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论文

2023-12-08 0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论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

本文是基于课程理论视角所展开的研究,故本文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脉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设置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世纪以来,课程理论界虽然尚未能形成一套公认的课程理论.但不可否认,泰勒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斯滕豪斯过程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理论流派为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遵循课程论的一般规定,论文探讨了价值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规定,即课程应与完整个体的发展相一致、课程的知识性应与价值性相统一、课程应与个体心理需要的层次相适应以及课程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也都做了具体规定.

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进行了分析,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对课程的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论证了本课程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的大学生传递怎样的价值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课程价值体系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和人的社会适应两个层次引导人、塑造人.在每一个层次上,课程为人的心理、道德和审美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导向明确,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知识体系支撑价值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活适应、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道德基础、法律基础的内容,并最终指向人的道德与法律的践行.

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审视.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符合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大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价值内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但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教材基础性知识缺乏,重要知识缺乏深入阐释,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教材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有待完善,等等.论文以课程论为理论视角,基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定和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析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文本,针对教材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知识性问题和价值问题,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索课程体系.

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价值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价值体系符合学生需要,但知识的人文内涵尚需彰显;教材价值体系比较完整,从最高处着眼,从最低处入手,但逻辑结构尚需完善.理想、信念是人对意义的追求,是人对人生终极目的的价值认同并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人首先是社会的人.遵守道德、法律规范是塑造社会的人的基本要求,以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下,关注意义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凸显主体性的价值理论教育、突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律规范教育构成价值导向明确、逻辑清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

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知识丰富,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尚需加强;教材内容贴合实际,但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知识体系围绕价值体系来构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厘清道德教育的思维逻辑,形成系统化的道德知识教育;有效整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形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遵循价值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课程知识体系.

本文还基于课程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教学应坚持以教材为本,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体系.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体系,体现教学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笔者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

大一思修论文3000字

写作思路:写作部分包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感悟。

来到大学后,我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该课程分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对于促进我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且能够教育我们大家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我们刚迈进大学校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会让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树立远大理想,领悟人生真谛,加强道德修养,培育职业精神。

学习法律基础部分,通过老师对法律各方面的介绍,使我对法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制度,能让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提高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中学习。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对以后我们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有很大帮助。

第三,要注重行动,在实践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履,这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通过学习讨论掌握了这些道理,就谓这“知”获“知”的目的是为了“行”,是为了“践履”。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为真知”。因此,知行统一,注重践履,就成为这门课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履,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围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进行论述,谈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深刻

通过学习这本书,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明白了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修养。

2、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还有利于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公民,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扩展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等)的任务,在课程体系结构中起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期末论文

