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言 8-9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9-16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背景 9-13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13-16 1.2.1 建设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3-14 1.2.2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14 1.2.3 建设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14-15 1.2.4 建设新农村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15 1.2.5 建设新农村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15-16 2.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16-27 2.1 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6-19 2.1.1 农村经济发展迅速 16-17 2.1.2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17-19 2.1.3 农村文化建设成绩显著 19 2.2 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9-27 2.2.1 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 19-23 2.2.2 农民综合素质不高 23-24 2.2.3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24-25 2.2.4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完善 25-27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7-37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关系 27-29 3.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公共事业进步的关系 29-30 3.3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30-32 3.4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的关系 32-34 3.5 做好整体规划与体现个性特色的关系 34-35 3.6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35 3.7 搞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了给你发送全文.
在乡村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一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村委会及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等下设委员会。二是要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保障村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有条件的地区要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科学界定农村社区的区域范围,明确其定位,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探索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完善村民自治的新途径。首先,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其次,明确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探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再次,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改进服务方式,探索引导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进农村社区的机制,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探索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措施。最后,开展农村社区互助服务。从解决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社区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为基础,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把社区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探索推进农村社区服务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组织动员村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活动,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
四、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型
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只有通过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各类民间社区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探索完善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才能不断增强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新活力。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如下:
一是畅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渠道,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二是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
三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
四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市民化奖励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省级财政建立市民化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新型城镇化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土地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节约各种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人口、资源、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更加完善,中心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得到、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就业功能、创新功能等多项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当前,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同全国一样,正经历一个由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核心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看,规划起点高、工作思路清、投资力度大、项目进展快、创新意识强、发展势头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四位一体”的城镇化架构已显雏形。“十二五”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城镇化为抓手,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坚持扩容提质并举,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大县城建设,突出解决基础设施欠帐较多的问题,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镇建设,注重培育特色产业,一批专业镇、专业村快速涌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立足理顺新型城乡关系,闯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二是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中心镇正在崛起。巴公、南村、北留等镇,作为国家部委选定的第一批试点小城镇,多年来积极践行改革创新,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率先突破先走一步,为全市带了个好头。嘉峰、马村、润城、米山等镇后来居上,奋力赶超,区镇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镇,才构成了我市城镇化发展的工业基础和城镇基础。三是园区建设凸显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叠加优势。巴公镇狠抓园区企业的入驻和达产达效,现已入驻规模企业19家,多数已形成生产能力,安排了2万多人就业。他们还组建了供气、供热、供水三大公司,90%以上的群众用上了煤层气,供热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实现了产业、人口双集聚。四是基础配套等多项惠民工程深得人心。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解决居民和进城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北留镇先后投资10多亿元启动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连接、物流服务等项目,不仅园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镇区面积也由2.2平方公里扩大到8.1平方公里,人口由7000人增加到2万人。
尽管我市城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率虚高现象严重,城镇化质量不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强,中心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还不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尚不适应,整体环境还不够宽松;土地、资金依然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妥善加以解决。
针对目前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把握新理念,进一步明确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这一新理念,强调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强调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城农民市民化是关键;强调了“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互动发展。
