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OS操作中,我们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外部文件。外部文件是存储在外部设备上, 如:外存储器上,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如用dir、type等命令直接对文件进行操作。
Pascal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内部文件。内部文件的特点是文件的实体(实际文件)也是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成为外部文件的一分子,但在使用时必须在程序内部以一定的语句与实际文件联系起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对实际文件进行操作。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必须符合PASCAL语言标识符的取名规则。
Pascal中的文件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如:成绩管理,原始数据很多,使用文件先将其存入磁盘,通过程序读出文件中的数据再进行处理,比不使用文件要来得方便、有效。
Pascal中的一个文件定义为同一类型的元素组成的线性序列。文件中的各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以从头至尾访问每一个元素,从定义上看,文件与数组相似,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顺序存贮于外部文件设备上(如磁盘上)。因此文件可以在程序进行前由Pascal程序或用文字编辑软件,如edit、ws、Turbo Pascal的edit命令等产生,或在运行过程中由程序产生,且运行完后,依然存贮在外部设备上。
(2)在系统内部,通过文件指针来管理对文件的访问。文件指针是一个保存程序在文件中位置踪迹的计算器,在一固定时刻,程序仅能对文件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读或写的操作,在向文件写入一个元素或从文件读取一个元素后,相应的文件指针就前进到下一元素位置。而数组是按下标访问。
(3)在文件类型定义中无需规定文件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就是说元素的数据可动态改变,一个文件可以非常之大,包含许许多多元素,也可以没有任何元素,即为一个空文件。而数组的元素个数则是确定的。
使用文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说明文件类型,定义文件标识符;
(2)建立内部文件与外部文件的联系;
(3)打开文件;
(4)对文件进行操作;
(5)关闭文件。
Turbo Pascal将文件分为三类:文本文件(顺序)、有类型文件(顺序或随机)和无类型文件(顺序或随机)。下面将介绍这些文件及其操作。
一、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又称为正文文件或行文文件,可供人们直接阅读,是人机通信的基本数据形式之一。文本文件可用文字编辑程序(如DOS的edit或Turbo Pascal的编辑命令edit)直接建立、阅读和修改, 也可以由PASCAL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建立。
1、文本文件的定义:
文本文件的类型为TEXT,它是由ASCII字符组成的,是Pascal提供的标准文件之一。标准文件 TEXT已由Pascal说明如下:
TYPE TEXT=FILE OF CHAR;
因此,TEXT同标准类型INTEGER、READ等一样可以直接用于变量说明之中,无需再由用户说明。 例如:
VAR F1,F2:TEXT;
这里定义了两个文本文件变量F1和F2。
2、文本文件的建立
文本文件的建立有两种方法:
(1)直接用Turbo Pascal的Edit建立原始数据文件。
例1 将下表中的数据存入名为A.dat的文件中。
3 4
29 30 50 60
80 90 70 75
60 50 70 45
操作步骤:
①进入Turbo Pascal的编辑状态;
②输入数据;
③存盘,文件名取A.dat。
此时,已将数据存入文本文件A.dat中。文本文件也可用DOS中的Edit等软件建立。
(2)用程序的方式建立中间数据或结果数据文件。
用程序的方式建立文件操作步骤为:
①定义文本文件变量;
②把一外部文件名赋于文本文件变量,使该文本文件与一相应外部文件相关联;
命令格式:ASSIGN(f,name)
f为定义的文本文件变量
name为实际文件文件名
如:ASSIGN(F1,`FILEIN.DAT`)
或:ASSIGN(F1,`PAS\FILEIN.RES`)
这样在程序中对文本文件变量F1的操作,也就是对外部实际文件`FILEIN.DAT`或`FILEIN.RES`的操作。上例中文件`FILEIN.DAT`是存贮在当前目录中,而文件`FILEIN.RES`则是存贮在PAS子目录中。
③打开文本文件,准备写;
命令格式1:REWRITE(f)
功能:创建并打开新文件准备写,若已有同名文件则删除再创建
命令格式2:APPEND(f)
功能:打开已存在的文件并追加
④对文件进行写操作;
命令格式:WRITE(f,<项目名>)
或:WRITELN(f,<项目名>)
功能:将项目内容写入文件f中
⑤文件操作完毕后,关闭文件。
命令格式:CLOSE(f)
例2 从键盘上读入表12.1的数据,用程序写入名为B.dat的文件中。
3、读取文本文件
文本文件内容读出操作步骤:
①定义文本文件变量;
②用ASSIGN(f,name)命令,将内部文件f与实际文件name联系起来;
③打开文本文件,准备读;
命令格式:READ(f,<变量名表>) READLN(f,<变量名表>)
功能:读文件f中指针指向的数据于变量中
文本文件提供了另外两个命令,在文本的操作中很有用处,它们是:
EOLN(f):回送行结束符
EOF(f):回送文件结束符
⑤文件操作完毕,用CLOSE(f)命令关闭文件。
例3 读出例12.1建立的文本文件,并输出。
由于文本文件是以ASCII码的方式存储,故查看文本文件的内容是极为方便,在DOS状态可使用 DOS中TYPE等命令进行查看,在Turbo Pascal中可以象取程序一样取出文件进行查看。
4、文本文件的特点
(1)行结构
文本文件由若干行组成,行与行之间用行结束标记隔开,文件末尾有一个文件结束标记。由于各行长度可能不同,所以无法计算出给定行在文本文件中的确定位置,从而只能顺序地处理文本文件,而且不能对一文本文件同时进行输入和输出。
(2)自动转换功能
文本文件的每一个元素均为字符型,但在将文件元素读入到一个变量(整型,实型或字符串型)中时,Pascal会自动将其转换为与变量相同的数据类型。与此相反在将一个变量写入文本文件时,也会自动转移为字符型。
例4 某学习小组有10人,参加某次测验,考核6门功课, 统计每人的总分及各门的平均分,将原始数据及结果数据放入文本文件中。
分析
(1)利用Turbo Pascal的EDIT建立原始数据文件TESTIN.DAT存贮在磁盘中,其内容如下:
10 6
1 78 89 67 90 98 67
2 90 93 86 84 86 93
3 93 85 78 89 78 98
4 67 89 76 67 98 74
5 83 75 92 78 89 74
6 76 57 89 84 73 71
7 81 93 74 76 78 86
8 68 83 91 83 78 89
9 63 71 83 94 78 95
10 78 99 90 80 86 70
(2)程序读入原始数据文件,求每人的总分及各门的平均分;
(3)建立结果数据文件,文件名为TEXTIN.RES.
