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为科学献身的议论文作文600字

2023-12-09 2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为科学献身的议论文作文600字

为科学而献身
同学们,在众多科学家的行列中,你最崇拜谁?是发现镭的居里夫人?是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还是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或是推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而我,我却要向居里夫人献上一朵美丽的鲜花!
1896年,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像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辽阔的土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一一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他总是说: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在小时候就很善于观察 ,由于是从小养成的习惯,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这如同金子一般的心灵是多么值的学习呀!
1937年7月上旬,居里夫人病逝了。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我们作为新一代,祖国的高素质群体,一定要向居里夫人学习。从小就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并且及时思考。还有学习她那高尚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啊,同学们,爱她吧,爱这位伟大的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科学家吧!

高中作文以科学家伟大的奉献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感想,600字左右

  又一位科学家——朱光亚离开了,想起25年前离世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些科学家离我们的视线和生活都很遥远,之所以想写一篇随想,源于这些离我们很遥远的科学家们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绵阳科学城,离我们很近,而且就在今年的春节,我去参观了由朱光亚题写馆名的科学技术馆;绵阳科学城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九院)。说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很多人也许很陌生。其实,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便凝聚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家们的心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享有“国宝”的盛誉,绵阳也因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而被称之为“中国科技城”。
  占地4平方公里的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而又美丽的“科学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全国惟一的核科学技术馆。这座在1998年10月27日才正式对外开放的科技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参观。在科技馆第二展厅———主题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已摔扁了的铝锅,一件破旧的蓝布棉大衣,这些都是6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在偏远的青海基地使用过的。
  1958年7月13日,一个平常的日子诞生了一个不平常的科研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北京第九研究所。中国一场意义空前的向核武器进军的伟大战役悄悄地打响了。朱光亚、邓稼祥、郭永怀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开始了充满艰辛而极富挑战的秘密历程。1962年底,科学家们从长城脚下的旧炮场迁移到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的空旷之地———青海之后,又在7年后将试验基地搬迁到四川的山沟里。1983年9月,国家将“中物院人”集中到绵阳,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科学城。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国家最高机密任务——秘密研制原子弹。从此他就人间蒸发,隐姓埋名,去了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28年后因身患重病,在邓稼先生命最后的一个月,中央决定对邓稼先解密。而他的妻子许鹿希在28年间无怨无悔的痴情等待。邓稼先去世后,许鹿希为了守住一种精神,至今还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简朴生活。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还有那么一批人,他们的灵魂始终像天使般纯洁,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奉献为了让别人生活的更好!"
  我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去科学城。走进科学城,到处都能感受到国防科技的气息——前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科学家朱光亚的题词。而我们打交道的科学城医院外科主任李锦秀曾经是邓稼先的主治医生,闲暇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一些邓稼先的故事,这让我们和这些国宝级的科学家之间有了近距离的了解。记得刚来绵阳时听说有个说法,说是美国如果想轰炸中国,第一个目标就是绵阳。虽然有点调侃的成分在里面,但足以说明绵阳的国防科技力量对于中国的重要性。

科学话题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话题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去婆婆家的路上,妈妈跟我说着婆婆年轻时的日子。

婆婆苦了一辈子,她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要上学,妹妹太小,太婆那时生病卧床。全家的担子都是婆婆一个人扛,卖茶叶蛋,扛大包,种庄稼,透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辛酸,一人走过。

现在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吃不好,过不好,如今也眼馋现在的生活。婆婆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地上的野草都被人吃光了。实在找不到能吃的东西,便吃一种红色的土,那种土能把肚子填饱,但吃完后肚子肿胀,消化不了。

那个年代,我们不懂。

在婆婆家吃饭的时候,我不禁想起她经过的那些艰难的岁月。我情不自禁地往婆婆的碗里夹了两块咸肉。婆婆笑笑,眼里漾着一丝幸福,埋头用筷子夹起放向口中。

妈妈却用自己的筷子夹走了婆婆碗里的另一块肉,放回碟子。婆婆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着妈妈。我便有点不高兴,刚才还沉浸在自己的一片孝心里,被妈妈这一筷子一扫而净:“妈妈你干什么!”“你婆婆已经吃了一些荤菜了,晚上不能多吃。”

我不解:“那又怎样,婆婆年轻时吃了那么多苦,现在多吃几块肉不是应该的嘛。”妈妈是学医的,在这方面很不买我的帐:“婆婆有高血脂,本来血液粘稠度就比较高,吃了荤菜不能很好得代谢掉,这些油脂在血管里会越积越多,血液就不能畅通流了,这是科学。”

