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

2023-12-10 07: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

我有这个的,你可以来拿。
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探讨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探讨

【摘 要】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审部门形同虚设。本文首先对内部审计的概念与特征做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分析中小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限制因素,接着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基础,并且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内容、方式及其利弊,文章的最后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部审计; 外部化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提高他们的效率,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的。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内部审计是由部门、单位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独立性。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单位内设的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这就使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遇到国家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决策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2)审计程序的相对简化性

内部审计的程序主要包括规划、实施、终结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大为简化。

(3)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要涉及到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内部审计既可进行内部财务审计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又可进行事后审计和事前审计;既可进行防护性审计,又可进行建设性审计。

(4)审计目的的特殊性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经营管理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服务,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体现了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特征。

(5)审计实施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本部门、本单位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是本部门、本单位的职工,因而可根据需要随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进行审查。一是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审计程序,在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及时开展审计;二是可以通过日常了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问题的苗头,并且可以迅速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或向本部门、本单位最高管理者反映,以便采取措施,纠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实施内部审计的限制因素

目前我国显然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认识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很多瓶颈,远远不能满足其经营发展的需要。

这些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

内部控制薄弱是促使中小企业寻求外界力量进行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原因。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促使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但是,我国的众多中小型企业,凭借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做到。

(二)中小企业资源匮乏

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部门的必要条件有三点:充足的资金;

能够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审计机构;了解财务、管理和会风险分析的高级人才。处于成立初期或者正在逐渐完善中的中小型企业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

(三)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巨大

在经济情况瞬息万变的今天,中小型企业一方面要保持核心竞争力,应付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挤压;另一方面又要权衡包括人员变动、生产、销售和财务等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管理层迫切需要诸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对经济合同的把关、对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利因素的控制等服务,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而应对竞争和规避风险的最佳方法就是引入外界力量,选取合适的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

三、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内部审计外部化最先是由一些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提出的。他们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个成本中心,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建议企业将内部审计交由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

(一)需求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这些中小企业处于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当中,迫于竞争的压力,中小企业要求通过改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其经营效率。中小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咨询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的一个理想选择。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势在于:

(1)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率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这一点对于抵御各种经营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中小企业通过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的方式,可以引进专业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使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处于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之下,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2)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大大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行成本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已不能满足企业增加价值的需求,因此,内部审计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

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需要金融、会计、人事、市场、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此时,企业将面临高额的成本。

而内审计外部化可以节约招募、培训费用和维持成本、节约开发软件和新方法的成本、降低雇佣成本。

(3)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与素质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汇集了会计、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种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包括注册会计师、计算机专家等)都经过正规训练,并经考试合格,在长期为各行业提供鉴、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企业管理人员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向其学习有关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

(4)外部审计主体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接受所有者领导,审计的独立性和和权威性也随之提高从形式上看,审计主体摆脱了经营者的领导,他们属于平等的主体,审计范围也可以涉及到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从实质上看,外部审计主体除了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审计费用外,不再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其他任何经济利益。其作为外来机构,与各被审计部门人员也没有情感方面的联系,保证了实质上的独立性。

(二)供给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上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我国已具备、存在着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供给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1)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胜任能力,能确保内部审计质量现在,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项目评估师等考试制度及后续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吸引了社会上许多优秀人才加入到会计行业中来;随着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国外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也纷纷加入到我国会计成员的队伍中,使会计师事务所储备了大量知识结构多样化、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他们中的一部分可以专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

(2)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利于自身发展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增多,特别是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加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传统审计业务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审计业务的边际利润下降,审计风险提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然成为其首选目标。

四、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主要方式

纵观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已有的学术成果,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全面外包、部分外包及管理咨询三种方式。

第一,全部外包。组织一般不设内部审计部门,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内部审计,都交由会计师事务所全权处理。组织可保留内部审计长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评价外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效果,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与管理层之间沟通的媒介。

第二,部分外包,也称为合作内审。指企业内部保留少数几个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一些经常性的、不太重要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而对一些重要的、涉及面较广、需要较高职业判断技能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工作则由外界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

第三,审计管理咨询。属于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或审计业务的延伸,主要是帮助企业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并有可能促进内部审计计划的形成和改进。

