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800字

2023-12-07 02: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800字

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
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
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
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
动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
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不包括中华人民
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
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
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
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
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
核算活动。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
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
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
内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
算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
值的总和。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
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
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
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角度来反映最终成
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支出法也称使用法,
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
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
“绿色GDP”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
对现行的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
济生活中投入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
国内生产总值。建立“绿色GDP”核算体
系,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
践。“绿色GDP”理论的国际研究背景:国
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
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
标,特别是在战后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背
景之下,GDP逐渐演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
经济社会是否真正进步的最重要的指标。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
使用GDP来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
社会地增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
强烈呼吁改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纠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
式的缺陷。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需要对传
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力图从
传统意义上统计的GDP数字中扣除不属
于真正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从而再现一
个真实的、可行的、科学的指标,即“真
实GDP”,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GDP”,
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
步,使其能更加确切地说明增长与发展的
数量和质量表达的关系。
国内“绿色GDP”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从政府层面上来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
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第
一阶段(1951-1981)当时我国的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制度基本上实行的是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MPS),这一体制是与高度集
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第二
阶段(1982-1991),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SNA)制度的转型阶段,两种核算制
度(MPS与SNA)并存,它与我国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第三阶段
(1992-1995),1992年我国正式启用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
质内容上,与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核
算制度基本相同,并与国际统计口径相接
轨。因此,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并
对其进行改革,构建以“绿色G D P”
(GGDP)为核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这
一指导思想的核算体系,是学术界和各国
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辛的任务。第四
阶段(1995年至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
改革和向联合国新的国民核算体系和环境
经济综合核算体系过渡。从总体来说,环
境经济综合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概
念上是一致的,其本质不同在于前者在资
本使用概念上对后者做了拓展。近年来,
中国政府一直在跟踪和吸收国际上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新成果,以力求保持中
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
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步与接轨。
推行中国绿色GDP核算模式建议:1、
搭建统一的工作平台;2、选择合适的核算
模式;3、确定核算的重点和范围;4、构
建科学完整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5、
加快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

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

这个要自己写,如果老师发现了,就退回来了,我自己写的没退回来,到网上找找材料,这东西没有现成的,我们班有部分同学因为抄袭就退回来了。你也是六里桥电大的吗?

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工作情况或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

浅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分析

摘要:
1992
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3
年,我
国颁布实施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宣告
MPS
退出了我国国
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舞台。文章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变迁进行分
析。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变迁

一、供需框架

为了揭示制度变迁的规律,
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
同,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在这
一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是
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
v·w·拉坦应用他对技术变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度变迁,将舒尔茨
和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

二、主体博弈

一般来讲,
SNA
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
官方
)
。供给结构单一、
成本巨大、投资期长,风险远高于收益。官方供给
SNA
的目的是为了
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因而
SNA
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相比而
言,
SNA
需求主体则不同,它由政府、企业、个人所组成。需求主体
多元化,
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标
(
动力
)
不同
(
注:
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
标,
类似诺斯的术语“外部利润”):
对政府而言,
其需求目标基本为
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目标包括企业管理、
经营的市场成本最小化
(
利润最大化
)
以及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社会实
现;
对个人而言,
其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完备信息,

减少市场交易的环节和风险,
即减少交易成本,
从而增加其经济利益,
实现其个人经济目标函数最大化。

SNA
供给与
SNA
需求主体、目标既然存在上述差异,同时,
SNA
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丰富的方法,使人们在考虑国民经济核算改
革时,必须首先对
SNA
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导机制加以重视。

三、基于需求缺口的变迁方式

由于需求主体多元化、
需求目标函数多层次化,
相对于供给主体的
单一结构及目标函数的单层次化,就存在一个需求缺口,这反映在对
SNA
信息的总量及结构需求分布上。
可以说,
SNA
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之
一就是消除这种需求缺口。

