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开头怎么写

2023-12-07 21: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开头怎么写

  改革开放前,“大跃进”和““””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已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改革开放的毛概结课论文2000字篇一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前,“大跃进”和““””运动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已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后的30个年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最好的30年,中国成功的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到初步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时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任务,尤其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 会议 党风建设 民生

  纵览中国历史,从“席卷天下,并吞八荒”的大秦到“贞观之治”的全唐盛世,从闭关锁国的旧社会到蒸蒸日上的新中国,探索国家繁荣昌盛的道路艰难而漫长,但在中华的大地上从来不缺少兢兢业业谋发展的领导人!如今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居世界第一,GDP已跃居世界第二,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的上层建筑,和平的外交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昭示着改革开放政策发挥的巨大作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安康,最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一.中国改革开放背景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国内和国际两大背景下进行的。

  改革开放前,国内的“大跃进”运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各地纷纷不顾实际,谎报农业、工业生产,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甚至导致三年大饥荒,不少人民流离失所。而““””十年内乱,更是严重摧残了中国的历史 文化 ,知识分子不被尊重,轻者下放进行体力劳动,财产没收,重者遭到残酷对待。“破四旧”,“开门搞科研”,“批林批孔”观点的提出使数不清的历史文物成为碎片;不少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就此停顿;影响数千年的儒家文化被批判,难以广泛传播。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70年代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期,各方面基础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国家内乱的影响下,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政治局面的混乱,国民经济的滞后停顿使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成为整个国家的迫切需求!

  二.改革开放,如沐春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改革强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改旧社会的中央集权,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如沐春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以宪法为基础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持续健全。经济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行,带动了广大农村经济的增长;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口岸的出现吸引着大批外资企业的进入,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结构的调整使我们从以工农业为主转变为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开拓了新型高效的发展道路。外交上,香港、澳门的回归维护了国土完整,国际世贸组织的加入使我们与外界的联系交流日渐加深。科技上,1973年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79年远程火箭顺利发射,1985年中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建成,1991年秦山核电站正式投入使用。文化上,文学艺术的创作活跃,成就斐然,以中国艺术节为代表的重大活动的举办和相应奖励的实施,又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和充分展示的舞台。

  改革开放初期,举国上下迎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

  改革开放30个年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拉大了贫富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正之风。怎样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当下中国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

  党的,以为代表的新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走马上任,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出台的各项惠民政策,为老百姓勾勒出了美好的生活新图景:大力促进“ 教育 公平”,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保障全国 儿童 的义务教育;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存医疗问题,完善城市社区的医疗环境,扩大农村合作医疗所包含的病种范围;完善房价体系,阻止恶性循环,让更多人在大城市“有房可住”。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铺张浪费的现象水火不相容。“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 清明 ”这一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成为后中国政治强劲吹动的新风。

  “细节决定成败!”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强调党内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因,细节的改变更是为了官场风气的改变、办事能力的改变,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真正把老百姓装在心里,能够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服好务的过程中去,多干实事。作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整个中国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铺张浪费是对人民财产的浪费,更是对祖国未来的浪费。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将顶层设计与联系实际相结合,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地研究、 总结 ,进而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是联系实际;既然已经认准了改革的大方向,我们当进行一些合理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更主动、更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让人民群众看到决心、增强信心。“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社会主义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领导人和人民群众的双重耐心。但我们坚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沿着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远,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也必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虞崇胜,王维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发展 回顾? 反思 ?展望》[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59-63页,83-88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2):140-153页

  [3].人民网.中共新闻[O]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红太: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O]

  [5].百度 百科 .“改革开放”[O]

《改革开放30年》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开头 作为90后的学生,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很优越的了,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样。我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却不知道30年前,又是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番生活——就在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生活的那个年头,人民生活产生水平不是很高的时候。没有义务制教学的素服和家庭经济的贫困这两个原因,许多到学龄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不得不早早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结尾 像是我们这样子的孩子出生在这个年代,说幸福也算是幸福,说悲哀也是悲哀,社会越来越复杂,你看看现在吃的喝的,出门接触的,还有手上花的这些,长辈总是说我们生长在花丛中,可是这么花花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我们会努力学习走继续下去的道路,也希望叔叔阿姨能理解我们面对的这个社会,共同营造更适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于改革开放的小论文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08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0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 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值此,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年度策划“一日30年”,以每天两个版的“日志中国”,通过还原“卅年今日”的标杆性事件,来记录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记录30年的思想解放史。

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在以后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报道将陆续回放中国30年来所走过的路。第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第一个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中央机关,第一个股份制企业的诞生,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部移动电话的问世……许多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在当时曾经引起多么剧烈的震动。

我们试图梳理发展脉络。我们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知豹”,见微知著。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社会森林之广阔,也更会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我们想从社会的每一个风云变幻、脉搏跳动中,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读和判断,得出中国前进的逻辑和路径。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改革开放论文2000字拜托了各位 谢谢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我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政府能力从职能性质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能力: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本文主要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来评价当代中国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看中国政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80年我国为379元,1990年为1634元,2001年为7543元,2002年为7954元,增长了20多倍。1992年到2003年间平均年递增9.5%左右,而同期其他几个国家是:美国2.3,日本0.8%,德国1.0%,法国1.4%,印度4.6%。经济结构优化显著。1978-1997年,三次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12%、10.6%,占GDP的比重也由28.1:48.2:23.7变为18.7:49.2:32.1。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一、对外贸易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长,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7.6亿美元,2002年的620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3.5%,不仅高于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高出近8个百分点。进出口差额由1978年的-11 .4亿美元(逆差)扩大到1986年的-119亿美元,而后开始上升,到1990年扭转为顺差87.4亿美元,2001年为225.4亿美元,2002年的304亿美元,成为世界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国际储备在1980年时为-12.96亿美元,到1990年110.93亿美元,1998年为1449.60亿美元,2001年为2122亿美元,2002年的286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 第二、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1985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44.6亿美元,到2001年496.7亿美元,2002年的550.11亿美元,增长了10多倍。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三、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四、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