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农村儿童论文题目

2023-12-10 03: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农村儿童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有哪些?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的内容。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传说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论文的选题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对话--"儿童发展与教育专家论坛"侧记

  2、城市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反思

  3、试论发育生物学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启示

  4、"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心理学思考

  5、浅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研究

  6、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依据及其教育启示

  7、低视力儿童的教育及社会心理学意义

  8、当代儿童家庭教育过度的心理学分析

  9、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新视野丛书)

  10、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11、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

  1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13、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

  14、读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15、一部开拓儿童积极教育的创新之作--评任俊教授的《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16、试论学前儿童道德教育--基于心理学中的道德研究进展

  17、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18、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的三点启示

  19、儿童早期教育价值--基于心理学视角

  20、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初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3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关爱、帮助、责任正文: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三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方法

(一) 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出现在教师面前的形象也不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各不相同,教师应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不能因为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要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担负起“师长”的责任,善于走进每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道德情感,不是私人情感,是出于教育人的需要。

(二) 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陶行知教导我们:“教育是叫人化人,化人者也能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会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起天赋与个性。老师要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没有常识,也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赏识而来人间的。”对一名后进的留守学生,老师只要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体验成功和快乐。是啊,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用暴力语言伤害学生,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

(三) 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师爱的职业收获是育人。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发我: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真挚的爱。只有老师拿出真挚的爱,才能加大对留守学生帮扶的力度。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首先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以居住地集中为片进行登记,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本着需要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帮助。其次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家长每周要和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我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情况。留守儿童一旦有困难,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四) 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学生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及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留守学生,真正做到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关爱、帮助、责任

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

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

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

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

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

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

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恶劣的住房条件、昂贵的借读费用、无安全保障等),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现状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恶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2.性格缺陷,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常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因长辈的过分溺爱造成儿童的任性、自私的现象尤为突出。

3.人格发展呈不健全趋势,道德现危机。留守儿童大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他们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问题,学习上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上也出现两种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都会养成封闭的个性,古怪的性格,松懈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平时跟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过分的溺爱,使有的学生染上了爱吃零食的恶习。平日里,祖父母隔三差五的会给些零花钱够他们买些学习用品或早餐之用,慢慢的,随着欲望的增加,他要买更多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甚至还会出现偷偷拿祖父母的钱出去花的现象。

4.耐挫力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阶段正是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而父母在此阶段并不能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对事情的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个性及心理发展出现异常,有些甚至会因此逐渐走向极端。同时由于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留守儿童,毒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2.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而非教”监护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与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出现安全问题就是尽到了责任,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要么过分溺爱娇纵,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关心孩子。孩子与老人家彼此间过大的年龄差距也是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师资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非常辛苦,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子女。

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