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管理学原理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生活

2023-12-07 12: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学原理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生活

  学术堂整理了八十五个管理学论文题目选题,供大家参考:

  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 消费者行为研究

  4、 现代商务谈判

  5、 激励理论的研究

  6、 领导理论的研究

  7、 组织发展与变革

  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 论企业战略联盟

  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 虚拟企业

  29、 企业核心竞争力

  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 企业成长研究

  32、 知识管理研究

  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 企业并购研究

  42、 管理者收购研究

  43、 战略联盟研究

  44、 租赁经营研究

  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 论管理创新

  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急求一篇管理学原理的论文 有案例有分析

1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几个典型的激励理论,并探讨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最后,总结了企业管理中常用的三种激励方式。
关键词: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方式

1、激励理论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为了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管理者可在了解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可以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的行动环境。对需要以及人内在动机和环境的激发。形成各种各样具体的激励理论,一般可将激励理论分为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
1.1 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社交、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生理需要与安全、保障需要称为较低级的需要,而社交、归宿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称为高级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2O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他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人际因素等方面。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2.2 激励的过程理论
(1)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来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公平是激励的动力。公平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受到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受到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② 公平理论的模式(即方程式):Qp/Ip-Qo/Io式中,Q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获报酬的感觉。Ip代表一个人对他所做投人的感觉。Qo代表这个人对某比较对象所获报酬的感觉。Io代表这个人对比较对象所做投入的感觉。
③不公平的心理行为。当人们感到不公平待遇时,在心里会产生苦恼,呈现紧张不安,导致行为动机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逆反行为。
(2)期望理论。
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 = V E
其中:M-一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 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2、激励理论的启发
2.1 激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激励必须要考虑人的需求,别人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什么激励,这样的激励才是真正有效的。打个比喻说,如果一个濒临饿死的人你就是给他十座金山都没有用,还不如给他一个面包更直接、更有效。需要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能正确认识被管理者的需要多层次;努力把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员工各种各种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
2.2 激励也要注意公平
不公平、不合理会带来心理挫伤。中国古代就有“不患贫,患不均”的说法。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要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2.3 激励目标的设置
在激励方面,期望理论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少激励力量;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并与效价相适应。
2.4 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地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将公司可以满足和不能满足的部分分开,划掉那些不能满足的部分。对可以满足的那部分进行认真研究,找出满足的途径,并将这些途径流程化(可操作化)。上述工作完成后,激励政策就有了雏形。下面,就要制定具体规则,即:得到某个激励等级的员工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另外,在每个激励等级上,都要设计几种不同的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燕中的一种。.比如说,在某个激励等级上,有技术培训,公费旅游,休带薪假期等多个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激励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这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3、激励方式:
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和工作激励。
3.1 物质利益激励
物质利益激励是指以物质利益为诱因,通过调节被管理者物质利益来刺激其物质需要,以激发其动机的方式与手段。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3.2 社会心理激励
(1)目标激励。即以目标为诱因,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方式。
(2)教育激励.具体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
(3)表扬与批评。是管理者经常运用的激励手段.
(4)尊重激励。管理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信任、鼓励、支持下级,努力满足其尊重的需要,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①员工参加管理。所谓职工参加管理,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级参加企业决策以及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处于平等的地位商讨企业的重大问题,可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验出自己的利益和企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②榜样激励。运用榜样激励,首先要树立榜样。选择
榜样时要注意榜样的行为确实是企业中的佼佼者,这样才能使人信服;其次要对榜样的事迹广为宣传,使企业的员工都能知晓,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③竞赛(竞争)激励。在企业里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很多时候都要制定竞赛来激励员工。要注意目标不能太高或者太低,这样员工才会为这个目标去努力。要精心选好奖品,比较公平和公开的进行竞赛,而且竞赛完了一定要公布出来,才能达到最后激励员工的效果。
3.3 工作激励
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对人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来自于工作本身,因此,管理者必须善于调整和调动各种工作因素,搞好工作设计,千方百计地使下级满意于自己的工作,以实现最有效的激励。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工作丰富化这种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工作激励是通过促进员工工作的丰富化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法,其实质就是让工作本身成为激励因素。优秀的企业不仅给员工发工资,还给员工的工作增添意义,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挑战性,很有成就感,而且,尽可能地让他们扩大工作范围,允许他们经常调换工作,调剂他们的工作强度,促使他们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乐趣。在这种情形之下,员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干劲和热情。工作激励方法很值得我国企业运用和借鉴。现在国内发展型企业,多半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序技术性不高,专注面窄,重复性强,容易导致工作乏味和无聊,影响生产效率,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工人轮换工序,使他们的生产操作从单调枯燥趋于丰富多彩,也许有些工人会从工作轮换中发挥出自己的更大潜力,从而确立几种适合自己兴趣的、自己真正喜欢干的工序来,这样他们一定会更愿意长久地在企业扎根,做更多的事来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