消除需求缺口,从理论上讲应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减少
SNA
供给,二是增加
SNA
需求。然而对于
SNA
来讲,显而易见的是,政府
的供给如果是理性原则下的行为,一般是增加而不会减少。由于公共
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因而最好由政府来承担,在此政府不妨
进行“垄断生产”。客观地讲,消除
SNA
需求缺口最好由增加
SNA

求着手。潜在需求主体、目标的显性化就是诱致性制度变迁在
SNA

的一种制度安排体现;并且,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古典
经济学中萨伊定律(Say’sLaw)所描述的现象,
即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
求。
政府可以通过特殊功能,
扩大对国民经济核算信息及优势的宣传,
以及安排相应配套的措施来进行
SNA
的强制性推扩,即强制性变迁。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变迁,最主要的特点是强制性变迁。

四、为什么是强制性变迁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是维护宏观经济管理的有力工具,其作用
就在于减少国家机器运行的交易费用。因此,以制度变迁为背景考察
的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强制性的特。

此外,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的认识,制度安排中“搭便车”的
问题也是决定国民经济核算强制性变迁的原因。

国民经济核算公共产品性质的认识:

(

)
国民经济核算是公共产品

这一观点最早是由邱东教授提出的。因为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
产品的两大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在属性上就具有了公
共产品最根本的特点。

这一论述可以归结为两个理论:一是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二是国
民经济核算作为制度安排的公共产品性质。作为第一个理论基础,来
自信息经济学关于“信息作为一种商品”的研究,信息是商品的关键
是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在这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有萨缪尔森、海
德和阿罗。信息是公共产品,自然以信息库出现的国民核算体系也就
具备了这种特点;第二个理论基础,来自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根据制
度经济学的研究,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产品,而这个公共产品一般是
由国家“生产”的。

两种理论基础,决定了国民经济核算具有公共产品这一性质。所
以,不管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还是单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
国民经济核算变迁就应该是强制性的。

(

)
解决制度安排中“搭便车”问题

所谓“搭便车”,
是指某些人或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
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的行为。“搭便车”是产权经济学家探讨的一
个重要问题。在他们看来,公共产品是“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之一。
“搭便车”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可以简单地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这种制度安排,而无需付费。这样,创新者的报酬将少于作为整体的
社会报酬,从而使创新者缺少激励。

五、
较为一般的集体行动
(
注:
此说法是为了区分统计与一般制度
分析中的集体行动
)

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诱致性安排,
可能会是政府更看重的。
因为,
政府需要了解权力以外的变迁因素。
在强调制度变迁主要力量的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变迁是强制性的;而在强调核算变迁的目标等方面时,
这种诱致性变迁就更重要了。

诱致性变迁的主体一般是一群人或一个团体,通过诱致性安排所
达成的变迁,其制度结构的稳定性也更高。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与整个社会的市场应用结合更接近。而根据杨仲山的论证,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内部本身是市场化的。

在改革初始阶段,政府的强制力是最突出的,其他经济主体的作
用在这时是较难发挥的。因而,有关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各种利益团
体、利益个人可能会感到,这种变迁的起始与他们无关。他们作为个
人的、
集体的行动并不会影响改革的发生,
但接下来情况就会有变化。
在目前情况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是为政府管理经济服务。而在
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其他经济主体会增加对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他们需要通过这种工具
(
或制度
)
提供的相关服务,来帮助自身增强竞
争的实力。因此,各经济主体对国民经济核算信息、方法的需要会增
加。而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对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来说,其实提
出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宏观核算微观化要求”。

对核算信息与方法的大量需求,是目前核算体系的“外部利润”
之一。由此,除政府以外的其他各经济主体会在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中
扮演一定的角色,起到相应的作用。而由各相关利益个人所组成的团
体,就会形成有关核算改革方面的集体行动,以便使这项改革按照满
足他们要求的方向去演进。他们会提出各种变革的具体措施,如变革
现有的调查方式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市场数据;对服务行业新的分类与
核算;非正规部门活动进入核算范围;增加信息产业方面的新内容,
等等。总之,集体行动会在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中发挥作用。

