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5000字

2023-12-06 14: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5000字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日本佳能公司中国区新任总裁小泽秀树坦言:"利润率提高的秘诀在于成本控制,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做了严格控制,在保证优质产品的同时,把产品成本降下来,从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了良好的利润。"
那么,一些企业要做到科学的控制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成本"的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一、成本控制在于把钱花得恰到好处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而国际公司则认为,以节约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业只是土财主式的企业,他们除了剥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学习现代企业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企业要想有长期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换句话来说,不是要削减成本,而是要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并确保产品质量。
单纯地削减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为唯一目标,并不能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赞同。单纯地追求削减成本,一般简单的做法都会考虑降低原材料的购进价格或档次;或者减少单一产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虑降低工艺过程的工价,从而达到削减成本的目的。这样是十分危险的,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企业劳力资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经拥有的市场。
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学机制
要做到合理控制成本,该如何做呢?我们来看看跨国企业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体系的:
第一步:战略目标指导成本控制目标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的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1.企业项目分析
各个部门以营销目标导向,进行年度工作的项目立项,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各类项目,同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再对时间、成本、性能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成本与收益。比如市场部明年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多少市场宣传及推广的项目,项目逐一分解成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
2.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是企业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包括与上、下游与渠道企业的连接点,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也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3.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任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执行法
1.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
在企业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每个项目及任务都是为实现目标所服务的。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与任务削减掉。
2.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3.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
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手册从原材料、电、水、印刷用品、劳保用品、电话、办公用品、设备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当然,有效的激励也是成本控制的好办法,所以,成本控制奖励也成为员工工资的一部分。
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
"提前"就是加大技术投资,控制采购成本;"延伸"就是将上下游整合起来。当今的市场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管理者要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迎接各方的挑战。
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
摘要:货币时间价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很多在理财上也忽视了这个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周转的困难甚至破产。本文主要阐述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实质、与投资决策的关系,以及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运用(用一个例子说明)等问题。
Abstract: Currency's time value is an very important problem in our everyday life, while it is always neglectful. As we know, some enterprises have difficulty in capital tumorer and even result in bankruptcy. reason mainly is that they neglect the problem in conducting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is paper chiefly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currency's time value, its essence for generation, its relation with investment's policy an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s policy-making.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投资 投资决策
Key words: currency's time value investment
investment's policy
我们知道货币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有着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投资的成败。在进入正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某人手中现在有100元钱,他可以花掉它,也可以将它存入银行,还可以用它进行投资。假如此人选择了存入银行,当时银行利率是10%,那么一年后,此人可从银行取出110元,与一年前相比,他手中多出了10元钱,这10元钱是怎么多出来的呢?它又代表着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产生
笔者简单的为货币时间价值给出一个初步的定义: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也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它反映的是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而使现在的一笔资金高于将来某个时期的同等数量的资金的差额或者资金随时间推延所具有的增值能力。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货币增值,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延续,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问题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我们是花30万买一幢现房值呢,还是花27万买一年以后才能住进的期房值呢?我们若想买一辆汽车,是花20万现金一次性购买值呢,还是每月支付6000元,共付4年更合算呢?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就是的两大基本原理之一: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今天的一元钱比明天的一元钱值钱。
