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使用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手机的普及给大学生带来了方便,
同学们随时体验着现代科技的快捷。
手机
能实现人们随时随地的沟通联络,
短信更是消除了面对面交流的尴尬,
而这方面
功能在大学群体中反映格外突出,
随着手机
QQ
、
手机微博、
手机新闻等功能的拓
展开发,
手机文化正不断地向主流文化过渡。
同时,
大学生使用手机能开拓视野,
通过随时随地的接收新闻,
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类动态。
总之,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
一个能快速便捷的开拓视野的平台。
然而,
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必然存在两面性,
正面表现为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
扩充交际圈等如上方面,
而负面影响则表现在
身体危害及心理危害两个大方面,而对日常行为的影响也是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负面影响和危害。
1
.过度使用手机的身体危害
手机通过信号基站接受和发送无线电波,
即是我们常说的手机辐射,
在使用
手机的过程中,
辐射信号会被人体所吸收,
因此手机辐射很可能会影响人们的身
体健康,
而手机基站附近辐射集中,
麻雀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似乎更能说明以上
猜想。
为了证实这种猜测,
澳大利亚某研究院于
1997
年进行了一项实验,
将容易
患上淋巴癌的白鼠暴漏于手机辐射下约
l8
个月,
结果发现,
癌细胞生长的速度增
长了两倍。
基于各项试验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将手
t4t~t]
人
“可能致癌名单”
中。
手机辐射的能量通过一种短暂义突然的刺激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参与调查的约
13
%的同学表示,
曾因过度使用手机
(
通话、
网上聊天、
阅读小说
)
导致不同程度
的头痛、头晕,甚至引发失眠症。某些山寨手机生产商更是一味提高机体功率,
导致其辐射量是一般手机的
50
倍之多,
这对作为山寨手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的大
学生的想而知。
2
.过度使用手机的心理危害
(1)
手机成瘾及戒断反应。
1)
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属于行为成瘾,
主要包括以下
Jl
青况:
游戏娱乐方面。
从手机普及以来,
手机游戏已由最初的文字类、
短信类游戏发展为
JAvA
游戏,
一
直发展至现在的
N
—
GAGE
游戏,手机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一直在攀升,有人为了
取得高分,甚至没日没夜的进行游戏。沟通交流方面。手机的普及满足了
J
人们
随时随地联络的需求,
发送短信也能解决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尴尬,
从而方便
人
们交往。但正因为这种功能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甚至成瘾。手机
携带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反映在手机携带强迫症上,主
要表现为长时间没有接到电话或短信,
就会焦虑不安;
若忘记携带手机,
则会心
神不宁,担心漏掉他人的联系;时刻都会关注手机是否携带,是否丢失。
2)
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指停止或减少使用某种药物时,
机体自身所产生的
一种适应性反跳,
一般症状表现为与使用药物时所产生的效力相反的症状,
是一
种特殊的心理症候群。
由于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多使用,
很多人对于手机产生了不
可自拔的依赖心理,
一旦生活中离开了手机,
马上会产生类似于戒断反应的心理
症状。
英国专家曾进行一项实验,
对若干大学生进行
24dx
时的无媒体体验,
实验
过程中,有数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不安,但只要再次接触手机,哪
怕只是放进口袋中握住,
症状就会大大减轻,
心情也很快得到平复。
这些状况都
与药物依赖所产生的戒断反应极其相似。
(2)
手机对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1)
导致主流意识的减弱。口
主流意识是一个政体的中心,其正确的传播能
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发展。
然而,
随着手机文化的普及,
各类信息不加筛选的传
播,导致接受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的主流意识趋向歪曲,并开始对国家、政府、党
产生怀疑,
某些时候,
一有风吹草动甚至就会引起大学生的集体示威游行,
严重
影响了社会和谐安定。
2)
价值观向多元化发展。
现在,
我国正处于发展中阶段,
在社会转型的风头
浪尖形成了许多多元型文化,
而手机文化的快速发展在此方面形成了一种负面诱
导作用,
这些文化与大学生思想的长期碰撞,
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动摇,
潜移
默化的影响了正常的马列主义教育。
3)
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口
手机媒体较为混乱,缺乏严格监管,一
些不良信息在以手机为媒介的环境中肆意传播,
不加收敛的宣扬着种族宗教、
歧
视、反动、色情、暴力、虚假等信息,长此以往,点点滴滴的渗透进大学生的思
想,影响他们正常的是非判断能力。
4)
削弱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
手机虽然是一个以真实身份为基础的交流
平台,但与现实交往相比,仍欠缺直接互动,依赖于手机进行交流的大学生,通
常以自我为中心,
以手机为原点向外发散讯息,
这种状况长时间持续会导致该学
生团队意识的淡薄,与他人直接沟通的能力也会减弱。
