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学论文

2023-12-06 08: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原本性音乐作为基本教育理念,要求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下面我整理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一

我有幸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教师培训,在短短的两天学习里,使我从不懂、不了解,逐步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它的基本思想观念,学习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另一位老师过得非常的忙碌、充实,也在这忙碌中学习 到了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来这里第一天我们主课教师就对我们说过奥尔夫的教学原理是:“一切从孩子出发”。带着这个道理,老师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各种音乐舞蹈,让我们慢慢了解奥尔夫音乐究竟为什么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而我以前很单纯的认为奥尔夫音乐是一个课程,现在才渐渐恍然大悟,“哦,原来奥尔夫音乐是一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开心、放松、有创造性同时也提高幼儿的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才是奥尔夫音乐最重要的精华”。

接下来就来总结一下我在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一些关于奥尔夫音乐的知识点:

一、 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根据奥乐夫音乐来设定的一些比较容易学的乐器:如鼓、双响筒、三角铁等乐器。这些乐器操作是非常容易的,一学就会,在第一堂课上,教师就设计了一堂课,让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来探索这些使我们非常好奇的乐器。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还给我们介绍了这些乐器的名称以及用法。接下来都有设计打击乐器,同时还有进行乐器分组,主要是对乐器的音高进行分类如:铁质类的为乐器类音高最高的一组,鼓为音高最低的一组。

二、曲目分析

在进行音乐舞蹈的同时,教师会先让我们对曲目进行分析,如曲目的结构,乐句的特点、节奏的快慢、曲目的背景等。经过这些分析后,我们对曲目就能很全面的了解了,在表演的时候就能做得更完美了,能过这些环节让我受益非浅。

三、舞蹈创编

第二天教师让我们根据曲子的特点自由想象,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在创编的同时老师以及同学们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如:1、创编前要分析曲子的结构2、想象一个适合曲子特点的主题3、全神投入剧情中4、表情、动作夸张。

舞蹈创编可以说我的强项,可也是奥尔夫音乐最难学的一个环节。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慢慢对舞蹈的创编有了更高的看法,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有让我们共同实践,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让我们每个人收获都很大。

四、课堂内容设计

这次培训老师们重点培训我们在一节音乐中应当怎样设计一堂奥尔夫音乐课。1、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上注意动静结合。2、在选音乐的同时也要注意音乐是否适合孩子们,针对小龄的孩子最好是选一些没有歌词的音乐。3、上课时教师们要尊重孩子们的语言、行为。4、要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有价值、有成功感。5、内容设计是其主要环节有:①热身律动;②乐器探索;③歌谣;④小儿歌;⑤音乐欣赏。

五、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一个很重的环节,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们都不怎么注重音乐欣赏课,认为很没有意义。通过这一次学习才发现,在奥尔夫音乐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可以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节奏的变化,让一些固定节奏在孩子们心中潜移默化,形成心中的一个节奏感。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培训这两天来所学到的一些主要的知识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根据我园特色,在教学法上,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手段,教法更应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流行中”!我相信,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切不可生搬硬套,俗称“条条道路通罗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育是未来世界的希望,应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为了能培养出÷塑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乐能力÷美好心灵,整体素养的人才,共同努力吧!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二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马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幼儿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下午马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比如律动小跳蚤、找羽毛、还有上海的一个方言儿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们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厨师的故事游戏等。做游戏期间马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叹词的提示等,而且马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通过马老师培训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幼儿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幼儿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幼儿一学就会,不给幼儿带来压力,因此幼儿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幼儿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今后我在教学上要积极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孩子学习探索,积极进取。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范文三

今年暑假有幸到宁波进行了为期3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使我和奥尔夫音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培训中,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教具、轻松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奥尔夫的魅力,体验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更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和启迪。于是,本学期我试图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班级的特色教育,学以致用,希望在自主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教育理念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掌握节奏、身势、乐器演奏等音乐知识。

因为教材、磁带等不到位的缘故,时隔数月,终于在12月的一天,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丰收》这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以故事《小松鼠采栗子》为线索,引出并贯穿整个活动:

第一环节,我先向幼儿讲述故事,并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带来幼儿进行采栗子、剥栗子、吃栗子等各种动作,大家在教师和音乐的带来下,轻松、愉悦地做动作,通过这一环节幼儿的兴趣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进行听音和节奏练习。首先,请幼儿听音乐,听出“叮叮”的声音,并在听到“叮叮”后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出示“十六宫格”,让幼儿认真听音乐,并在“十六宫格”中找出“叮叮”的位置,并进行节奏练习;

最后,出示三角铁、小铃,先让幼儿自主探索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再让幼儿根据音乐中“叮叮”的位置和节奏进行演奏;第三环节,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进行小松鼠狂欢的自主表演,在动作、乐器的表演中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整个活动,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奥尔夫音乐,而且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有趣的音乐内容,紧紧抓住了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不时地被活动中听音找栗子、听音吃栗子等有趣情境所吸引,发出“真好玩”、“太有趣了”的感慨。但作为施教者的我,因为是第一次实践,所以在感受到孩子们喜欢玩的满足感后,更多地是活动带给我的困惑:

1、因为培训时间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表面化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自主实践中,只能根据自己在培训中看到的培训老师演示的内容进行,自己对教材的理性认识和分析不够,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模糊,导致活动比较形式化。

2、在活动中,也使我充分感受到自己音乐功底的薄弱,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深厚音乐功底,才能通过崭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全面有效的、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使幼儿学到正确、科学的音乐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困惑,如:幼儿园里乐器已经老化,种类短缺,如何满足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需求;从中班才开始奥尔夫音乐教学,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等等。我们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才刚刚开始,不管是对幼儿还是教师,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学习和创新,作为教师的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班的奥尔夫特色教学越来越绘声绘色!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融合的解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艺术教育,以音乐为主线,将语言、舞蹈、美术、戏剧等元素结合起来,对于启迪幼儿心智、健全幼儿人格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幼儿即兴创造能力、协调能力、团队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其教育形式欢快,易于被幼儿接受。创立至今半个多世纪一直长盛不衰,在西方发达国家,它是被作为幼儿早期必修课程而进行的普及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近年来被介绍到我国,引起了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并开始被运用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2006年8月我园成为了由中央教科所主持的《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艺术整合教育》课题的第一批的实验园。一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与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能通过实践活动去领悟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和精髓,灵活有效地将奥尔夫音乐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下是本人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一、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午睡、入厕等,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夫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它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通过合理的安排,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还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同时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日常生活各环节,我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欣赏。例如:早晨,幼儿会带着不同的情绪来到幼儿园,我会播放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中;集体活动前播放节奏鲜明的“步步高”、“美妙旋律”等乐曲,引导幼儿在有节奏的乐曲声中,有序的收放好游戏材料,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午餐时,让幼儿欣赏优美舒情的世界名曲,在轻松舒展的乐曲声中就餐,增强幼儿的食欲。午睡时,播放一些摇篮曲,让幼儿一进入寝室就感受到优雅宁静的气氛,从而使他们在甜美的旋律中进入梦乡。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感知不同性质的乐曲,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

2、利用音乐游戏来扩充活动的内容,提高活动兴趣。

晨间活动时,我结合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空间游戏、时间游戏、游走游戏等,这样既锻炼了幼儿身体,又培养了动作的协调,发展节奏感及增添活泼愉快的欢乐气氛。户外活动结束或餐后散步时,我也没让孩子们闲着,而是边走边玩,如活动量较小的“木头人”、“引路者”等。午餐前、起床后或离园前,我组织幼儿开展一些不需要很大空间、活动量也不太大的指挥、节奏、倾听等游戏,既可以稳定幼儿情绪,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认知力和表现力。

二、与环境教育相结合,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享受创作的乐趣

在环境上,我也注意了对音乐的渗透。如在“音乐区”的墙饰中,我将每次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卡、图谱、图片进行展示,既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又激发了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我们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机会,并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材料的投放上,我能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和孩子一起制作和准备各种各样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玩具、各类表演的服装、道具和材料,如:动物头饰、翅膀、纱巾、彩带、彩棒等,并配备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玩耍,自由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孩子们在其中摸摸、听听、敲敲、打打、玩玩、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在活动中,我也加强了有目的的指导。 用五线谱、音符、各种图形和线条装饰教室和走廊的地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可以在上面边唱、边跳、边玩,有的幼儿还可以自己创编节奏谱,不仅调动了口、脚、手,甚至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够成为乐器,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加强;孩子在游戏中全身心的去唱、去跳、去演,进行创造力的练习,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