那么,货币时间价值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刚才那人将钱存入银行,银行为什么会多给10元钱,是不是对那人没将钱拿去消费从而推迟消费的耐心的一种补偿呢,在西方,大多数学家都认为货币时间价值是对货币所有者推迟消费的耐心应给予的报酬,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钱放在家里不消费,等到以后在消费,这样也是推迟消费,而且比存银行更方便,因为钱在自己手上,想何时用就何时用,想怎样用就怎样用,这样的货币会增值吗?显然不会。他们所得出的概念只是说明了一些现象,并没有说明时间价值的本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了我们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实质。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并没有用到"时间价值"这个概念,但正是他揭示了所谓"时间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的变化形态是G-W-G .企业首先将一笔资金G投入生产,用于购买必要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必需的资源,生产出产品,然后将产品送到流通领域销售出去,最终获得一笔资金G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且,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使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C+V+M)大于初投入的价值(C+V),因此,销售产品所获得的资金G 大于投入资金G,即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有了一个增值,即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一个增加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不可能由"时间"创造,也不可能由"耐心"创造,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算有一大笔资金也不会产生时间价值。这也告诉我们,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没有时间价值的,只有当作资本投入生产和流通后才能增值,因为货币时间价值既然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闲置不用,也就是企业未将资金投入生产,没有必要的生产资源,工人怎么可能创造剩余价值,那又怎么可能产生时间价值呢?由此可见,多出的十元钱是由于银行将其存款投入生产流通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增值即货币时间价值,并不是对耐心的补偿。
在理解货币时间价值时,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货币时间价值是在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如果社会上存在风险和通货膨胀,我们还需将它们考虑进去。第二,不同时点单位货币的价值不等,不同时点的货币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1].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不同时点的资金进行直接比较,而应将它们换算到同一时点后再进行比较。
(二)举 例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詹宁斯于1986年1月1日在一次汽车事故中死亡,享年53岁。他的家属起诉另一辆车的驾驶员行为上疏忽,他们要求赔偿的主要部分是,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先生作为一家航空公司飞行员所能得到收入的现值。如果詹宁斯先生在1986年工作,他的年工资收入是85000美元,而航空公司飞行员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岁,为准确计算詹宁斯先生失去的收入的现值,我们需要将几件事考虑在内:第一,在以后几年内,詹宁斯的工资可能增加。第二,我们不能确信,如果事故没有发生,詹宁斯就一定能活到退休,或许可能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因此,到1993年底退休时,詹宁斯失去的收入的贴现值是: PV=WO+WO(1+g)(1-m1)/(1+R)+WO(1+g) (1-m2)/(1+R) +…WO(1+g) (1-mt)/(1+R) .其中,WO是他1986年的工资,g是工资增长的年百分率,(因此WO(1+g)是他1987年的工资,WO(1+g)* (1+g) 是他1988年的工资等),而m1,m2,…m7是他的死亡率,即他在1987年,1988年…1993年由于其他原因而死亡的可能性。死亡率资料可以从相同年龄和种族的男性死亡保险表中得到。至于g,我们采用过去十年航空公司飞行员工资的平均增长率8%,对于利息率R,我们采用政府债券的利率,在 1986年大约是9%,则詹宁斯先生失去的工资计算如下表:
年份    WO(1+g)    1-mt   1/(1+R)  WO(1+g) (1-mt)/(1+R)
1986    85000    0.991    1.000    84235
1987    91800    0.990    0.917    83339
1988    99144    0.989    0.842    82561
1989    107096    0.988    0.772    81671
1990    115642    0.987    0.708    80810
1991    124893    0.986    0.650    80043
1992    134884    0.985    0.596    79185
1993    145675    0.984    0.547    78408
合计    -    -    -    650252
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到用现值计算的失去的工资为650252元美金,如果我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是计算收入的现值,而是直接计算失去的工资,则詹宁斯的家人所得到的赔偿额是85000*7=595000元美金,远远小于650252元美金。
开头曾提到的某人,如果现在决定投资油田,这时问题是他发现如果现在开发,马上可获利100万元,如果5年后开发,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可获利160万元,此人该选择什么时候投资呢?有人主张在5年后投资,因为160万元明显大于100万,有人主张应将货币时间价值考虑进去,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投资获得 100万,这100万又可以进行新的投资,当时社会平均获利率是15%,那么5年后100万可变成175万(100*(1+15%)*(1+15%)* (1+15) *(1+15) *(1+15) =175),金额显然大于160万。这样在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后,此人赚的钱又多了,如果不考虑,此人的油田投资虽然不至于失败,但肯定是不的。
(三)货币时间价值与企业的投资决策
企业是一个大型的家庭,时间价值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任何企业都象家庭一样在时空中经营、活动,排斥时间价值,企业的收支和盈亏就无从计量和评价,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我们也应适当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2].
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自身经济因素的,韩国一些大企业集团频频陷入危机,先后有起亚集团、韩宝集团等10家大企业集团因债台高筑,资金周转困难而宣告破产,其中一个重要的财务原因便是企业往往不进行深入的调查便乱上投资项目,投资决策失误较多[3].在我们国内,有很多企业正走着与韩国集团相同的路子,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寿命缩短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呼吁一下,投资决策要科学合理,要利用企业的每一分每一毫。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如何对它产生影响。
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回收期法和收益率法属于非贴现法。回收期法是根据重新收回某项投资所需时间来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它将计算出的回收期与预定回收期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回收期越短越好。会计收益率法是将投资项目的会计收益率与该项投资的资本成本加以比较,进而判断投资是否可行的方法,如果会计收益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会计收益率越大越好。贴现法包括现值法、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四种方法。现值法是将项目投产到报废的各年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的总现值与投资总额进行比较,若大于,可行,否则不可行,而且差额越大越好。净现值法是现值法的变化形式,它直接根据净现值的正、负来判断(净现值=总现值-投资总额),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大小来进行判断可,大于1可行,越大越好,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法将内含报酬率与资本成本比较,前者大于后者,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越好。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标准化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1.1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企业的标准成本是企业的理想成本,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一直保持正常及高效运转情况下,所需的产品制作成本。它与企业实际所需成本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一种将成本目标化的具体表现。标准成本是企业在不改变当前现状的情况下,所期望能够达到的成本标准。

