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学物理小论文2000字范文

2023-12-12 0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物理小论文2000字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物理;现状分析;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农科类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的发展,从教学的几个环节,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想法,提出建议,以促进农科类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农科类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
  
  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它包含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等基本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各专业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今后从事各种工作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因此,它是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1]。
  在农科类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课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学会初步的科学的思维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的素质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将更高、更全面,这对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但是,目前以农科类大学物理教学为例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中,以经典物理为主,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内容各自独立,彼此之间缺乏联系,没有形成统一的物理系统。教学内容大部分标题与中学类似,学生看到目录后学习热情和兴趣锐减。
  (2)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比例极不平衡,经典物理部分占物理教学内容的80%以上,而且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成果,没有站在近代物理学发展的高度,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传统的教学内容。同时近代物理的内容非常少,特别是没有反映20世纪后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学飞速发展的现代物理思想,使学生对近代物理知识知之甚少,与现代物理严重脱节,因此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教学手段落后,虽说现在有些老师已经用上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总体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还远远不够,未能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对教学手段的改进也期待着进一步探索。
  
  二、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想法
  
  (1)从大学物理非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出发,对农科类各专业采取不同侧重点的教学,现在所用的教材,或是适合我们的短学时,又无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或是对农科类相关教学内容不足,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注重各部分知识的联系,以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为主导,完整而系统的讲述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教研室可以准备组织力量编写一本少学时且适合农科类各专业学习用的大学物理教学参考书,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把物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2)添加近代物理内容,介绍当今物理学前沿的发展,如量子理论、相对论的时空观等,启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把近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前沿课题的内容融入教材中,补充一些物理学与相关专业的交叉或补充的前沿的新发展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动向。 (3)对经典物理部分进行处理,精选与现代科技、现代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内容,删去陈旧部分,避免和中学物理的内容重复,将经典物理延伸至近代物理,增添新意。
  (4)将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纳入教材。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向交叉学科发展。因此,针对农科类各专业,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增加农业应用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专业进行因材施教。
  
  三、关于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想法
  
  (1)注重应用,弱化计算。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是以物理理论和计算公式为主,要求学生会解题,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则一掠而过。其实,学生对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不适应,导致对解题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做题为目的,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是要着重应用方面的教学,适当进行习题练习,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多媒体电子课件中,加入动画、演示实验、图示说明和物理学的一些基本模型等,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对学生动态认识和掌握物理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2]。
  (3)在考试方面,可改变现在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试方法结合。一方面闭卷笔试,采用试题库考试,另一方面,采取书写小论文、新想法等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减轻学生的压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所以大学物理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学生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增强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实验素质。根据物理实验室开放实验的实践经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给学生提供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观看和操作实验,从中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奥秘。
  
  四、展望
  
  本文从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由于物理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更是发展的。所以,大学物理任课教师必须既懂得物理理论又会动手作实验,同时还要熟悉与农科各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教学与科研并重,在熟悉教学的基础对前沿科技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教研能力,让学生在学好大学物理的同时,对现代科技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在现有教学基础上,不断探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