婆婆这时笑着对我说:“婆婆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但你妈妈说的很对,她也是为了我好,为我健康着想,婆婆晚上是不能多吃肉的。”我点点头,觉得妈妈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便埋头往吃饭。

细想来,妈妈和我都是在关心婆婆。所谓的人文关怀,我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妈妈却是以科学为指导去关注婆婆的健康,这是从内心里对婆婆的爱。

有时候,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只从表面看问题,那么后果可能起到反作用。以科学的态度,谨慎对待,深入解决,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就如玛丽修女的仁慈也许能让我们去接济、帮助受难人们,这本身并没有错。而真正更具有意义的关爱,离不开科学的指导。换句话说,科学的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是人们没有发现,但只要细心的去发现就会知道这些科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方便。人们也开始用科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用极少的材料做出最坚固的东西。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像铁锹这样的简单机械了,这种简单机械则是属于杠杆类机械。用铁锹铲土铲东西的时候,会使人们感觉在铲的时候不会费太大的力气。这样的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人们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它的方便。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止只有机械的科学,还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例如,人们外出,有时候会碰上沙子进到眼睛里的情况,一定记住不要用手去揉,否则,会把沙子揉进眼睛深处,这样取出来会更加费劲。另外,如果手不干净,还会把细菌带到眼睛里,引起眼睛发炎。最好的方法是先把眼睛闭起来,这样会使眼睛流出眼泪,这样进入眼睛的沙子就会跟着眼泪流出来了。

科学不仅只发生在人类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小动物也会用科学来改善它们的生活。就比如那小小的蚂蚁,他们那么小,为什么不会迷路呢?原来,蚂蚁出洞的时候,一般都是很有秩序地排成纵队前进,前面的蚂蚁分泌出一种带有气味的物质,边走边滴,在路上留下痕迹,后面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紧紧跟上。这种气味成了它前进的目标,回家的时候,也按此方法返回洞内。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我们也离不开科学。

现代科技发展得真快,我想了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放学回到家后我就请教了爸爸。

爸爸说,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太多了。像指南针的发明,促进航海、贸易的发展,完成了地理大发现,使人类认识了地球;杂交稻、超级稻的科技成果,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世界上人口的吃饭问题;人造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还能转播电视信号

人类还发明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物品:电话、电脑、电视??这些物品使人方便干一些事情。像电话:两个人即使相隔很远,但只要拿起听筒,拨几个号码,不用花几分钟,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进行语言交流。有了电话还不够,人类又发明了电脑,电脑比电话还好,电话只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而电脑又可以进行文字沟通,还可以视频对话,能够看见对方。如果有什么节日,发一个E-mail,对方几秒钟就能收到,既能节约纸张,还可以快速让别人收到??科技发展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会更快地发展,使我们人类生活更加方便,时时刻刻地为我们服务。所以我们要好好努力学习,日后好好地服务

众所周知,在古时候,封建迷信是束缚人们思想的一大紧箍咒,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导致人们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使得他们不知道有种东西叫“科学”。继而导致中国由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落到世界的末尾。

南朝的朱熹,他的观点——格物致知,使得人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又增加了一道坎将人们挡在科学大门的外面,它在扼制人们对自然追求的同时,也扼制了科学的发展,以至于中国又向后退了一大步。

然而,随着时代的跨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日渐得到解放,从而开始了探索科学的道路。以前的火药被用来做鞭炮,如今用火药来御敌;以前的木筏到如今的轮船;以前的马车到如今的汽车,都证明了科学对人们的帮助,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的价值。

科学能发展到如今,也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牛顿坐在树下,结果一只苹果掉下来打到了他,继而,引起了他的思考,最后,他通过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成功的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这是一项对人类、对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的发现。又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白昼交替,经过人们的研究,也找出了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到的、看到的,甚至是吃的都与科学有着莫大的关联,而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也为之不少。

不管是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还是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都能发现科学的影子,可以这样说,从科学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对完美的追求,正如我们就没有停止对科学的探究。科学从它诞生开始,就把造福社会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然而,我们在享受科学为我们带来的方便,我们又在做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接受,因而,我们应该更要热爱科学,献身于科学,发明更多的产品,为人类服务。

我们的先辈是科学发明的前例,而我们的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的先辈们发明了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基础。

科学让我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我知道,我爱它!