为此,需解决制度供给与激励安排的问题。这体现在:一是
SNA
改革不仅需要持续的制度供给,
以提供
SNA
体系发展的稳定外在环境,
而且就
SNA
体系内部也需要持续的制度供给,特别是加大开发核算与
实际经济联系的力度,拓宽核算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范围,而不仅仅
是满足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这有助于
SNA
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从而体现联合国
1993
年版
SNA
所倡导的主旨:
更新、
澄清、
简化、

调。无论是在理论体系上还是在实践中,
SNA
都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
充分结合,这需要通过制度来安排一种有效的激励结构。例如,
SNA
的持续修订就是制度化的原始体现。二是由于制度能够规避不确定性
和风险,从而这种激励结构使得
SNA
所提供的信息流在流量和流向上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

  统计学是一门涉及范围非常广的学科,它是通过搜索、整理以及分析数据等手段,来尽可能精确地推测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是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1
  试谈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

  统计学这一学科是各个学校内管理类专业以及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是研究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与搜集。由于它有较强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以及商业中,它用来控制程序,对一些重要的决策提供数据讲解;在生产领域中,它用来进行产品开发,管理财务等;在第一产业方面,它可以通过计算各种农业产品的实际需求量,来对生产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等等。它在会计专业中的作用更是非常可观,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本文就针对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的现状

  教材缺乏指导性和专业性。现今的统计学教材中,拥有很多的有关数理统计的公式,以及一些相关的推理过程,这就使得教材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可读性非常差,不能真正体现出统计学这一学科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价值。教材中一些较常规的统计知识已经被减化甚至是删除,这就使部分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无法达到要求,部分企业并不很重视统计工作,算上工资的原因,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要一身兼很多职,还要收集数据,又要设计统计

  表格。

  2.统计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2.1自主探究教学

  审计学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在这一部分中拥有许多结论性的知识,但是只由教师口头上的分析与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审计抽样是指从被审计的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对样本进行合理的统计,再由样本推断出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这样有助于他们对审计抽样的过程更加了解。

  举一个例子,在审计抽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大至讲解一下抽样审计的过程,再将某一公司的第一季度的各种产品的销售总量,以及商品的种类为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运用审计抽样的方式,对公司整年的销售进行估计。在学生面对众多数据的时候,就会逐渐理解抽样审计的过程,在学生计算与统计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很多种统计的方式,最后,当学生计算完之后,由学生讲解自己运用到的统计方式,以及最后所估计的总体特征,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等到学生都发完言,教师就可以做一个总结,再将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调,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自主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对课程有更深的理解。

  2.2统计报表的强化练习

  在统计学中,统计报表可以说是各种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统计数据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教师就应该强化统计报表的练习,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就需要教材中对统计报表知识的增加与重视,有关统计报表知识越多,学生才会更加重视这部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学生在意识到统计报表重要的同时,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统计报表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充分的重视,才会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在今后的生活中,才能够更加顺利的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同时,由于统计学的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就使得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设置一些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它也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实践,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起到巩固的强化的作用。

  举一个例子,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数理统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由于现今是高科技社会,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为了使学生对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加合理的进行运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近几个月的学习成绩运用Excel表格记录下来,再通过表格进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这种与多媒体相互联系的教学能够高效的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进而就能够大大的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加顺利的运用计算机软件,为今后的顺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学生更好的未来。

  结束语:通过研究,可以得知统计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注重挖掘统计思想,将思想传递给学生,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他们的统计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合理的运用知识。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的与学生沟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要进行合理的改革,适当加入一些有关统计报表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的能力。
  关于统计学方面论文篇2
  论经济统计学如何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一、前言

  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学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内容是其必然包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国民统计学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关系的内容。国民经济统计学与国民经济核算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站在五大核算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属于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内容,相关学者认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宗旨是及宏观统计之大成。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学必须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否则将会无法很好的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对统计的要求。