程序:
例5 读入一个行长不定的文本文件。排版,建立一个行长固定为60个字符的文件, 排版要求:(1)当行末不是一个完整单词时,行最后一个字符位用'-'代替, 表示与下一行行头组成完整的单词;(2)第一行行头为两个空格,其余各行行头均不含有空格。
分析
(1)建立原始数据文件。
(2)程序边读入原始数据文件内容,边排版。
(3)每排完一行行长为60字符,并符合题中排版条件,写入目标文件中。
设原始数据TEXTCOPY.DAT文件内容如下:
Pavel was arrested.
That dat Mother did not light the stove.
Evening came and a cold wind was blowing.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window.
Then another.
Mother was used to such knocks,but this time she gave a little start of joy.
Throwing a shawl over her shoulders,she opened the door.
程序:
对TEXTCOPY.DAT文本文件运行程序得到排版结果文件TEXTCOPY.RES内容如下:
Pavel was arrested.That dat Mother did not light the stov-
evening came and a cold wind was blowing.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window.Then another.Mother was used to such knocks,b-
ut this time she gave a little start of joy.Throwing a shawl
over her shoulders,she opened the door.
二、有类型文件
文本文件的元素均为字型符。若要在文件中存贮混合型数据,必须使用有类型文件。
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
有类型文件中的元素可以是混合型的,并以二进制格式存贮,因此有类型文件(除了字符类型文件,因为它实质上是文本文件)不象文本文件那样可以用编辑软件等进行阅读和处理。
有类型文件的类型说明的格式为:
类型标识符=File of 基类型;
其中基类型可以是除了文件类型外的任何类型。例如:
FILE1=FILE OF INTEGER;
FILE2=FILE OF ARRAY[1--10] OF STRING;
FILE3=FILE OF SET OF CHAR;
FILE4=FILE OF REAL;
FILE5=FILE OF RECORD;
NAME:STRING;
COURSE:ARRAY[1--10] OF READ;
SUN:READ;
END;
等等,其中FILE2,FILE3,FILE5中的数组、集合、记录等类型可以先说明再来定义文件变量。
例如:
VAR
F1:FILE;
F2,F3:FILE3;
F4:FILE5;
与前面所有类型说明和变量定义一样,文件类型说明和变量定义也可以合并在一起,例如:
VAR
F1:FILE OF INTEGER;
F2,F3:FILE OF SET OF CHAR;
F4:FILE OF RECORD
NAME:STRING;
COURSE:ARRAY[1--10] OF REAL;
SUM:READ;
END;
Turbo Pascal对有类型文件的访问既可以顺序方式也可以用随机方式。
为了能随机访问有类型文件,Turbo Pascal提供如下几个命令:
命令格式1:seek(f,n)
功能:移动当前指针到指定f文件的第n个分量,f为非文本文件,n为长整型
命令格式2:filepos(f)
功能:回送当前文件指针,当前文件指针在文件头时,返回,函数值为长整型
命令格式3:filesize(f)
功能:回送文件长度,如文件空,则返回零,函数值为长整型
2、有类型文件的建立
有类型文件的建立只能通过程序的方式进行,其操作步骤与文本文件程序方式建立的步骤相仿,不同之处:(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与文本文件的定义不同;(2)有类型文件可以利用SEEK命令指定指针随机写入。
3、有类型文件的访问
有类型文件访问的操作步骤与文本文件的程序访问操作步骤相仿,区别之处:(1)有类型文件的定义与文本文件的定义不同;(2)有类型文件可以利用SEEK命令访问文件记录中的任一记录与记录中的任一元素。
例6 建立几个学生的姓名序、座号、六门课程成绩总分的有类型文件。
分析:为简单起见,这里假设已有一文本文件FILEDATA.TXT,其内容如下:
10
li hong
1 89 67 56 98 76 45
wang ming
2 99 87 98 96 95 84
zhang yi hong
3 78 69 68 69 91 81
chang hong
4 81 93 82 93 75 76
lin xing
5 78 65 90 79 89 90
luo ze
6 96 85 76 68 69 91
lin jin jin
7 86 81 72 74 95 96
wang zheng
8 92 84 78 89 75 97
mao ling
9 84 86 92 86 69 89
cheng yi
10 86 94 81 94 86 87
第一个数10表示有10个学生,紧接着是第一个学生的姓名、座号、6科成绩,然后是第二个学生,等等。
从文本文件中读出数据,求出各人的总分,建立有类型文件,设文件名为filedata.fil,文件的类型为记录studreco,见下例程序。
程序:
例7 产生数1-16的平方、立方、四次方表存入有类型文件中, 并用顺序的方式访问一遍,用随机方式访问文件中的11和15两数及相应的平方、立方、四次方值。
分析:建立有类型文件文件名为BIAO.FIL,文件的类型为实数型。
(1)产生数1-16及其平方、立方、四次方值,写入BIAO.FIL,并顺序读出输出;
