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乒乓球

2023-12-10 14: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体育论文1000字乒乓球

一、课题的提出: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极易普及和开展的优秀运动项目。小学生开展乒乓球运动极其有益:因为打乒乓球需要手脚协调,手眼协调,手脑协调;需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需要注意力集中,具有坚持性和“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强键体格意识的提高;同时打乒乓球又是一项全身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农村孩子,家里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在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好乒乓球教育活动值得我们去实践,去探讨,去研究。
二、研究和探讨的方法:
自2005年9月至2008年,校领导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经过充分仔细的考虑,将乒乓球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之一,一方面着手开始组建校乒乓球队进行集训,另一方面,在全校普及乒乓球运动,弘扬乒乓球文化,循序渐进,用实践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具体方法与措施:
1、乒乓球教育活动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1)目标:
培养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兴趣,增加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知识,发展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能力,形成学生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和终身健身的意识。
(2)内容:
乒乓球的基本常识活动、乒乓球的基础教学活动、(一至五年级的乒乓球校本教材)乒乓球的艺体活动、(乒乓球操、乒乓球舞蹈等)乒乓球的游戏活动、乒乓球的故事(儿歌)活动等。
(3)要求:
初步了解乒乓球有关常识,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乒乓球活动的见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培养学生对乒乓球活动、歌曲、舞蹈的兴趣,愿意参加简单的乒乓球的游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乒乓球技术,喜欢并热爱乒乓球活动,以及通过各种乒乓球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乒乓球教育活动实施的途径:
(1)专门性的乒乓球训练:
成立校级男、女子乒乓球队,确定专人负责,建立乒乓球训练的计划、内容、课程和要求,组织专门的乒乓球教学训练。在训练中重视乒乓球训练的质量,加强技术和心理及能力的培养。注意经验习得,并作好年度、阶段及各种比赛的总结工作。以便对症下药,提高乒乓球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2)渗透性的乒乓球活动:
A、学科渗透教学方法。一是挖掘学科有关内容,渗透乒乓球活动的教育。如通过乒乓球常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乒乓球文化和乒乓球活动史以及乒乓球活动的常规等;通过唱乒乓球歌、跳乒乓球舞、做乒乓球操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乐趣、志趣、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学习乒乓球计分(根据各年级进行乒乓球活动的不同要求进行计分),了解基本裁判规则。
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挖掘有关因素进行渗透教育。一是结合学科教学需要,渗透学生乒乓球活动的能力培养。如我国乒乓球的国际地位,及在乒乓球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观念 新信息。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特点,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设计学生乒乓球活动的某些内容,渗透进学科教学。真正使学生受到学校乒乓球活动的“熏陶”。
B、学校日常活动的渗透教育。利用校园日常活动,是向学生进行乒乓球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常活动主要是指比较分散的自选活动,例:利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锻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时间,引导学生自由结伴或个别活动,使学生非常轻松愉快地参加乒乓球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兴趣和强键体格的意识。