4、结语
激励理论是当代管理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在管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励,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一门学问,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在实践中达到统一,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为了适应变化莫测的市场,满足丰富而个性化的顾客需求,以便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赢得胜利,设计有效、捷的组织结构是所有组织面临的暂新课题。因此,组织的结构设计必须在部门化,岗位设定、管理层级、沟通方式、结构模式等方面能够畅通纵横两方面的信息流,这些信息流是实现组织整体目标所必需的。唯有如此,组织才是有效的。从鸿远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公司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该结构的优点是:整个组织既保证了命令的统一,又发挥了职能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行政管理者的决策。而根据材料显示,该公司管理层级过多。由于各部门分支组织层次过多,使得组织管理存在沟通上的问题,无法使各个部门协力合作;同时,各部门各自成体系,实行多头领导,往往由于政出多门,易出现指挥和命令不统一的现象,妨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中统一指挥,容易造成管理混乱,不利于责任制的推行,有碍于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该公司职能重叠,管理混乱,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各职能部门在面临共同问题时,往往容易从本位出发,从而导致意见和建议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加大于上级管理者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负担,其次是职能部门的作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一些下级业务部门经常忽视职能部门的指导性建议与意见,使得有利的建议无法贯彻落实,延误公司的发展。同时,结合鸿远公司自身经营情况,总公司与子公司的职能部门也存在相应冲突,不易达成共识,同时职权分散,造成公司内部协调能力下降。

鸿远公司由初创时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300余人,资产也由当初的150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5.8亿元,经营业务从单一的房地产开发拓展到以房地产为主,集娱乐、餐饮、咨询、汽车维修、百货零售等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实业公司。

现在公司既要对下属经营机制进行有效的控制,又要尽可能地减少上级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减少对下级经营机构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事务的过多地干涉。就必然要采用事业部制结构对企业按照“集中政策,分散管理;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总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

事业部是企业按照分权原则设立的、在经营上具有较大独立性的内部经营结构。事业部之所以能够有较大的独立性,主要是因为它所经营的产品和市场有相当大的规模,符合相对独立的经济合算要求。成立事业部需具备3个 基本条件:第一,每个事业部必须按照企业总的政策和要求,在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独立经营,因而它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中心;第二,每个事业部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经营成果负责,实行独立核算,因而它是一个独立的责任中心;第三,每个事业部有权根据经营成果的大小分享相应的经济利益,在内部进行利益的分配,因而它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中心。鸿远公司可将下设的5个分公司:1)综合娱乐中心;2)房屋开发公司;3)装修公司;4)汽车维修公司;5)物业公司,改成5个事业部。在一个等级管理之中,层次的数量越少,控制幅度就越大。当组织使用自我管理的小组时,这个幅度就会变得非常大。因此公司应该删减各事业部下属的重复的管理层,一方面保证总公司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节省公司的管理费用。各个事业部之间的联系由总公司来协调,做到行政命令的统一,就防止了多头领导的情况出现。由于各个事业部原本是各个分公司演变过来的,也就不需要在人事、组织上重新建立,只需进行适当的重组、改革即可,这样便减少了由于此次变革所引起的公司管理费用。总公司只收回部分权利,仍然使各事业部有较大的独立性以保证各经营业务的持续、健康的发展。然而我们认为总公司管理层应适当控制公司多元业务的发展,因为过多、过快的盲目发展很有可能造成公司过于庞大,管理层的再增加。尤其在目前公司正处于组织结构的改革中,拓展业务更要甚之又甚。在目前这种非常时期,公司应求稳定,所以改革不宜过快、过大,以免造成过大的心理震荡。通过改成事业部制,总公司可收回更多权利,从而更方便从整体上控制、规划公司的未来。