(2)用SEEK指针分别指向11和15数所在文件的位置,其位置数分别为10×4和14×4(注意文件的第一个位置是0),读出其值及相应的平方、立方、四次方值输出。
程序: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另外,Turbo Pascal还提供了第三种形式文件即无类型文件,无类型文件是低层I/O通道,如果不考虑有类型文件、 文本文件等存在磁盘上字节序列的逻辑解释,则数据的物理存储只不过是一些字节序列。这样它就与内存的物理单元一一对应。无类型文件用128个连续的字节做为一个记录(或分量)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数据直接在磁盘文件和变量之间传输,省去了文件缓解区,因此比其它文件少占内存,主要用来直接访问固定长元素的任意磁盘文件。
无类型文件的具体操作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请参看有关的书籍。
三、综合例析
例8 建立城市飞机往返邻接表。文本文件CITY.DAT内容如下:
第一行两个数字N和V;
N代表可以被访问的城市数,N是正数<100;
V代表下面要列出的直飞航线数,V是正数<100;
接下来N行是一个个城市名,可乘飞机访问这些城市;
接下来V行是每行有两个城市,两城市中间用空格隔开,表示这两个城市具有直通航线。
如:CITY1 CITY2表示乘飞机从CITY1到CITY2或从CITY2到CITY1。
生成文件CITY.RES,由0、1组成的N×N邻接表。
邻接表定义为:
分析
(1)用从文本文件city.dat中读入N个城市名存入一些数组CT中;
(2)读入V行互通航班城市名,每读一行,查找两城市在CT中的位置L、K,建立邻接关系,lj[l,k]=1和lj[k,j]=1;
(3)将生成的邻接表写入文本文件CITY.RES中。
设CITY.DAT内容如下:
10 20
fuzhou
beijin
shanghai
wuhan
hongkong
tiangjin
shenyan
nanchan
chansa
guangzhou
fuzhou beijin
fuzhou shanghai
fuzhou guangzhou
beijin shanghai
guangzhou beijin
wuhan fuzhou
shanghai guangzhou
hongkong beijin
fuzhou hongkong
nanchan beijin
nanchan tiangjin
tiangjin beijin
chansa shanghai
guangzhou wuhan
chansa beijin
wuhan beijin
shenyan beijin
shenyan tiangjin
shenyan shanghai
shenyan guangzhou
程序:
得到CITY.RES文件内容如下:
10
1 fuzhou
2 beijin
3 shanghai
4 wuhan
5 hongkong
6 tiangjin
7 shenyan
8 nanchan
9 chansa
10 guangzhou
0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1 1 0 0 1 0 0 0 1
0 1 0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0 0 0
例9 对例12.3的FILEDATE.FIL文件内容按总分的高低顺序排序。
分析:
文件的排序就是将文本文件的各分量按一定要求排列使文件有序,文件排序有内排序和外排序二种,内排序是指将文件各分量存入一个数组,再对数组排列,最后将该数组存入原来的文件。外排列不同于内排列,它不是将文件分量存入数组,而是对文件直接排序,内排序比外排序速度要快,但当文件很大时,无法调入内存,此时用外排序法较合适。
本程序使用过程SEEK,实现外排序。
程序:
习 题
1、编一程序,计算文本文件中行结束标志的数目。
2、计算文本文件的行长度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3、一文本文件FILE.DAT存放N个学生某学科成绩,将成绩转换成直方图存入FILE.RES文件中。
如FILE.DAT内容为:
5
78 90 87 73 84
得到直方图文件FILE.RES内容为:
5
********
*********
*********
*******
********
4、银行账目文件含有每一开户的账目细节:开户号、姓名、地址、收支平衡额。写一程序,读入每一开户的账目,生成银行账目文件。
5、通讯录文件每个记录内容为:姓名、住址、单位、邮编、电话,编一程序按姓名顺序建立通讯录文件,要求先建立文件,再对文件按姓名顺序进行外排序。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舞动的排序算法.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MTg3MTU2.html.
[3]丽水学院在线联系和考试系统.http://acm.lsu.edu.cn.
[4]范德宝,于晓聪,丁伟祥.提高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5]董丽薇.“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WingJM.ComputationalThinking.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49(3):33-35.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MarkM.Meerschaert.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第2版.刘来福,杨淳,黄海洋,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孟凡荣,贾杰,王兴伟.网络工程专业创新性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3,(194)14:104-108.