三、探索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将奥尔夫音乐与蒙氏活动相结合

本班是蒙氏实验班,在进行蒙氏教学中我注意发现奥尔夫与蒙氏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在活动中进行有机融合。如蒙氏中的感觉启发是从肢体的律动去感应节奏的真谛;从不同材质的发音体去发现不同的音色;不同的演奏方式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这些都是透过自己的感官亲自体验出来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设计用不同的容器、不同实物、不同方法让孩子完成一件工作,帮助孩子认识材料和声音的关系。感官教育中也可利用幼儿自己的身体,掩耳及不掩耳方式来体会不同声音的发出。在数学教育中,我通过听声音让幼儿进行声音配对、序列(声音大小、高低、强弱、长短)的练习;欣赏乐曲找旋律中部分的重复;通过节奏游戏巩固幼儿对10以内数的认识,老师拍手或敲乐器,让幼儿听辨后说出老师拍打的次数,并做出相同节拍数的动作,或根据老师报的数,玩“找朋友”的'游戏,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四、掌握教学目标,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在开展主题教学时,我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奥尔夫音乐活动。如:结合《中秋月儿圆》,我们设计了节奏活动“月饼”,让幼儿用三个字来形容月饼(如:圆圆的、甜甜的、香香的、好吃的、大大的……),并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节奏,既培养了节奏感又发展了想像创造力;通过欣赏童谣《月光光》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在《瓶子世界》中,让幼儿想像并用身体表现各种瓶子的造型和动作,配合音乐创编“瓶子舞”,想像瓶子打碎的样子,感受不同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用瓶子进行打击乐活动等。结合《地球村》的主题,可向幼儿介绍中外有名的音乐家、欣赏和感受各国经典名曲,比较曲风的异同等。

五、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例如,在儿歌教学中,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即加入节奏进行朗诵,还可变换节奏型,不但提高了幼儿对儿歌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使幼儿感受到了节奏美。在创编故事的活动中,首先,我们可以由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创编能力。先放一段音乐,让他们说出音乐的特点,如:音乐是缓慢的或是欢快的等,然后把他们感觉到的用符号表现出来。接着,分小组,把音乐的内容编成故事并表演出来。这是完全无声的,是考验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游戏。第二,还可以完全利用声音表演故事。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或嗓音编出一段故事。如轻快的声音可能是表现小动物的,笨重的声音好像大狗熊等。这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学会听音乐,学会用音乐表现各种意思,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帮助他们了解音乐,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动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听音乐绘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了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等等。

六、奥尔夫音乐与戏剧节活动相结合,提高幼儿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六一戏剧节”是我园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通过不同的手段和表现形式表达幼儿对戏剧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包括了面向全体幼儿的戏剧表演活动。以往,老师们总是为找不到好的音乐和题材而发愁,编排节目不仅花费大量的精力,孩子们也因为反复的排练而渐渐失去兴趣。而今年的戏剧节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排练节目不象往年那么费劲了,这就是将奥尔夫音乐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的结果,很多节目的选择和编排,都来源于日常的教学内容。在奥尔夫音乐故事绘本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旋律优美、节奏欢快的《小猫圆舞曲》特别的感兴趣,而故事中几只小猫既可爱又淘气,更是孩子们喜欢模仿和表演的角色,为了使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得到更大的满足,我与他们共同讨论,进一步丰富了故事情节和角色,改编成音乐剧《森林音乐会》,由于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一些动作又是平时游戏时经常做的,因此在排练过程中,既节省了精力,又让每一位孩子充分享受到了表演的乐趣,使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奥尔夫音乐教法先进,形式独特,在新颖而有趣的教学过程中,使幼儿保持了愉快的情绪,促进了能力的发展。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应“使儿童生活音乐化”。这种渗透性教学使幼儿身心得到了愉悦的发展。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领域中,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幼教工作者,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态度将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到底。(作者:刘曾焰 广东省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