科学让们娱乐了身心,放松了生活。我知道,我爱它!

科学创造了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我知道,我爱它!

今天,我们刚到教室,就上课了。不过,这堂课还真有些特别呢!原来,王老师手里拿着两个杯子和一张小纸片,说:“今天要做实验!”“实验!”我们欢呼。说完,王老师便开始做实验了。

实验开始了,同学们有的站在板凳上,有的跑到王老师身边,甚至站在台子上呢!我们看见:王老师把一缸水倒到了一个杯子里,把纸片扣在杯口上。然后又用左手遮住了杯子口,使劲地按了按,然后又用右手把杯底捂住。接着把杯子翻了一个面,又慢慢地、慢慢地移动手,这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我心想:这能成功吗?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王老师的“成就”。这时,好像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的见。突然,王老师左手一松,“哗”纸片被水冲下来,水溅了满地,大家也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是王老师的纸片太小,盖不住杯口,就有空气流进去,里面的空气和外面的空气相互抵消,也就消失了。不过王老师不灰心,继续做着实验。王老师又拿了一张纸片,象刚才那样,可是这次又失败了,我们再次大笑起来。老师又拿了一张纸片,按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翻过来。“啊”我们大叫,原来王老师成功了,她把杯子高高的举着坚持了一会儿,又把杯子放下,问:“为什么纸片不会掉下来?”说完,老师喊了张高远,张高远说:“因为当把纸片按在杯子上时,空气就占不了位置,所以纸片掉不下来。”王老师说:“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力量比水的力量大,它就是大气压力。因为我们把一个杯子装满水,空气就进不来了,再把纸片放在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反过来,纸片就不会掉下来了。但是如果水没有装满的话,扣上小纸片,纸片就会被冲下来,我第二次实验就是这样的。”“哦!”我们豁然开朗。

通过这个实验,我受益非浅,知道了大自然的奥秘。

每天走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汽车奔驰着,排出了许多尾气,尾气飘到天空上,破坏了城市的臭氧层,从而导致环境也被破坏;人如果吸入过多尾气,就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于是,我想发明出环保、个性、科技相结合的——超级汽车。

环保化,污染不会再有。

超级汽车用的不再是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与风能,废气甭想再排出,晴天,烈日当空,系统会启用太阳能,阴天、暴雨、雪,会启用风能,环境不再会被污染了。如今,除了废气污染,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噪声污染,不用怕,鸣笛声一变换成优美的乐曲声。

科技化,惊人的科技成果。

超级汽车上有一个语音定位系统,说出想要去的地方,音箱会传出提示,指引自己到达目的'地。如果司机喝了酒,手触摸到车身,系统会检测酒精含量,如果达标,将会被拒之门外。

个性化,心情调色盒。

超级汽车上有一个感应系统,知道人的喜怒哀乐,心情好时,车身会变成红色等;心情差时,车身会变成较暗的颜色。

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奠定好基础,才能发明出超级汽车,为人类造福。

20xx年10月17日7时30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时,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航天技术进入了又个飞跃式的里程碑。从古代嫦娥奔月到今天的飞船升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从古自今,每个中国人都有个飞天梦,都有个科技梦。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了当名科学家,将来用我的科学知识创造新生活,让中国的航天梦飞得更高更远。

也许是天生的吧。打小起,我就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在幼儿园时,别的孩子都喜欢看童话故事看漫画电视,我却只喜欢看科学小故事看探索频道。我最喜欢妈妈给我讲科学家的故事,在个个有趣的故事里,接触了宇宙、火箭、UFO、ET等词,虽不懂意思,但从妈妈的讲述中、从故事书上的插图中就觉得这些定很有趣。

到了小学时,更是对科学知识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十万个为什么》等科学书,妈妈还 为我订购了《科学探索》《智力大风暴》等杂志,我还 接触了《时间简史》,至今还 是看不太得懂,但是迷样的霍金让我对科学知识更加着迷,让我对这个宇宙充满了好奇。那时,当同学们高谈阔论白雪公主、小红帽和四大名著时,我却可以侃侃而谈埃及金字塔、麦田与外星人、液氮的秘密……我为自己的另类自豪。每本与科学有关的书我都读得如饥似渴,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徜徉,我相信我离科学家的梦又进了步。

对科学知识的痴迷也让我爱上了科学课,尤其是上了初中后,科学书上的知识点与实验操作题越来越多,这大大增加了我的求知欲和兴趣。每次轮到科学实验操作时,我就特别兴奋,站在实验操作台前,我觉得自己俨然位科学家。我梦想着有天,我能站在真正的科研实验室里,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拥有自己的科研方案,用我的科学知识去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创造个个奇迹。