[5]刘昕,石乐义,元雪东.面向计算思维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96)16:35-38.
数据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逯鹏,张赞.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21-123.
[2]贾丹,周军.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2-134.
[3]郭艳燕,童向荣,孙雪姣,等.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两门课程的教学衔接[J].计算机教育,2014(10):47-50.
[4]高贤强,化希耀,陈立平.引入计算思维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7):16-19.
[5]严太山,郭观七,李文彬.课堂设问的技巧及其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81-83.
[6]南淑萍.电子商务专业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3-14.
[7]杨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术。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的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图1-1是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图,它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它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
1.1.1 Internet技术与相关协议
Internet技术在Web数据库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nternet(因特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各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协议。因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全球范围的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信息进行分组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传输。Internet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1)正确地将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包,并能在目的地将源信息文件的数据包再准确地重组起来。
(2)将数据包准确地送往目的地。
TCP/IP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规范了网络上所有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式与数据格式,提供了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1.TCP/IP协议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了分割数据和重组数据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发送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有损失,TCP将重新发送数据。
2.IP协议
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往往都是远距离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转接来实现。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会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主机地址,然后决定将该数据包送往何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给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了一个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的标准是由4部分组成(例如202.112.203.11),其中前两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网络的管理机构,第3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网络地址,第4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地址。
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务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Internet最为重要的服务。
3.HTTP协议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应用在WWW上,其作用是完成客户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端之间的HTML数据传输。
1.1.2 Web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步骤
万维网简称为Web。Web可以描述为在Internet上运行的、全球的、交互的、动态的、跨平台的、分布式的、图形化的超文本信息系统。
1.Web的工作原理
Web是伴随着Internet技术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提供Web服务的计算机称为Web服务器。Web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每个Web服务器上都放置着大量的Web信息。Web信息的基本单位是Web页(网页),多个网页组成了一个Web节点。每个Web节点的起始页称为“主页”,且拥有一个URL地址(统一资源定位地址)。Web节点之间及网页之间都是以超文本结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进行组织的。
2.Web的工作步骤
Web的工作步骤如下。
(1)用户打开客户端计算机中的浏览器软件(例如Internet Explorer)。
(2)用户输入要启动的Web主页的URL地址,浏览器将生成一个HTTP请求。
(3)浏览器连接到指定的Web服务器,并发送HTTP请求。
(4)Web服务器接到HTTP请求,根据请求的内容不同作相应的处理,再将网页以HTML文件格式发回给浏览器。
(5)浏览器将网页显示到屏幕上.
图1-2 Web的工作步骤
1.1.3 WWW世界中的标记语言
1.HTML语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创建网页的计算机语言。所谓网页实际上就是一个HTML文档。文档内容由文本和HTML标记组成。HTML文档的扩展名就是.html或.htm。浏览器负责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将HTML文档显示成网页。
(1)HTML标记
HTML标记的作用是告诉浏览器网页的结构和格式。每一个标记用尖括号<>括起来。大多数标记都有一个开始标记和一个结束标记。标记不分大小写。多数标记都带有自己的属性。例如字体标记<FONT>有FACE、COLOR、SIZE等属性:FACE定义字体;COLOR定义字体的颜色;SIZE定义字体的大小。
使用格式:<FONT FACE= SONG SIZE=3 COLOR=RED > BEIJING </FONT>。
网页中有很多文本链接和图片链接。链接,又被称为超链接,用于链接到WWW万维网中的其他网页上。在HTML文档中表示超链接的标记是<A>,通过属性HREF指出链接的网页地址URL。
使用格式:<A HREF= > BEIJING </A>。
(2)HTML程序
HTML程序必须以<HTML>标记开始,以</HTML>标记结束。在<HTML>和</HTML>标记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文件头和文件体。文件头用标记<HEAD> </HEAD>来标识,文件体用标记<BODY></BODY>来标识。在文件的头部通常包含整个网页的一些信息。例如<TITLE></TITLE>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名称;<META></META>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其他信息,如设计者姓名和版权信息等。所有在浏览器中要显示的内容称为网页的主体,必须放在<BODY></BODY>标记中。下面给出的是一个空网页的HTML程序。
<HTML>
<HEAD>
<TITLE>(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标题)</TITLE>
</HEAD>
<BODY>
(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内容)
</BODY>
</HTML>
(3)HTML规范
HTML规范又称为HTML标准,它总在不断地发展。每一新版本的出现,HTML都会增加新的特性和内容。有关HTML版本的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
在不同的浏览器中,网页的显示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每一个浏览器都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且多数浏览器不完全支持HTML的所有特性。因为,像Microsoft和Netscape公司在HTML标准上又开发了一些特有的HTML标记和属性,称之为HTML的扩展。这些标记和属性只被他们自己的浏览器所识别,不可能被其他公司的浏览器识别。如果浏览器不能识别HTML文档中的标记,则会忽略这个标记。
