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文化运动历史小论文150字

2023-12-07 0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文化运动历史小论文150字

新文化运动」这个名词,现在我们社会里很流行;究竟新文化的内容是些什么,倘然不明白他的内容,会不会有因误解及缺点而发生流弊的危险,这都是我们赞成新文化运动的人应该注意的事呵! 要问新文化运动是什么,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要问新文化是什么,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对军事、政治(是指实际政治而言,至于政治哲学仍应该归到文化。)文化底内容,是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 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的是指社会科学而言。社会科学是拿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象社会学、论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这乃是科学最大的效用。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权威;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向来不认识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输入我们东洋的文化;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括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现在新文化运动声中,有两种不祥的声音:一是科学无用了,我们应该注重哲学;二是西洋人现在也倾向东方文化了。各国政治家资本家固然利用科学做了许多罪恶,但这不是科学本身底罪恶;科学无用,这句话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哲学虽不是抄集各种科学结果所能成的东西,但是不用科学的方法下手研究、说明的哲学,不知道是什么一种怪物!杜威博士在北京现在演讲底『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一个是美国的詹姆士,一个是法国的柏格森,一个是英国罗素,都是代表现代思想的哲学家,前两个是把哲学建设在心理学上面,后一个是把哲学建设在数学上面,没有一个不采用科学方法的。用思想的时候,守科学方法才是思想,不守科学方法便是诗人底想象或愚人底妄想,想象,妄想和思想大不相同。哲学是关于思想的学问,离开科学谈哲学,所以现在有一班青年,把周秦诸子,儒佛耶回,康德黑格尔横拉在一起说一阵昏话,便自命为哲学大家,这不是怪物是什么?西洋文化我们固然不能满意,但是东方文化我们更是领教了,他的效果人人都是知道的,我们但有一毫一忽羞恶心,也不至以此自夸。西洋人也许有几位别致的古董先生怀着好奇心要倾向他;也许有些圆通的人拿这话来应酬东方的土政客,以为他们只听得懂这些话;也许有些人故意这样说来迎合一般朽人底心理;但是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底青年,万万不可为此呓语所误。『科学无用了』『西洋人倾向东方文化了』这两个妄想倘然合在一处,是新文化运动一个很大的危机! 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的一部分,在新文化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人类底行为动作,完全是因为外部的刺激,内部发生反应。有时外部虽有刺激,内部究竟反应不反应,反应取什么方法,知识固然可以居间指导,真正反应进行底司令,最大部分还是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利导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叫他浓厚、挚真、高尚,知识上的理性、德义都不及美术音乐宗教底力量大。知识和本能倘不相并发达,不能算人间性完全发达。所以詹姆士不反对宗教,凡是社会上有实际需要的实际主义者都不应反对。因为社会上若还需要宗教,我们反对是无益的,只有提倡较好的宗教来供给这需要,来代替那较不好的宗教。才真是一件有益的事。罗素也不反对宗教,他预言将来须有一新宗教。我以为新宗教没有没有坚固的起信基础,除去旧宗教传说的附会的非科学的迷信,就算是新宗教。有人嫌宗教是他力;请问扩充我们知识底学说,利导我们感情底美术、音乐那一样,免了他力?又有人以为宗教只有相对 的价值,没有绝对的价值,请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有绝对价值?现在主张新文化运动的人,既不注意美术音乐,又要反对宗教,不知道要把人类生活弄成一种什么机械的状况,这是完全不了解我们生活活动的本源,这是一桩大错。我就是首先认错的一个人。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主张教人把爱情缩小。 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境底表现,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欧美各国学校里、社会里、家庭里,充满了美术和音乐的乐趣自不待言。