我的感受――《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道德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虽然,其中有落后保守的成分,但更多得是精华;它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挑战,开拓前进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道德资源十分丰厚;其中,雷锋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芒。月前,老师再次让我们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我们重温了那段光辉的岁月。影片讲述了乔安山在不慎撞死雷锋的35年中,怎样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默默地善待生活,默默地做个像雷锋那样的好人;真实而客观地再现了乔安山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回到“雷锋班”接过班长的方向盘,继续当一名普通战士,然后又随团队转到地方,做一名普通工作,娶了一个农村姑娘做妻子,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无论走得多远,也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他都没有忘记应该像班长那样做人,也没有忘记定期来到雷锋墓前,向班长汇报和倾诉。当人们终于从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认识他时,时间的砂轮已经把当年那个血气方刚的“小乔”打磨成了饱经沧桑的“老乔”了。
影片相当客观地展示了雷锋牺牲了全过程,又非常真切地追述了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对雷锋的关注和褒扬,并且对我国当前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反思。最让人动容的,是作品通过深入乔安山的内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伤、苦恼和欣慰,――呈现在我们面前,具有催人泪下,撼人心魄的力量。看罢影片,我们掩卷长思。每年3月5日,各大媒体都翻箱倒柜,将雷锋的照片拿出来晾晾。 虽然,已经把三月定为学雷锋月了,但三月承载的东西太多了,3.8妇女节,3.12植树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有谁能纯粹的学雷锋一个月呢?更不要说月月学雷锋,天天学雷锋了! 而且, 一说到学雷锋,人们无非就是上街打扫卫生;一说学雷锋,人们无非就是给鳏寡孤独送点慰问品;而打扫过的街道,往往会不日便的更脏更乱,最后还是辛苦我们的保洁人员,至于送的慰问品,则更是杯水车薪,雷锋见了也会伤心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雷锋精神呢?。其实,说穿了,雷锋精神就是是一种奉献精神,它讲求 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他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当今之世,我国正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其实不然,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雷锋精神仍未过时。发展经济,不仅要讲究效益、鼓励竞争,还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共同前进的良好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强调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在思想道德领域,则必须大力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热爱集体,扶贫帮困的美德,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雷锋以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同志、对待群众,孜孜不倦地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奋斗誓言。雷锋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思想境界,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不仅在四十年前闪烁着共产党人的道德光辉,而且在今天也完全适应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出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雷锋精神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全面理解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以饱满的激情、与时俱进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将其代代相传下去。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呼唤,这也正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雷锋精神呢?我们不急,先来看一下乔安山是怎样做的。有一次,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后来,通过好心人作证,终于解决了这件事,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又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往这位孕妇去医院。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被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乔安山内心激动万分。
还有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了泥潭,整整停留了一夜。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气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乔安山正要给大家报酬时,学生们说:“我们不要钱,我们是学雷锋做好事的。”并且还向他介绍了他们的爱心帽子,中间是一个和平鸽,代表的是和平。在这个鸽子的外面,有一颗心围绕,代表的是爱心。乔安山听了后非常感动,他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像雷锋这样的人,雷锋还活着!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学习学雷锋要与时俱进,不断为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要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从实际出发,适应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不能把雷锋精神简单地理解为扫扫地等做一件好事,雷锋精神是较高的道德境界,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从法律的角度看,目前社会上缺乏诚信、道德沦丧现象泛滥,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决这些问题,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同时,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深层理论上说,首先,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学习雷锋精神,就要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愿意为国家民族而献身。其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始终心存“仁者爱人”,做到推己及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设身处地得为对方考虑,凡是我不愿意别人施加于我得一切事情,我都自觉的不施加于别人,以免别人受到伤害;与别人和谐相处,讲求和睦团结,倡导团结互助,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始终与别人平等相待。第三,谦敬礼让,克骄防矜凡是都要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坚持言行一致,恪守诚信。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重视道德的践履,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浅层理论上说,首先,要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得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今天,倡导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其次,要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总有需要他人的的帮助和关心的时候。我国自古有“君子成人之美”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作得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助人为乐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 雷锋虽然被曲解过,被冷落过,甚至被嘲笑过。但作为一个榜样,一个能时刻感动你心灵的因素,他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人40而不惑,对于雷锋,我们也该不惑了。
“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因此,我们总在制造着众多的偶像或者榜样来解除精神的饥渴。有时或许是因为饥不择食,我们把一大堆的偶像供奉起来,试图填充心灵的空白。有时或许因为饥渴太久,总希望能立刻满足口舌的欲望。于是我们的榜样就被刻画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那种可望不可及的高度却一次次把人们心中的冲动和热情磨灭。壮烈和牺牲似乎是榜样的必备条件,而我们的生活却是在平凡中创造激情,不是在壮烈中制造神话。 雷锋虽然死了,社会上还有千千万万的活雷锋。人民需要像雷锋这样的人,社会也需要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雷锋事件,有热心帮助他人的学生,有照顾孤寡老人的,还有许多不知姓名的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我愿意用这篇文章号召大家来学雷锋,让雷锋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开动脑筋,从身边最熟悉的人开始,从家乡最熟悉的事开始,从自己最想实现的愿望开始,用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智慧,了解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最后,我们再来回味一下雷锋短暂的一生:雷锋,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班长,五好战士。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参军后,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无私奉献给抚顺人民公社建设和辽阳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始终“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对自己他一向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生活上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认为 “每一分钱、每一滴油都是人民的血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