(4)HTML程序的编辑环境与运行环境
HTML文档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ASCII),不包含任何与平台、程序有关的信息。因此HTML文档可以利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来方便地生成。要注意的是HTML文档的扩展名必须是.html或.htm。运行HTML文档可以在任何浏览器下进行,并可在浏览器上查看网页的HTML源代码。
关于HTML语言中标记的种类与使用方法将会在第5章中更详细地进行介绍。
2.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HTML是Web上的通用语言,随着Internet的深入人心,WWW上的Web文件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人们开始感到了HTML这种固定格式的标记语言的不足。1996年W3C开始对HTML的后续语言进行研究,并于1998年正式推出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设计网页时,XML提供了比HTML更灵活的方法。
(1)XML语言的特点
XML是国际组织W3C为适应WWW的应用,将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进行简化形成的元标记语言。简单地说,XML是使用标记来描述内容或与内容相关的形式信息的通用语言。一个XML文档由标记和字符数据组成。
而作为元标记语言,XML不再使标记固定,允许网页的设计者定义数量不限的标记来描述内容,同时还允许设计者创建自己的使用规则。
(2)XML的DTD
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是一组应用在XML文档中的自定义标记语言的技术规范。DTD中定义了标记的含义及关于标记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中确定了在XML文档中使用哪些标记符,它们应该按什么次序出现,标记符之间如何 嵌套,哪些标记符有属性等等。DTD可以包含在它所描述的XML文档中,但通常它是一份单独的文档或者一系列文档。作为外部文件可通过URL链接,被不同的XML文档 共享。
XML把DTD的定义权开放,不同行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定义描述内容的DTD,以适应本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存档需要。因此,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平台的标记语言大批涌现。
(3)XML的CSS与XSL
强调内容描述与形式描述的分离,一方面可以使XML文件的编写者更集中精力于数据本身,而不受显示方式的细节影响;另一方面允许为相同的数据定义不同的显示方式,从而适合于不同应用、不同媒体,使XML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XML文档数据的显示形式是通过样式单定义的。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XML使用的一种标准的级联样式单,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则是可扩展的样式语言。
由于XML允许用户创建任何所需的标记,而通用浏览器却既无法预期用户标记的意义,又无法为显示这些标记而提供规则,因此用户必须为自己创建的XML文档编写样式单,样式单可以实现共享。
浏览器对一个XML文档的处理过程是,首先去关联它所指定的样式单文件,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XSL文件,则按照规定对XML数据进行转换然后再显示,XSL本身也是基于XML语言的,可以将XML转化为HTML后再显示。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CSS文件,浏览器就会按照样式单的规定给每个标记赋予一组样式后再显示。
1.2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通常是通过三层结构来实现的,如图1-3所示。目前建立与Web数据库连接访问的技术方法可归纳为CGI技术,ODBC技术和ASP、JSP、PHP 技术。
Web数据库访问的三层结构
1.2.1 CGI技术
CGI(Common C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界面)是一种Web服务器上运行的基于Web浏览器输入程序的方法,是最早的访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CGI程序可以建立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将用户的查询要求转换成数据库的查询命令,然后将查询结果通过网页返回给用户。一个CGI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1-4所示。
CGI程序需要通过一个接口才能访问数据库。这种接口多种多样,数据库系统对CGI程序提供了各种数据库接口如Perl、C/C++、VB等。为了使用各种数据库系统,CGI程序支持ODBC方式,通过ODBC接口访问数据库。
CGI工作流程
1.2.2 ODBC技术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接)是一种使用SQL的应用程序接口(API)。ODBC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生成的程序与数据库系统无关,为程序员方便地编写访问各种DBMS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接口,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源之间完成数据交换。ODBC的内部结构为4层:应用程序层、驱动程序管理器层、驱动程序层、数据源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由于ODBC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产品,因此许多服务器扩展程序都使用了包含ODBC层的系统结构。
ODBC的内部结构
Web服务器通过ODBC数据库驱动程序向数据库系统发出SQL请求,数据库系统接收到的是标准SQL查询语句,并将执行后的查询结果再通过ODBC传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以HTML网页传给Web浏览器,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
Web服务器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
由于Java语言所显示出来的编程优势赢得了众多数据库厂商的支持。在数据库处理方面,Java提供的JDBC为数据库开发应用提供了标准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ODBC类似,JDBC也是一种特殊的API,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它规定了Java如何与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采用Java和JDBC编写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与平台无关的特性。
1.2.3 ASP、JSP、PHP技术
ASP是Microsoft开发的动态网页技术,主要应用于Windows NT+IIS或 Windows 9x+PWS平台。确切地说ASP不是一种语言,而是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ASP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支持多种脚本语言,除了VBScript和Pscript,也支持Perl语言,并且可以在同一ASP文件中使用多种脚本语言以发挥各种脚本语言的最大优势。但ASP默认只支持VBScript和Pscript,若要使用其他脚本语言,必须安装相应的脚本引擎。ASP支持在服务器端调用ActiveX组件ADO对象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在具体的应用中,若脚本语言中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可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ADO执行访问库的操作。关于ASP的编程技术将会在第7章中详细介绍。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开发技术。作为Java家族的一员,几乎可以运行在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和Web服务器上,因此JSP的运行平台更为广泛。目前JSP支持的脚本语言只有Java。JSP使用JDBC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目标数据库必须有一个JDBC的驱动程序,即一个从数据库到Java的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标准的方法使Java应用程序能够连接到数据库并执行对数据库的操作。JDBC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创建数据源,通过JDBC、JSP就可以实现SQL语句的执行。
