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是一本出版于1838年的写实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部分节选内容还被选入了英国教科书,供学生进行阅读赏析。自从《雾都孤儿》出版以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界开始占领了主导地位。书名中的雾都指的是英国的首都伦敦,小说是以伦敦为背景来书写的。孤儿指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奥利弗。小说的书名清晰地描述了这是一个发生在伦敦有关主人公奥利弗的故事。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他少年时曾随家住入负债者监狱,后当过童工,十六岁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不久后成为新闻记者,发表特写。他的个人经历无疑成了他小说的写作灵感。他先后发表了许多作品:第一部《匹克威克外传》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面:第二部《雾都孤儿》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贫苦儿童的悲惨生活;第三部《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残暴等。
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将讽刺,夸张和幽默的写作手法运用得惟妙惟肖,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
《雾都孤儿》主要讲述了孤儿奥利弗的悲惨身世及离奇的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出生于英国某镇的一个贫民窟教养所,从小父母双亡,并在此艰难成长。经历了学徒生涯,受尽煎熬,最终被迫逃往伦敦。谁曾想兜兜转转,两次落入贼窝,被迫与心狠手辣的凶徒为伍,好几次险些送命。好在好心人的出手相助,最终逃离魔爪,查明身世并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那些盗贼也因为自作自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本小说无疑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的最好证明。
一、小说中涉及多个人物,个性鲜明,穿插其中,层层推进。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好人和恶人。
坏人包括教区干事邦布尔,曼恩太太;烟囱清扫工甘菲尔德先生;丧尸承办人索尔北里先生和太太以及他们的工人诺厄·克莱普尔先生和夏诺特恶人(后面他们两人也加入了盗贼的行列);将奥利弗骗入贼窝的盗贼杰克·道金斯(人称机灵鬼),查理·贝茨,道金斯·费金(犹太老头儿,盗贼头头);赛克斯(另一个盗贼头头)和他的手下南希;蒙克斯(化名,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教养所女总管科尼太太(后与邦布尔结为夫妻)等等。
好人包括迪尔(奥利弗在教养所的好朋友,之后不幸去世了),布朗洛先生(第一次将奥利弗救出贼窝的人)及其管家贝德温太太,格里姆威格(布朗诺的好朋友);梅丽太太,罗丝小姐和大夫洛斯本先生(第二次将奥利弗救出贼窝的人)等等。小说中的两类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相互帮衬,让人可悲可叹。
二、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书写也是值得品味及深思的。
一方面让人恨得牙痒痒。 比如说描写教养所孩子们吃饭的场景,对于食物的描写,以及那句“我还要”的无奈等等,这似乎与当时英国的国情是极不匹配的,这无疑从另一个侧面揭露除了英国的黑暗面。
其次写到奥利弗因“偷书”被抓入狱,审判官的审理过程让人觉得荒谬至极,让人不禁感叹“这也叫审案”。好在买书老板及时赶到,才让奥利弗脱离死神,挽回一条命。
还有邦布尔管事和教养所女总管科尼太太狼狈为奸谋取职位并因为利益闹得不欢而散,让人可悲可叹。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官场混乱,利益至上的丑恶嘴脸。
除此之外,当盗贼赛克斯知道他的手下南希给罗丝小姐通风报信时,他对南希痛下杀手,场面惨不忍睹,让人嘘唏。面对南希的劝阻及南希对他深沉的爱,他置若盲闻。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可怕及无情。
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 比如说奥利弗在教养所的好朋友迪克面对奥利弗的出逃给予了真诚的祝福,让人感叹友情的可贵。可惜的是待奥利弗归来准备接他去过幸福生活之时,他已离开人世,让人不禁泪目,无形中对教养所的恶魔增加了几分恨意。
其次奥利弗因为盗贼查理和杰克偷书而被误抓,险些送命,好在慈善的布朗诺先生及书店老板的及时拯救以及贝德温太太的虚心照料,才让他恢复健康,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及美好。
还有当奥利弗在此落入贼窝,生命岌岌可危之时,幸亏梅丽太太,罗丝小姐及洛斯本大夫的巧妙构思,才让他免于在再此进入警局的危险。后经他们虚心照料,见到了昔日的恩人布朗诺先生,然后大家在盗贼南希的协助下携手查明了事情真相,恢复了他的身份,赢得了幸福生活。
三、小说中对于服饰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服装在英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比如说写到年幼的奥利弗因为服饰的改变暗示着地位的变化时,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衣服的威力是多么大呀!小奥利弗·特威斯特为此提供了一个卓越的例子。到这个时候,他还一直裹着毯子;裹在毯子里,谁也看不出他究竟是贵族的孩子,还是乞丐的孩子;那哪个聪明绝顶的旁人也很难断定他确切的社会地位。而现在,他被套上那件因反复派同样用场而发了黄的白布衣服,还做上标记,挂上标签,他的身份顿时一清二楚……一个众人鄙视、无人同情的人”。 之后文章中关于他住进布朗诺先生,落入贼窝,住进梅丽太太家时对他衣服的描述也令人记忆犹新。
除此之外,还有布朗诺先生职位变换之时,对衣服的描述也是让人思绪停留,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 让旁观者感到又惬意又惆怅的,不仅仅是邦布尔先生那副愁眉紧锁的表情。别的现象也不少,而且都跟他本人的身份关系很密切,表明他的近况已经起了变化。他的镶边外套和三角帽上哪儿去了?他下身仍然穿着齐膝的紧身裤和黑色的棉长袜,可是紧身裤不再是原先的那一条。他身上的外套衣襟很宽大,这方面倒有点像那一件,可是,哦,两者有着那么大的差别啊!头上戴的那顶很有气派的三角帽也已换成一顶普通的圆顶帽,邦布尔先生不再是教区干事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升官晋级除了带来更加实质性的好处以外,还要通过相关的外套和背心来体现特有的价值和尊严…… ”等等。