__
和谐。
(3)
手机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不论从外形还是功
能方面都在进行着快速的革新,
手机更新换代之快超越了其他任何
3c
产品。
作为
大学这个特殊的领域,
学生与学生间的家庭经济水平与消费能力都处于若干个不
同的层次,
而所持手机的型号、
品牌、
功能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消费
心理,
形成了贫富学生间的心理反差,
由此引发了大学生问的攀比、
歧视、
嫉妒,
甚至诱发校园偷盗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与人间的正常交往。
(
3
)过度使用手机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
1)
手机作弊。
基于手机强大的通讯能力及实时信息收发功能,
很多大学生将
其作为考试作弊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约
7
%的学生曾利用
手机进行作弊,其中
4
%是受到他人影响或诱惑后天参与作弊。手机作弊现象不
但有失考试的公平公正,
更会使他人心理失衡,
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因此有可
能踏人手机作弊的怪圈,
并有意无意的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在大学考场上形成恶
性循环,严重影响校园正常的学习秩序。
2)
影响他人休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
新生在脱离家长的实时监护进入大学后,
在很多方面做不到严格自律,
很多学生
在临睡前养成了玩手机游戏、
手机上网、
阅读手机小说等习惯,
更有一些学生初
尝恋爱的甜蜜,
在被窝里毫不节制的煲电话粥,
这些行为不论从听觉上,
或是视
觉上都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休息,也为人际关系埋下了祸患。
3)
“半对话”
。
当一个人进行手机通话时,
对于旁人的影响是一种
“半对话”
效应,
即是旁人能接受到的信息仅是通话者的一半,
而且话语频率的不规则、
语
速的时快时慢、
语调的时高时低也会造成旁人的焦虑,
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
“扰
民”行为。为了证明“半对话”对他人的影响,笔者模仿其他学者的实验进行了
_
一次模拟,令三名学生佩戴耳机复写在大屏幕上停留约三秒的英语单词,耳机
中分别播放两人间对话、电话—方的通话内容、一人独白电话两侧的通话内容,
实验发现第一和第三种情况只会略微影响成绩,
而第二种情况则严重影响到受试
者的发挥。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有约
19
%的学生表示对在自己身边打电话的行
为感到反感,认为这种行为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注意力,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焦虑、
烦躁。
4
)不良学术风气的形成
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其快捷、
便利的特点使之取代传统媒
体,迅速蹿红于大学校园。“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乃大学精神的真谛,
也一直是高校所追求的理想和办学的基本理念,
其丰富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自觉的
学术观念、
永恒的道德追求以及敏锐的时代精神等方面,
而手机无疑在一定程度
上促成了这种精神的达成。
网络的虚拟现实和跨界特性为人们自由创造和放飞想
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同时也容易成为学术不端行为滋生的温床。
影响大学生
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而且这些资源的获取
既快捷又方便,
过度依赖于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海量信息,
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
的依赖感
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抄袭行为,势
必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互联网上信息共享与复制的便捷性,使
得许多大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准备论文的过程中,不是忙于实地调研
和查阅资料,而是靠着“东拼西凑”、
“复制粘贴”来完成,现在大学毕业生论
文抄袭现象俨然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
从学生到教授到校长,
甚至到中科院的院士,从普通高校到最高学府清华、北大,无不涉嫌抄袭案例。
5
)不良课堂氛围的形成
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
总会贴上一些标语,
提醒大学生们上课时不要用手机,
或将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震动状态。
而经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可以得知不少大学生
仍然在课堂上用手机的频率非常之高,
几乎每位同学都会在上课期间掏出手机把
玩把玩,也许没有什么事情,也拿出来翻几下屏,再放回口袋里。这在某种程度
上直接影响了听课的效率,
也给上课的老师留下了非常不良的印象。
事实上,
身
边的人都在玩手机的话,
即使不玩也是会被带动起来,
最终导致课堂上几乎没有
人认真听讲,而大家都在玩手机。更有甚者在课堂上看视频,听音乐,看小说,
完全浪费了大好的课堂学习时间。
6
)与人交流和相关体育锻炼的缺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
别,而是我在和你讲话,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是一句网络上很红的话。我们
知道,
在家庭聚会的时候,