1.2标准成本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明确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当前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均会根据企业的不同层次,划分出不同的成本中心,这样有利于明确企业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帮助企业明确成本控制主体,找到具体的负责机制,搞好成本控制工作。(2)帮助企业更好控制成本。标准成本控制使企业能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中,有了一个具体的成本参照,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明确现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并积极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解决,以此达到更好控制成本的目的。

2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2.1缺乏整体性、全面性

当前许多企业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时,往往存在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缺点,一是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普遍将焦点置于有利差异上。企业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是通过将企业的整体成本与标准成本做出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为了达到目的,而只关注有利差异的现象。而对造成有利差异的原因,缺乏思考,因此产生无法明确成本控制要点的现象。如此一来,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明确成本控制的具体信息,因而使标准成本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因而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及全面性的现象。二是企业在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中,还经常会由于部门问题,造成标准成本管理缺乏全面性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一般都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来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缺少大局观,导致标准成本管理缺乏整体性。例如采购部门,如果只是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就可能会出现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生产产品质量不过关现象。

2.2标准成本确立不科学

多数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是根据企业的以往数据作为确立依据,因此导致标准成本缺乏科学性,很可能会造成确立的标准成本无法满足企业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要求,不能发挥标准成本确立的作用。这是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生产设备及生产方法等都处在不断的革新之中,以往的数据不能代表现在的水平,因此无法起到引导作用。此外,企业所选取出的数据,可能不是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产生的,因此也导致数据缺乏指导意义。许多一般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时,常将先进企业的标准成本作为参考标准,希望能够向先进企业看齐,以此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先进企业的标准作为自身的'实践标准,导致标准的制定失去实用性。

3相关解决措施

3.1制定科学的标准成本

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成本,是进行标准成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标准成本,才能对企业进行标准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做到立足于企业与市场发展的实践,做到从实际出发,保证标准成本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作业标准成本来达到建立标准成本的目的。可以将标准作业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做出比较,从而达到找出差异的目的,适当地调整实际作业成本。科学制定标准成本需要对产品、作业、工时定额等做好研究分析。对于一般的制造企业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物料清单不是难事,而对于“工”和“费”,则需要确定工艺路线,定义并划分成本中心。IE工程师在标准成本制定定额等工作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分解作业,测定工时节拍,利用小时工资率计算出标准人工成本。对于制造费用,还需要分析费用的发生与产品的产出是否有直接的动因关系,要选择适当的工时,如确定使用机器小时还是人工小时进行费用分配。

3.2实行集中统筹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企业在进行标准成本管理时,应当由财务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组成复合成本中心。在企业决策层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进行成本的统筹管理、协调和核算,并由各职能部门组成子级成本中心,各成本中心自行开展其管辖范围内的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要纳入财务统筹管理的范畴。从而使得整个的企业的成本控制从整体出发且具有全面性,充分使得成本控制全员参与,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此外,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及协调,可以避免部门因为自身的成本控制导致损害企业利益的状况出现,规避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及相互损害。

3.3建立管理体系

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是解决标准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建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对各个环节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成本实施有效管控,达到总体上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管理的目的。②注重在各环节的成本管理中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成本管理计划。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动态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当前形势,在成本管理中,占据一定的主动权,以便更好地解决成本管理中出现的系列问题。③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以此来帮助企业减少无效作业,达到标准成本管理的目的。

3.4划分成本中心

在设置成本中心过程中的标准不统一,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例如职能部门、作业中心、产品项目。根据职能部门进行划分对绝大多数企业的适用性更高。在全年度成本指标控制下,部门的成本项目可由该部门经理自行决定,由财务部门项目小组定期监督检查,核算项目费用,并对其进行汇总。在部门的整体费用上,部门经理拥有自主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关责任。根据职能部门进行成本中心划分,一方面能够充分授权给部门经理,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和部门之间的利益存在着联系,因此部门人员会以最低成本为追求目标,加强关注成本情况,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划分成本中心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业绩评价,增强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

4结论

当前形势下,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标准成本管理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企业做好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应当积极正视企业在标准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持续改善,在标准成本的引导下,不断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思考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正在逐渐扩大化,为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重视加强企业成本管控。在国有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市场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成本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应重视协调成本与效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国有企业综合服务企业成本控制进行探究,并提出成本控制的有效对策,为实现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探析;

