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2023-12-06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 年。面对这样的困顿局面,总统胡佛却依旧实行放任的自由主义,萧条的经济摧毁了这个国家,美国亟须被拯救。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 任总统,开始了实施“新政”的道路。'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1)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对破产银行进行整顿,使银行资本高度集中,对各大银行开业进行补助及贷款。恢复存户对银行的信任。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禁止黄金出口,以加强美国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2)调节工业生产。监督生产,调整商业金融.规定工业产量,市场分配价格.以此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和生产过剩现象。
(3)限制农业生产。 有计划地缩减农业生产规模,销毁'过剩'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克服农业生产危机。
(4)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得禁止工人罢工。调节劳资纠纷。规定工人每周最高工时和每小时的最低工资额,禁止使用童工。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失业津贴和老年人年金,拨出大批款项兴办公共工程,为大量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社会购买力。.
纵观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中心是对工业的调整。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真正内涵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强制企业维护工人的权利和尊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两年后即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由于已实行两年,所以该项法案所倡导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千万普通劳动者被唤醒,用组织工会和罢工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判违宪之后,保护劳工权益的立法并没有停滞下来,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所以说这部法律是有它的重大意义。而《全国工业复兴法》更应其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而挽救了困难重重的美国,成为美国历史的伟大功绩之一。

求一篇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改革历史小论文,急需,跪求啊。。

、、、、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对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的认识 1、改革的原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无论是古代的四大改革,近代的变法革新,还是当代的改革开放,其根源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改革目的: 改革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发展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 3、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如下类型类型类型类型: (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 (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封建化改革(如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法)。 (4)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

改革的实质: 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广义的制度应包括政策、法令等在内,它们应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说,当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因而改革实际上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由于改革的这种必然的、客观的趋势,使得它往往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显示出其巨大威力
对改革阻力的认识: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险象环生。因而改革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勇气。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几乎无一不触犯部分贵族或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因而总要受到他们的竭力反对、攻击甚至诽谤。商鞅变法遭到落后贵族的反对,孝文帝改革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杨炎的两税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都因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而最终失败。这些表明,在改革中,改革者尤其是最高当政者只有矢志不渝,坚定不移,才能保证改革的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时,当政者对改革派的支持也是保证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齐桓公之于管仲、秦孝公之于商鞅、汉武帝之于桑弘羊等等,都是由最高当政者给改革派以坚定有力支持而使改革取得成功的。这些历史经验,是值得今天的最高当政者深以为鉴的

、改革的积极意义: 中国古代的改革早在奴隶制时代和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就显示出其对国家宏观管理、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巨大作用。至于封建时代的改革,无论它发生在王朝的什么时期(前期、中期、后期),都是对当代或前任弊政进行改革并有所创新的产物。封建社会的阶段性繁荣与改革有关,一些王朝的中兴也与改革有关,如西汉时期的“昭宣中兴”(通过对武帝有关制度的改革)、中唐社会经济的恢复(通过刘宴改革)、北宋中期的经济回升(王安石变法)等。至于王朝后期所出现的有作为的改革,也有北魏孝文帝改革、五代后周世宗改革、明朝张居正改革等数例。这些改革由于使经济由衰败转为繁荣,因此其改革的积极意义也充分显示出来。

认识: 从古至今的社会变革,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这说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是个别人物决定的,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革除社会弊政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革弊标新要有远见卓识,要坚决彻底。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中还要注要用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反之,则阻碍历史前进,加剧社会矛盾。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是会有阻力的,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无论是古代的改革还是近代的变法革新,成功的则国运强盛,社会进步;失败的则国运衰落,社会危机,这说明只有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也启示我们,我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基本上是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而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存在不适应的部分和环节,突出表现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