幼辈们几乎都会在与长辈交谈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其他
电子设备,
长辈看了心里肯定非常不舒服,
这其实是对他们的一种不尊重。
所以
很多时候出现了爷爷奶奶为孙子孙女玩手机而生气地夺门而出的事情,
老年人是
需要爱护和尊重的,
若是在和他们聊天讲话的时候老是玩手机,
怎么样也说不过
去吧。与别人交流也是一样的,一心不能二用,否则一事无成。体育锻炼也是一
样,
很多时候手机拿在手里玩着就不想锻炼了,
只想坐着或者躺着,
慢慢的失去
了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
1.1当代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好奇心强,容易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明了,每天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学习,到了大学以后,学生学习压力瞬间变小许多,而与此同时他们丧失了目标,丧失了学习压力,当然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并且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往往毫无规划,昏昏噩噩的过着每一天,为了消磨时间而沉迷于手机娱乐,长时间的放松,导致许多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玩手机娱乐的坏习惯,以至于到最后演变为手机成瘾。
1.2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兴趣。
在大学里我们的专业知识是枯燥无味的,而就刚升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刚刚摆脱了高中那种魔鬼式的学习训练,他们更想拥有的是轻松、快乐、自由的大学生活。因此便造成了大学生厌学的这种心理。刚升入大学的他们离开了父母的束缚、脱离了老师的管束,所以学习也就很容易松懈下来,当大学生再次面对索然无味的专业技能知识时厌学心理便在心中悄然出现。堂上无所事事,为了消磨时间,便利用手机进行娱乐,从而导致了手机成瘾。
1.3大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不严格。
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大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了普及教育,对学生的管理也趋于松懈了。为了让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看得过去,大多数课程的笔试成绩都采取易避难的方法。因此大多数大学生面对较难的题目、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假思索的也就放弃了,时间久了大学生便产生了轻轻松松是四年,辛辛苦苦也是四年,那何必不让自己轻松快乐自由一些的这个错误心理。因此,许多大学生逐渐沉迷于手机,最后愈演愈烈为手机上瘾。
1.4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其内容不断丰富,结构不断优化,操作程序也日渐简单,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手机产品也是不断的智能化、手机市场也更是日新月异,所以手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的是手机制造成本的日益下降,就现在而言手机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手机价格由以前的两三千一部降到几百块钱一部,而这一价格的变化刚好满足了消费能力不足的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1.5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展现出了世界各地的新鲜事物,而手机作为互联网的一种载体帮助我们展现出了这个世界的奇妙;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畅所欲言,充分的展现自我。互联网吸引了他们而智能手机作为互联网的载体更有利于大学生满足自身需要,所以手机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要点:首先描写现实中很多人沉迷于手机,然后通过参加讲座主持人的讲解了解手机成瘾的危害,最后倡议大家不要对手机成瘾。
正文:
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家人、朋友联系、沟通的必需品。但有些人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玩游戏,甚至已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当中。
工作、学习没了劲头,丧失了志向,以至于有些人在手机没电停机时,整个人都会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之中,整个人的精神都已经颓废。自从我听了爱国大会讲座后,明白手机游戏的危害,并且下决心要远离手机游戏。
我和妈妈一同参加了“远离手机游戏(精神鸦片),做中华好少年”的爱国大会。讲座一开始,主持人陈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以前鸦片战争时代鸦片的害处。
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胆战心惊,也让我了解鸦片的来源与害处:鸦片是由十九世纪英国商人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鸦片战争。最开始吸鸦片的人会觉得不舒服、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疼,但随后就可以体验到一种伴随着疯狂幻觉的欣快感。
如果吸食太多,整个人就会变得瘦弱不堪,对什么都无所谓。吸食鸦片成瘾后不仅寿命会缩短,还可能因呼吸抑制而死亡。那些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迫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
陈老师让我们了解鸦片的危害之后,又告诉了我们新一代的“精神鸦片”——手机游戏。为什么手机游戏是“精神鸦片”呢?