作者书写这本小说时,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英国都位居世界强国之首。这本小说无疑成了一面明镜,照亮了英国的每一个角落,光明及黑暗穿插其中,有力的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面。从而也从侧面说明了善良的弥足珍贵,凸现了奥利弗这类人物的难能可贵。正如小说后封面所写的那样“ 他们是坚强的、善良的,没有因为被残忍对待而抛弃这个世界,依然带着希望和爱去承受所有的苦痛,期望终有一天可以从地狱走到人间 ”。奥利弗无疑是这样的代表。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二部长篇小说。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学习英国现实主义画家威廉•荷加斯(William Hogarth,1697一1764)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他抱着一个崇高的道德意图:抗议社会的不公,并唤起社会舆论,推行改革,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贫民得到救助。正因为如此,狄更斯历来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必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反映现实的文学都说成是现实主义文学,把“现实主义”的外延无限扩展。事实上,作家运用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这和作家的特殊气质和性格特点密切相关。狄更斯的创作,想象力极为丰富,充满诗的激情,他着意渲染自己的道德理想,处处突破自然的忠实临摹,借用一句歌德的话:它比自然高了一层。这和萨克雷、特洛罗普等坚持的客观。冷静、严格写实的方法有显著的区别。
试以《雾都孤儿》为例,(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狄更斯在人物塑造上运用得十分出色的一种手段。书中的流氓、盗贼、妓女的语言都切合其身份,甚至还用了行业的黑话。然而,狄更斯决不作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进行加工、提炼和选择,避免使用污秽、下流的话语。主人公奥立弗语言规范、谈吐文雅,他甚至不知偷窃为何物。他是在济贫院长大的孤儿,从未受到良好的教育,所接触的都是罪恶累累、堕落不堪之辈,他怎么会讲这么好的英文呢?这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可见,狄更斯着力表现的是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不是追求完全的逼真。(二)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故事情节往往是在环境作用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史,即高尔基所说的“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然而,狄更斯不拘任何格套,想要多少巧合就安排多少巧合。奥立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人恰巧就是他亡父的好友布朗罗。第二次,他在匪徒赛克斯的劫持下入室行窃,被偷的恰好是他亲姨妈露丝•梅莱家。这在情理上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狄更斯自有天大的本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充满生活气息和激情,使你读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对这种本来是牵强的、不自然的情节也不得不信以为真。这就是狄更斯的艺术世界的魅力。(三)狄更斯写作时,始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想象力”(Sympathetic imagination),即使对十恶不赦的人物也一样。书中贼首、老犹太费金受审的一场始终从费金的心理视角出发。他从天花板看到地板,只见重重叠叠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他听到对他罪行的陈述报告,他把恳求的目光转向律师,希望能为他辩护几句。人群中有人在吃东西,有人用手绢扇风,还有一名青年画家在画他的素描,他心想:不知道像不像,真想伸过脖子去看一看……一位绅士出去又进来,他想:准是吃饭去了,不知吃的什么饭?看到铁栏杆上有尖刺,他琢磨着:这很容易折断。从此又想到绞刑架,这时,他听到自己被处绞刑。他只是喃喃地说,自己岁数大了,大了,接着就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在这里,狄更斯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细节,不但描绘了客观事物,而且切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运用的艺术方法,不是“批判现实主义”所能概括的。我倒是赞赏英国作家、狄更斯专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的表述,他把狄更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我认为这一表述才够准确,才符合狄更斯小说艺术的实际。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的第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小说主要反映刚刚通过了济贫法的英国社会最底层生活。作者在创作上爱憎分明,形象生动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他笔下的人物富有鲜明的个性,整个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狄更斯堪称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讽刺、幽默和夸张的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风貌和语言风格富有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特色。
自《雾都孤儿》出版以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文学界开始占领了主导地位,狄更斯不仅对当时的典型人物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人物性格以及特殊的社会环境进行着深刻的剖析。通过他的批判现实主义,我们能够清楚的感触到当时的时代气息与鲜活的人物生活画卷。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对当代文学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今的社会更加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人们的行为更加个性化,导致了许多不良现象的出现,如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萎靡不振,对物质利益的要求过于苛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过于冷漠等。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通过运用批判现实主义,不但揭露了他那个时代的社会弊端,同时也能对现代人有着一定的启发,引发我们对种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反思,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人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