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种跨平台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IIS、Apache、Netscape等Web服务器上运行,用户更换平台时,无需变换PHP代码。PHP是通过Internet合作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它借用了C、Java、Perl语言的语法并结合PHP自身的特性,能够快速写出动态生成页面。PHP可以通过ODBC访问各种数据库,但主要通过函数直接访问数据库。PHP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数据库,提供许多与各类数据库直接互连的函数,包括Sybase、Oracle、SQL Server等,其中与SQL Server数据库互连是最佳组合。
1.3 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层次体系
当前,Internet/Intranet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在此之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结构、集中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之后,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又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与多层结构。在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哪种结构取决于系统的网络环境、应用需求等因素。
1.3.1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二层C/S结构
二层C/S结构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数据处理操作分开在前端(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端),这个主要特点使得C/S系统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进行大量数据操作的服务器,而不是前端的硬件设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因为只须客户端把服务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只把服务结果传回前端,如图1-7所示。
在设计时,对数据可能有如下不同的处理形式。
(1)在处理时,客户机先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释放数据库,即客户机发出的是文件请求,在客户机端处理数据,最后将结果送回服务器。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很明显:所有的应用处理都在客户端完成,这就要求客户端的计算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以便执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所有的处理均在客户端完成,每次运行时都要将文件整体传送到客户端,然后才能执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条记录,客户端发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这条命令将要求服务器将Student表中的所有记录传送到客户端,然后在客户端执行查询,结果只用到一条记录;如果查询的记录不存在,网络传输的数据实际上是无 用的。如此大的数据传输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提出了在服务器中能够执行部分代码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在处理时,客户机接受用户要求,并发给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处理用户要求,最后将结果传回客户机显示或打印。这种处理方式网络通信量较小。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的是处理请求,而不是文件请求,处理请求中的代码在服务器端执行后向客户机传送处理后的结果。
这样,为了特定任务,客户机上的程序和服务器上的程序协同工作:客户机端的代码用于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及数据的检查,而服务器端的代码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软件、硬件平台的无关性。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负责管理数据,它向客户端提供一个开放的使用环境,客户端通过数据库接口,如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和SQL语言访问数据库,也就是说,不管客户端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它只要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接口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就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常把客户机称为前台,而把服务器端称为后台。前台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数据、处理应用逻辑、向后台发出请求、同时接收后台返回的结果,最后再将返回的结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显示给用户。而后台服务器则负责共享外部设备、存取共享数据、响应前台客户端的请求并回送结果等工作。前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一般是用户专用的,而后台的数据和代码是所有用户可以共享的。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不仅要管理共享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执行一部分代码,完成客户端的一些处理请求,所以对用于服务器的计算机提出较高的要求。最好要采用一台专用的服务器,有较快的处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内存,支持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上面讲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将应用分在了客户机、服务器两级,称其为两层客户机/ 服务器结构。总之,两层C/S结构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户程序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请求,服务器返回数据或结果。
这种C/S结构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客户来完成表示部分和应用逻辑部分,而服务器完成数据访问部分,这种情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适用于应用相对简单、数据访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另一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应用逻辑部分放到服务器上,这样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减少网络上需要传送的数据。通常以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形式出现,但存储过程都依赖于特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很难移植,而三层C/S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触发器(trigger)是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在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之后运行的记录级事件代码。不同的事件可以对应不同的动作。通常有3种类型的触发器:INSERT触发器、DELETE触发器和UPDATE触发器。
2.三层C/S结构
由于两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应用于一些大型、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中,故出现了3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将两层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分出来,即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如图1-8所示)。典型的数据库应用可分为三部分:表示部分、应用逻辑(商业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三层结构便是对应于这三部分。
图1-8 三层C/S结构
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位于同一主机,也可位于不同主机。客户机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负责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运行在客户机端的软件也称为表示层软件。应用服务器存放业务逻辑层(也称为功能层)软件,是应用逻辑处理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它能响应客户机请求,完成业务处理或复杂计算。若有数据库访问任务时,应用服务器层可根据客户机的要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指令。应用逻辑变得复杂或增加新的应用时,可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便是用来执行功能层送来的SQL指令,完成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完整性约束等。操作完成后再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客户机返回操作结果。