求论文 结合历史事实,谈谈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1500字左右

“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在推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运动不仅唤醒了中国广大民众,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精神桎梏,使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和热血知识分子,他们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己任,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子,他们不顾高压,不怕流血,不怕坐牢,奔走呼号,始终冲锋在最前面,拉开了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序幕。可以说当时的那一代中国青年学生在为维护民族独立的尊严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交出了一份含金量极高历史答卷。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其目的就是要继承五四运动的精神,继承什么精神?继承的本质要义在于,对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进行汲取,对仍具价值的思想精髓进行弘扬。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启蒙时期,各种思想、思潮涌现,各种观念、观点激荡。继承五四精神,首先要科学把握其历史本质和主流,弄清楚哪些是对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并仍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精神财富,哪些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将五四时期的那些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精髓作为继承的主题。同时,继承五四精神,还要正确梳理其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认识到 从爱国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从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孤军奋战到与工农群众紧密结合,是五四以来中国广大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重要路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一点尤其重要。要将这一宝贵传统转化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鲜明精神气质,继续传承下去。毛主席曾在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中写道:“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五四运动到现在已有了二十周年,抗日战争也快两周年了。全国的青年和文化界对于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负有 大的责任。我希望他们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动力,把自己的工作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全国民众奋起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全国青年们,努力啊!”由此可以看出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结合的重要性和所产生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当代的青年因多种原因影响,已没有了青年人的那种朝气蓬勃的特性和阳刚之气。一些青年人涉世不深,实践经验较少,不大熟悉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特别是在一段长时间里,由于受到一些所谓的精英洋奴们着意渲染和洗脑及学校刻意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和优良传统的教育,致使一些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影响,受到民族虚无主义的侵蚀,而去过分地追求物欲和自我膨胀,存在着一些弱点和不足。这些问题,只要青年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特别是亲身具体地去实践,通过总结经验是能得到解决的。要指出的是,发生这些问题,主要责任不在青年身上,与当今灌输的惟物教育及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和平年代的社会中,公平和正义是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也是为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的公平和正义,公平和正义是一个社会的基石。目前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斥着不公正的现象,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极易激化社会矛盾。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民族忧患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强,特别富有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因此,作为公平正义的追求者,青年知识分子在面对社会的不和谐现象时,应该将自己的命运与人民大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呼吸共生存,在争取自己的权益时不要忘了底层的大众;要成为各种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向社会呼吁、建议,要求执政党与政府创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努力。理直气壮地担当起社会的思考者、反省者,批判者和前进的推动者。 转贴于 中国文下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老一代牺牲奋斗取得的成果,需要你们去巩固和发展。老一代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需要你们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青年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只要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能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团结奋斗,任何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求“新文化运动简介”150字就可以了,不用太长!谢谢!!!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新文化运动之我见..100字以上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历史书上高度评价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然而,马克思先生告诉我们,凡事都是有两面的!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当年的社会背景是近代以来的蓬勃兴起的“西学东渐”,由此大家慢慢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先进,不过最开始在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只是为了利用西方的知识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但是留学知识分子渐渐看到社会制度才是最伟大的力量。于是近代以来,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成了大家救国救民的唯一希望。所以出现彻底抛弃中学提倡西学的新文化运动。但是作者认为,最好的发展模式是“中西学为我用”,而且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没有太多思想考虑的激进思想运动。原因如下:
一、抛去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抛弃了具有伟大表达能力的文言文,改用平淡无力的白话文。我们今日看前人的著作,都无不为其高深的文学境界所折服,其文笔清清如水,朗朗如月。反观现代的白话文学,其文字表达浅显俗化。仅从这点就不能不说新文化运动是场文学灾难。其次,就是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认为其为吃人的礼教。诚然,礼教是有不合理之处,但是部分的不合理就应该将其彻底废除吗?当这个社会不知道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敬孝,对朋友要讲义,对师长要言敬,对幼小要怜悯的传统礼制时,曾经礼仪之邦的中国如今也沦为出现社会风气败坏的二流国家。
二、不能形成全民式的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充其量就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论战,就是《新青年》上不同派别的知识分子写写论文,互相攻击。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国民素质普遍不高,识字的都没有几个,更别说能接受民主和科学新的思想,所以作者认为,当时这场运动参与的人数相当少,所以这场思想运动考虑不周,比较激进和片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