接着,陈老师就给我们讲起了手机游戏的危害:“经常玩手机游戏对眼睛伤害很大,眼睛是很脆弱的,不爱惜,会导致眼睛近视。用眼疲劳,眼睛干涩,从而引发眼睛的疾病。
玩手机游戏需要注意力,所以要保持同一姿势,从而引发颈椎病等问题,经常玩手机会让人沉迷于游戏中,最终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原来,手机游戏跟鸦片没什么区别,都是害人的!
手机游戏跟毒品一样都非常诱人,可在这背后,却有一个大坑,会让你陷入万丈深渊。所以我们要远离精神鸦片————-手机游戏,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做一个中华好少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年轻人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患上了手机依赖症。高达79.40%的人晚上睡觉不关机,排在手机依赖症表现的首位;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78.86%;60.39%的人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68.56%的人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手机;63.59%的人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甚至有15.98%的人表示走路时也经常用手机。
自然,如此被手机绑架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除了我们能感受到的,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后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损伤,引起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等,更重要的则是人们的心态与生活方式。“如果手机没电了,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有网友如是说。
餐厅里、公车上、校园里,到处都是“低头族”。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而这些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当下的我们到底是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问题
2.
现在的人,过着一种手机人生。
早上登录微博,写下一天计划;上午浏览网页,了解国内外大事;下午手机电视,掌上图书,充实头脑,放松心情;晚上吃饭,拍照上传,发条说说,与全世界说晚安。
如果只看手机上网页的记录,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这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但是,将时空转到现实,你会发现,这个人的一天其实无聊又乏味。他唯一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机,低头不语,这便是我们在地铁上、饭店里、电梯中常常见到的“低头族”。他们都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
被手机绑架,大多数人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还乐在其中,尽享当“人质”的乐趣。“手机中的世界可比现实社会要精彩,即使被绑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这样说。的确,手机中的页面比现实中的白纸黑字更丰富多彩,手机中的游戏也比现实中平淡无奇的生活更让人振奋,连手机中的人都比现实中的人要志同道合,亲切得多。但是,手机终究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已。当你按下关机键,抬起双眼,你会发现,现实中你的人生是如此苍白,而这一切,都源于你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你对世界冷漠,世界便会对你冷漠。当你封闭了内心,选择了逃避,躲进了虚伪安逸的世界,你便失去了一切真实的美好,失去了为未来拼搏的奋斗精神,失去了与朋友相互关怀的温情,失去了旅途上的一路风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生,将会一无所有。
有些人面对手机的“绑架”奋起反抗,反而把手机关进“监狱”。每逢亲友聚会,便将手机统统扔进笼子里,规定谁都不准再碰它。这样有趣的“关手机监狱”行为,将人们从手机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了。但也有不少手机还未“刑满释放”便“越狱”。要防止手机“越狱”,首先还要我们自己先“越狱”,打破重重心墙,冲破人心的牢笼,真正敞开心扉,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认真工作学习,才会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乐趣;留心观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敞开心扉,才会发现原来知己就在眼前。
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下次起床,别先顾着发微博,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别顾着登微信,先看一下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人;下次聚会,先别顾着晒照片,先看一下想念许久的容颜。挣脱手机的“绑架”,让你的人生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