遥望星空,畅想未来,我的科学家梦像星空样还 很遥远,但它并非遥不可及。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第次升空成功,杨利伟成了中国飞天第人。20xx年10月19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景海鹏、陈东漫步天宫。这13年刚好是我成长的13年,可以说我是抱着中国航天科技梦出生、长大的。中国的航天梦已圆,但是嫦娥奔月还 只是神话故事。习先生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我希望,我相信,用我们这代的执著追求,用我们这代的知识,用我们这代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努力,将来定能够让“嫦娥”真正梦圆月宫,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

从小,我就觉的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对很多事物现象都非常好奇。比如:大树是靠什么来“呼吸”?苍蝇为什么在人靠近的时候会立刻飞走了呢……后来我上学了,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现在慢慢的懂了,在科学课上我知道了大树的“小鼻子”就是它的树叶,大树就是靠树叶来呼吸的。在课外书上我知道了苍蝇可以进行360度的观察,所以它就能以最快的速度侦察到周边最细微的活动。所以当人靠近的时候,它就会立刻飞走……但是身边还是有很多很多令我好奇的现象。

有一天,我写完作业来到阳台去看外公养的几条金鱼,我拿来鱼食给小鱼喂食,然后趴在鱼缸前看小鱼吃食,突然我发现我透过鱼缸看到水里的金鱼怎么比刚才透过水面看的金鱼要大的多呢?于是,我又站起来透过水面去看鱼,小金鱼又变小了。我大吃一惊,大喊到:“妈妈,不好了,小鱼成变形金刚了!”妈妈听到我的叫声,急忙跑过来看,我着急地对妈妈说:“小鱼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了。”妈妈听完我的述说后,笑着对我说:“这个呀不是小鱼会变大变小,而是光在变一个神奇的魔术!”我更加好奇了,问:“光怎么会变魔术呢?”于是,妈妈找来了百科全书翻到了关于光的那一页,我迫不及待地拿过书想看个究竟,看完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真的不是小金鱼会变大变小,而是光的折射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这种现象就称为光的折射。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了,光还会变其他的“魔术”,比如,平时我照镜子的时候,我举的是右手,而镜子里的我举的是左手,这个是光的反射原理。光还会变很多很多的魔术呢!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科学,就没有了乐趣,就没有了探索和追求;世界充满奥妙,充满神奇……科学就像开启奥秘的钥匙,所有问题都离不开它,都需要它来解答。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的探索,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更多的科学奥秘。

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晚上,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哇——呀——啊——嘶”的怪声不绝于耳,原来是“触电”,我一连触了六七次。可别人说,不是“触电”,而是静电在做怪。我心里暗暗地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静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星期天,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点关于静电的故事。书上说:“我们如果穿着化纤衣服和绝缘鞋在绝缘的地面上活动,人体上的静电可以达几千伏甚至几万伏。”我吓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当人接触到金属时则会产生静电电击!”哦,磨擦起电就是这个原理吧!

那么静电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求知欲越来越大。我只好去向高年级的表姐求教。表姐耐心地向我解释道:“静电是由于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电子转移到另一物体上使其带负电。若在物体分离的过程中电荷难以中和,积累在物体上的电荷就形成了静电。”“噢,原来如此,谢谢指点。”说完我就“刷”地一声回家做实验。

怎样做才能消除静电呢?我拿了十几条扎带,让它们磨擦产生静电,因静电作用它们向四周散了开来。我一时还想不出什么妙招。我就瞎猫碰死耗子,碰碰吧!我把它放在点燃的蜡烛旁,奇迹出现了。那些散出来的包扎带慢慢地下垂收拢起来。“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左思右想,得不出结论。

为了获得答案,我只好再次向博学的姐姐求助。姐姐说:“用火焰来消除静电,那是因为火焰能将空气分子电离为正、负离子和电子。包扎带的负电荷被火焰带来的正离子中和掉。”我听得迷迷糊糊的。但不管怎样,我又增加了一个小知识――火焰能消除静电。

这天,收获还真不小!我心里暗暗地对静电说:“嘿嘿,原来火焰是你们的天敌啊!我现在不怕你们了。对付你们,简直小菜一碟。哈哈哈!”啊!我们身边的科学真是又多又有趣。我的求知欲在不断地增长,科学真奇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