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2023-12-09 00: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习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社会与教育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1.1实现课堂互动化

实现“课堂互动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互动化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对小学班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在班里内开展学习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构建班级管理负责人,通过分层讨论与探究,在学生的互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汕头市某小学在实行“课堂互动化”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早读时间,以学习委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在班里中实行分组,针对昨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由班主任对探讨结果予以评价,并且对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有效完善了该校小学班级的管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2优化学生成就动机

在小学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赞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针对当下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改善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成为教学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在办理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海市某小学在优化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利用“利益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以语文课程为重点改革对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作文竞赛一等奖、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优胜、期中考试成绩获得提高等。通过对每个小组予以学习动机的制定,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正确方向。

1.3强化学习目标管理

在合作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班级内进行目标管理的强化,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进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基于班级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构建目标向导为主要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大环境中有效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淮安市某小学在强化学习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发起了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再对每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制定,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还相应的评选出了多位学习组长,让小组长对每组学生的问题研究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以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问题解决能力与目标管理能力,为该校今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质量保障,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不会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与“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发展阻碍,因此,在针对我国小学教学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是正确有效的问题解决手段。长沙市某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校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改善,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主要改善目标,施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通过将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有效结合,施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符合个体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阶段的综合学习。该校还开展了学生风采展示的专项活动,将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展示与发掘,通过将自主管理进行放大的方式,有效改善了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该校教学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2.1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与督促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办理管理制度,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2.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学生群体间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高玉仙;汪新坤;科学大众2007-06-20

2、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陈婷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05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朱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0

班级管理有哪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10]陈桂生.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德育管理是一项内容复杂且不容易完成的教育工作,为了能够将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较好的结合到一起,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德育教育措施,其中包括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用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健康成长营造鼓励氛围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低年级;班级管理;德育教育

前言

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还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与重要的思想品德。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意识较弱,因此就需要教育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交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与做人的基本准则,将书本知识、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品德等内容巧妙的融合到一起,为小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现状

1.德育教育过于表面化。有部分教育者表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大,只需要在课堂中一带而过即可。这些教育者会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都投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个人习惯上,认为只要让他们学习好书本知识,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班级中用于宣传思想品德的黑板画与光荣角等反而成为了应付了事的装饰,学生只要根据主题去自由发挥即可,教育者一般不会再根据内容来展开更深层次的讲解。

2.德育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如今,伴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教育者也在紧跟住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然而,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育者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引导,经常会出现“教育者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课桌前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此外,还有一些教育者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推崇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只会让学生去机械的复述和背诵课本中的知识,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将思想品德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法,长此以往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心理。

二、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改进措施

1.教育者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与进步的目标,他们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都对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因此作为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来说,他们必须要做到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三观正直的学习榜样。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怎样能够让学生懂得讲礼貌呢?如果老师在吃饭之前都做不到洗手,那么又怎样让学生懂得讲卫生呢?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小学低年级老师需要从如下几点来着手改进:首先,选择干净整洁、大方得体的服装;其次,按时上课,不因个人原因随便迟到;再次,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对待他人;最后,不要随便放大学生的错误,给他们足够多的改正机会。

2.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班级管理的工作效率。优秀的道德品质需要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养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懂得怎样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来与他人相处,进而达到寓教于境的作用。教育者可以借此主题来设计一个相对真实的活动情境:在课桌到门口之间放置一些障碍物,将学生的眼睛蒙上后,让他们在不依赖任何人的帮助下去走到门口,而后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在整个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盲人在生活当中的诸多不便,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替被人着想的良好习惯。

3.用心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其健康成长营造鼓励氛围。爱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小学低年级教育者需要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让他们懂得正自己的错误和过失,才能够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关心的亲密情感,从而获得学生的爱戴。相较于严厉的批评与一次又一次的说教来看,用感情来营造出来的鼓励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去懂得德育教育的真正价值。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教育者需要去不断的提升自我,要将自己同学生置于相同的地位中,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与学习需求,争取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首先,教育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与学生谈心,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同学生之间交流彼此的想法与信息;其次,教育者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还要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触自己,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最后,教育者还还要多多称赞学生,即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出现了错误,教育者也不应该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和态度来批评他们,而是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有趣,为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教育者需要勇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困难,积极的创新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美怀.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103.

班主任论文的参考文献

班主任论文的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班主任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