容除包括外部检查的全部内容外,还要检验内外表面的腐蚀磨损现象;用肉眼和放大镜对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及其他应力集中部位检查有无裂纹,必要时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检查焊缝内部质量;测量壁厚。若测得壁厚小于容器最小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校核,提出降压使用或修理措施;对可能引起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变化的容器,必要时应进行金相检验;高压、超高压容器的主要螺栓应利用磁粉或着色进 压力容器
行有无裂纹的检查等。通过内外部检验,对检验出的缺陷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修理后要进行复验。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周期为每三年一次,但对强烈腐蚀性介质、剧毒介质的容器检验周期应予缩短。运行中发现有严重缺陷的容器和焊接质量差、材质对介质抗腐蚀能力不明的容器也均应缩短检验周期。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除了上述检验项目外,还要进行耐压试验(一般进行水压试验)。对主要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抽查或全部焊缝检查。但对压力很低、非易燃或无毒、无腐蚀性介质的容器,若没有发现缺陷,取得一定使用经验后,可不作无损探伤检查。 容器的全面检验周期,一般为每六年至少进行一次。对盛装空气和惰性气体的制造合格容器,在取得使用经验和一两次内外检验确认无腐蚀后,全面检验周期可适当延长。
编辑本段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
压力
压力容器的压力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压力是容器外产生(增大)的,二是压力是容器内产生(增大)的。 最高工作压力,多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 设计压力,系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容器壳体厚度的压力,亦即标注在铭牌上的容器设计压力,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值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当容器各部位或受压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达到5%设计压力时,则应取设计压力和液柱静压力之和进行该部位或元件的设计计算;装有安全阀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得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爆破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确定应按GB 150的相应规定。
温度
压力容器
金属温度,系指容器受压元件沿截面厚度的平均温度。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设计温度,系指容器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在相应设计压力下,壳壁或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或最低温度。当壳壁或元件金属的温度低于—20℃,按最低温度确定设计温度;除此之外,设计温度一律按最高温度选取。设计温度值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高金属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属温度,则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最低金属温度。容器设计温度(即标注在容器铭牌上的设计介质温度)是指壳体的设计温度。
介质
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介质品种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按物质状态分类,有气体、液体、液化气体、单质和混合物等;按化学特性分类,则有可燃、易燃、惰性和助燃四种;按它们对人类毒害程度,又可分为极度危害(I)、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轻度危害(Ⅳ)四级。 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气体,如一甲胺、乙烷、乙烯等。 毒性介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对介质毒性程度的划分参照GB 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四级。其最高容许浓度分别为:极度危害(I级)<0.1 mg/m3;高度危害(Ⅱ级)0. 1 ~<1.0 mg/m3;中度危害(Ⅲ级)1.0 ~<10 mg/m3;轻度危害(1V级)≥10 mg/m3。 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时,应以介质的组成并按毒性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部门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 腐蚀性介质,石油化工介质对压力容器用材具有耐腐蚀性要求。有时是因介质中有杂质,使腐蚀性加剧。腐蚀介质的种类和性质各不相同,加上工艺条件不同,介质的腐蚀性也不相同。这就要求压力容器在选用材料时,除了应满足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要求外,还要具备足够的耐腐蚀性,必要时还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编辑本段压力容器事故率高的原因
设备事故率的大小,影响因素较多,也十分复杂。它不但与整个工业领域的各项技术水平有关,而且 压力容器
还与社会文化和人的素质有关。 在相同的条件下,压力容器的事故率要比其他机械设备高得多。本来压力容器大多数是承受静止而比较稳定的载荷,并不像一般转动机械那样容易因过度磨损而失效,也不像高速发动机那样因承受高周期反复载荷而容易发生疲劳失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技术条件
1)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压力容器不但承受着大小不同的压力载荷(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脉动载荷)和其他载荷,而且有的还是在高温或深冷的条件下运行,工作介质又往往具有腐蚀性,工况环境比较恶劣。 2)容易超负荷。容器内的压力常常会因操作失误或发生异常反应而迅速升高,而且往往在尚未发现的情况下,容器即已破裂。 3)局部应力比较复杂。例如,在容器开孔周围及其他结构不连续处,常会因过高的局部应力和反复的加载卸载而造成疲劳破裂。 4)常隐藏有严重缺陷。焊接或锻制的容器,常会在制造时留下微小裂纹等严重缺陷,这些缺陷若在运行中不断扩大,或在适当的条件(如使用温度、工作介质性质等)下都会使容器突然破裂。
使用管理
1)使用不合法。购买一些没有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工厂生产的设备作为承压设备,并非法当压力容器使用,以避开报装、使用注册登记和检验等安全监察管理,留下无穷后患。 2)容器虽合法而管理操作不符合要求。企业不配备或缺乏懂得压力容器专业知识和了解国家对压力容器的有关法规、标准的技术管理人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未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考核,无证上岗,极易造成操作事故。 3)压力容器管理处于“四无”状态。即一无安全操作规程,二无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三无压力容器持证上岗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四无定期检验管理。使压力容器和安全附件处于盲目使用、盲目管理的失控状态。 4)擅自改变使用条件,擅自修理改造。经营者无视压力容器安全,为了适应某种工艺的需要而随意改 压力容器
变压力容器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甚至带“病”操作,违规超负荷超压生产等造成严重后果。 5)地方政府的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未能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小、分布广的民营和私营企业的激增,使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管理存在盲区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助长了压力容器的违规使用和违规管理。
编辑本段压力容器应用举例-反应釜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
(1)刊名:压力容器
(2)刊名:石油化工设备
(3)刊名: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4)刊名:化工机械
(5)刊名:化工设备与管道
(6)刊名:石油化工设备
(7)刊名:化工装备技术
(8)刊名:中国化学化工文摘
区别不大,前3名不错,要比其他高出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