3、乒乓球教育活动主要的方法:
(1)情绪感染。情绪感染是教师在乒乓球活动中,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引起兴趣,激活情感的方法。
(2)多通道感受与理解。多通道感受与理解是教师在乒乓球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听觉、触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多种感官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其乒乓球运动的方法。
(3)多形式尝试表现。多形式尝试表现是教师在乒乓球活动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多种尝试与表现情境的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造和不断的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对乒乓球活动的能力。
(4)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教师在乒乓球活动中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学生在自然、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取得经验,获得锻炼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乒乓球产生兴趣。
四、实践的效果:
(1)乒乓球活动聚走、跑、跳、平衡等能力为一体,并且速度快、变化多反应敏捷等特点,促使队员全身肌肉和各关节组织得到充分活动。合理组织乒乓球活动,坚持每天1 至2小时的乒乓球活动,能有效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队员在身体形态机能上有量和质的飞跃。学生的体锻达标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乒乓球活动在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过程中,能促进孩子独立性发展。他们遇事会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并大胆进行创造尝试。有个队员在学直线攻球时,一开始总不成功,经独立思考,他不断地自己调节拍型、站位和用力方向,一下子就成功了。孩子在活动中并不要老师教他怎么玩,而是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让他们自己先想一想,先试一试,先学一学,先动一动,遇到问题再让老师点拨一下,充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他们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且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也表现出一定的主见。此外,队员们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也日趋良好,表现出能专注定心地投入到各种学习和操作活动之中,生活也更具规律性。
2、校园工作效果:
(1)学校实施乒乓球教育,拓展深化了校园教育内容。在乒乓球教育活动中,不少内容与校园其他领域相吻合,乒乓球活动与民族精神,乒乓球活动与文学、音乐、舞蹈、与学校体育领域,都有互相补充与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提升了校园文化。
(2)开展乒乓球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是学生,具体承担者、组织者、教育者是教师。教师要圆满地完成这一项工作,必须有个自身学习,自身提高的过程。在培养学生乒乓球活动的过程中,实施情绪感染方法,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求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先于学生学习,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并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催化学生,实现培养目标。因此,学生乒乓球活动能力的培养过程,也就是教师乒乓球活动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探索乒乓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乒乓球运动的需要创设了体能和技能两方面的训练内容。体能训练是以培养大学生腿部力量和身体的灵敏性为主,主要有滑步、交叉步、小弹步、小跳步、快速启动等项目。技能项目以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熟悉球性为主,有徒手动作练习、打吊球、对空中托球、对墙击球、上球台练习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来培养的身大学生体素质及自信心、坚持性、灵敏性等心理素质。经过三个阶段的实施,我们发现如果在某一阶段单单实行体能训练,时间一长就会使大学生 失去对乒乓球学习的热情,而单单进行技能方面的练习也会使大学生的发展很片面,影响其发展水平。而只有循序渐进地实施上述项目并把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才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我们把每次训练的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为体能训练,后半部分为技能训练,有动有静,动静交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乒乓球的战略与技巧1000字论文

可以这样写,给你一个大纲,供参考。

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运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在技术层面的是击球方法多,技术种类多,技术动作之间的转换快、衔接紧,技术使用的随机性高,变化快,不确定性的因素广泛存在。体现了乒乓球运动的真正魅力。
比赛中,队员之间的技术对抗主要表现在双方如何通过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节奏来抑制对方的长处,为自己的进攻寻找机会,创造条件。
从乒乓球的技战术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进而丰富和提高个人的乒乓球技术水平。
1、技术的使用及其合理性,包括手法运用、步法运用以及手法和步法的协调性。比如手法有:发球的形式(正、反手,高、低抛,下蹲), 旋转性质的变化( 上、下旋, 左、右侧旋,混合旋转), 线路落点的变化( 左、右、长、短);步法有并步、单步、交叉步等的使用。

2、所制定的各种战术的运用及其有效性,包括: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搓攻组合、台内短球与底线长球的处理方法、手段以及攻守转化的时机等

3、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临场应变能力

求一篇关于“大学生乒乓球”的论文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制约、主动性很强的技术。一个高质量的 发球,可以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发球技术在比赛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国际“乒联”才不断地对发球规则进行修改,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以此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就乒乓球运动各个发展时期的主要发球以及为限制发球的威胁而修改的规则进行阐述,并针对现阶段的发球训练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要求。

1 各个时期的主要发球与发球规则

纵观发球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由于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发球给对方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从而降低了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使竞赛活动出现新的情况下产生的。自从19世纪后半叶有了乒乓球运动以来,就有了发球,但由于当时所使用的器材与现在大不一样,不可能发出有一定速度和旋转质量的球。因此,规则并没有对发球 进行过多的限制。50年代海绵拍的出现,发球的旋转才从单一的用胶皮后发下旋球发展到可以发现旋转较强的侧上、侧下旋球。并随之出现了“下蹲式”合力发球,由于这种发球受合力影响,旋转较强烈,有较大的威胁。第28届世乒赛后,国际“乒联”对规则进行了修改,规定了抛起的球从最高点下降时才能击球,因此认定合力发球是不合法发球。60年代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发球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注重发球的旋转与速度,开始出现了高抛发球,但由于并没有给接球方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规则并未对这些新的发球技术进行过多的限制。70年代我国的前三板技术有了新发展,发球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了高抛发球的技术,使它能够在同一位置用相似的手法发出不同旋转和落点的球,并且这一技术很快被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广泛采用,发球逐渐给接球方带来了威胁。80年代,发球的隐蔽性和威胁性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运动员充分利用发球规则的不完善或漏洞,运用各种手段,使比赛出现了“观众难理解、选手难掌握”的危机现象。如发球时利用相同颜色但不同性能的球拍进行“倒拍”和“遮挡”并配以发球跺脚,让对方无法判断是用什么样的覆盖物击的球,使接球员在接球的瞬间成为“瞎子”和“聋子”,使发球的效果达到了令乒坛舆论为之哗然的地步。国际“乒联”为了降低发球的“隐蔽性、突然性、威胁性”,让乒乓球运动具有观赏性,便对规则进行了一场“革命”。要求球拍的两面必须是不同颜色,发球时,球拍必须始终高于球台水平面;发球时不能跺脚;击球时,球同球网之间的距离不得比身体同球网之间的距离更远等一系列的修改。