(二)从外部机构考虑

目前国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符合承接外包业务的条件。需要从行业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机制调整等方面加以完善。

(1)内部审计外部化将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新业务,监管机构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通过制定行政法规、行业自律条款等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业务加以规范。为保证审计业务质量和避免恶性竞争,有必要在收费上加以引导,由工商、物价局及税务局进行监督;修订相关审计准则,设计业务操作指引来规范审计人员的执业规范;强制会计师事务所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对内部机构设置不达标、内部控制不完善的事务所进行业务限制。要求事务所分管审计业务的人员不得同时管理内审业务。实际操作建议可以先在比较成熟的城市做试点试运行,然后逐步推广。

(2)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进行内部业务整顿,将现有审计业务(社会审计业务)与内部审计业务人员分部门管理,执行社会审计业务人员不得承接同一家单位内部审计业务,分管社会审计业务合伙人不得同时管理内部审计业务。

(三)从企业角度考虑

管理当局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

(1)将企业组织目标细化成内部审计可以执行的具体目标。企业只有明确自身需求才能制定外包具体内容。公司治理层需要合理评估内部审计对显性价值创造与隐性价值增量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公司治理层与股东利益的接近程度。

(2)设立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本文提倡的是内部审计部分外部化,所以需要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具体人数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设置,至少保留一个审计长。审计长可以是专职人员也可以由财务人员兼任,审计长负责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执行,评价外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效果,并担当在会计师事务所与管理层沟通的媒介。

(3)合理选择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业务委托给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可以保证内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签约前要对拟委托对象进行调查,要选择那些声誉良好,没有受过监管部门处理的会计师事务所。

[参考文献]

[1]吴国清.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探讨[J].财会研究-决策与信息(下半月刊),2008,(07)

[2]徐怀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12)

[3]刘静、迟柏龙.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刊,2009,(07)

[4]胡九义.中小企业应将内部审计外部化[J].金融经济,2008,(08)

[5]赵伊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动因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08)

[6]潘中华、娄金.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J].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探讨,2006,(01)

[7]魏一华.基于增值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研究[J].经济述评,2007,(30)

求一篇关于“我国内部审计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的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
  2009-3-11 10:28 黄琼

