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2023-12-05 17: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研究论文好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得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如何理解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党的十九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对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于推动重庆创新“三农”工作思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我们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

一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较快成长,农业科技装备水平较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水平较大提高,现代农业发展形势总体较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12连增,主要农产品总量呈现供大于求基本格局,大宗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持4%左右的稳定增速。

二是农民转产就业、转移就业空间持续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增收形势总体较好。“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达9.61%,高出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近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9年的3.3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2.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稳定缩小态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已指日可待。

三是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但劳动力大量外流,产业空心化问题更加突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农村繁荣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一些农村地区甚至陷入日渐凋敝的发展状态。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农村社会的聚合功能不断退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松散。农村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趋势仍在继续,农村增绿任务艰巨。

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我们党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

实现农村发展有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乡村振兴战略时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出现了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是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还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二是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需要建设的内容更丰富。三是管理民主变成了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四是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乡风文明传统提法得以保留,既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过去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继承性,又表明加强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仍是新时期农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进“三农”工作有新思路。一是整体发展思路上,相对于传统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性地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在农业发展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既一如既往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新思路。三是在农民增收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在农村发展思路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深化农村改革有新方向。在深化农村改革问题上,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延续了十八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提法,另一方面根据新时代新要求创新性提出了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提法。这些新的改革方略既反映了近年我国农村体制机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又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放在了更加显著位置,指明了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乡村振兴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困境及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一、乡村振兴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内生动力不足

目前,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长足改善,但是从发展基础来看,仍然面临着自然资源条件差、地理位置偏远、农村产业经济效益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等难题,广大农村集体经济更为薄弱,有效盘活集体资源的难度更大。由于缺钱、缺人、缺思路、缺平台,目前大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的发展主要是靠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实施项目、开展经营活动等也主要是靠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和监督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并未有效发挥作用,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二)缺少经管人才

实行村支书、村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后,村支书在负责党建、村级行政事务的同时,还要兼顾集体经济发展,尽管村支书都是村里有能力、有想法的“能人”,但由于精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又与以往的工作完全不同,加之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几乎为零,导致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后,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经营模式单一

广大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农业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明显的收益,再加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的经营模式都是以投资其他经营主体收取固定分红为主,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但是方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四)群众参与度不高

从集体经济发展的本质来看,所有财政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资金归集体所有,全部集体成员享受项目发展的收益,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集体经济发展承担责任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及少数干部,导致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与“利益”严重不匹配。集体和成员的利益没有进行“捆绑”,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在集体发展产业没有产生效益的情况下,成员不愿参与集体经济发展,不关心集体经济长远发展,仅关注眼前的分红收益和劳动报酬。

二、乡村振兴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引导、专项资金、项目安排、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倾斜和重点支持,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将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土地整理、宅基地复垦、光伏发电、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立项。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各级财政支持的公益事业、园区各类小型基建、村内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及后期管护工作,所得经营利润按比例分配,直接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建立能力提升机制

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针对项目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不足和短板,采用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参观考察、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全省脱贫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拓宽“带头人”的发展思路,增强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外力推动本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年薪+提成”的方式向社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或专业运营团队,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项目无人管、不会管、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三)创新合作共赢机制

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基础差异,整合有效资源,大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鼓励和支持村村联合、村企合作、强弱结对等“抱团”发展模式,破解单个村(社区)经济实力薄弱、资源要素禀赋差、项目建设实施难等问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三产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在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做优农产品加工业、做活农村服务业,牵头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开展技术指导、物资供应、产品加工、贮藏物流、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