进入21世纪,乒乓球运动已经处于一个巅峰时代,各种打法的技术已近极致,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为了推动乒乓球运动更好地走向社会,进入市场,让比赛变得更加激烈、精彩。国际乒联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球体变大;比分缩短以及发球无遮挡等。使发球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把发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2 提高发球质量的三大要素

从发球规则演变的历史来看,各个时期发球规则的修改都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球所造成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质量,做到让对方即使能看清球的旋转,也照样“吃”发球,就必须增强发球内在的技术质量,而衡量发球质量优劣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发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的配合上。

2.1 加强发球旋转的变化。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首先,用球拍合适的部位触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如:用正手发下旋球时,用拍面的左侧接触球,就能制造较强的旋转;反之,便很难制造旋转。其次,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摩擦是指作用力线远离球心,但并非越薄越好,如果过薄,反而造成球在拍面上打滑。因此击球时先要使球拍“吃”住球,再增大球的摩擦力。

2.2 控制球的落点。控制发球落点变化是发球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发球落点必须长短结合、轻重结合、左右结合。如果只发短球而没有长球的配合,即使发的再短,落点再刁,也很难给对方造成威胁。因此,要做到用同一个手法发出不同落点和旋转性质的球。

2.3 提高球的速度。发球时,球速的快慢与球拍挥动的速度有关,与球拍触球的一瞬间作用到球上力量的大小有关。如果在摩擦球的基础上,触球时的爆发力越大,其发球的质量就越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引拍,就像助跑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挥臂时间。在具备了一定的抛球高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前臂、上臂、手腕和腰、腿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加快挥拍速度,使旋转与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3 发球训练的要求和训练的方法

3,1 要有恒心。发球训练是比较枯燥的,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积累。要练好发球,除了要充分认识发球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要从小培养对发球的兴趣,只有对发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地去琢磨它、研究它。

3.2 吃透发球规则的精神。高质量的发球必须规范,特别是对青少年运动必须讲明规则的要点,尤其是规则,必须对发球规则做到理解渗透。发球违例的现象有许多种,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的有:不执拍手未张开伸平;抛球时,不执拍低于比赛台面;抛球的高度低于16公分等。但目前更多的违例现象是遮挡发球。要做到发球无遮挡,就要求发球员的不执拍手在抛球后,应立即从发球员身体和球网之间的区域内拿开。因此,在进行发球训练时,就要注意纠正违规的发球技术,特别是要注意避免正手发球时用自己的身体、手臂、衣服等遮挡对方的现象。

3.3 建立正确的概念。在发球练习前,要让运动员了解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帮助运动员弄清各种发球的特性,明确各种发球方法及技术要领。要尽可能使发出的球具备力量重、落点刁、旋转强、速度快等特点。

3.4发球训练的手段

3.4.1 多球训练。这是发球训练中最基础的训练方法,它对于摸索发球规律、提高发球质量是很有效的。

3.4.2 高水平队员陪练。发球和接发球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技术,其互练的效果最好。如果接球方的接球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就更有利于发球者尽快提高发球技术。而且可以在高水平接发球队员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发球技术的某一环节,突破某一难点。

3.5 配套成龙,精练一套。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配套的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等。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落点变化。但在训练中要求“精”,要根据自己特长,掌握一两种技术精、质量高的发球,切忌贪多求全而技术不精。

3.6 改进和创新发球技术,适应新规则。发球新规则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来的一切发球技术,比如下蹲发球、反手低抛发球和反手高抛发球等都可以延用或加以改进和创新。尤其是反手高抛发球,由于反手发球的击球位置原本就在发球方身体的前面,比较容易适应新规则的要求,加上高抛发球能够加快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从而增加球的旋转。因此,着重研究反手高抛发球技术并加以创新,显然有其优越的条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