把握这一新理念,就晋城而言,需要突出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市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我市提出的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产业片区)——新农村的“四位一体”城镇化发展总思路,一定要抓好抓实。现在的问题是,要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不能忽略新农村这个大头。同时要注意中心镇的建设。我们的意见是先集中抓好10个中心镇和六大产业片区,一抓几年,稳定不变,待大见成效后,再分期分批抓下去。二是突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当前我们要下决心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城市宽松的户籍政策,首先解决我市城镇化虚高问题,使城镇化率由虚变实。结合现行可选择的保障制度,分期分批对已经进城、统计上是市民实际是农民的这一部分人员逐步消化,分步转为市民,重点解决好他们的稳定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子女上学、医疗保险等问题,真正实现同城同待遇。同时要逐步解决增量的问题,力争使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头,最终达到“四个融入”,即: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整体融入社会,实现城镇化的新跨越。
二、立足新起点,加快制定我市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科学规划往往是一个地方城镇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应按照国务院新型城镇化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尽早谋划晋城的发展。编制规划过程中要尽量体现以下原则:第一,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性研究,尽快拿出一个符合我市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重点要研究如何实施“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战略,怎样加强新能源煤层气基地的建设,怎样加强以煤机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铸造产业如何和中原的汽车工业进行深度互动,旅游产业如何与中原融合形成大旅游格局等。尤其要注重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第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核心推进城镇化,不仅要转移农民,还要提升农民;不仅要创造就业机会,还要提高人的职业技能;不仅要提供服务保障,还要培养人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等等。第三,突出重点的原则。首要的是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我市中心城区面积在全省11个地市中是最小的,而且拥堵不堪,上下班高峰时,车辆进不来、出不去,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市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拉开城市框架,尽快打通主城区——北石店 巴公的通道,以及主城区——金村和主城区——南村的通道,用城市一级主干道,把规划的六个功能区联起来,真正实现“六区联动、组团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推进城镇化中的龙头作用。第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我市这样一个以资源为主的城市,推进城镇化必将面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大约束,我们必须创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第五,彰显特色的原则。克服“千城一面、千镇一面”的倾向。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地域优势,构筑三条各具特色的路线图,即:以装备制造、铸造、新能源、蚕桑、中药材、畜牧养殖、以及农业加工业等为特色的产业路线图;以程颢书院文化、高都夏文化、炎帝故里、沁河古堡文化、现代赵树理文化等为内容的文化路线图;以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为特色的旅游路线图,打好气候牌、山水牌、绿色牌,建成北方地区少有的宜居之城,宜业之地。
三、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以新型产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靠产业来发展,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我们必须始终突出这个重点,认真把握以下三点:第一,抓好六大园区建设,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工业化是产业化的核心。通过发展工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工业园区集聚功能,以现有园区企业为基础,逐步进行规范,尽量将一些产业相同、产品相近、具有上下关联度的企业安排在同类园区,避免工业园区成为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的堆积地。对新建园区实现一园一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功能定位,制定和实施企业入园标准,严把企业入口关,像河南长垣那样,一个园区集中发展一个产业,扩大系列,做大规模,形成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创新集群,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人口集聚。第二,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将新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效对接。产业化并不完全是工业化,还有许多新型产业,对我们这个新建城市来说尤为如此。比如新能源的开发,房地产的开发,新型商业、金融、服务业、物流业、信息业的开发等等,我们都可以大有作为。充分扩大就业门路,尽量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第三,坚持“四化”互动,尤其是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加快向农村的三个延伸。一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完成全省新一轮“五个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突出解决垃圾围村、子女上学、农村低保、农村养老等一系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扩大低保范围,提高保障质量。二是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县乡政务大厅为基础,镇村代理站为网络的三级便民服务代理体系,实实在在地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延伸。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和各种形式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和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集中,培养一批新型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确保农副产品充足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
四、抓住新契机,大胆创新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政策和环境
我市的城镇化发展恰逢转型综改和中部崛起两大战略机遇,这对我们来讲可谓是千载难逢,如何把这两方面的政策用足用活,并有所创新,需要很好的研究。近期有几项工作必须紧抓不放:一是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抓紧调整行政区域划分。借助国家有望将小城镇中很大一部分由镇变市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先走一步将我市中心城市区域中的泽州县尽快撤县改区,并可考虑一分为二,分设南、北两个郊区;还可将工业发达、相对集中的西部几个乡镇设为市辖工矿区;阳城县应尽快完成撤县改市,最终形成我市“两县、两市、四区”新的行政体制格局。此事需要组建一个班子,专门负责,一跑到底。二是简政放权,赋予10个中心镇、6个产业片区副县级管理权限。参照南方许多城市的做法,将部分审批权、决策权、人事权下放到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并享受省级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中心镇、六大片区的财政运行机制,市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中心镇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一般预算收入的60%返还镇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非税收入全部留给镇区,让中心镇和片区有钱办事,有权办事,放手发展。这是解决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实施起来可能会引起一些震动,可一旦突破,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三是在土地政策上,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在中心镇、六大片区优先使用政策。重点探讨以项目定土地,全市统筹用地模式,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实行自主调节,优先审批。土地收益返还政策向中心镇和产业片区倾斜,土地净收入返还额度一般不少于70%,全部用于所在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市县两级要以文件形式明确固定下来。四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积极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目前银行存贷差超过900个亿,巴公、高都等许多乡镇民间闲置资本约在40—50个亿以上,如何把这些资金调动起来投资城镇化,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政府应责成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出台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城镇建设融资模式,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创造更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确规定,凡是国有企业涉足的领域,民营企业一样可以进入;凡是国家政策规定,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可以得到政府补贴的,民营企业一样可以享有;凡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银行优先支持,政府优先扶持;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确保投入资金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公平竞争,逐步形成城镇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格局。
五、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任重而道远,必须有超常的思维和超常的手段,要站在事关全局的高度,精心谋划,统筹协调。首先市县两级要尽快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组。建立一个由市、县长挂帅,分管副书记、副市(县)长负责,吸收住建、发改、经信、农业、公安、土地、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政策制定、重大问题的研究处理和日常工作进度督促等相关事宜。二是建立市四大班子联系点制度。5个县城、10个中心镇、6大产业片区都要有人负责,有人联系,有人包点,责任到人。三是要强化考核,严明奖惩。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单位,并列入年终考核的目标,建立起更加严格的奖惩措施,定期检查,年终兑现,确保我市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