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比较文学编辑

2023-12-06 11: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比较文学编辑

两个专业就业方向都基本相同,毕业后可以去当讲师,毕业生可在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译介与传播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可从事与文艺相关的创作、评论、编辑、科研与教学工作。可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广告、文化交流、媒体管理等工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译介与传播;与文艺相关的创作、评论、编辑、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高校比较文学、世界文学教学科研,出版编辑、中外文化交流等有关部门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

不过当前的就业形势也许还要好于比较文学,但从长远来看,比较文学的前景会更好一些,一方面我们国家英语方面人才济济,而比较文学则是刚起步的学科,各方面都比较稚嫩,易于发展和做出成绩。另外,比较文学还是和对外汉语也相对接近的专业,如果你学得好那么一切皆有可能。世界文学的话可能有点复杂,所以这个专业我建议是读博的,因为学历越高这个专业才能够有所用,可以去大学当讲师在读博之后。

比较文学专业具体学什么

比较文学专业的主要学习课程包括:西方文论专题、现代语言学专题、比较文学概论、欧美文学思潮史、欧美文学经典研究、欧洲文化史、西方小说史、中国现代作家与外国文学、欧美现代派文学研究、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文化比较专题等。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扩展资料:

比较文学的发展

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

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比较文学(文艺学分支学科)

百度百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研究生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有前途吗?

亲,作为同路人,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呢,有没有前途并不是客观因素决定的,一个人如果有耐力和信心的话,任何条件都不会限制住他。即使是学古典文献如果真是凤毛麟角的话,那么他也一样可以在学术上有造诣。既然选择了读研,很大的程度上亲需要提醒自己,学术是不可能与经济一般吃香的。君子固穷,一个人想要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话,那么首先要甘于贫穷二要耐得住寂寞。不要看同宿舍一屋檐下住得同伴约会赏春,就动摇自己读书写字的念头了。也不要管自己的同班(本科的、高中的)同学拿了工资、作了老板就以为读书没有趣味。这是我和亲说的心里话,希望亲不要见怪。
二,如果亲真的想在读硕以后就工作的话,也是我不愿意说的一件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跨专业、具备渗透力的学科相对于: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是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与渠道的。我不晓得亲本科是英语还是中文,读研要选择外国语学院的比较文学还是中文系的比较文学。如果是前者属于英语言文学的范畴,即使是一般的普通院校,二类本科,去一个专科学校作老师的希望还是很大的。no menion to the first one了。如果是中文类的比较文学,可以提供给亲的选择有三个:一读博士;二去出版行业,做编辑是个很好的选择;三去做作中学语文老师。对于女孩子来说,亲自己权衡,不过我想比起其他中文学科呢,(文艺学、语言文字学...)比较文学是一门妙趣横生和涉及广泛的学科呢。应该也比较有就业背景。
好了就说这么多,考研的路上会有很多心酸快乐,预祝考研成功(也替我自己许相同的愿吧)。常来比较文学吧厄。

比较文学的含义!900字

  概述
  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 (1790~1870)。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
  编辑本段发展
  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编辑本段侧重
  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陈铨的《中德文化研究》 、钱钟书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 产生于19世纪的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 歌德是比较文学的先驱。世界上目前主要有法、美两派。前者注重研究一国文化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及缘由,以找出共同的规律。
  什么是比较文学呢?让我们先从发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持续达千年之久的一桩“公案”谈起,并循此步步走近并认识比较文学。 远在唐代,就有人对南朝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所写的“许彦鹅笼”故事的来源作过研究。“许彦鹅笼”故事说的是,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地方一个名叫许彦的人,在途中遇到一位十七、八岁的书生,这位倒在路边的书生声称脚痛,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以为是说着玩的,谁知书生真的入笼与双鹅并坐,而许彦提起鹅笼竟不觉得重。等走到树下休息时,书生出了鹅笼,说要设宴答谢许彦,说完就从口中吐出美酒佳肴来款待许彦。过了一会,又从口中吐出一位芳龄十六的美女来陪伴宴饮。又过一会,书生酒醉睡着后,此女子竟从她口中也吐出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子来作伴。许彦正同此男子寒暄之际,书生却象要醒的样子,美女忙又吐出丝绵屏风来遮住,并同书生一道睡了。可那男子却从他口中也吐出年约二十的女子一道饮酒嬉戏。过了许久之后,听到书生响动声时,此男子忙将二十岁的女子吞入口内;年方十六的美女醒后,也忙吞入那男子,并独对许彦而坐。书生起来后,就次第吞下美女与各种餐具,然后留下一个大铜盘给许彦留作纪念,并告别而去。 晚唐时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的诗文家段成式,在他于九世纪中期写成的《酉阳杂俎》一书中,通过与印度佛经《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比较后就曾说过:“释氏《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拄丈而去。余以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后来,还有多人提及此事,直到鲁迅,才对这一“公案”作了透彻明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然此类思想,盖非中国所故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即古代印度)……当又为梵志吐壶相之渊源矣。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至吴均记,乃为中国之书生。”鲁迅说得极对,这一故事源自印度,随佛经传入中国后,开始还说这是外国道人,如晋代荀氏所作的《灵鬼志》中说:“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到了南朝吴均手里,就被吸收消化成了纯为中国的人、事与地点了。当然,这种“蜕化为国有”的过程,一直绵延到现当代。1981年台北出版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小说《人环》,就进一步将许彦鹅笼的故事,演变为有心理活动、环境衬托与细腻描写的当代小说了。然而,其题材、基本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关系,依然如故。

比较文学有哪些论文题?

  比较文学是文学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写作比较文学论文时,一个好的选题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家文学修养素质、以及投稿时期刊杂志编辑的选择,毕竟题目作为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比较文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文本文学与文化: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

  2、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3、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4、关于当前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的若干问题

  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对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趋势的思考

  6、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

  7、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

  8、文学理论与文化研究:美国比较文学研究趋势

  9、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 中日近现代比较文学初探

  10、中日比较文学研究之现状与未来

  11、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发展

  12、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及元-泛比较文学论

  13、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

  14、比较文学的课程设置探讨

  15、跨文明研究:21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16、诠释学与比较文学的发展

  17、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18、比较文学视野中文学传播模式的历史嬗变与当下态势

  19、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前瞻

  20、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