1.3.2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随着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广泛应用,C/S结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在典型C/S体系中,通常为客户安装前端应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现实,并且限制客户端工作环境只能基于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统也不切实际。于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的系统应运而生。
采用B/S结构后,在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不再受具体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制约,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
基于B/S结构的典型应用通常采用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后,激活对应的CGI程序将超文本HTML语言转化为SQL语法,将这个请求交给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集返回给CGI程序。CGI再将结果转化为HTML,并由Web服务器转发给请求方的浏览器,如图1-9所示。
图1-9 B/S工作原理
在B/S模式中,客户端的标准配置是浏览器,如IE;业务功能处理由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处理,Web服务器成为应用处理的标准配置;数据处理仍然由数据库服务器处理。
从本质上讲,B/S结构与传统的C/S结构都是以同一种请求和应答方式来执行应用的,区别主要在于:C/S是一种两层或三层结构模式,其客户端集中了大量应用软件,而B/S是一种基于超链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级或多级C/S结构,客户端仅需单一的浏览器软件,是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解决了跨平台问题。到目前,这两种结构在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C/S结构在Internet环境下明显不如B/S结构具有优势,但它在局域网环境下仍具有优势。
1.3.3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与传统的两层结构应用软件相比,有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重用性好等诸多优点,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构建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今软件体系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最初的静态HTML页面、简单的CGI网关程序、Java Applet程序,现在的ASP等Web数据库技术,还有动态的Java在线游戏及PHP技术等。
实际上,多层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来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层应用体系包括4层: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库层。其中顶端Web服务层是Sun公司多层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它主要起代理和缓存的作用。顶端Web服务器的作用是缓存本地各客户机经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静态数据,通常被放置在客户机所在的局域网内,起到一个Java Applet主机(向Web浏览器传送Java Applet程序的计算机)和访问其他服务的代理作用。与普通代理服务器的作用相同。构建多层结构应用软件时,选用Java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跨越各应用平台。总之,在Java平台上构建多层应用软件体系代表着今后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趋势。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数据库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数据库加密技术分析
摘 要:从信息产业的形成、壮大到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以微电子革命为代表的个人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以网络为特征的新一轮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社会的信息化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加密;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数据库技术的最初应用领域主要是信息管理领域,如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图书情报、交通运输、银行金融、科研教育等各行各业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事实上,只要有数据需要管理,就可以使用数据库。
1数据库的特点
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数据结构化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棋型来组织和存放数据.也就是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以特点,还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这种结构化的数据反映了数据之间的自然联系,是实现对另据的集中控制和减少数据冗余的前提和保证。
由于数据库是从一个企事业单位的总体应用来全盘考虑井集成教据结构的.所以数拒库中的数据不再是面向个别应用而是面向系统的。各个不同的应用系统所需的数据只是翅体模型的一个子集。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模型。在进行教据库设计时,要站在全局需耍的角度抽象和组织数据,要完整地、准确地描述数据自身和数据之间联系的情况,建立话合总体需耍的数据棋型。数据库系统是以数据库为荃础的,各种应用程序应建立在数据阵之上。数据库系统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的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时应先设计数据库,再设计功能程序.而不能像文件系统那样,先设计程序,再考虑程序需要的数据。
1.1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据与数据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库个不仅要能够表水数据本身,还要能够表水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联系。例如布银行的储蓄数据库中,有储户信息和账户情息,储户信息和账户信息联的。 数据库能够根据石同的需要按不同的方法组织数据,比如顺序组织方法、索引组织方法、倒排索引组织力法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或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烽的效率。闭于有数据库技术之前。数据文件都是独立的,所以任何数据文件都必须含有满足某一应用的全部数据。而在数据库中数据是被所有应用共享的。在设计数据库时,从全局应剧小发,可以使数据库中包含为整个应用服务的全部数据,然后通过模式定义可以灵活组合数据满足每一个应用。数据形具有较高的数据独仅件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蝴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特性。在数据库技术之前,数据文件的织纠方式和应用程序是密切相关的。当改企数据结构时相应的应用程序也必须陨之修改,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应用程斤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而数据库技术以使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巨不依赖,从而人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
1.2数据冗余度小、数据共享度高
数据冗余度小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皿复数据少。在非数据库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有它自己的数据文件,从而造成存储数据的大盆宜复。由于在数据库系统方式下.教据不再是面向某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这就使得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度小.从而避免了由于数据大扭冗余带来的数据冲突问题。