  二、现代方法的统计化问题

  对于国民经济的统计,主要是能够引入各种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在各个学术领域吸收相关的知识,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并且以此来使其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统计学的要求[1]。对于现代化方式的选择,不能够仅仅是模仿现代化的方式,必须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研究,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必须要重视应用理论的研究,这能够很好的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将经济统计中的问题阐明,如此一来,现代方法也就属于统计化的内容了。

  要想使统计工作更好的完成就离不开对相应的统计指标的利用,但是目前对于指标的问题,其规定还不够明确,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的探讨分析。指标是客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反映,但是客观的现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因此,其指标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与研究,一定要能够对各项指标进行完整的确立,同时也要进行全面的解释,以此来满足国民经济统计的工作。

  三、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设计

  (一)以社会再生产的环节来设计局限性

  经济统计学,主要是按照再生产的基本环节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首先是对相应的社会产品进行生产统计,然后是对社会产品的流通性进行统计,尤其是要对其的分配以及使用进行明确的统计[2]。但是这种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主要的困难是难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界限进行明确,以至于在价格方面以及金融统计的内容方面,无法对其进行定位,仅仅是按照再生产的环节进行安排,那么很多的内容是无法归纳到相应的学科体系中,这样只能将其归纳到相关的综合统计分析中,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导致这一模块中的内容越加的复杂与庞大。

  (二)以国民经济核算系统位置的设计需要深究

  近年来,很多的学者都是对国民经济核算的五大系统进行研究,并且以此来对经济统计学的内容进行设计[3]。首先是对国名经济的总量进行核算,其中包括资金流量、国际收支核算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等,这样的安排会导致现代化的内容逐渐增多,但却也十分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宏观调控对于经济统计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核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容纳一些国民经济中的动态统计内容。

  (三)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

  要能够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与统计认识过程相互结合,根据近年来宏观经济管理对于统计的要求,要把其中的动态统计、结构统计以及相关的国际经济比较统计等内容进行全面的补充,将其相互结合,对于国民经济统计学来说,必须要能在量化的基础上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高度,对统计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够仅仅是局限于再生产的四大环节。

  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统计研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认识,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国民自愿的统计、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的统计、国民经济动态的统计、结构的统计、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的统计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先存量统计,后流量统计的形式,在流量的统计中,主要是按照总量的指标进行统计,但是对于指标的统计,要能够遵循着先总量统计、然后再进行分部的统计,最后进行动态统计以及结构统计。通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人们能够迅速掌握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概论。

  (四)结构设计是动态的以及相对的

  通过相关学者对于经济统计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在经济统计的内容上,属于一个相对优化的问题,很多的专著中都是主要讲经济的存量统计,并且能够在进行经济存量统计时候,将其中的存量以及流量的关系进行全面的阐述[5]。一些学者则是先讲流通统计或者是分配统计,很多学者的阐述都是不相同的,并且内容的安排不是有序的,必须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一些设计。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中的内容

  首先,是国民经济资源的统计,其中主要是包含了劳动力资源的统计、自然资源的统计以及国民财产资源的统计等,在国民经济运行的时候,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这样才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活动,各项生产以及生活服务才能够得到有序的展开。其次,是对于国民经济总量的统计,主要是在一定的时期之中,通过对经济运行总量进行统计,能够使人们充分的掌握到相关的国民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其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包含了生产、流通、分配以及使用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其中社会生产是主要的基础,生产成果则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内容。然后,对于国民经济的过程进行统计,主要是指能够在完整的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将一些若干项目运行的子过程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国民经济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另外,是国民经济的动态统计,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预测,尤其是对其中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国民经济结构的统计也要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国民经济的内部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包含了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国民经济效益的分析以及国民经济的核算分析等方面。

  五、结语

  国民经济的统计必须要能够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进行完整的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要能够不断的对其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当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核算体系的改革。
猜你喜欢:
1.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2. 浅谈统计学专业相关论文

3. 浅谈统计学论文论文

4. 关于统计学的论文

5. 统计学论文范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