事业部制结构的关键在于最高层和下级经营机构之间的集权和分权关系。最高管理层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企业的战略管理,制定发展目标、方针和总体发展计划。除此之外,它还要负责企业各部门的总协调。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能力,在管理方面水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势不可免要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重新考核及安置,不合格的将要被淘汰或下流到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公司内部因此发生骚动。此时,公司要面临重大压力。为了使整个企业在分权的基础上保持企业运行的高效率和有效的控制,事业部制组织的最高管理层一般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权力,如:人事权、战略管理权等。

公司创立的元老,始终主管财务的大管家――陈副总经理已经意识到了现在鸿远公司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各个分部独立核算后都有自己的帐户,总公司可控制的资金越来越少。由于资金分散管理,容易出问题,若真出了大问题怕谁也负不了责。现在公司上新项目,或维持正常经营的经费都很紧张,如若再想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做到的就是要在财务管理上集权,该收的权力总公司一定要收上来,这样才有利于公司通盘考虑,共图发展。改革成事业部制以后,公司可要求统一使用一个银行帐户,不允许私自设立帐户,从而保证财政大权掌握在总公司手中,也避免了各事业部搞小金库,使得公司财务不明。资金集中后总公司可根据各事业部的需要统一分配,就保证了公司大的方向的发展,有新项目时,可协调做好新项目。

事业部制组织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集权和分权的有效结合。各事业部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分散经营,有利于最高管理层面对规模庞大的组织而能够摆脱日常的繁杂事务,集中精力做好企业的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各事业部由于是相对独立的中心,能够十分负责地去研究、开发新产品,开拓、占领新市场,因而会增强整个组织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有利于组织内在各事业部之间开展积极的竞争,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但是事业部制也有其相对的不足。由于各事业部在产品和所负责的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很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相互之间协作困难。因为各事业部自主权较大,最高管理层有时难以有效地指挥各事业部。事业部制组织通常内部机构重叠,以致机构庞大、结构臃肿、人员编制过大,这主要表现在组织总部与事业部之间、各事业部之间的职能和经营结构重复设置较为严重。对事业部层次的管理者要求较高,必须是既专又全。

针对事业部制的此种不足,鸿远公司可趁此次改革之际,着重删减公司的管理层,使公司内部机构精简,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效仿世界大型公司调换各事业部负责人,使他们在各个岗位上轮换,了解不同的业务,这样就可以提高事业部层次的管理者对公司全局的了解,更好的进行相互间的协作,调换还可以保证公司高层对各事业部的绝对指挥权,也保证了命令的贯彻性。对中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的专业知识。总公司的职能部门必须通力合作以做出正确、快速的决策。并且要尽快形成一套鸿远公司独有的、适合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成功企业制度。

一个组织要想适应外界环境的迅速变化,要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不仅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尽快的改变与现代化生产经营不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建立起便于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灵活反应的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事实证明,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原本的直线职能制已经不能适应鸿远公司的发展了,该公司如果想要继续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成为一家多元化实业公司就必须将其组织结构改革成事业部制。

以我生活中的管理学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论文

在生活中实践管理学知识——如何管理朋友聚餐宴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应用管理知识的机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来运用我们学到的管理知识、锻炼我们的管理技能和技巧。昨天晚上的一次在大宅门的小小的朋友宴会中就充满了管理的乐趣。酒足饭饱之余,大家都说:今天的这顿饭让我们见识到了管理的力量。那么,我们是怎么实现这个效果的呢?