  【摘要】内部审计的供给——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内部审计应具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需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对内部审计应提供的职能提出了要求,由两者的“交集”得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检查、评价和咨询。三个职能共同构成一个辨证统一体,其中检查和评价职能是基础,咨询职能是升华,三者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内因;外因
  内部审计职能是连接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内部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特别是内部审计职能——如何更有效实施的需求日益加强,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内部审计职能既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丰富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也会促进内部审计实务的完善,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然而一直以来,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并不多,且其观点主要集中于监督职能、鉴证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但笔者认为上述职能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十分准确。
  一、对于一些内部审计职能观点的思考
  (一)监督职能
  “监督”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监察和督促”。即监督有两层含义,不仅监察,而且具有督促能力。而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具有要求机构(或个人)执行某项活动的强制权利,因此无法担负起“督促”的职责。
  (二)鉴证职能
  这是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以独立审计所具有的超然独立性为前提,而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此鉴证结果的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几乎不涉及鉴证业务。基于这两点考虑,鉴证职能之于内部审计亦很牵强。
  (三)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为管理服务不等于管理,正如为领导服务而不等于领导,检验为生产服务而不等于生产一样”。而且,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内审人员不能像一般的管理人员一样参与到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只是通过检查、评价、咨询等方法,从旁协助管理者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职能不能是内部审计职能之一。
  (四)服务职能
  服务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讲,企业内的各项活动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服务。萧英达等也认为“服务是共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特性。” 因此,服务应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
  二、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分析
  迄今为止,内部审计诞生已有百余年历史,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丰富。那么,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哪些职能呢?本文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二是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前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在因素——内因,解决了内部审计能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后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因素——外因,解决了现代企业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当两者有效对接时,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交叉部分(交集)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
  (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内在决定因素的分析
  决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哪些职能的内在因素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特殊的管理控制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行为,行使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而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职责分工,代替管理当局检查、评价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帮助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经营管理活动。理论界对企业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建议等方式提供咨询服务,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
  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是管理活动中的检查活动、评价活动和咨询活动,所具有的职能应为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三种职能也与内部审计的目的相对应,查错防弊要依靠检查职能的有效实施来完成,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要依靠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寻找其中的缺陷,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即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来完成。
  (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外在决定因素的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决定因素。这种客观需求因需求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类是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1. 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信息获取等限制,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大部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但仍需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者,它所执行的是为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监事会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并不能“替代”董事会作出任何决策或者监事会作出监督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利用内部审计完成以下工作:
  (1)检查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目标的实施结果,以及评价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
  (2)检查和评价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包括对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的遵循情况,以及对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程序的遵循情况;
  (3)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审核企业编制的对内、对外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形式的恰当性;
  (4)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发现并预防各种形式的错误和舞弊,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咨询建议;
  (5)评价企业董事会制定的经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提供反映经理人员业绩的相关信息,以供董事会对其作出业绩考核;
  (6)根据需要提供专项的咨询服务。
  从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到,检查、评价和提供咨询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正是这些职能的实施,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2. 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
  这种需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了有效实施管理控制,而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并借助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并将提供改进咨询的任务分配给了内部审计,这就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
  (1)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健全,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特别关注无故超越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事项,对存在的缺陷,提供完善和改进的咨询服务;
  (2)检查和评价各经营单位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遵循情况,并注重查错防弊;
  (3)关注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提高各部门和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出谋划策”;
  (4)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一些临时的、专项的咨询服务,如为企业ERP系统的研发和构建提供咨询。
  从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而且更为重视咨询职能的发挥。
  综合上述两类需求可以得到结论: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表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
  (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检查、评价和咨询
  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的分析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揭示,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二者所表现出来的职能“不谋而合”。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职能的实施,获得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可见,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咨询职能是建立在检查和评价职能基础之上的,而检查和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咨询服务,即检查、评价、咨询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
  需说明的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内部审计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是一个独立于具体经营活动的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也不对这些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亦不能强令机构(人员)执行某项活动。内部审计只是以“参谋”的身份向管理者传递信息,提供咨询,由管理者自己决定具体的决策,这一点对于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莫勒尔. 现代内部审计学[M]. 李海峰,等译.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2] 吴清华. 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 审计研究, 2004,(3).
  [3] 张伟. 基于治理层次的内部审计——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审计研究, 2004,(4).
  [4] 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 国际比较会计. 第1版.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5] 汪景福.从内部审计的职能辨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的研究思路怎么写

在审计事务中,审计人员特别注重对误受风险的控制。广义的审计风险不仅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而且还包括经营风险。它是由于第三者的控告而承担的风险。l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了解和探究审计风险的成因。有利于更好的从源头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形成。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审计风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浅析审计风险的原因与防范方法

审计风险;独立性;沟通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永恒的主题。它既是审计机构信誉和质量的保证,也关系到审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在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审计。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应对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方法有所了解并尽可能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一、审计风险的成因(一)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1.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工作权威性。2O世纪8O 年代中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内部审计逐步发展起来。但其行政性太强,企业内部人员一方面要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由本单位解决。业务工作的“外向性”与行政待遇的“内靠性”,使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和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2.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导致不确定经济业务的产生,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业务量随之增加。

审计风险浅析

它贯穿于活动的所有环节,即只要有审计活I决策探索2007.4.下动的地方。就一定有审计风险与之相伴。由于环境或业务的复杂性从而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透彻、不全面以及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过高而仓促签订了审计业务约定书。所有这一切都会形成审计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1.审计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目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从理论上讲,抽样风险所选取的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总体的性质。但在实践中由于各种主观原因,造成样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当前我们大多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式,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经验和知识不足,抽样误差很大,可能存在审计取证不完备、审计检查不全面、审计意见和结论不准,出现了错误判断为正确或将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形成存伪风险或弃真风险。2.审计处理处罚风险。审计机关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但是,若依法应该处理处罚而没有处理处罚,或者审计处理处罚没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当,或者应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而审计机关直接实施了处理处罚,都会产生审计处理处罚风险。3.审计证据取舍风险。审计证据在审计活动中举足轻重,审计结论需要审计证据来证实。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无统一标准,往往靠审计人员来主观判断,从而产生了主观的偏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