据库系统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控制机制提高数据的共享性。数据共享度高会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得数据更有价值,能够更容易、更方使地使用。
2数据库加密方法
从所面临的安全与保密威胁方面来看,数据库系统应该重点对付以下威胁: 非授权访问、假冒合法用广、数据完整性受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病毒、通信线路被窃听等。而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协议安全的脆弱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人为的因素、各种外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数据欺骗:非法篡改数据或输人假数据;特洛伊木马术:非法装人秘密指令或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犯罪活动;意大利香肠术:利用计算机从金融银行信息系统上一点点窃取存款,如窃取账户的利息尾数,积少成多;逻辑炸弹:输人犯罪指令,以便在指定的时间或条件下删除数据文卷,或者破坏系统功能;线路截收:从系统通信线路上截取信息;陷阱术:利用程序中用于调试或修改、增加程序功能而特设的断点,插人犯罪指令或在硬件中相应的地方增设某种供犯罪用的装置,总之是利用软件和硬件的某些断点或接口插入犯罪指令或装置;寄生术:用某种方式紧跟有特权的用户进人系统,或者在系统中装人“寄生虫”;超级冲杀:用共享程序突破系统防护,进行非法存取或破坏数据及系统功能;异步攻击:将犯罪指令混杂在正常作业程序中,以获取数据文件.电脑病毒:将具有破坏系统功能和系统服务与破坏或删除数据文卷的犯罪程序装人系统某个功能程序中,让系统在运行期间将犯罪程序自动拷贝给其他系统,这就好像传染性病毒一样四处蔓延。
2.1数据库加密技术探索
密码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对一般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长期以来它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如军事、外交、悄报等部门)使用。计算机密码学是研究计算机信息加密、解密及其变换的科学.是数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密码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传输加密和存储加密,而数据传输加密技术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常用的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三种方式。
(1)链路加密,是传输数据仅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不考虑信源和信宿。它用于保护通信节点间的数据,接收方是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信息在每台节点机内都要被解密和再加密,依次进行,直至到达目的地。
(2)节点加密,是在节点处采用一个与节点机相连的密码装置。密文在该装置中被解密并被重新加密,明文不通过节点机,避免了链路加密节点处易受攻击铂缺点。
结语
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被誉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最初主要用于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它通过变换和置换等各种方法将被保护信息置换成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或传输,即使加密信息在存储或者传输过程为非授权人员所获得,也可以保证这些信息不为其认知.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该方法的保密性直接取决于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和密钥长度。
参考文献
[1]钱雪忠.数据库原理及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升.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数据库技术论文
我很羡慕一个只识面很广的人,说真的,我不是八面玲珑什么都懂点,除了现在对计算机兴趣浓厚之外,对其他的知识是一无所知,当然,我看我的计算机知识也相当的不尽如人意(不过正在努力的学习中)发着帖子的知识交流学习,我想对于每个人有自己的处境和思想,所以大千世界的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能说谁绝对的错,也不能说谁绝对的对,当然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或者其他的,也许我们本来就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以前的自己总是觉得自己的很多想法是对的,所以总是在别人的面前说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语气还是什么其他,总是不能很自然的被别人接受或是引起别人的误解,在大学生活中(还没毕业),我懂得了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呵呵所以这里只是就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拼命的学习各种语言,其实我一直是是这么认为的(当然你可以不这么认为),对于语言我真的是深有很多感触的至于说有没有必要学很多很多的语言,我觉啊得,如果精力够可以(还有个前提),就是你把一门语言学得真的有很熟悉,呵呵,,只能说熟悉(什么大项目没做怎么能说精通呢?)比如说你学C语言吧!你把基本的语法都知道,呵呵,,基本的知识点都烂熟于心,呵呵,,估计一般的什么二级三级啊什么估计是能满分吧!!但这算熟悉吗?我觉得不算呵呵,,起码的你能把指针以及内存的管理都很熟悉,(内存的机制应该弄的很清楚就好,觉得自己能在别人面前把这些说清楚就可以)以及C语言的一些底层机制都能很清楚,当然还要对C语言的库有一定的了结,还有在Linux/Unix下的一些C的编程,熟悉常用用的编辑软件VC,TC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等等,以及常用的算法起码都能实现,最好能用他做些小东西出来,还有的就是要深入的了结这个语言的有缺点以及他的编程思想(比如C是面向过程编程的语言,与OO相比他的简洁和封装方面很不然人意处,在软件工程方面的确和很多OO的语言相比是很糟糕,我不敢想象用C开发个上了几十万行代码的软件,当然C也有他自己的一些处理方法,为什么要函数,实现功能的封装,实现模块化,还有我们学数据结构是用C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到这一点,在数据结构中,我们把数据和操作分开来实现,特别是强调功能函数的独立性,这样就实现了一定风装效果,以及在移植这方面也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当然C没有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在一起,应为他是面向过程的,没有这语法层面上的支持!后来学了C++,有支持面像OO的,C++就把数据和操作都封装到类里面去,实现了很好的数据隐蔽性,从这个基础引申出了C++很多其他功能,,,慢慢这样的思考着你就明白了C++是怎么样比C更符合软件工程的思想的(当然此处只是说封装的一部分),那么我们C是不如C++,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尽可能的想C++一样实现很好的数据和操作的封装呢?至少先前做得好,当然是可以的,我们可以不能把数据和操作封装在有一块,至少应该把数据按数据尽可能的封装在一起,把操作写得很清楚和模块化,就像在数据结构里一样先来实现很清晰的数据和操作之间的分离和统一!在举个例子就是在C++中有很多标准模板库(STL),在C中,是不是我们在编程中用到这种泛型编程的思想呢,当然我们的C不能像C++那样做得好,但可以给予我们很多提示,我们在编写函数功能模块时是不是应该也注意他的通用性,以及对我设计算法时候的是不是要注意对问题解决的普遍性,而不是就是论事,而这些又是非常符合我软件工程的思想的,向这些你在不同的语言跨度中产生的思考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当你对于一门语言的了解不是很清楚的时候,你在不同语言中的比较所得到的也只是一些很浅显的东西,其实在很多自己思想层面没有真正的产生实质的变化,我想到最后其实你两门语言都学得不怎么样,如果只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其实也就没有用意义了,其实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学好,最后你多的只不过是嘴巴的说辞而已!!个人绝对很多东西最好是能深入的学习,深入的学习才能体会到他魅力和其实实实在在的东西,你的才能从思想层面去发生改变!!这样的话语言才真正的触类旁通了,!一步一个脚印学才是,光光追求表面上浮躁的知识其实真的对自己没有太多的好处,只不过是你的说辞多了,自认为自己知道很多,这种语言知道哪种语言也知道,可是叫你做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时,你用这种语言做不出来,用哪种语言做不出来!那样就不怎么好,,,当然不是说你不应该学很多知识,知识想说不要跳跃的学很多东西,一种知识还没有真正的学好,又急于换到其他的去学!!这样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不值得!!
呵呵,,以上只是个人愚见!!!无强加之意,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我写这么多也指在交流学习!忘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