酒过三巡之后,宴会的主宾给我出了一个题目。他说,程老师,我考考你,你是搞管理的,你看看怎么能够让我们这次宴会更成功?

我说,好,那我就试着用管理的方法来完成主宾教给的任务吧。接下来,我通过两步走的方法圆满地完成了主宾教给的任务。

大家都知道,朋友宴会其核心目的就是两个:一个是让大家能够有机会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一个就是让大家在一起能够尽兴(当然,在我们的宴会文化中,“尽兴”更多的时候意味着:把酒喝好,喝得恰到好处)。因此,针对这两个目的,我分别采取了两个步骤,圆满地完成了主宾教给的任务。

第一,建立能够激发大家参与热情并带有内在激励性质的目标任务机制。

吃饭的朋友们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有高校的教授、有政FU的官YUAN、有企业的老总等等,不一而足。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对工作对人生都有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们建立的第一个规则就是:请大家挨个说说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最大的心得体会,说得好的,大家敬他一杯。结果大家发言非常踊跃,有的人是独立说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有的人是在附和、论证、补充、深挖前面人的观点;还有的人则是挑战前面人的观点。气氛非常热闹。一轮下来,十个人都讲完了。一瓶五十年窖藏的茅台和一瓶华夏干红就没有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话匣子打开之后,大家纷纷要求进行自由辩论,纷纷要求表达自己的观点。气氛热烈的甚至导致大家忘记了喝酒和吃菜。于是,为了既让大家尽兴,又能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又采取了第二步措施:

第二,建立一套大家都认同的发言规则,既保证大家都拥有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又保证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酒量喝得恰到好处,能够尽兴。

我首先给大家建立了四条规则,并在大家一致同意后执行。

1. 任何人都拥有发言权,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发言前必须先把自己杯中的酒喝光。谁喝光了酒,谁就拥有两分钟的发言权。不喝酒的,没有发言权。

2. 如果你自己不想发言,但是想听某一个人的观点,那你可以把自己面前的酒喝光,然后把两分钟的发言权授权给你指定的人。

3. 我们选举一个主持人,一个时间管理员,一个负责维护游戏规则;一个负责进行时间监督。

4. 所有被主持人认定违反规则的人,自动喝光面前的酒,并被剥夺一次发言权。两次违规的,剥夺当晚发言权。主持人违反规则的,自罚三杯,取消主持人资格,并剥夺当晚发言权。

规则一出,场面立即变得非常有趣:想发言的人急不可待地喝光了杯中酒,滔滔不绝地开始演讲,但时间一到,就被中止发言,不论是他自己想说,还是别人想听,都得有人喝酒;而又想反对别人观点、又不想喝酒、又没有人授权给他发言的那位,则不断地用鼻音发出的“哼哼声”表示反对,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不知不觉中,四瓶红酒全部喝完,但没有人喝醉,而且,大家都觉得今天的晚宴既分享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又没有让任何一个人喝多。所有喝下去的酒都是自觉自愿的。大家都感叹管理的力量。

其实,整个晚上,我使用的管理方法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运用工作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宴会目标和参与者特点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大家参与热情的“工作”任务,调动大家的参与(工作)热情;第二个就是等大家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运用团队管理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并被大家接受和认同的游戏规则,可以让大家在规则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包括:喝酒的水平、表达观点的水平、征服别人的水平(因为,如果有人想听你说,他会替你喝完杯中酒,然后给你两分钟的发言权)。

由此可见,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锻炼我们管理能力的、实践我们管理理论的机会,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的人,我们就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跪求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论文,要有个人的实际运用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综合前人的研究,管理的概念可以概括为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三)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五)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
  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 领导人角色、 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 。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
  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
  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
  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
  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
  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