一、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简述

本文所述国有企业是一家综合服务型企业,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承担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园区运营等经济活动,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园区开发建设标准化厂房、中试车间、科研楼等基地,对外招商入驻,提供租、售服务,收取租金、物业费、管理费等。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利于更好、更全面地发挥服务职能,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双增长。

(二)国有企业成本控制作用

第一,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国有企业而言,通过加强成本管控,能够实现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成本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无效成本支出,同时在对不同业务的成本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做出更科学、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决策,选择效益好、利润高的投资项目,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此外,加强成本管控,可以从成本投入各个环节进行把控,避免国有企业资本损失风险,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二,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成本控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化、集约化经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从而更好地开展投融资活动。在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中,资本是第一要素,通过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将长期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资源投资在企业的优势项目上,从而最大程度发挥资源效用。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人才建设,注重培养综合型成本管控人才

人才建设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的关键,国有企业通过培养专业、综合型成本管理人才,可以优化组织体系,提升成本控制执行效率。国有企业重视成本控制人才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对内加强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为成本管控人员普及法律法规以及成本控制制度,促使其在执行成本管控工作时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应加强对成本管控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宣传,提升成本管控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为企业成本控制人员讲解成本控制关键点、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方法等。

第二,国有企业要重视选拔外部优秀人才,制订规范的选拔流程,为企业选出专业的成本管控人才,充实内部成本管理团队。

第三,企业可以实施岗位竞争机制,以才定岗,以能定薪,通过岗位竞争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从而为企业成本管控奠定人才基础。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制管理

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控制一方面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资金活动、业务活动规范性。基于此,国有企业应重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责任制管理,以促使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标准,确保财务管理规范性,规避财务风险。

1、遵循法律法规。

国有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应以我国的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将制度细化为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稽核制度等,以规范财务工作。

2、明确权责。

明确岗位职能,权责细化,国有企业财务部门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能,制定科学的财务计划,重视运营核算管理,及时向上级直属领导反映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财务纪律的落实情况;同时做好企业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制订财务收支计划,开辟财源,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对企业的成本费用支出做好预测、核算、控制,确保成本最优。

3、规范会计和出纳工作。

此外,国有企业应确保出纳和会计岗位分离,会计部门负责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会计制度和标准,对于记账、复账、报账等工作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账实相符、账目清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应注意对企业财务、利润、成本等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寻找企业利润增值关键点和成本控制关键环节,以实现增收节支;会计人员要保管好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除此之外,应重视做好出纳工作,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循库存现金限额,如果有超限应及时送存银行,严禁坐支;出纳人员应严格执行出纳审批,健全现金出纳账目体系,并对收付凭证等进行严格审核。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控,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对企业的收支活动进行规范,保证收支合理性,能够有效降低无效成本支出。

(三)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发挥绩效反馈的作用

企业绩效考核是一种过程管理,国有企业通过对全员成本执行过程考核,一方面能够反馈员工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执行成本控制要求和标准,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的成本控制目标。

1、注重考核目标的设置。

重视考核指标的设置,考核指标的确立应多元化、多维度,不能仅仅考核数量指标或者质量指标,确定多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保证绩效评价公平性和全面性。

2、选择考核方法。

重视选择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考核方法的选择对于考评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考核方法,企业比较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360度绩效考核、关键指标考核法(KPI)、平衡计分卡(BSC),其中的第一种考核方法比较适合对中级以上职员进行考核,评价维度多元化,综合通过员工自己、上司、同事、下属、客户等不同评价主体来掌握员工的工作绩效情况,KPI考核是一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其更加注重企业的整体业绩指标、部门重要工作领域及个人关键工作任务,关键指标考核可以检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BSC绩效考核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分别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等,通过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有利于加强企业战略执行力。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可以将三种绩效考核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3、重视绩效反馈,与薪酬挂钩。

最后,企业应重视构建绩效反馈体系,发挥绩效的反作用,国有企业应重视建立绩效反馈体系,国有企业人资部应做好与被考核职员的交流沟通工作,保证绩效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对被考核职员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指正,以期后期取得更好的效果。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应重视将员工的绩效与薪酬、晋升、福利等挂钩,以促使全员在执行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积极落实,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加强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有综合服务企业主要主要承担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园区运营等活动,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可以促使企业的资源、资金的最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益,帮助国有企业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这是新时期经济新常态形式下,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扩大利润空间,国有企业应综合考虑重视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国有企业管理者,应转变成本管理理念,重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企业成本管控模式,促使国有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四、参考文献

[1]王景鹏.新形势下航运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7(10):48-49.

[2]傅俊慧.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281-282.

[3]包杰.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2):144-14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