急求大学物理论文

论文摘要:时间是什么?时间有开始吗?时间为什么是流动的?时间流动为什么具有单向性?时间是连续的吗?时间与空间有关吗?时间与物体运动有关吗?时间怎么表示?钟表为什么能表示时间?
  时间有没有开端呢?大爆炸认为时间-空间有一个开始,而另外的一些科学家指出,时间尺度没有一个瞬间的开始。那么时间有没有开端呢?
  我们是如何 描述时间的呢?我们通过时刻来描述时间。时间是什么?始时刻与终时刻的时间间隔就是时间。我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任意两时刻的时间间隔就是时间。我们可以把某一时刻称为始时刻,另一时刻称为终时刻。
  物质的运动进程就是时间。物体的运动用了多少时间?这就要有一个时间单位,就像描述空间一样。例如我们规定了多长的距离或多大的空间是一米。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空间,具体的说就是物体运动的空间长短。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结束运动通过的距离是一米的多少倍或一米的几分之几。我们规定了时间单位,例如秒。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量度单位描述时间。物体从开始运动的始时刻到物体结束运动的终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
  物体的速度是相对于时间间隔而言(即时间),不是相对于时刻而言的。物体在任何时刻都是静止在空间中。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时间间隔来说的。我们能说物体在某一时刻处在空间的某一点中,物体在任意时刻都是处在空间中,静止在空间某一点。我们不能说物体在时间的某一时刻在空间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相对于时间间隔而言。
  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情形。如物体始终静止。一段时间后,物体还在原位置。这一段时间可以是很长很长,例如一万万年;这一段时间也可以很短,例如千分之一秒。对这个物体而言,物体的始时刻就是物体的终时刻。我们可以认为物体所用时间为零,即时间静止。一般而言时刻是不能包含时间的。在这里不同了,时间变成了时刻。就是说当一物体静止在空间中,或所有的物体都静止在空间中时,时间静止。无所谓时间。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时间变成了时刻,在这一时刻里,物体静止在空间中。但,当有一个物体运动时就不同了。物体的运动标志着时间的开始,或者说可以计算时间的开始。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就是计算时间的始时刻。
  所有的参照系都是平等的。用参照系描述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差值。用另一物体描述参照系时,这个差值不变。例如:两个物体,这两个物体可以是只有两个物体在空间中的情形,也可以是众多物体的两个。两物体a和b .a静止, b 静止。a看 b静止,b看a静止。 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a看b匀速直线运动,b看a匀速直线运动。a静止,b加速运动.a看b加速运动,b看a加速运动。
  空间的各向具有平等性。物体在空间中的任意一点的运动,都是以这一点为原点,向外的运动。包括物体运动一段距离,再返回原点的运动。(这时以返回的地方为原点,向外运动。)我们可以把这称为物体在空间运动的向外性。物体运动的始时刻与终时刻绝定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即物体的运动时间。物体在空间运动的向外性,决定了物体运动时间的向前性。
  时间摸不着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物体的运动感知时间的存在。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运动之间的距离是空间中两点的间距。我们可以规定空间的单位指出这段间距的大小。
  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需要时间。无论空间距离的大小,无论物体以多快的速度运动都需要时间。
  物体在某一时刻只能处在空间的某一点上。物体处在空间的某一点,就不能同时处在空间中的另一点。
  静止的物体而言,时间变成了时刻;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物体运动,才有时间。用运动的物体看静止的物体就不一样了。在运动的物体看来,静止的物体在运动静止的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就是运动的物体开始运动到结束运动的时间。
  如果所有的物体都静止时,我们可以说时间静止。当一个物体静止,周围的物体运动时,我们不能说时间静止。有运动就有时间。有运动就有时间间隔。通常我们所说的时间有两种意思,一 多长时间是时间间隔,称时间;二 什么时间指的是时刻。时间间隔是时间的一部分。
  有物体在空间中的某一点运动到另一点,就有从物体运动的所对应某一时刻开始到物体运动结束所对应的另一时刻的时间间隔,即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也是时间中的一个时间。
  物体在空间中任一点的向外运动性,显示出时间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前进性。由于物体的向外运动性,时间只能向前运动。物体向外运动的单向性,决定时间只能向前的单向性。
  运动不停止,时间不停止。在这里时间由运动决定。这里的运动指的是所有的物体的运动,运动的不停止指的是只要有一个物体运动就不算运动停止。
  个别的物体静止下来,时间不静止。在这里因为别的物体在运动。物体静止,时间变成时刻, 我们无法描述时间;物体的运动,决定我们可以描述时间的运动。物体的运动与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向外性决定时间向前性,不间断性。物体运动的不间断性,决定时间的不间断性。个别物体的间断性运动,不影响时间。即不发生时间间断。
  光速中的时间s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同时的相对性说的是物体的运动(光的运动)不是同时结束的。没有说是不是同时开始的问题,或与认为开始是同时的。
  运动不是同时结束的,带入时间的相对性中。时间的相对性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不同参照系观察者看到的光不是同时到达的,对吗?
  任何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的一部分,时间的一段,是时间上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物体运动时,不同方向的运动包括回到原点,都是物体在空间中任何一点时的向外运动。时间与空间有关,但不能用空间表示时间。就是说不是空间的一点对应 时间的一个时刻。我们能用在空间中的物体的运动表示时间。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以是圆周运动。
  假设所有的物体开始都是静止的。当有一个物体开始运动时,时间开始。如果有一个物体运动到现在,那么这个物体从开始运动到现在的时间就是所有的物体的时间。其中无论个别物体是运动后静止下来,静止后又运动起来;或者有的物体一直静止到现在;物体的时间都是这个时间。其他物体在空间某一位置所处的时刻就是该物体处在空间某一点的时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