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论文

2023-12-09 09: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论文

 一、接受业务委托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
  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 (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

求会计师事务所里的《审计工作流程》?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机关根据项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事项开展审前调查活动,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组成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审计证明材料。

3、审计报告阶段。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自接到审计报告十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扩展资料:

准备阶段: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

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

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6、其他。

常用方法:

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

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

3、查阅公司章程协议、董事会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

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

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流程

谁能给我一份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论文呀,各位大神们,要有实例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2007年5月13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该文件的正式发布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指明了方向,即“用5到10年的时间,发展培养10家能够服务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发展培育100家能够为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大型事务所”。标志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高潮。2009 年10 月3 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 号),该文件再次明确支持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鼓励会计师事务所“优化组合、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指明方向”。为深入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鼓励和扶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实现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注协关于印发《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做强做大的若干政策措施》(会协[2012]164号)的通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立信,中瑞岳华,立信,致同会计师事务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事务所合并相继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是实现其做大的一种途径,是否能够真正做强呢?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以后是否对审计质量有正相关的影响吗?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之间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事务所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析。

一.理论分析-基于事务所规模化的理论

(1)准租理论:根据DeAngelo( 1981)的经典定义,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被审计对象在会计制度上违规并公开揭露这种违规行为的联合概率。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两方面。

(1)从合并后独立性而言,根据相关准租理论可知事务所合并扩大规模与之相关的准租,从而提高了审计独立性。事务所规模越大就拥有更多数量的客户群,其赚取的准租就越高,审计师发生机会主义来迎合某个客户的要求的动力越低, 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因而越高。

(2)深口袋理论:深口袋理论认为当某一公司破产或无力偿还债务时,报表使用者通常会指责审计失误。遭受损失的人们由于对其经济利益的关注而对审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一旦受损就希望得到补偿,而不管错在何方。Dye(1993)认为相对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口袋更深,更有能力提供赔偿,这就使得规模大的事务所一旦遭遇到审计失败就更容易遭受利益相关人起诉,为了控制相关法律风险,事务所不得不重视业务质量。

三.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由于审计质量是无形的,没有一个统一而可靠的衡量标准,依据对国内外研究现在分析,目前在此问题上研究学者较常用的指标如下:

(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审计质量 DeAnge lo ( 1981)在她的经典著作《Auditor size and auditality》中论证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审计质量。由准租理论可知事务所合并扩大规模与之相关的准租,从而提高了审计独立性。事务所规模越大就拥有更多数量的客户群,其赚取的准租就越高,审计师发生机会主义来迎合某个客户的要求的动力越低, 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因而越高。我国学者房巧玲(2005)也采用了该方法来量化审计质量。

(二)用审计意见类型衡量审计质量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一般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处于财务方面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不容易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类型。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如果事务所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我们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出具的审计报告是高质量的。然而审计意见类型并不能完全衡量审计质量,易琮(2004)研究表明审计意见类型只有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用来衡量审计质量。这种前提假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上市公司公允度不变且上市公司“有罪推定”。(2)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不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财经网络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